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病毒性肝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疗法,腺苷,特征,蛋氨酸,自我。
病毒性肝炎论文文献综述
王叶,卢秉久[1](2019)在《逍遥散加减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逍遥散加减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慢性乙肝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0例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逍遥散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12周后比较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及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变化。结果治疗组HBV-DNA转阴率55.6%,对照组HBV-DNA转阴率48.0%,2组HBV-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ALT、AST、γ-GT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前后Alb及TBiL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总有效率64.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逍遥散加减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肝,可明显降低HBV-DNA病毒复制率,改善肝功能和临床症状。(本文来源于《河北中医》期刊2019年10期)
苏元波,李璐,贾莹,李其辉[2](2019)在《免疫化疗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再激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免疫化疗后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8年北京大学第叁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003例NHL患者,其中71例HBsAg阳性NHL患者同时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及免疫化疗。根据是否HBV再激活分为未激活组61例和激活组10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预防性抗病毒方案及免疫化疗对HBV再激活的影响。结果免疫化疗后,未激活组与激活组的平均谷丙转氨酶分别为(20.31±12.77)和(262.80±100.08) U·L~(-1),谷草转氨酶分别为(25.77±18.74)和(100.20±95.67) U·L~(-1),总胆红素分别为(13.63±8.46)和(41.12±35.41)μmol·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激活组化疗前及化疗后HBV-DNA分别为(2.82±1.59)和(4.14±1.57) lg U·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病理分型及临床分期NHL患者HBV再激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拉米夫定(LAM)单药预防及恩替卡韦(ETV)单药预防后HBV再激活发生率分别为33.3%和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未应用利妥昔单抗及应用利妥昔单抗患者HBV再激活发生率分别为28.6%和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6例患者因HBV再激活中断化疗或利妥昔单抗治疗,其中HBV再激活肝炎3例,肝衰竭死亡1例。结论 HBSAg阳性NHL患者接受免疫化疗时需预防性抗病毒治疗,不同病理分型及临床分期NHL患者HBV再激活无显着差异; ETV较LAM能更有效地降低HBV再激活发生率,但仍有中度风险。(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期刊2019年23期)
董世存,祁林,邢永杰,赵长成,蒲文权[3](2020)在《2013-2017年青海省吸毒人群丙型病毒性肝炎抗体监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青海省吸毒人群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病毒感染情况,为下一步制定防控措施提供建议。方法根据青海省地域和吸毒人群分布特点设立4个调查点,将吸毒人群作为调查对象,2013-2017年每年进行面对面调查,并采血检测丙肝抗体。结果吸毒人群总体丙肝抗体阳性率为23. 03%,不同地区之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8. 42,P <0. 01),不同年龄组、是否静脉注射吸毒和最近一年是否有商业性行为之间丙肝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否静脉注射吸毒是影响丙肝抗体阳性的危险因素。结论应加强对吸毒人群宣传教育和干预,尤其是重点加强对居住在西宁市等城市中吸毒人群的干预。(本文来源于《医学动物防制》期刊2020年01期)
陈茜,赵文霞[4](2019)在《中医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理问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理问题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本院诊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72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干预,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焦虑、抑郁程度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干预组护理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可显着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躯体化症状,改善患者消极心理,提高患者满意度,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期刊2019年12期)
李永波[5](2019)在《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鸭病毒性肝炎(DVH)是由于感染鸭肝炎病毒而发生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致死性传染病。鸭肝炎病毒可分为3型,其中Ⅰ型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会对养鸭业造成严重危害,且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该病特征是急性发病、快速传播、病程持续时间短,1周龄以下雏鸭患病的病死率能够高达95%。病鸭主要是精神不振,伴有神经症状,呈角弓反张,运动失调,耐过后会导致生长发育缓慢,往往会变成僵鸭,严重损害养鸭业的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现代畜牧科技》期刊2019年12期)
白爱丽,朱金雷,陈聪,刘娟,戴晓荣[6](2019)在《天津市北辰区小学生病毒性肝炎知晓率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病毒性肝炎进行宣传教育,评估我区小学生病毒性肝炎宣传教育的效果。方法 2016-2018年针对小学生开展病毒性肝炎宣传教育活动,课后对小学生进行肝炎知识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学生386人,平均知晓率72.1%,女生知晓率高于男生(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知晓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学生对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性以及通过接种疫苗可以预防甲肝、乙肝的知晓率较高(≥80.0%),而对病毒性肝炎的主要分型和传播方式的知晓率稍低,而对甲肝和戊肝共同的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39.5%)。结论经宣传教育后小学生对病毒性肝炎知晓率较高,宣传教育方式和内容仍需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本文来源于《河南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2期)
余素琼[7](2019)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对改善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对改善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病毒性肝炎病例数共计50例,按随机数字比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保肝降酶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对比分析不同组别下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各项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一段时间治疗后,两组在ALT、ALP、TBA、GGT等肝功能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8%,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对病毒性肝炎患者治疗效果更理想,可显着改善患者各项肝功能指标,具有极佳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李平方,李红军[8](2019)在《2009—2018年巴中市通江县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巴中市通江县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8年巴中市通江县病毒性肝炎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2009—2018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从325.50/10万下降到74.05/10万,年均下降17.88%;分型顺次为乙型肝炎8 107例(92.87%)年均下降18.25%,甲型肝炎201例(2.30%)年均下降17.23%,丙型肝炎187例(2.14%)年均下降2.25%,未分型肝炎175例(2.01%)年均下降7.32%,戊型肝炎58例(0.67%)年均上升10.33%,丁型肝炎1例(0.01%)年均下降100.00%。发病男女性别比为1∶0.64(5 322/3 407),前5位人群分类为农民6 115例(70.05%),学生569例(6.52%)、家务及待业508例(5.82%)、不详307例(3.52%)和其他214例(2.45%)。以诺江镇城区发病数、发病率为主,分别为2 045例(23.43%)、236.84/10万。结论 2009—2018年巴中市通江县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快速走低后波动下降,乙型肝炎发病数较多,戊型肝炎发病呈散在性上升,必须加强目标人群健康教育和预防接种,提高病毒性肝炎诊断和网络直报准确率,控制病毒性肝炎传播和蔓延。(本文来源于《职业与健康》期刊2019年23期)
常清,张琪,颜明[9](2019)在《协同护理对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中度患者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次研究针对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中度患者采取协同护理的效果进行有效的分析。方法 2018年1月—2018年12月为本次研究的时间涉及区间,研究样本选择时间区间内我院诊治的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中度患者,患者数量为90例,随意选取其中45例患者给予协同护理作为协同组,剩余4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作为常规组。结果协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比常规组高,且自我效能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也比常规组高,P <0.05。结论对临床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中度患者采取协同护理来辅助治疗,能够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的进行,并使得患者的自我效能与自我护理评分都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继续医学教育》期刊2019年33期)
许长沙,杭栋,周新亚,沈洪兵[10](2019)在《2004—2018年宿迁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宿迁市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疫情形势和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中2004—2018年宿迁市乙肝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8年宿迁市共报告乙肝病例38 138例,男女比为2.261,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0.19/10万;2004—2015年整体呈上升趋势,2016—2018年呈迅速下降趋势。急性乙肝发病率相对较低且整体呈下降趋势,所占比重较低;慢性乙肝发病率相对较高,占所有乙肝病例的94.01%,整体呈上升趋势。历年各月均有乙肝病例报告,无明显季节性发病高峰。宿迁市共辖3县2区,各县区报告乙肝发病趋势与全市情况相近。各年龄组均有病例发生,其中15~64岁年龄组报告发病率高于年均报告发病率。历年农民病例均占到病例总数的50%以上。结论宿迁市急性乙肝发病逐年下降,应继续加强综合措施,同时加强医生分类诊断的业务培训,确保乙肝报告质量。(本文来源于《江苏预防医学》期刊2019年06期)
病毒性肝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评价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免疫化疗后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HBV)再激活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8年北京大学第叁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003例NHL患者,其中71例HBsAg阳性NHL患者同时接受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及免疫化疗。根据是否HBV再激活分为未激活组61例和激活组10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预防性抗病毒方案及免疫化疗对HBV再激活的影响。结果免疫化疗后,未激活组与激活组的平均谷丙转氨酶分别为(20.31±12.77)和(262.80±100.08) U·L~(-1),谷草转氨酶分别为(25.77±18.74)和(100.20±95.67) U·L~(-1),总胆红素分别为(13.63±8.46)和(41.12±35.41)μmol·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激活组化疗前及化疗后HBV-DNA分别为(2.82±1.59)和(4.14±1.57) lg U·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病理分型及临床分期NHL患者HBV再激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拉米夫定(LAM)单药预防及恩替卡韦(ETV)单药预防后HBV再激活发生率分别为33.3%和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未应用利妥昔单抗及应用利妥昔单抗患者HBV再激活发生率分别为28.6%和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6例患者因HBV再激活中断化疗或利妥昔单抗治疗,其中HBV再激活肝炎3例,肝衰竭死亡1例。结论 HBSAg阳性NHL患者接受免疫化疗时需预防性抗病毒治疗,不同病理分型及临床分期NHL患者HBV再激活无显着差异; ETV较LAM能更有效地降低HBV再激活发生率,但仍有中度风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病毒性肝炎论文参考文献
[1].王叶,卢秉久.逍遥散加减联合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9
[2].苏元波,李璐,贾莹,李其辉.免疫化疗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阳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再激活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
[3].董世存,祁林,邢永杰,赵长成,蒲文权.2013-2017年青海省吸毒人群丙型病毒性肝炎抗体监测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20
[4].陈茜,赵文霞.中医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理问题的影响[J].河南中医.2019
[5].李永波.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9
[6].白爱丽,朱金雷,陈聪,刘娟,戴晓荣.天津市北辰区小学生病毒性肝炎知晓率调查[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9
[7].余素琼.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对改善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指标的影响[J].中国医学工程.2019
[8].李平方,李红军.2009—2018年巴中市通江县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J].职业与健康.2019
[9].常清,张琪,颜明.协同护理对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中度患者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
[10].许长沙,杭栋,周新亚,沈洪兵.2004—2018年宿迁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