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探测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诱导,能级,噪声,透明,色散,振幅,电磁。
探测场论文文献综述
李友增[1](2017)在《基于声探测场的目标检测、定位与跟踪》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声探测场的目标检测、定位与跟踪(Target Detection,Location and Tracking Based on Acoustic Detection Field,TDLAT)是利用地面的无源声探测传感器对低空领域构建声探测场从而实现低空声目标在探测场范围内的检测、定位和跟踪等。目前,空中目标检测跟踪主要采用的是雷达探测和视频监测。但是,由于多径效应,使得雷达在低空领域的探测上出现严重的局限性,甚至完全无法发现目标。而对于视频监测则受到分辨率、低空探测距离有限、小目标识别困难和反伪装能力弱等原因使得低空监测往往不尽人意。因此,本文工作主要针对雷达和视频监测的缺陷提出声目标的检测、定位跟踪技术并结合理论和实际情况实现了一套完整的系统。本研究以声阵列传感器网络构建低空声探测场为背景,研究了多种目标定位跟踪算法,实现了声目标检测、定位、跟踪等应用。其中,在声目标检测上,开发和实现了基于声源数据的信号谱检测,并在此基础上使用了线谱增强、空域滤波等对声学信号进行预处理;在波达方向角(DOA)估计上,开发了基于声信号的DOA估计;在目标定位上,开发和实现了基于目标的到达方向角(DOA)的最小二乘算法;在目标跟踪上,开发和实现了适合本系统的卡尔曼滤波(KF)、扩展卡尔曼滤波(EKF)目标估计算法和实现了适合双目标的联合概率数据关联算法(JPDA)。所有算法都通过了现场实验数据验证了其可行性。整个系统选择VS 2010为开发环境,所研发的软件平台实现了对实验声信号数据的采集和实验现场参数进行管理,包括设置、撤销、存储、修改、删除等操作;在显示方面,实现了使用OpenGL可视化显示。系统还开发了数据仿真和分析平台,可对之前存储的数据进行实验仿真和数据分析,达到实验过程的回放和后期数据处理。本方案最终开发了一套集数据库、特征库、算法库叁库一体的声阵列目标检测、定位与跟踪平台。(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李友增,马杰,陈全[2](2016)在《低空声探测场可视化研究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空中目标检测跟踪主要采用的是雷达探测。但是,在雷达探测领域中,多径效应严重影响低空(低仰角)目标的探测性能,甚至完全无法发现目标,使得飞机低空突防成为可能。因而在低空目标探测与追踪的研究中,利用无源探测传感器对目标进行识别、定位和跟踪成为了各国研究的热点。声探测场技术是利用声学理论与电子声传感器结合在一起,通过对声音信号的大小、频谱特性、相位特性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的声阵列间的物理距离,利用数学理论进行计算推导,从而得到声目标的轨迹、速度等信息,为决策者服务。但是,目前声定位技术仍存在许多难点使得其停留在理论阶段。本文针从声信号采集、处理、显示等全方面介绍了声探测可视化的可行实施方案,填补了目前行业在具体使用和实现方面的空白。在不降低绘制速度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可视化图像的真实感,在当前主流PC机上实现了低空声探测场的高效、逼真显示。(本文来源于《2016年度声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6-09-17)
花轩,张向阳[3](2014)在《倒Y型四能级系统中自发辐射诱导相干对弱探测场的色散和吸收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倒Y型四能级系统中自发辐射诱导相干对探测场的色散和吸收特性的影响。在稳态条件下利用密度矩阵微扰理论推导出了密度矩阵的迭代解。数值分析了自发辐射诱导相干对线性和非线性折射率和吸收系数的影响,分析了泵浦场和耦合场偏离双光子共振对弱探测场色散和吸收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自发辐射诱导相干使弱探测光的线性和非线性折射率增强,同时形成一个较宽的透明窗。在没有自发辐射诱导相干的情况下,泵浦场和耦合场偏离双光子共振对探测场的线性和非线性折射率影响明显,在有自发辐射诱导相干的情况下,泵浦场和耦合场偏离双光子共振使得探测场的线性透明窗变窄,非线性吸收增加。(本文来源于《量子光学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王芳[4](2014)在《电磁诱导透明介质中探测场量子噪声特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的研究基础,光与原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极其重要,其中包括了相干布居俘获(CPT),电磁诱导透明(EIT),光量子存储,光速度减慢,无粒子数反转激光(LWI)等研究内容。电磁诱导透明由于其特有的吸收色散特性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EIT效应可以在增强色散的同时降低介质对光的吸收损耗,从而应用于减慢光场的群速度,实现量子存储,实现无粒子数反转激光等诸多方面。而在量子通信中量子信息过程的可靠度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对噪声的测量。研究电磁诱导透明介质中光场的量子噪声特性,对提高量子信息的可靠度有很大作用。本文首先回顾了电磁诱导透明的相关背景知识。包括电磁诱导透明的物理机制,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然后利用半经典理论研究了封闭的二能级原子系统共振介质和A型叁能级原子系统EIT介质的吸收色散特性。对比发现A型叁能级原子系统在频率共振处有强烈的正常色散而其吸收损耗却很小,这一特性区别于二能级原子系统:具有强烈的色散同时也具有很大的吸收损耗。EIT介质的这一特性使得许多现象成为可能,因此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最后本文着重在实验上研究EIT介质中探测场的量子噪声特性,通过EIT介质的吸收色散特性分析了探测场额外噪声的来源。实验中运用到了许多相关知识,如饱和吸收光谱技术,低噪声交直流探测器以及平衡零拍探测系统,这些都是光与原子相互作用实验的基础。我们分别利用平衡零拍探测和自零拍探测测量电磁诱导透明介质中探测场的正交振幅和正交位相噪声谱。在平衡零拍探测系统中通过调节压电陶瓷来改变本振光的光程从而改变本振光与探测光的相对相位,从而测量不同相位对应的探测光的噪声分量。实验中测量了EIT介质中探测光与耦合光耦合导致探测光噪声的增大,发现在耦合光不同失谐下对探测光不同正交分量引入的额外噪声是不同的,同时给出探测光噪声与耦合光功率、分析频率的关系。对EIT介质中光场量子噪声特性的分析可以作为量子信息过程可靠度的重要依据以及测量光场位相噪声的方法。(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4-06-01)
王芳,于旭东,孟增明,张靖[5](2014)在《电磁诱导透明介质中探测场量子噪声特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平衡零拍探测测量电磁诱导透明(EIT)介质中探测场的正交振幅和正交相位噪声谱。在平衡零拍探测系统中通过调节压电陶瓷来改变本振光的光程从而改变本振光与探测光的相对相位,进而测量不同相位对应的探测光的噪声分量。实验中电磁诱导透明介质中探测光与耦合光耦合导致探测光噪声的增大,发现在耦合光不同失谐下对探测光不同正交分量引入的额外噪声是不同的,同时得到了探测光噪声与耦合光功率及分析频率的关系。(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韩百萍,郑雨军,刘冬冬[6](2013)在《泵浦探测场下单分子体系荧光光子的统计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最近所发展的产生函数(Generating Function)理论方法,研究了泵浦和探测场共同驱动下单分子二能级体系发射荧光光子的统计性质.给出了泵浦探测场对体系发射光子线型、MandelQ参数以及光子发射几率等统计量的影响.理论计算的单分子发射平均光子数与已有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期刊2013年03期)
李中华[7](2012)在《原子相干介质中探测场的量子噪声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原子相干效应是实现量子存储和量子通信的重要基础内容。特别是电磁诱导透明效应(EIT),其可以有效地降低介质对光的吸收,同时增强色散,从而可以应用于诸如改变光的群速度,实现光量子存储,增强共振中心附近的非线性效应,无粒子数反转放大激光,电磁感应光栅,降低量子噪声,实现关联光子态存储,实现单光子的制备和存储等多个方面。然而,光与原子相互作用中不可避免地引入额外噪声的影响,使得输出场的噪声特性发生改变。这些由于原子辐射和位相到振幅噪声转化所引入的额外噪声使输出的量子态的保真度降低,无法满足未来量子中继和量子通信网络对高保真度量子存储的要求。因此,对原子相干效应中量子噪声特性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回顾了一些典型的原子相干效应的发展历程,如相干布居俘获、电磁诱导透明、量子存储、电磁诱导吸收、驻波电磁诱导吸收以及无粒子数反转激光放大等等。本文紧接着在我们组之前关于优化电磁诱导透明介质中延迟光的量子噪声特性的工作基础上,主要做了关于激光线宽对原子相干效应的影响,基于EIT效应和Autler-Townes分裂效应(AT分裂)的非经典输出场的量子噪声特性比较以及基态受到扰动的四能级相干介质中输出场的量子噪声特性等工作。主要内容包括:1.研究了激光线宽对原子相干效应的影响。我们给激光器的驱动电流加上白噪声从而改变激光的线宽,通过平衡零拍的方法测量了激光的位相噪声到振幅噪声的变化。将加有白噪声的激光分别作为探测光和耦合光进行了电磁诱导透明的实验,并对相同条件下探测光和耦合光的线宽对EIT的透明程度和窗口宽度的影响做了比较。结果表明,耦合光的线宽变化对EIT的影响相对较大。2.研究了非经典光场通过原子相干介质后的输出噪声特性。理论证明,在非零探测频率条件下,通过调节探测光失谐,可以使我们在位相到振幅噪声转化的极小值处保持输入的量子特性。探测频率ω越小,则探测光的失谐应相应变大才能得到最优的输出噪声特性。这为我们今后提高量子存储的保真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3.研究了动态斯塔克分裂诱导下的原子相干介质中非经典光场的输出噪声特性。理论基于“Λ型三能级结构+基态扰动”的实验模型,通过引入一束相干控制场的作用增加了对原子相干介质操控的自由度。输出场的噪声谱随着基态的斯塔克分裂而线性分裂,并且噪声最小值始终出现在双光子共振的地方。理论上不仅证明了非经典量子态可以在双透明通道中保持其非经典特性,还证明了弱场条件下的量子特性保持更易受基态退相干率的影响而衰减。控制场的失谐对输出场的噪声特性也有很大影响,它将导致不对称的一宽一窄的压缩窗口。在令探测频率等于控制场的Rabi频率时,我们始终可以在探测场的零失谐处得到最优的输出量子特性。4.针对文献中有关EIT和AT分裂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讨论,并得到了区分二者的判断标准。利用该判断标准对非经典光经过原子相干介质后的噪声谱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且同时考虑了介质的光学厚度对噪声谱的影响。理论证明非经典态在AT分裂条件下光疏介质中的存储具有更高的保真度,而EIT条件下输出场的噪声则会接近甚至超过散粒噪声基准,其量子存储更容易受到原子辐射所引入的额外噪声的影响而降低保真度。这为我们今后利用缀饰态方法判断破坏性干涉因子在量子存储以及输出场噪声特性保持方面的作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其中创新性的工作包括:Ⅰ.通过给激光器驱动电流注入白噪声的方法,验证了耦合光的线宽变化对EIT的影响相对较大。Ⅱ.证明了非零探测频率条件下最优的输出噪声特性始终发生在位相到振幅噪声转化的极小值处,并且探测频率ω越小,则探测光的失谐应相应变大才能得到最优的输出噪声特性。Ⅲ.基于“A型叁能级结构+基态扰动”的实验模型,证明了在控制场的作用下原子相干介质可以打开多个透明窗口,并使非经典量子态在透明通道中保持其非经典特性。在探测频率等于控制场的Rabi频率时,我们可以始终在探测场的零失谐处得到最优的输出量子特性。Ⅳ.根据EIT和AT分裂的判断标准对非经典场通过叁能级原子相干介质后的噪声特性进行了比较。理论证明AT分裂条件下(对应于强耦合场)的光疏或光密介质均可以保持输入的量子特性,而EIT条件下(对应于弱耦合场)则只有光疏介质可以保持输入的量子特性;同时,非经典态在AT分裂条件下光疏介质中的存储具有更高的保真度,而EIT条件下输出场的噪声则由于受到较大的原子噪声的影响会接近甚至超过散粒噪声基准。(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2-06-01)
田思聪[8](2012)在《自发辐射相干效应的实验观测及其对探测场增益的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发辐射相干效应指的是:当原子从两个足够近的激发态能级向同一个基态能级(V型系统)或从同一个激发态能级向两个足够近的基态能级(Λ型系统)自发辐射时,由同一组真空辐射模场在两个邻近能级间诱导出来的原子相干效应。SGC(自发辐射相干)是近年来量子光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课题,其在原子的自发辐射、共振荧光、吸收、和无反转光放大、暗态,Kerr非线性、光子关联、相干粒子数转移、量子纠缠、量子光电池、光子晶体、电磁感应光栅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SGC效应的存在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两相邻的能级之间的能量间隔要足够小;二是两个跃迁偶极矩方向需非正交。所以大部分的工作都停留在理论上。人们提出了一些方法来避开上述两个苛刻条件,但这些工作也只是理论上的设想,并没有得到实验的证实。本论文在理论上研究了不同能级结构下自发辐射相干效应对探测场吸收或增益的影响,在实验方面我们用光场耦合的办法来模拟SGC效应,通过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来验证SGC效应的存在。1.理论上:a)我们研究了一个耦合场同时耦合叁个近简并基态能级到同一个激发态能级的爪型原子系统的探测场的吸收特性。由于SGC效应的存在,我们在仅提供一道耦合场的情况下可以得到多个增益信号,并且干涉强度和基态能级的间隔可以控制系统的吸收或增益。当系统简并时,SGC的有无不会改变系统的吸收或增益谱线的线型,但是会影响谱线的幅值。当系统非简并时,干涉的强度和激发态能级的间隔会对探测场吸收和增益起控制作用。当间隔比较小时,相干强度由无增加到最大相干,探测场相应的由两对增益曲线过渡到两对吸收曲线;而当间隔比较大时,探测场总是表现出两对吸收曲线,并且随着相干强度的增加,吸收的强度也逐渐增大。我们用缀饰态理论对这一结果做了分析。最后我们给出了可以实现的实验构想。b)我们在反Y型原子系统中理论研究了SGC效应对无反转光放大的作用。由于SGC效应的存在,系统对耦合场和探测场的相位非常敏感。在稳态条件下,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相位来得到无反转增益,增益的产生是由于SGC效应。并且通过改变耦合场的失谐,我们可以在两个频率处得到增益信号。而在瞬态过程中,由于SGC效应我们可以得到振荡幅值很大的吸收和增益信号,并且可以通过调节相对相位,可以消除吸收得到完全增益的振荡曲线。最后我们给出了可行的实验构想。2.实验上:a)首先我们在N型原子系统中,通过两道光场的耦合,在缀饰态下得到叁个自发辐射通道间的相干效应。我们在铷原子中找到了相应的能级结构,并且在铷原子束中观测到了相应的实验结果。当两束耦合场的失谐为零时,我们得到了关于中心对称的具有两个透明窗口的吸收谱线,此特征可以应用于减慢两束不同频率的光在介质中的群速度;当两束耦合场失谐不为零时,我们得到两个透明窗口,此时一个透明窗比另一个透明窗口要窄得多,可以使光脉冲在介质中以更慢的速度传播。此实验结果证明了SGC效应的存在。b)我们在梯型原子系统中,通过耦合场耦合上面两个能级模拟出具有SGC效应的V型原子结构。我们在铷原子束中进行了实验,得到了中间峰很窄的共振荧光光谱。这一实验结果从原子辐射的角度直接证明了SGC效应的存在。此外,我们在同一实验系统中,讨论了附加的耦合场失谐对共振荧光光谱的影响。在失谐比较小时,共振荧光光谱呈现出七峰结构,并且中间峰线宽很窄;当失谐比较大时,共振荧光光谱呈现出五峰或叁峰结构,并且荧光强度有所增加,此时我们观察不到中间峰线宽的变窄。最后我们用缀饰态理论对其进行了解释。(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2-05-01)
贾克宁,梁颖,刘中波,仝殿民,樊锡君[9](2012)在《Y型四能级系统中Doppler展宽对真空诱导相干性相关的探测场吸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数值计算结果,讨论了在Y型四能级原子系统中Doppler展宽对与真空诱导相干性(VIC)相关的探测场吸收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无Doppler展宽时,只有不存在VIC时才可能产生电磁感应透明(EIT)现象;VIC将导致探测场吸收的明显改变和增益产生;在VIC存在和不存在两种情况中,吸收曲线都具有关于探测场失谐对称的双峰结构.当有Doppler展宽时,在VIC存在和不存在两种情况中都能产生EIT现象;VIC仍将导致探测场吸收的明显改变和增益产生;不管是否存在VIC,探测场吸收都具有以下特征:吸收曲线不再具有关于探测场失谐的对称性且随Doppler展宽宽度(D)值的增大而逐渐从双峰结构变为单峰结构,探测场吸收不随D值的增大而单调增大或减小,在探测场和驱动场的传播方向相反时可获得比传播方向相同时更小的探测场吸收.(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王祥伟,张向阳[10](2009)在《Y型四能级系统中相对位相对探测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密度矩阵方程理论,在自发辐射诱导相干(SGC效应)的条件下,研究了Y型四能级系统中相干光场之间的位相差对探测光场的吸收和色散性质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通过对相对位相的控制,可以实现探测光场的吸收(增益)和色散成周期性的放大和减弱。在适当的参数取值下,相对位相为=α时的色散曲线与=α+π/2时的吸收(增益)曲线类似;当变化π时,系统色散曲线会发生反转,系统呈现光学双稳效应,这对量子逻辑门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6期)
探测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空中目标检测跟踪主要采用的是雷达探测。但是,在雷达探测领域中,多径效应严重影响低空(低仰角)目标的探测性能,甚至完全无法发现目标,使得飞机低空突防成为可能。因而在低空目标探测与追踪的研究中,利用无源探测传感器对目标进行识别、定位和跟踪成为了各国研究的热点。声探测场技术是利用声学理论与电子声传感器结合在一起,通过对声音信号的大小、频谱特性、相位特性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的声阵列间的物理距离,利用数学理论进行计算推导,从而得到声目标的轨迹、速度等信息,为决策者服务。但是,目前声定位技术仍存在许多难点使得其停留在理论阶段。本文针从声信号采集、处理、显示等全方面介绍了声探测可视化的可行实施方案,填补了目前行业在具体使用和实现方面的空白。在不降低绘制速度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可视化图像的真实感,在当前主流PC机上实现了低空声探测场的高效、逼真显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探测场论文参考文献
[1].李友增.基于声探测场的目标检测、定位与跟踪[D].华中科技大学.2017
[2].李友增,马杰,陈全.低空声探测场可视化研究与实现[C].2016年度声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2016
[3].花轩,张向阳.倒Y型四能级系统中自发辐射诱导相干对弱探测场的色散和吸收特性的影响[J].量子光学学报.2014
[4].王芳.电磁诱导透明介质中探测场量子噪声特性的实验研究[D].山西大学.2014
[5].王芳,于旭东,孟增明,张靖.电磁诱导透明介质中探测场量子噪声特性的实验研究[J].光学学报.2014
[6].韩百萍,郑雨军,刘冬冬.泵浦探测场下单分子体系荧光光子的统计性质[J].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13
[7].李中华.原子相干介质中探测场的量子噪声特性研究[D].山西大学.2012
[8].田思聪.自发辐射相干效应的实验观测及其对探测场增益的控制[D].吉林大学.2012
[9].贾克宁,梁颖,刘中波,仝殿民,樊锡君.Y型四能级系统中Doppler展宽对真空诱导相干性相关的探测场吸收的影响[J].物理学报.2012
[10].王祥伟,张向阳.Y型四能级系统中相对位相对探测场的影响[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