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景观格局论文-王柏鹏,曾睿,廖超明,滕永核,李延顺

湿地景观格局论文-王柏鹏,曾睿,廖超明,滕永核,李延顺

导读:本文包含了湿地景观格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红树林湿地,景观格局演变,驱动因素,广西北海

湿地景观格局论文文献综述

王柏鹏,曾睿,廖超明,滕永核,李延顺[1](2019)在《广西北海市红树林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树林湿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格局的演变受到不少学者的关注。文章以2016—2019年的4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数据源,探讨了广西北海市红树林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对引起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6—2019年,广西北海市红树林最大斑块占红树林总面积的比率基本稳定,景观斑块间距有所增加;研究期内北海市红树林生态系统总体趋于稳定。(本文来源于《南方国土资源》期刊2019年11期)

闫小满,吴文友,周逢旭,赵弼皇[2](2019)在《基于遥感技术的环巢湖区域湿地景观格局及可持续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巢湖流域湿地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长叁角城市群的天然后花园,对巢湖流域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迫在眉睫。基于此,以环巢湖区域为研究对象,对巢湖市2017年航空影像图进行人工目视判读,根据地理信息系统软件VIEW GIS技术对研究区的湿地要素进行数字化,形成不同的图层,并编辑绘制环巢湖区域的湿地信息分布图。研究发现,研究区湿地景观斑块主要集中在巢湖北岸,分布不均匀,尺度变化范围大,小尺度的斑块所占比例高,破碎化严重。因此提出湿地景观合理开发利用的策略,为巢湖市湿地景观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长春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张双双,董斌,杨斐,徐文瑞,崔杨林[3](2019)在《升金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对越冬鹤类地理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升金湖湿地是安徽省内的唯一以越冬鹤类为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研究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对越冬鹤类地理分布的影响在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保护鹤类种群等方面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该文对升金湖湿地的白头鹤、白鹤、灰鹤及白枕鹤越冬鹤类的地理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升金湖湿地1986~2017年间的8期遥感影像分析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探讨了景观格局变化对越冬鹤类地理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986~2017年间,升金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显着,斑块数量增加,景观破碎化严重。泥滩地、草滩地、建设用地、水田面积总体呈增加态势,旱地、林地、芦苇滩地及水域面积总体呈减少态势;4种鹤类数量总体呈减少趋势。鹤类主要地理分布区域为水域、水田、芦苇滩地、泥滩地及草滩地;升金湖湿地景观破碎化不断加剧,鹤类地理分布区域面积整体上在逐渐减少,适宜鹤类生境面积减少,直接导致近30年来鹤类数量逐渐减少。(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10期)

周昊昊,杜嘉,南颖,宋开山,赵博宇[4](2019)在《1980年以来5个时期珠江叁角洲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及其变化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珠江叁角洲滨海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15年的Landsat MSS/TM/ETM+/OLI影像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分类方法,提取珠江叁角洲滨海湿地信息;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马尔柯夫转移矩阵和景观指数等,研究5个时期珠江叁角洲滨海湿地的景观格局及其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与1980年相比,2015年珠江叁角洲滨海天然湿地明显萎缩,面积减少了189 km~2,人工湿地明显扩张,面积增加了284 km~2;在研究区内,天然湿地萎缩主要是由于河口水域、红树林和盐水沼泽被转变为养殖池;随着时间的推移,5个时期研究区湿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不断加重,湿地斑块形状越来越不规则,边界越来越复杂,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干扰强度加剧,斑块类型向多样化发展;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人口快速增长、滩涂开发、围填海活动、海砂开采和水利工程等是导致研究区滨海湿地萎缩的主要因素,其中,滩涂开发和围填海活动是使天然滨海湿地消失的直接因素。(本文来源于《湿地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雷金睿,冯勇,钱军,陈宗铸,陈毅青[5](2019)在《海口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格局分析:以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和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ArcGIS和Fragstats景观格局的方法,分析了海口市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和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景观格局。结果表明:美舍河和五源河2个国家湿地公园的景观类型均以湿地为优势景观,湿地分别占公园总面积的47.63%和62.72%;聚集度指数分别为95.02和98.35,五源河湿地斑块聚集度更高。五源河的乔木林地、灌木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所占百分比低于美舍河,但斑块聚集度明显高于美舍河。在景观多样性上,美舍河的香农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1.36和0.76,均要高于五源河的1.11和0.62,表明美舍河优势景观不够突出,斑块破碎化严重。美舍河和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景观格局的差异与其所处的区域位置、经济发展水平与人为干扰程度有关。(本文来源于《湿地科学与管理》期刊2019年03期)

赵燕如,邹自力,张晓平[6](2019)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湿地景观格局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斑块密度、斑块平均面积、斑块平均形状破碎化指数和面积加权平均形状破碎化指数4项景观格局指数,结合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MSPA),从景观和像元层面探索了1995~2015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湿地景观格局演变过程。结果表明: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湿地面积呈现波浪状增长,其内部湿地类型变化较剧烈;②4项景观格局指数均表明研究区湿地呈越加破碎的变化趋势:③MSPA的分析结果与景观格局指数相一致,研究区湿地以"核心区"形态为主。研究结果可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景观破碎化研究提供参考,并为区域景观格局优化、土地合理管理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9年09期)

齐清,刘晓伟,佟守正,张冬杰,王雪宏[7](2019)在《苔草草丘恢复湿地的景观格局变化——以哈尔滨太阳岛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湿地景观变化是湿地生态学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湿地景观要素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过程研究是揭示湿地演变规律,开展生态恢复实践的重要科学基础。以哈尔滨太阳岛苔草草丘恢复湿地为例,采用野外调查与3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选取草丘面积、斑块形状特征、草丘数量及形态特征等指标,探究草丘湿地恢复过程中的景观变化,为开展湿地恢复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经过8年的恢复,苔草草丘景观变化明显。草丘数量增多,丘墩高度、直径、植株高度、冠幅显着增加(P<0.05);湿地恢复后,苔草群落向外扩展722 m~2,苔草草丘总面积达2222 m~2,扩展率为48.13%;在湿地微地貌和水文条件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草丘群落扩展方向具有一定规律性,斑块边界和质心分别向西南方向扩展了29.91 m和迁移了5.9 m,扩展度和曲线边界比重不断增加,斑块形状和边界趋于复杂,景观空间异质性增强;利用根茎克隆繁殖结合水位调控可实现苔草草丘的快速恢复。(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14期)

潘艺雯,应智霞,李海辉,刘成林,张欢[8](2019)在《水文过程和采砂活动下鄱阳湖湿地景观格局及其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鄱阳湖湿地为研究对象,以1993年、1997年、2002年、2006年和2013年枯水期相似水位下Landsat TM/OLI影像为数据源,解译、提取出5个时期枯水期的鄱阳湖湿地信息,结合水位数据,从景观面积和景观指数两方面,研究5个时期枯水期鄱阳湖湿地景观格局及其变化;以2000年、2001年、2006年和2011年丰水期的Landsat TM5影像为数据源,解译、提取出4个时期的采(运)砂船信息,结合1992~2013年星子水文站的逐日水位数据,分析水文过程和采砂活动对鄱阳湖湿地景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1993年、1997年、2002年、2006年和2013年枯水期鄱阳湖水域面积总体在减少,草洲面积总体在增加,且主要表现为稀疏草洲向非植被区扩张;水域和泥沙滩地面积之和分别与年最大水位、年水位振幅显着正相关,稀疏草洲面积分别与水域和泥沙滩地面积之和、年最大水位显着负相关,表明低水位会导致非植被景观面积缩减,促进稀疏草洲的扩张;随着时间的推移,4个时期鄱阳湖采砂活动范围由北向南扩张,而采砂导致的湖底地形变化可能导致了枯水期鄱阳湖极浅水域面积的减少和深水域面积的增加;除1997年1月10日的数据受1996年较高水位的影响比较特殊外,其它4个时期研究区枯水期的景观格局的变化表现为景观破碎化程度在降低,景观形状从复杂向简单转化,但是景观异质性并没有明显变化。(本文来源于《湿地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朱红豆,刘晓,于泉洲,张亚茹,柴丽杰[9](2019)在《近30年东平湖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程度加剧以及旅游开发等人为活动的影响,东平湖湖区景观格局发生了显着变化,威胁着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该文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以东平湖1985年、1991年、1996年、2000年、2004年、2011年、2015年7期Landsat TM/OLI影像为数据源,对东平湖湿地景观类型进行了提取。同时利用Fragstats景观分析软件,选取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景观均匀度、景观破碎度等指标,在景观水平上研究了1985—2015年近30年来东平湖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来,湿地与湿地、湿地与非湿地之间发生着景观类型的转化。其中,裸地面积显着减少,建筑用地面积显着增加,自然水面逐渐增大,各植被景观面积没有明显变化趋势。景观格局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东平湖湿地景观均匀度指数波动增加,景观多样性指数趋于减小,东平湖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较均衡,但有加剧趋势,景观类型波动中趋于简单。(本文来源于《山东国土资源》期刊2019年06期)

吴海萍[10](2019)在《广西北部湾滨海湿地景观格局演化及生态安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广西北部湾滨海湿地是广西重要的湿地区,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为广西北部湾沿海经济发展提供了天然的生态屏障。随着广西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滨海湿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局部天然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了不可逆的破坏。开展景观格局时空演化及生态安全状况研究,对广西滨海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通过RS和GIS技术获取2000、2005、2010和2016年的遥感影像,建立滨海湿地分类系统,提取滨海湿地景观格局信息,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研究区景观格局的时空演化,并对其驱动力进行分析。在PSR模型框架的基础上,从环境压力、资源环境状态、人为响应叁个方面选取了20项指标,构建广西北部湾滨海湿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2000、2005、2010和2016年广西北部湾滨海湿地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6年期间,天然湿地类别中沿海滩涂、水域面积分别减少23.24km~2、58.7km~2,红树林面积先减少后增加,其主要增加源于大量人工红树林的种植和后期原生红树林生态修复;在人工湿地类型中,人工养殖池面积增加6.35km~2,水田面积减少103.78km~2;景观类型面积变化幅度最大的是建设用地,其增加面积主要来源于围填海城镇建设,增加面积为170.61km~2;其次是人工养殖池,其主要增加源为水田转化。各类湿地面积变化速度先增长后减缓;滨海湿地景观变化受人为干扰突出,景观异质性减小,空间分布趋向均衡,景观结构不稳定性增加。(2)气候和水文等自然因素是滨海湿地景观变化的基础,区域开发程度,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化等人为因素是研究区湿地景观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3)2000-2016年,广西北部湾滨海湿地生态安全状况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下降趋势较为明显的是2005-2010年期间。随着滨海湿地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2010-2016年滨海湿地生态安全状况下降趋势得到缓解。滨海湿地生态安全状况叁个变化域中,总体状况较好的是防城港段,其次是钦州段,最后是北海段。广西北部湾滨海湿地生态安全等级由I级到Ⅲ级变化,有恶化发展趋势,说明广西北部湾滨海湿地生态安全受到威胁,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生态安全保护。(4)针对研究区域景观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因素、生态安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从滨海湿地资源管理、保护、生态恢复叁个方面提出建议,维护或改善广西北部湾滨海湿地生态安全状况,促进人与滨海湿地的和谐发展。(本文来源于《南宁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湿地景观格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巢湖流域湿地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长叁角城市群的天然后花园,对巢湖流域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迫在眉睫。基于此,以环巢湖区域为研究对象,对巢湖市2017年航空影像图进行人工目视判读,根据地理信息系统软件VIEW GIS技术对研究区的湿地要素进行数字化,形成不同的图层,并编辑绘制环巢湖区域的湿地信息分布图。研究发现,研究区湿地景观斑块主要集中在巢湖北岸,分布不均匀,尺度变化范围大,小尺度的斑块所占比例高,破碎化严重。因此提出湿地景观合理开发利用的策略,为巢湖市湿地景观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湿地景观格局论文参考文献

[1].王柏鹏,曾睿,廖超明,滕永核,李延顺.广西北海市红树林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分析[J].南方国土资源.2019

[2].闫小满,吴文友,周逢旭,赵弼皇.基于遥感技术的环巢湖区域湿地景观格局及可持续设计[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

[3].张双双,董斌,杨斐,徐文瑞,崔杨林.升金湖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对越冬鹤类地理分布的影响[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

[4].周昊昊,杜嘉,南颖,宋开山,赵博宇.1980年以来5个时期珠江叁角洲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及其变化特征[J].湿地科学.2019

[5].雷金睿,冯勇,钱军,陈宗铸,陈毅青.海口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格局分析:以美舍河国家湿地公园和五源河国家湿地公园为例[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9

[6].赵燕如,邹自力,张晓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湿地景观格局演变[J].人民长江.2019

[7].齐清,刘晓伟,佟守正,张冬杰,王雪宏.苔草草丘恢复湿地的景观格局变化——以哈尔滨太阳岛为例[J].生态学报.2019

[8].潘艺雯,应智霞,李海辉,刘成林,张欢.水文过程和采砂活动下鄱阳湖湿地景观格局及其变化[J].湿地科学.2019

[9].朱红豆,刘晓,于泉洲,张亚茹,柴丽杰.近30年东平湖湿地景观格局演变研究[J].山东国土资源.2019

[10].吴海萍.广西北部湾滨海湿地景观格局演化及生态安全研究[D].南宁师范大学.2019

标签:;  ;  ;  ;  

湿地景观格局论文-王柏鹏,曾睿,廖超明,滕永核,李延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