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肺结核并张力性气胸的临床疗效观察

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肺结核并张力性气胸的临床疗效观察

冯雄

(海南省万宁市人民医院海南万宁571500)

【摘要】目的:分析与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术相比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肺结核并张力性气胸的效果。方法:在近两年病例中,分别随机选取50例常规手术治疗肺结核并张力性气胸患者和改良手术治疗的肺结核并张力性气胸患者。分别纳入常规组和改良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改良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改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肺结核并张力性气胸的效果优越,且更加的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肺结核;张力性气胸;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术

【中图分类号】R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2-0108-02

肺结核为气胸常见病因。多种肺结核病变可引起气胸:胸膜下病灶或空洞破入胸腔;结核病灶纤维化或瘢痕化导致肺气肿或肺大疱破裂。病灶或空洞破入胸腔,胸腔常见渗出液体多,可形成液气胸、脓气胸。对闭合性气胸,肺压缩<20%,临床无明显呼吸困难患者可采用保守疗法。对张力性、开放性气胸及闭合性气胸>2周未愈合者常用肋间插管水封瓶引流,对闭式水封瓶引流持续>1周破口未愈合者、有胸腔积液或脓胸者采用间断负压吸引或持续恒定负压吸引,一般采用负压为:-10~-14cnH2O(1cmH2O=0.098kpa)。[5]本院为探究其临床应用的效果,随机抽选近两年患者的病例加以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分别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5年5月期间50例常规手术治疗肺结核并张力性气胸患者和改良手术治疗的肺结核并张力性气胸患者,分别纳入常规组和改良组。其中常规组50例,年龄20~79岁,平均(46.1±8.3)岁,男性、女性患者分别为28例和22例;改良组50例,年龄18~78岁,平均(45.7±9.1)岁,男性、女性患者分别29例和21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常规组:手术方式为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体位平卧位或斜坡卧位,麻醉方式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穿刺位置为锁骨中线偏外侧第2肋间近下一肋间上缘,或腋前、腋中及腋后线5~8肋间近下一肋上缘,穿刺的方式为首先使用直钳将各肌层和肋间肌分开,然后将引流管置入患者胸膜腔,最后使用缝线将引流管固定在患者胸壁的皮肤上;改良组:

患者取平卧位或斜坡卧位,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选锁骨中线偏外侧第2肋间近下一肋间上缘,或腋前、腋中及腋后线5~8肋间近下一肋上缘,切开皮肤1cm,予5~10mm气腹trocar自切口穿刺至胸腔,拔除trocar内芯,血管钳夹闭胸腔引流管远端后,自trocar置入胸内,手持固定胸腔引流管,缓慢退出trocar,至血管钳处,在trocar另一端(入胸端)再上第2把血管钳,松开第一把血管钳,去掉trocar,调节胸管入胸腔所需深度,胸壁皮外显示刻度6~8cm即可,7#丝线固定胸腔引流管,最后使用胶带固定导管于胸壁,外接引流装置。[6]

1.3临床观察指标

统计并计算两组治愈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软件为spss17.0,计量资料的表示方式为-x±s,分别经x2和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组间,当p<0.05时说明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意义。

2.结果

改良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症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改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改良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改良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改良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提示: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性提高。传统的手术方式为了实现治疗目的需要将患者的胸壁切开,然后置入引流管,手术过程繁琐且创伤性较大,术后患者容易出现感染情况,且并发复张性肺水肿的概率也较高[3]。改良后,手术时间短,迅速解除症状,降低手术风险,手术损伤小,改良法无需用血管钳对胸壁及肋间组织扩张,神经损伤小,减少术中出血,术中污染少,气腹trocar气密性好,可避免传统手术中出现的入胸后胸腔气体或血液向外喷出的情况,对于肺结核、梅毒、艾滋病等传染病患者可减少血液及空气污染机会,气腹trocar气密性好,易保持术中胸腔内外压力稳定,减少波动,降低纵隔摆动几率,降低心跳呼吸骤停风险,对于胸腔积血,积气量大,引流时出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心慌等胸膜反应症状患者,可夹闭胸腔闭式引流管控制引流量,待胸膜反应症状缓解后逐步开放引流,达到肺完全复张。[6]手术的操作也更加简单,手术过程中使用的trocar穿刺针较细,不会引起较大的出血量,患者的疼痛明显减轻,疗效明显[4]。

综上所述,改良后的治疗效果得到了明显提高,治疗操作简化的同时,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峻岭.应用自制引流装置及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研究[J].河北医药,2010,32(10):1213-1215.

[2]夏光进,丁玉江,赵霞等.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肺结核合并自发性气胸50例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11):2108-2109.

[3]庞先琼,张佑君.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术的临床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1,08(28):183-184.

[4]高星,欧阳松,林鸳等.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气胸39例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疗前沿,2010,05(4):23,25.

[5]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来源: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3年第20卷第2期.

[6]刘汉舟,赵芳.采用气腹trocar装置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术的体会.浙江创伤外科2011年10月第16卷第5期.

标签:;  ;  ;  

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肺结核并张力性气胸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