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蛛网膜下腔吗啡注射对晚期癌性疼痛的观察

连续蛛网膜下腔吗啡注射对晚期癌性疼痛的观察

庾俊雄蒋德斌刘辉梅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541001

晚期癌症患者约有75%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部分患者三阶梯治疗疗效欠佳,部分顽固癌性疼痛治疗较困难。而椎管内给药可以达到比较满意的镇痛效果,硬膜外镇痛用药量大,相对连续蛛网膜下腔镇痛效果差。张佩斯等[1]认为吗啡鞘内输注对严重癌痛有效;本文旨在通过观察吗啡用于连续蛛网膜下腔镇痛的疗效。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病理证实为肿瘤的患者,并经三阶梯治疗疗效欠佳的晚期癌症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7分、ASAII~III级病人,为腹部及下肢顽固性癌性疼痛的患者40例,年龄26~81岁,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实验组20例,应用连续蛛网膜下隙注药,采用LCP模试镇痛,B组为对照组20例,应用连续硬膜外注药,采用LCP模试镇痛。入选者无椎管内麻醉的禁忌症、无椎管内转移性肿瘤。

2.给药方法A组选择L3-4棘突间隙做为穿刺点,用Spinocath导管行连续蛛网膜下隙置管,做一皮肤隧道将外置导管固定在腹部,注入负荷剂量吗啡0.02mg[1],接PCA泵,采用LCP模试,镇痛泵复合镇痛液100ml,含吗啡20mg,布比卡因20mg,负荷量0.3ml,背景输液0.3ml/h,PCA0.3ml/次,锁定时间15分钟。B组采用连续硬膜外置入导管,根据患者疼痛部位选择穿刺点,应用硬膜外穿刺针穿刺到达硬膜外腔后置入导管,导管固定在腹部,接PCA泵,采用LCP模试,镇痛泵复合镇痛液100ml含吗啡100mg,布比卡因100mg,负荷量1ml,背景输液0.8ml/h,PCA0.8ml/次,锁定时间15分钟。

3.观察指标对患者镇痛效果评价,采用视觉模拟(VAS)评分法观察镇痛效果: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3分为优,3~5分为良,>5分为差,记录镇痛前、镇痛后24h、72h、1周的VAS评分;观察不良反应:呼吸抑制、血流动力学改变、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

4.统计学处理使用spa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通过研究发现,两种镇痛方法对晚期癌痛患者均有良好的镇痛作用,VAS评分均下降明显,均达到了优,镇痛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连续蛛网膜下腔镇痛吗啡的用量明显少于B组,P<0.01(见表1),且副作用发生率低,副反应程度轻。

表1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及吗啡用量的比较

▲P<0.05,与镇痛前比较,■P<0.01,与B组比较,

讨论

肿瘤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且随着肿瘤的发展,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WHO在癌症姑息治疗指导原则中,把控制癌痛及相关症状作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但其推荐的三阶梯疗法很难缓解晚期癌症患者的中重度疼痛。将吗啡于椎管内给药可以大大减少其使用量[2]。

通过对两组癌痛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的比较发现两组均有良好的疗效,但是蛛网膜下腔连续镇痛的效果比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更好,可能是因为吗啡透过硬膜外腔与脊髓后角的阿片受体结合量小,也可能与患者之前大量口服阿片受体类药后产生一定的耐药性有关,而蛛网膜下腔连续给药直接作用于阿片受体,不用通过蛛网膜的“首关消除”作用,所以作用效果更好。

连续蛛网膜下腔镇痛是一种可靠、安全的晚期癌痛镇痛方法,有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佩斯,刘会,王天成.吗啡经皮下埋植药物泵注入蛛网膜下腔治疗晚期癌痛[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1,14:186-187.

2.Bar-YosefS,MelamedR,PageGG,etal.Attenuationofthetumor-promotingEffectofSurgerybySpinalBlockadeinRats[J].Anesthesiology,2012,94(6):1066-1073.

基金项目:广西卫生厅计划课题项目(合同号:Z2009040)庾俊雄: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副主任医师。

标签:;  ;  ;  

连续蛛网膜下腔吗啡注射对晚期癌性疼痛的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