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做青环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乌龙茶,环境,丹桂,生化,香气,成分,品质。
做青环境论文文献综述
郝志龙,陈济斌,金心怡,林清矫,黄毅彪[1](2013)在《乌龙茶振动做青设备研制与做青环境调控性能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决闽南乌龙茶传统"摇晾分置式"做青中作业姿势难适应,用工量大,能耗高的问题,该文研制了一种集振动摇青、晾青、做青环境控制为一体的振动做青设备,该设备由动力系统、振青装置、环境控制系统组成。并使用该设备进行了振动做青环境调控性能试验,试验表明,该设备可有效控制做青过程青叶层气流速度0.46~0.64m/s,符合0.5m/s的微风要求,气温稳定在22~24℃,显着低于春茶自然做青环境温度;空气相对湿度60%~80%,极显着低于春茶自然做青环境湿度;CO2体积分数300~400μL/L,极显着低于空调做青环境CO2体积分数。振动做青毛茶品质极显着优于传统做青方式,不舒适性为6级的作业姿势仅为传统做青的1/3,节省劳力50%,节省能耗50%。研究结果可为实现闽南乌龙茶连续化、清洁化、标准化初加工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3年10期)
刘素惠[2](2012)在《基于CFD的乌龙茶做青环境模拟与优化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茶叶加工环境调控的好坏决定茶叶加工品质的优劣。本文开展基于CFD技术乌龙茶做青环境模拟与优化,对于直观了解和预测乌龙茶加工做青间的客观环境状况和变化规律,改善茶叶加工环境,提高和稳定茶叶加工质量,减少能耗损失,以及为旧厂房改造、新厂房建设提供有力的科学指导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CFD计算原理和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台式乌龙茶和闽南乌龙茶空调做青间为研究对象,利用Airpak软件对做青间的“温、湿、风”进行了模拟及比较分析。CFD模拟结果表明,做青间温度分布呈现“上高下低”规律;相对湿度呈现“下高上低”规律;气流组织分布依做青间空调送风口和回风口位置不同而不同。总体上看,台式乌龙茶做青间“温、湿、风”分布较均匀,做青间设计较为合理;而闽南乌龙茶做青间“温、湿、风”分布略逊于台式做青间。为了验证CFD方法可靠性,对两种乌龙茶做青间的晾青架不同重直面、不同平面8个点的环境参数进行了系统测试,将实测结果与模拟结果加以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做青间“温、湿、风”实测值与模拟值整体趋势一致,且温度和风速有较高的吻合度,表明“茶叶加工环境Airpak软件”的模拟方法是可行的。通过探讨乌龙茶做青间不同点的青叶叶温、含水率、失水速率的分布差异性及其生化变化,探明做青环境“温、湿、风”均匀性对青叶生理变化的影响。针对闽南乌龙茶做青间存在空气龄大的问题,利用Airpak软件对空调做青间进行模拟优化设计,对优化后的环境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做青间增设排气扇之后,改善了做青环境气流组织,降低了做青间的空气龄。(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2-04-01)
游小妹,钟秋生,陈常颂[3](2011)在《‘丹桂’乌龙茶不同做青环境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丹桂乌龙茶在不同做青环境下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规律,以‘丹桂’品种为鲜叶原料,采用自然环境和空调环境2种做青方式,按铁观音的加工工艺进行制作,研究‘丹桂’乌龙茶在不同做青环境下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规律。干物质含量自然环境下为94.72%~97.04%,空调环境下为94.84%~96.80%,成品茶中干物质含量比鲜叶中略低;茶多酚总量空调环境做青低于自然环境做青,自然环境下为29.27%~31.56%,空调环境下为27.92%~31.3%,且成品茶比鲜叶含量低;氨基酸含量自然环境下为1.90%~2.24%,空调环境下为1.95%~2.32%,成品茶比鲜叶高;咖啡碱含量空调环境下为2.23%~2.37%,自然环境下较空调环境下大,其含量为2.32%~2.66%。自然环境下和空调环境下做青的乌龙茶咖啡碱、氨基酸含量差别不明显;茶多酚总量差别较明显,空调环境下做青的乌龙茶茶多酚总量和酚氨值比自然环境下的低。感官审评表明,空调环境做青所制毛茶样香气得分高于自然环境做青的,内质也较优。做青过程中采用空调设备控制适当的温、湿度有利于乌龙茶香气品质的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1年11期)
钟秋生,陈常颂,游小妹,陶湘辉,张应根[4](2010)在《不同做青环境对丹桂秋季乌龙茶香气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丹桂品种制乌龙茶做青调控工艺,以丹桂小至中开面鲜叶为原料,分别在空调和自然环境下,采用轻发酵做青方式制作乌龙茶,并对其香气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丹桂乌龙茶香气的主要成分有橙花叔醇、α-法尼烯、苯甲醛、苯乙醛、β-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己酸-3-己烯酯、β-异戊酸苯乙酯、3,4-二甲基环己醇、苯乙腈、吲哚等;空调环境下做青的乌龙茶香气种类比自然环境下做青的丰富;自然环境下做青丹桂乌龙茶香气组分是以醇类、醛类、烯类为主,而空调环境做青丹桂乌龙茶香气组分是以醇类、醛类和酯类为主(含量均大于10%)。感官审评表明,空调环境下做青所制毛茶样香气得分高于自然环境做青的,内质也较优。做青过程中采用空调设备控制适当的温、湿度有利于乌龙茶香气品质的提高。(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学报》期刊2010年04期)
杨振福,张木树[5](2009)在《乌龙茶空调做青环境的设计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凡茶之候视天时,最喜晴天北风吹"。"北风天气"是指低温低湿适宜乌龙茶做青的气候环境。观察表明,在乌龙茶春夏暑秋四个茶季中,适宜乌龙茶加工的自然气候和理想的"北风天"并不多。(本文来源于《茶叶科学技术》期刊2009年02期)
潘顺顺,凌彩金,孙世利,唐劲驰,苗爱清[6](2009)在《做青强度与环境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乌龙茶独特的品质主要在做青工艺中形成。综述了乌龙茶做青过程中品质成分的变化、做青强度和环境因素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并对今后乌龙茶做青工艺研究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广东农业科学》期刊2009年01期)
郭玉琼,詹梓金,金心怡,郭雅玲,赖钟雄[7](2007)在《梅占茶不同环境做青过程香气形成及其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采用高香优质的乌龙茶品种梅占,同批采摘的鲜叶为材料,研究不同环境做青过程香气形成及其变化,分析香气组分在做青过程的形成与消长规律,表现出呈递增趋势、递减趋势、先增后减变化及仅在毛茶中检出等4种情况。这一系列复杂的动态变化,反应了乌龙茶做青过程香气形成与消长的特点。同时说明做青过程环境的差异还直接影响着香气成分的组成及其比率。分析人工做青环境与自然环境中做青的毛茶样,香气成分含量最高的均为橙花叔醇,证实了橙花叔醇是福建乌龙茶的主要特征香气组分。试验表明同一品种不同做青环境中对应阶段青叶间的香型相似率大,都在0.95以上,表明乌龙茶具有明显的品种香。感官审评结果表明本试验人工环境做青所得到的毛茶样比自然环境中做青所得到的毛茶样内质较优异。(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07年05期)
张方舟[8](2006)在《乌龙茶做青环境与加工技术关键》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乌龙茶不同品种做青环境与品质的关系、温湿度调控晾青间的建设及其加工技术作了较为全面的技术总结。(本文来源于《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6-09-01)
张方舟[9](2004)在《做青环境与毛蟹乌龙茶品质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做青是乌龙茶加工的特殊工序,也是决定乌龙茶品质的关键。做青质量受环境温湿度的制约,不同品种由于叶片结构和内含生化成分的差异,所要求的做青环境温湿度也不相同。探索环境温湿度条件对不同品种乌龙茶品质的影响,采用人工控制适宜的做青环境,对稳定并提高乌龙茶品质,(本文来源于《中国茶叶》期刊2004年04期)
金心怡,陈济斌,王秀萍,吉克温,苏益平[10](2003)在《做青环境调控方式对乌龙茶品质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降低乌龙茶人工做青环境的投资成本和能耗 ,改善做青环境空气质量 ,对恒温恒风和恒温无风两种做青环境进行试验比较 ,通过在线测定做青环境指标及青叶若干生理指标 ,探明做青环境调控方式对叶层空气参数、青叶生理生化变化以及毛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恒温恒风调控方式能有效降低叶层空气的相对湿度 ,改善空气质量 ,增大青叶的气孔导度、失水速率及呼吸速率 ,提高毛茶的水浸出物和游离氨基酸含量 ,毛茶品质较优。春茶乌龙茶做青环境调控参数宜为 :温度 2 2~ 2 5℃ ,相对湿度 70 %~ 80 % ,做青前期叶层平均风速 0 .2m/s。(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03年06期)
做青环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茶叶加工环境调控的好坏决定茶叶加工品质的优劣。本文开展基于CFD技术乌龙茶做青环境模拟与优化,对于直观了解和预测乌龙茶加工做青间的客观环境状况和变化规律,改善茶叶加工环境,提高和稳定茶叶加工质量,减少能耗损失,以及为旧厂房改造、新厂房建设提供有力的科学指导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CFD计算原理和方法,在此基础上,以台式乌龙茶和闽南乌龙茶空调做青间为研究对象,利用Airpak软件对做青间的“温、湿、风”进行了模拟及比较分析。CFD模拟结果表明,做青间温度分布呈现“上高下低”规律;相对湿度呈现“下高上低”规律;气流组织分布依做青间空调送风口和回风口位置不同而不同。总体上看,台式乌龙茶做青间“温、湿、风”分布较均匀,做青间设计较为合理;而闽南乌龙茶做青间“温、湿、风”分布略逊于台式做青间。为了验证CFD方法可靠性,对两种乌龙茶做青间的晾青架不同重直面、不同平面8个点的环境参数进行了系统测试,将实测结果与模拟结果加以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做青间“温、湿、风”实测值与模拟值整体趋势一致,且温度和风速有较高的吻合度,表明“茶叶加工环境Airpak软件”的模拟方法是可行的。通过探讨乌龙茶做青间不同点的青叶叶温、含水率、失水速率的分布差异性及其生化变化,探明做青环境“温、湿、风”均匀性对青叶生理变化的影响。针对闽南乌龙茶做青间存在空气龄大的问题,利用Airpak软件对空调做青间进行模拟优化设计,对优化后的环境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做青间增设排气扇之后,改善了做青环境气流组织,降低了做青间的空气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做青环境论文参考文献
[1].郝志龙,陈济斌,金心怡,林清矫,黄毅彪.乌龙茶振动做青设备研制与做青环境调控性能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3
[2].刘素惠.基于CFD的乌龙茶做青环境模拟与优化探讨[D].福建农林大学.2012
[3].游小妹,钟秋生,陈常颂.‘丹桂’乌龙茶不同做青环境主要生化成分的变化[J].中国农学通报.2011
[4].钟秋生,陈常颂,游小妹,陶湘辉,张应根.不同做青环境对丹桂秋季乌龙茶香气品质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2010
[5].杨振福,张木树.乌龙茶空调做青环境的设计与控制[J].茶叶科学技术.2009
[6].潘顺顺,凌彩金,孙世利,唐劲驰,苗爱清.做青强度与环境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09
[7].郭玉琼,詹梓金,金心怡,郭雅玲,赖钟雄.梅占茶不同环境做青过程香气形成及其变化[J].中国农学通报.2007
[8].张方舟.乌龙茶做青环境与加工技术关键[C].第四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
[9].张方舟.做青环境与毛蟹乌龙茶品质的关系[J].中国茶叶.2004
[10].金心怡,陈济斌,王秀萍,吉克温,苏益平.做青环境调控方式对乌龙茶品质影响的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