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组合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组合,结构,混凝土,数值,桁架,泥石流,型钢。
组合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程伟[1](2019)在《谈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图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的难点以及应对措施,介绍了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型钢施工图优化设计的原则和主要工作内容,阐述了优化的要点以及注意事项,提出了通过BIM模拟施工的方法提高详图优化质量,确保施工顺利进行。(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22期)
张超[2](2019)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特点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作为一种重要的结构形式,具有优越的工作性能,正被越来越多学者所关注。介绍了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五种主要的类型,并对钢-混凝土组合梁、钢管混凝土结构、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板、外包钢混凝土结构、钢骨混凝土结构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江西建材》期刊2019年11期)
张付英,水浩澈,张玉飞,杨俊梅[3](2019)在《压裂用封隔器双胶筒组合结构的密封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封隔器双胶筒模型,分析了在58.15 MPa工作载荷下,不同环境温度对双胶筒与套管之间接触应力的影响规律。考虑压裂封隔器的高温工作环境,分析了在100℃作业温度时,上、下胶筒不同筒高对双胶筒密封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轴向载荷不变时,随温度的升高,双胶筒的密封性能也随之提高,并在100℃时上、下胶筒与套管间密封性能达到最佳,施加载荷端胶筒承担主要的密封作用。当上、下胶筒筒高相等且高度为70 mm时,上胶筒与套管间的接触应力达到最大值66.72 MPa,且上、下胶筒沿轴向的接触应力分布均较平坦,此时双胶筒的密封效果最好。上、下胶筒筒高不等时,相较于上胶筒筒高大于下胶筒筒高的情况,上胶筒筒高小于下胶筒筒高时,上、下胶筒的接触应力沿轴向均呈现较平缓的变化趋势且整体密封性能高。当上、下胶筒筒高分别为40 mm和100 mm时,双胶筒的密封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期刊2019年11期)
唐寅,车爱兰[4](2019)在《钢壳混凝土管节组合结构注浆效果扫描成像评价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壳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结构,其在防渗、结构抗震、质量控制等方面具有显着优势,已成功应用于大型沉管隧道等土木工程中。由于施工工艺以及材料性能等原因,施工时导致结构内存在不同程度的混凝土脱空现象,影响结构的强度、刚度和承载力等性能。针对钢壳混凝土组合结构注浆效果评价问题,基于弹性波在层状介质中的传播特性,结合钢壳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组合特征,提出一种扫描成像快速评价方法。首先详细描述了扫描成像方法的基本原理、采集工艺及成像方法,提出脱空厚度和连续脱空体积两个参数作为注浆效果的评价指标。针对脱空厚度的定量评价问题,开展了不同脱空厚度的模型试验,建立了脱空厚度与响应能量放大系数之间的关系。为验证方法在深中通道钢壳混凝土管节工程应用中的适应性、有效性,开展了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脱空厚度大于0.50 cm的区域为检测区域的20%,脱空主要集中在构件处,最大的连续脱空体积达到1 042.5 cm~3。可以认为,通常的注浆方式有可能导致组合构件处发生注浆不密实等问题。并通过预设缺陷等方式,验证该方法在注浆效果评价中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21期)
俞逸舟,宋晓冰,李林家[5](2019)在《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试验与理论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由其经济、安全、施工周期短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核电工程。指出了该结构自身的特性,从结构、构件和单元叁个层面总结了国内外研究者对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的试验研究,分析了该结构目前理论研究、数值模拟的研究成果,并简要概括了日本、美国现行设计规范与中国在编规范,旨在为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后续研究提供设计思路与理论支持,并展望其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9年10期)
鲁薇薇[6](2019)在《外包钢中空混凝土组合结构桥塔轴压性能的实践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外包钢中空混凝土组合结构桥塔轴压性能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经过大量的模型试验和多元化的分析,分别对形态受损、荷载效应、变形效应以及传力路径等影响下的外包钢中空混凝土的受力行为进行了研究,最终的试验结果显示,采用外包钢形式的中空混凝土最大限度发挥钢筋混凝土的作用力,一方面可以提高桥塔的变形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其载荷能力。(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9年30期)
黄飞新,邹祺祺[7](2019)在《基于压电阻抗法的钢-STC组合结构脱粘损伤识别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与土木工程中其他组合结构类似,钢-超韧性混凝土STC(Super toughness concret)组合结构交界面通过栓钉与混凝土紧密结合,以保证二者协同受力。在实际应用中,若钢-STC界面发生脱粘损伤,将影响结构使用性能。PZT测试技术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现场无损检测方法,可用于监测钢-STC界面脱粘等微小缺陷。为解决实际工程中难以准确获得钢-STC结构界面脱粘损伤情况的技术难题,在实验室设计并制作了钢-STC组合梁模型,运用压电阻抗法对试验梁负弯矩加载过程进行监测,通过分析阻抗曲线等特征参数,对加载过程中的局部界面脱粘损伤进行识别。结果表明,压电阻抗法能够较好地识别出钢-STC界面脱粘损伤。该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对实时监测运营阶段结构力学性能的动态情况具有很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董福东[8](2019)在《钢-胶合木组合结构的发展与应用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分别对冷弯薄壁型钢、胶合木及冷弯薄壁型钢-胶合木组合结构的特点进行了介绍,从节能环保的角度上,论述了冷弯薄壁型钢-胶合木组合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结构形式的优越性,并对其发展与应用前景进行详细阐述,为其在以后的工程实践中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期刊2019年10期)
张博文[9](2019)在《轻钢龙骨与钢框架组合结构设计方法在民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促使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此种背景下,各类建筑形式与方法被应用到工程设计当中,轻钢龙骨就是其中之一。基于此,本文立足于轻钢龙骨与钢框架结构角度,分析了轻钢龙骨的应用优势与价值,研究了二者结合设计方法的应用形式。希望以下内容的论述可以推动我国建筑事业稳步发展。(本文来源于《居舍》期刊2019年28期)
任根立,王秀丽[10](2019)在《泥石流块石冲击下钢绞线网组合结构的动力响应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泥石流块石冲击荷载作用下灾害的防治问题,引入钢绞线网组合结构,并利用ANSYS/LS-DYNA对不同冲击物在不同的冲击点位置、冲击物速度和冲击物质量条件下钢绞线网组合结构对泥石流块石冲击的动力响应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①冲击物在不同的冲击点位置,钢绞线网组合结构的冲击力峰值不同,同一冲击高度,钢绞线网组合结构中间点处的冲击力峰值比两侧点要小;随着冲击高度的增加,钢绞线网组合结构的冲击力峰值减小;②在低速度冲击过程中,钢绞线网组合结构中钢绞线未断裂,结构的冲击能量守恒,在高速度冲击时,钢绞线网组合结构冲击点处横向钢绞线比竖向钢绞线的塑性应变和轴向力更早达到最大,横向钢绞线先发生断裂;③钢绞线网组合结构冲击点处位移峰值分析显示,随着冲击物速度和冲击物质量的增加,钢绞线网组合结构的位移峰值增加,但位移增幅降低。(本文来源于《安全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组合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作为一种重要的结构形式,具有优越的工作性能,正被越来越多学者所关注。介绍了钢—混凝土混合结构五种主要的类型,并对钢-混凝土组合梁、钢管混凝土结构、压型钢板与混凝土组合板、外包钢混凝土结构、钢骨混凝土结构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组合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程伟.谈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施工图优化设计[J].山西建筑.2019
[2].张超.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特点探析[J].江西建材.2019
[3].张付英,水浩澈,张玉飞,杨俊梅.压裂用封隔器双胶筒组合结构的密封性能研究[J].机械设计.2019
[4].唐寅,车爱兰.钢壳混凝土管节组合结构注浆效果扫描成像评价方法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9
[5].俞逸舟,宋晓冰,李林家.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试验与理论研究现状[J].混凝土.2019
[6].鲁薇薇.外包钢中空混凝土组合结构桥塔轴压性能的实践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9
[7].黄飞新,邹祺祺.基于压电阻抗法的钢-STC组合结构脱粘损伤识别研究[J].公路交通技术.2019
[8].董福东.钢-胶合木组合结构的发展与应用前景[J].安徽建筑.2019
[9].张博文.轻钢龙骨与钢框架组合结构设计方法在民舍中的应用[J].居舍.2019
[10].任根立,王秀丽.泥石流块石冲击下钢绞线网组合结构的动力响应模拟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