位卑不敢忘忧国满分议论文
2022-11-05阅读(851)
![位卑不敢忘忧国满分议论文](https://www.lunwen66.cn/thumb/5b555db11b57a15bb89b4c6b.webp)
问:作文位卑未敢国忧700 字
- 答:泱泱华夏,五千年漫长岁月.那万里长城厚厚的城墙,埋葬了多少赤子的尸骸;那万里长江滚滚的波涛,融入了多少志士的泪水.从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从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到秋瑾的“一腔热血勤珍重,死去犹能化碧涛.”伟大的历史人物把他们的一切美好的情感付与了祖国.于是“死去何足道,托体同山阿”,于是“留取丹心照汗青”,于是他们与历史同在.蓦然回首,我不禁悠然神往.
我渴望“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豪壮,可我却不是一个卫国将领,不能为救国于苦难而浴血奋战;我感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忘私,而我却不是一位国家官员,不能为国富民强而指点江山.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国家公民、一名平平凡凡的学生,我接触得更多的是厚厚的史书载不动的推动历史前行的普通民众.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位卑未敢忘忧国”是人民心中自发的呼喊,是他们忍耐到最后爆发的行动.相比之下,那为“赢得生前身后名”的“了却君王天下事”,那为衣锦还乡,封妻荫子的皓首穷经,在这句话面前,显得那样的苍白和功利.史书没有记载,当岳飞慷慨激昂,大呼“待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时,在英雄的身后,在旌旗飘扬,锣鼓冲天的热闹里,人民是如何埋葬了父兄、搽干了泪水、握紧了枪戟、跨
问:位卑未敢忘忧国 相关论据(出自什么故事)
- 答:病起书怀
年代:【宋】 作者:【陆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诗文注释]
江干:江边。
阖棺:盖棺。
庙社:宗庙社稷,指国家朝廷。
和銮:天子的车驾。
[作者点击]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今存诗,将近万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齐名,称南宋四大家。
[赏析点津]
诗是淳熙三年(1176)诗人被免去参议官后写下的。诗人落职之后,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一病就是二十多天。这首诗从衰病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结束,所表现的是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永不磨灭的意志。其中“位卑”句犹如漫漫长夜中的一盏心灯,不但使诗歌思想生辉,而且令这首七律警策精粹、灵光独具,艺术境界拔人一筹。
[名句赏析]
“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它的主旨就是热爱祖国。它总结了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伟大精神,揭示了人民与国家的血肉关系。我们不求轰轰烈烈,只要立足自身的岗位辛勤工作了,多奉献,不添乱,就是爱国,就是忧国。热爱祖国有不同表现,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捍卫民族尊严,为国争得荣誉,维护祖国统一,发扬民族美德,等等,都值得赞美。
问: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看法
- 答:理解一句诗应该联系整首诗的内容及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你说的这句诗选自宋代陆游的《病起书怀》。 原文是“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诗人生于北宋而亡于南宋,一生想报效祖国而统一中原,无奈政局多变、治者不明,却仍不忘尽己绵薄之力而匡扶衰微之国。这便是封建社会唯一值得世人称颂的士大夫精神,屈原、孔明、陆游……历史的长河淘尽了他们的身体,却留他们的精神化成华夏的沃土。然而这种爱国精神顶多只能算是单相思,他们爱国而国并不爱他们,这是国之悲哀又何尝不是人性之悲哀呢,试问人生苦短,又何必执著于无功之事而死死约束着自己呢?不如像陶潜、李白一样仰天长笑出门去罢。
- 答:爵位虽卑微,但不敢忘记祖国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