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早产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刘丽丽[1]2016年在《早产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国内外有关生殖道感染、羊水量异常、孕期吸烟、孕期焦虑、早产史、流产史、瘢痕子宫、阴道流血与早产发生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判定这些危险因素影响早产发生的危险程度,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文献检索收集早产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Rev Man 5.3分析软件,首先进行异质性检验,当结果不存在异质性,以固定效应模型描述,存在异质性时,以随机效应模型表达,将资料进行定量综合。采用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表示。结果: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最终符合标准的病例对照研究的文献28篇,生殖道感染、羊水量异常、孕期吸烟、孕期焦虑、早产史、流产史、瘢痕子宫、阴道流血的8个研究因素的合并OR值及95%可信区间(CI)分别是1.49(1.19—1.87)、2.81(2.29—3.44)、1.83(1.52—2.21)、1.17(1.00--1.37)、3.97(3.39—4.65)、1.39(1.12—1.73)、1.45(1.28—1.65)、2.42(2.15—2.73)。结论:生殖道感染、羊水量异常、孕期吸烟、孕期焦虑、早产史、流产史、瘢痕子宫、阴道流血是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

杨李梅[2]2004年在《早产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与目的:早产的发生率为5%~15%,早产儿中有15%于新生儿期死亡,除去致死性畸形,75%以上围产儿死亡与早产有关。近年来,虽然我国围产保健工作和产科干预措施有很大程度提高,但早产的发病率却未见明显降低。因此探索现代生活条件下早产的发病原因,对于降低婴儿死亡率,提高人口素质尤为重要。国内外的医务工作者对早产的危险因素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流行病学研究,但不同国家和地区早产危险因素的作用程度也不完全一致。本研究对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分娩早产儿的产妇和足月产产妇进行成组病例对照研究,以期探索早产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策略和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2002年6月至2003年12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住院分娩的连续产妇,共得到调查问卷1071份。早产组的纳入标准是:妊娠足28周至不满37周终止者:排除人工引产者,最终进入早产组111例。对照组的选择:从同期住院分娩的产妇中排除早产产妇后,将其余产妇进行编号,从中随机产生120例对照;排除过期妊娠者,最终进入对照组117例。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用非参和卡方检验的方法对55项早产的可疑危险因素进行单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因素分析,筛选出早产危险因素;进一步对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早产主要危险因素;并计算主要危险因素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用McNulnar卡方检验,针对重复调查的病例,比较两次调查结果中主要危险因素的一致性.结果:单因素分析,得到17项早产危险因素,分别是:孕妇年龄小、家庭月经济收入低于1000元、引流产3次以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妊娠合并贫血、妊高征、妊娠合并心脏病、孕期负性生活事件、早产史、暴露视频终端、孕期接触有毒物质、首次产检时间晚于12周、产前检查次数较少、孕期严重噪音污染、孕期每天打手机时间大于smin、孕妇高血压家族史、多胎妊娠。 经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暴露视频终端每天超过2.5h(oR=5.1,95%Cl=1.7一15.4)、孕期接触有毒物质(oR= 136.7,95%Cl=9 .9一1889.6)、负性事件(OR==4 6.1,95%Cl=2.7-771.4)、妊高征(oR=‘.7,95%Cl=1.1一19.2)、早产史(OR= 159.5,95%Cl=2.5一10205.8),其人群归因危险度分别是7%、28%、 8%、29%、11%。 在全部1071例病例中随机产生30例,另请一位临床工作人员进行重复调查,McNumar卡方检验分析上述五项早产主要危险因素在前后两次调查中的一致性达到97%~100%。结论:孕期暴露视频终端时间较长,孕期接触有毒物质、负性生活事件、妊高征和早产史是早产的主要危险因素。早产病例中由于孕期较长时间暴露于视频终端引起的占7%;由于孕期接触有毒物质引起的占28%;由于孕期负性生活事件引起的占8%;由于妊高征引起的占29%;由于孕妇有早产史引起的占11%。另外本研究中重复调查的高一致性说明设计的问卷项目清晰、明确,结果可信度高。

许正先, 陈维清[3]2012年在《早产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索早产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历记录结合问卷调查的方法,选择50个可能的危险因素,对213例早产产妇和500例非早产产妇进行比较,分析早产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检8次及以上、孕期增重、前置胎盘、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前3个月被动吸烟、已生育2胎及以上、既往避孕药避孕对早产有明显的影响。结论:针对早产的危险因素,应及早采取措施,以改善早产的结局。

李翠玲[4]2015年在《早产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早产是导致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根据相关研究发现,早产儿的死亡率很高,占围产儿死亡率的75%,存活的早产儿中,有相当部分存在各种后遗症,例如神经系统损害导致的智力障碍、运动障碍及各个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不健全等。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早产率已有所下降,但其仍占到新生儿出生总数的15%[1]。目前有很多预测早产的研究,为做好预防,就必须首先找出相关高危因素,以此作为切入点来寻求相应的预防措施。现就早产的高危因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引起产科医生重视,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目的:发现早产的高危因素以及观察孕产妇及新生儿的结局。方法:1、实验研究设计:计算机检索2005.01.01-2015.01.01期间发表的有关早产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的研究。2、研究组:各地区有关早产儿高危因素与妊娠结局的研究。3、对照组:同期足月分娩及妊娠结局作为对照数据。4、统计指标:总结可能导致早产的原因,设定统计指标包括: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双胎及多胎、胎位异常、胎盘因素(包括早剥、前置以及植入)、内外科合并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产检次数<5以及流产史等。妊娠结局指标,母亲的分娩结局主要有剖宫产数以及产后出血等表现;胎儿的结局指标包括:体重<2.5kg、RDS和新生儿死亡等。5、将入选文献提取数据后应用RevMan5.3软件工具做meta相关分析与研究,实验结果如下:早产危险因素合并OR值或RR值及其95%C1分别为胎膜早破4.72[4.20,5.30]、妊娠期高血压综合症4.70[4.02,5.50]、双胎及多胎3.63[2.74,4.81]、胎位异常0.07[0.05,0.08]、胎盘因素5.74[3.90,8.46]、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4.81[3.24,7.16]、妊娠合并症4.08[2.57,6.48]、产检次数<5次2.61[2.10,3.23]、人工流产2.61[2.10,3.23];妊娠结局的合并OR值及其95%C1各自结果为剖宫产0.93[0.80,1.08]、产后出血2.22[1.62,3.05]、低体重儿8.67[7.37,10.19]、胎儿呼吸窘迫3.07[2.45,3.86]、胎儿死亡6.08[3.73,9.90]。结论:1、导致早产的因素较多,在纳入研究的几项因素中,其中包括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双胎或多胎、胎位异常、胎盘因素(前置、植入以及早剥)、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合并的内外科疾病、产检次数<5次以及有流产史,9项研究均为早产的危险因素,研究组结果值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2、早产的不良妊娠结局增加,孕妇的剖宫产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产后出血率增加,分娩时及产褥期应更加注意预防产后出血;新生儿低体重、窒息以及死亡率均增加,产前应考虑到新生儿情况,积极做好应对上述不良情况的措施,减少新生儿死亡。

袁萍, 曾明华, 罗红裔, 倪攀[5]2000年在《早产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 调查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 ,为降低早产儿发生率、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拱依据。 【方法】 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将 32 1例早产病例与同一医院出生的足月产例对照作 1∶1配比 ,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早产的危险因素有妊娠期特发性胆淤症、胎膜早破、前置胎盘和脐带打结 ;定期的产前保健是早产发生的保护因素。 【结论】 早产与胆淤症、胎膜早破、前置胎盘和脐带打结有关。

张美云[6]2008年在《环境危险因素和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早产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早产是导致围生儿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导致婴幼儿发生诸如生长发育迟缓、视力损害、听力障碍、慢性肺部疾病、脑瘫以及运动功能受限等并发症和后遗症的重要因素,以及可能与成年后的高血压、冠心病、Ⅱ型糖尿病等密切相关,并由此对个人的身心健康产生长远影响,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近二十年来世界各国采用了各种预防不良妊娠结局的措施,但效果并不十分明显,一些国家早产的发生率没有下降反而有上升趋势。早产的发生率随地域、种族和国家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有数据显示早产占分娩总数的5%-15%,美国和加拿大近年早产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我国的早产发生率尚缺乏全国统一研究资料,估计约为10%左右。因此,深入探究早产的病因,降低早产发生率仍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早产问题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也开展了一系列有关早产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但是多数研究集中在一个或几个因素上,如临床因素、营养、心理和社会经济等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存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环境因素的复杂性,人们应该在更大的范围内探讨环境危险因素对早产的影响。除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外,遗传因素也可能是早产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早产在黑种人中有显着的家庭聚集性;有早产史的母亲再次分娩早产儿的概率增大,这提示早产的发生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有关早产的遗传因素的研究较少;有关环境因素和遗传易感性交互作用对早产的影响研究则更少。本研究从多因素的角度出发,研究早产的环境危险因素(突出了目前生活环境暴露情况)和代谢酶基因遗传易感性,同时探讨环境化学污染物内暴露量与早产的关系。为预防和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对降低婴儿死亡率,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目的1、探讨早产的环境危险因素;2、探讨环境化学污染物的生物内暴露量与早产的关系;3、探讨新生儿及其母亲的毒物代谢酶基因的多态性对早产的影响,筛选早产的遗传危险因素,同时了解在早产发生中基因与基因、环境与基因的交互作用。研究方法1、应用流行病学的方法研究早产的环境危险因素采用1:2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选择太原市现患早产病例和对照进行环境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同时利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坏境危险因素。2、应用分析化学的方法检测生物样品中的化学污染物的含量采用酶水解—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病例和对照组母亲尿样中1-OH-Py的含量;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尿肌酐;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病例和对照组母亲静脉血和新生儿脐带血中重金属Pb及微量元素的含量。3、应用分子流行病学的方法研究代谢酶基因多态性应用多重PCR法检测母亲和新生儿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采用限制性内切酶PCR(RFLP-PCR)技术检测CYP1A1基因MspI位点多态性和CYP2E1基因Rsa I位点多态性。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因多态性,筛选遗传危险因素。研究结果第一部分早产的环境危险因素1:2病例对照研究1、单因素的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1.1新生儿父母亲一般情况:早产的可能环境危险因素:母亲职业为农民(OR=4.176,95%CI 1.920-9.082)或母亲职业为无业者(OR=1.447,95%CI 1.006-2.081)以及父亲的职业为农民(OR=10.851,95%CI3.674-32.058),父亲身高低(OR=1.137,95%CI1.016-1.708),母亲孕期体重增加少(OR=1.771,95%CI 1.282-2.445)。母亲及父亲文化程度高是早产的保护因素,OR分别为0.731(95%CI0.621-0.860),0.692(95%CI 0.591-0.811)。而母亲身高、体重、体质指数及父亲体重和体质指数均与早产未见关联。1.2家庭经济收入高是早产的保护因素(OR=0.750,95%CI 0.649-0.867);产前检查次数少是早产的危险因素(OR=3.362,95%CI 2.238-5.051)。1.3新生儿母亲孕期生活居住环境暴露与早产结果显示早产的危险因素有:常驻地在农村和工矿区发生早产的危险较大,OR值分别为2.447(95%CI 1.587-3.773)和4.368(95%CI 1.166-16.365);做饭时油烟多(OR=1.656,95%CI 1.275-2.150);家中使用烟煤燃料(OR=3.447,95%CI 1.956-6.074);家中使用燃煤取暖(OR=2.664,95%CI 1.764-4.022)家中使用井水或简易自来水(OR=1.608,95%CI 1.173-2.205);怀孕期间装修(OR=2.213,95%CI 1.035-4.734)。使用排油烟设备是早产的保护因素(OR=0.519,95%CI 0.364-0.740)。生活中接触微波炉和电磁炉,以及使用手机、孕期饲养宠物和孕期染烫发等未见与早产有关联(P>0.05)。1.4新生儿父母亲吸烟饮酒情况:早产的可能危险因素有:母亲孕期被动吸烟(OR=1.237,95%CI 1.030-1.485),父亲吸烟(OR=1.170,95%CI 1.016-1.135);1.5新生儿母亲孕期营养与饮食习惯与早产的关系:孕期经常食用肉类食物(OR=0.729,95%CI 0.561-0.949)、孕前和孕期服用叶酸制剂(OR=0.681,95%CI0.521-0.892)是早产的保护因素;而孕期补充其他维生素以及经常食用蔬菜水果、蛋奶等未见与早产有关联。1.6新生儿母亲其他情况:孕期胎教(OR=0.667,95%CI 0.499-0.891)是早产的保护因素,孕期心理因素和家族出生史等仍待进一步的探讨。2、多因素的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在控制了其他混杂因素后,家庭使用非清洁燃料(OR=2.083,95%CI1.126-3.855)、产前检查次数少(OR=2.581,95%CI 1.710-3.897)可能是早产的主要危险因素;家庭经济收入高(OR=0.831,95%CI 0.701-0.986)和母亲无早产史(OR=0.107,95%CI 0.013-0.911)是早产的保护因素。第二部分环境化学污染物的生物内暴露量与早产的关系1、新生儿母亲尿样1-OH-Py的含量与早产的关系早产组母亲尿样的1-OH-Py含量(中位数)为1.0521μmol/mol肌酐,对照组产妇尿样的1-OH-Py含量(中位数)为0.7792μmol/mol肌酐;配对病例和对照组母亲尿样1-OH-Py含量的值经对数转换后,然后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t=1.982,P=0.051,按照a=0.05的水平,两组1-OH-Py含量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还不能下结论,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2、病例和对照组母亲静脉血中元素的含量病例与对照组母亲静脉血铅含量在统计学上没有显着性差异(Z=-0.144,P=0.886);病例与对照组母亲静脉血铬含量在统计学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对照组血铬含量高于病例组(Z=-2.462,P=0.014);病例与对照组母亲静脉血铜含量在统计学上存在显着性差异(Z=-2.247,P=0.025),对照组母亲血铜含量高于病例组。3、病例和对照组新生儿脐带血元素含量病例与对照组新生儿脐带血铅含量在统计学上没有显着性差异(Z=-0.309,P=0.757);病例与对照组新生儿脐带血血铬含量在统计学上没有显着性差异(Z=-1.634,P=0.102);病例与对照组新生儿脐带血铜含量在统计学上存在显着性差异(Z=-2.993,P=0.003),对照组新生儿脐带血铜含量高于病例组。第叁部分母亲与新生儿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早产的关系1、母亲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早产关系的单因素条件Logistic分析GSTT1缺失基因型与早产有关,携带GSTT1缺失基因型的个体发生早产的危险性大,OR=1.704(95%CI为1.059-2.740);CYP1A1突变基因型与早产有关,携带CYP1A1突变基因型(突变杂合和突变纯合)的个体发生早产的危险性大,OR值分别为2.259(95%CI 1.229-4.152),2.384(95%CI 1.083-5.250):GSTM1和CYP2E1基因Rsa I位点多态性与早产未见关联(P>0.05)。2、母亲GSTM1、GSTT1、CYP2E1和CYP1A1的不同基因型联合作用GSTM1和CYP1A1联合基因型与早产有关联(P<0.05),同时携带GSTM1非缺失型和CYP1A1杂合突变基因型的个体较同时携带GSTM1非缺失型和CYP1A1野生基因型的个体发生早产的危险性增加。GSTT1和CYP1A1联合基因型与早产有关联(P<0.05),同时携带GSTT1非缺失型和CYP1A1突变基因型以及同时携带GSTT1缺失型和CYP1A1野生型或突变型基因的个体,较同时携带GSTT1非缺失型和CYP1A1野生型基因的个体发生早产的危险性显着增加。3、母亲不同基因多态性的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控制了其他混杂因素的影响,GSTT1和CYP1A1基因多态性与早产的发生有关联(P<0.05),其OR值分别为1.700(95%CI 1.042-2.772)、2.250(95%CI1.215-4.169)和2.391(95%CI 1.066-5.367)。4、新生儿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早产关系的单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GSTT1基因与早产有关联(P<0.05),携带GSTT1缺失基因型的个体发生早产的危险性大,OR=1.818(95%CI 1.081-3.059);CYP1A1突变基因型与早产可能有关联(P=0.0658),按a=0.05水平,有待进一步研究;GSTM1和CYP2E1基因多态性与早产未见关联(P>0.05)。5、新生儿GSTM1、GSTT1、CYP2E1和CYP1A1的不同基因型联合作用与早产关系新生儿GSTM1和CYP1A1联合基因型与早产有关联(P<0.05),携带GSTM1非缺失型和CYP1A1突变基因型以及同时携带GSTM1缺失型和CYP1A1杂合基因型的个体较同时携带GSTM1缺失型和CYP1A1野生型的个体发生早产的危险性显着增加。GSTT1和CYP1A1联合基因型与早产有关联(P<0.05),同时携带GSTT1缺失型和CYP1A1突变基因型的个体,较同时携带GSTT1非缺失型和CYP1A1野生基因型的个体发生早产的危险性显着增加。6、新生儿不同基因的多态性的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控制了其他混杂因素的影响,新生儿GSTT1基因多态性与早产的发生有关联(P<0.05),其OR值分别为1.755(95%CI 1.040-2.962);新生儿CYP1A1突变纯合基因型与早产可能有关联(P=0.0566),按a=0.05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7、环境危险因素和母亲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早产关系的多因素分析在控制了其他混杂因素的影响,与发生早产有关的环境危险因素为家用燃料(OR=4.758,95%CI 1.859-2.178),是否使用排油烟设备(OR=0.368,95%CI0.147-0.920);与发生早产有关的遗传因素为CYP1A1基因,其中携带CYP1A1突变杂合基因型个体较携带CYP1A1野生纯合基因型个体发生早产的危险性大,其OR值为2.433,95%CI为1.170-5.058。8、环境危险因素与母亲代谢酶基因的交互作用对早产的影响家用燃料与母亲CYP1A1基因多态性存在交互作用,在家中使用非清洁燃料,且母亲携带CYP1A1 MspI一个或两个突变等位基因,即突变杂合或突变纯合基因型时,能够增加发生早产的危险性(携带突变杂合基因型:OR=14.467,95%CI为3.618-57.852;携带突变纯合基因型:OR=26.708,95%CI为2.804-254.430)。进一步应用相乘模型做两因素的交互作用检验,发现两因素之间存在显着的交互作用(P<0.01)。研究结论1、与早产有关的主要环境危险因素:在控制了其他混杂因素的影响,家庭使用非清洁燃料、产前检查次数少可能是早产的主要危险因素;家庭经济收入高和母亲无早产史是早产的保护因素。2、母亲及父亲职业与文化程度、烹调油烟,使用抽油烟设备、家庭取暖方式、孕期装修、被动吸烟、父亲吸烟、孕前期是否服用叶酸制剂、孕期是否进行胎教、孕期经常食用肉类食物、孕期体重增加少等可能与早产有关。3、早产组母亲尿中1-羟基芘含量稍高于对照组,虽然按a=0.05水平,在统计学上暂不能下定论,但是太原产妇尿中1-羟基芘含量偏高,这说明太原市产妇暴露较高的多环芳烃;这可能与太原市一直以来空气污染严重有关系,提示关注空气污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4、母亲静脉血铅含量和新生儿脐带血铅含量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均没有统计学上的显着性差异,但是总体血铅含量偏高,可能与环境铅污染有关。另外,母亲和新生儿病例组血铜含量低于对照组,这提示关注孕产妇微量元素缺乏,可能对于预防不良妊娠结局有意义。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的深入。5、在控制了其他的混杂因素影响,母亲以及新生儿的GSTT1不同基因型与早产的发生有关联;携带GSTT1缺失基因型的个体较携带非缺失基因型的个体发生早产危险性增加;母亲CYP1A1 MspI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早产的发生有关联,携带CYP1A1一个或两个突变(突变杂合和突变纯合)基因型的个体较携带野生纯合基因型的个体,发生早产的危险性增加。这提示我们关注孕产妇的个体差异,预防早产的发生。6、母亲GSTT1和CYP1A1联合基因型与早产有关联;新生儿GSTT1和CYP1A1联合基因型与早产也有关联。同时携带GSTT1缺失型和CYP1A1突变基因型的个体较同时携带GSTT1非缺失型和CYP1A1野生基因型的个体,发生早产的危险性显着增加;他们的联合基因型有增加早产的危险性作用。7、在控制其他环境与基因混杂因素后,发现家庭使用燃煤燃料是早产的危险因素,使用排油烟设备是早产的保护因素;母亲携带CYP1A1 MspI突变杂合基因型是早产的危险因素。8、环境与基因之间对早产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家中使用非清洁燃料与母亲携带CYP1A1 MspI一个或两个突变基因型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它们的联合作用增加了发生早产的危险性。

黄玉晶, 王灵巧, 兰兰, 陈济安, 舒为群[7]2014年在《2005-2011年我国早产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我国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决策及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eta分析对国内2005-2011年发表的有关早产危险因素的文献进行汇总、归纳和定量综合分析。结果各因素合并OR值及其95%C1分别为胎膜早破4.52[3.27,6.27]、双胎及多胎4.54[2.78,7.42]、前置胎盘4.96[1.76,13.94]、胎盘早剥2.27[1.44,3.56]、胎位异常2.79[0.66,11.71]、臀位2.83[1.76,4.57]、妊娠期高血压综合症2.84[1.77,4.55]、妊娠合并症4.63[2.88,7.46]、妊娠期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6.28[3.54,11.13]、先兆子痫及子痫3.45[1.86,6.42]、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2.02[0.75,5.46]、孕中晚期感染1.89[1.45,2.47]、胎儿窘迫0.88[0.59,1.32]、胎儿或子宫畸形2.83[1.58,5.07]、产前出血4.82[2.99,7.78]、负性事件2.80[1.81,4.34]、年龄0.59[-2.21,3.38]、大龄产妇(>35岁)1.76[1.16,2.66]、未做产检4.87[3.81,6.23]、产检次数-5.06[-7.96,-2.16]、流产史1.56[1.03,2.36]。结论胎膜早破、双胎及多胎、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臀位、妊娠期高血压综合症、妊娠合并症、妊娠期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先兆子痫及子痫、孕中晚期感染、胎儿或子宫畸形、产前出血、负性事件、未做产检这14个因素为早产的危险因素。产检次数为早产的保护因素,胎位异常、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儿窘迫、年龄、大龄产妇(>35岁)、流产史与早产的关系尚不确定。

张俊辉, 潘晓平, 张青碧, 叶运莉[8]2006年在《我国婴儿早产部分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综合评价早产与其危险因素的关联性。方法:应用Meta分析方法对已发表的10篇关于早产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共累积病例1 257例,对照1 511例。根据齐性检验结果决定采用何种模型来计算OR及其95%可信区间,若同质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若不同质选用随机效应模型。结果:胎膜早破、妊高征、前置胎盘、多胎、胆淤症5个研究因素的合并OR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4.11(3.22,5.23)、3.14(1.45,6.79)、13.02(5.71,29.72)、3.94(1.91,8.11)和21.85(6.38,74.80)。结论:早产与胎膜早破、妊高征、前置胎盘、多胎、胆淤症有关。

黎美霞[9]2008年在《早产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早产危险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早产和按1:1随机选择的足月产产妇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早产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共筛选出11个因素与早产有关;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产检次数过少(X1)、孕期负性事件(X2)、存在妊娠合并症(X3)、胎膜早破(X4)、职业(X5)(农民)这5个因素与早产有关,回归方程为:LogisticY=11.774+4.212×X1+3.368×X2+1.563×X3+1.973×X4+1.342×X5。结论早产往往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采取综合性措施降低早产的发生率。

李志斌, 周笑娉, 王志瑾, 刘永文[10]2001年在《广州市早产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了解广州市早产的危险因素 ,为今后制订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州市 2 5例早产产妇和 65例足月产产妇进行成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 ,发现广州市早产主要危险因素有 :感染、妊高症、胎膜早破、贫血等 ;保护性因素是 :产检次数。再进一步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 ,发现早产主要危险因素有 :妊高症和胎膜早破 ;保护性因素是 :产检次数。结论 预防妊高症和胎膜早破的发生 ,加强产前检查 ,以预防早产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早产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D]. 刘丽丽. 新疆医科大学. 2016

[2]. 早产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D]. 杨李梅. 第四军医大学. 2004

[3]. 早产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 许正先, 陈维清. 中国妇幼保健. 2012

[4]. 早产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的meta分析[D]. 李翠玲. 吉林大学. 2015

[5]. 早产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 袁萍, 曾明华, 罗红裔, 倪攀.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0

[6]. 环境危险因素和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早产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D]. 张美云.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8

[7]. 2005-2011年我国早产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J]. 黄玉晶, 王灵巧, 兰兰, 陈济安, 舒为群. 现代预防医学. 2014

[8]. 我国婴儿早产部分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 张俊辉, 潘晓平, 张青碧, 叶运莉. 现代预防医学. 2006

[9]. 早产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 黎美霞. 当代医学(学术版). 2008

[10]. 广州市早产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 李志斌, 周笑娉, 王志瑾, 刘永文. 广东卫生防疫. 2001

标签:;  ;  ;  ;  ;  ;  

早产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