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自由形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表面重构,自由形变,外轴投影,分支问题
自由形变论文文献综述
刘旭,班晓娟,刘茜,贺亮亮[1](2018)在《基于自由形变和外轴投影的复杂表面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复杂表面的重构算法.算法以切片图像为输入数据,通过自由形变(free-form deformation,FFD)建立切片轮廓间的对应关系.根据相邻轮廓的拓扑关系,进行外轴投影(external axes projection,EAP)解决分叉问题.所提算法在输入源稀松、输入轮廓复杂时,仍有较高的配准度;算法高度并行,执行效率高.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可以解决复杂表面的重构问题.(本文来源于《北京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孟方杰[2](2018)在《基于连续形变观测的地球自由振荡探测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球自由振荡(free oscillations of the earth)既地球在受到大地震、火山爆发或地下核爆炸的激发后,会发生整体的振动,并且这种振荡能够维持数十秒至数十分钟的时间。研究地球自由振荡是了解地球内部结构、改进地球模型和约束震源机制解的重要途径。地球自由振荡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球型振荡和环型振荡。球型自由振荡产生径向位移和部分横向位移,环型自由振荡则只产生切向位移。重力仪、应变仪、倾斜仪、地震仪等仪器都能检测到地球自由振荡信号。中国地震局地壳形变观测台网在全国布设了垂直摆倾斜仪、钻孔倾斜仪、洞体应变仪、分量式钻孔应变仪、体应变仪等倾斜和应变观测仪器。这些观测仪器均能记录地震所激发的地球自由振荡信号。本文利用这些仪器的单组观测资料检测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的MW9.0大地震所激发的地球自由振荡信号。并且对比这些仪器的检测结果,分析它们对不同类型、不同频段的自由振荡信号的检测能力及其原因。此外,本文首次利用了全台网多组倾斜、应变观测资料检测地球自由振荡信号。最后本文利用震源机制解结合地球模型,使用Mineos程序包模拟地球自由振荡的理论值,并将其与宽频地震仪检测到的地球自由振荡信号作对比,分析了湖北省地震台网地震仪低频特性。主要结论如下:(1)本文利用分量式钻孔应变仪、垂直摆倾斜仪、洞体应变伸缩仪、钻孔倾斜仪,体应变仪的观测数据检测到0S3—0S30全部的球型自由振荡基频振型和0T3—0T20全部的环型自由振荡基频振型,检测结果良好,有较高的信噪比。此外,所检测到振型的频率值与PREM模型理论值符合度较高,整体偏差在0.1%以内。对于球型自由振荡的检测,垂直摆倾斜仪和体应变仪具有较高的检测能力。对于环型自由振荡的检测,分量式钻孔应变仪的检测结果最佳。洞体应变伸缩仪只能检测到低阶环型振荡振型。本文从仪器观测原理、背景噪声分析了原因。(2)本文使用了分布在中国大陆的36台垂直摆倾斜仪观测数据检测了日本311大地震激发的地球自由振荡。检测到了0S3-0S38全部基频球型振荡,基频环型振荡0T3-0T28几乎所有振型。此外,本文还检测到了21个谐频振型。所有被检测到振型的频率值和PREM模型理论值非常接近。与单组观测资料相比,信噪比更高,一些微弱振型被探测到,使得观测到的谱峰更加完整。垂直摆倾斜仪对低频段自由振荡观测能力优势明显,尤其是在1 m Hz-4 m Hz频段内具有很高的信噪比。相比与地震仪,在超低频段(<1.5m Hz)的观测能力要更优一些。倾斜仪在低频范围有很好的响应特征,对低频振荡检测时具有较好效果,这对于研究低阶振荡有积极意义。(3)在1.5 mHz-4.5 mHz频段,宽频地震仪的自由振荡观测值振幅与模拟值振幅符合较好。在大于4.5 m Hz频段内,观测值的振幅明显要低于模拟值振幅。说明在该频段内,自由振荡信号在实际地球中的衰减要大于PREM模型中的衰减。基于1.5 m Hz-4.5 m Hz频段的球型简正模评估了15个地震仪的观测状况:大部分的地震仪观测情况较好,有十个台站的观测值与模拟值的符合度在90%以上。其中JYU,HFE,ZSH符合度更高到95%以上。而DJI,NZH,YC台站观测符合度较低,尤其是DJI符合度最低为0.358,而不符合度高达0.196。(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期刊2018-06-01)
丁思源,王瑞祥,徐荣吉,张一灏,蔡骥驰[3](2016)在《表面张力对自由落体液滴形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液滴运动过程中的形状变化对液滴的蒸发、燃烧等过程有重要影响,表面张力是影响其形状变化的因素之一。为研究表面张力对液滴形变的影响规律,采用低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配制表面张力为30~72 m N·m~(-1)的水溶液。利用不同外径的针管得到3~5 mm粒径的液滴。高速摄像机(Phantom V211,1000 pps,800×600 pixel)对这些液滴在自由落体过程中的形变规律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得到了关于E?tv?s数(Eo)的半经验关系式。实验结果表明,液滴在自由落体过程中会形成周期性振动形变,振动周期和振幅随表面张力增大而减小。进一步研究发现,初始时液滴形成并断裂所引起的瞬态冲量使液滴内部动量传递进而表现出周期性振动形变。(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6年06期)
王永超[4](2015)在《朗道理论中表面作用和弹性自由能各向异性诱导的扭曲形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液晶的Landau-de Gennes理论,我们使用二维有限差分迭代法研究了含有缺陷的向列相液晶盒中指向矢的扭曲形变与基板表面锚定条件、向列相液晶弹性各向异性以及外加电场之间的关系。我们建立了叁个具有不同初始指向矢排布的液晶盒模型:cell I和cell Ⅱ具有不同的缺陷结构,cell ⅡI为不包含缺陷的混合排列液晶盒。首先,通过数值模拟得出了上述液晶盒截面内指向矢在无外电场时达到平衡态时的排布。然后,用2×2琼斯矩阵将各截面内指向矢的位置信息用暗态下的透过率曲线表示出来。模拟结果表明,如果指向矢的变化仅限于该二维平面,则测得该截面内的透过率为零;如果指向矢沿第叁个坐标方向发生了自发扭曲,则漏光将会被观察到。进一步研究发现,当且仅当向列相液晶的弹性各向异性满足L2/L131(K22/K11£2/3)时,在具有缺陷结构的液晶盒中检测到漏光。此外,由于cell I和cell Ⅱ缺陷结构的不同,因此缺陷附近指向矢扭曲角的大小也不相同。无论是cell I还是cell Ⅱ,基板表面锚定强度较弱和锚定不均匀时指向矢的扭曲程度都增大。接下来我们以cell Ⅱ为例研究了外电场对缺陷附近指向矢的影响。首先,当电场方向垂直于基板表面时,介电作用使得上述自发扭曲现象消失。当把挠曲电效应考虑在内时,指向矢的自发扭曲消失则需要施加一个更大的电场Ec*。其次,当给cell Ⅱ施加了一个平行于向错线方向的电场时,液晶盒内发生了有序重构,且有序重构过程随电场强度E和盒厚d的不同而不同。我们结果对液晶盒内出的现漏光类不良的研究以及新型显示模式的开发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期刊2015-12-01)
方燕勋,卞根发,惠若愚,孙宗强[5](2015)在《利用湖州台形变观测资料检测地震激发的地球球形自由振荡》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湖州地震台垂直摆倾斜仪、水管倾斜仪、伸缩仪和体应变仪等观测资料,采用功率谱密度估计方法,获得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大地震激发的_0S_5~_0S_(50)基频球型自由振荡数据;比对PREM模型的理论计算周期,其相对偏差均小于1.2‰,且体应变观测的相对偏差最小;伸缩仪和体应变仪能清晰地检测到与地壳深部结构密切关系的_0S_2、_0S_3和_0S_4低阶振型。(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期刊2015年03期)
庞皓文,孙小扬[6](2015)在《基于快速自由形变的弹性配准算法在放疗CT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基于快速自由形变的弹性配准算法,并将其应用到放疗患者不同分次间的CT图像中,为进一步分析肿瘤及危及器官的变化及累加剂量提供技术支持。通过Matlab软件编写叁维全自动弹性配准程序,应用此程序对鼻咽癌放疗患者不同分次时的两组叁维CT图像进行仿真实验验证,并与基于传统Lucas-Kanade光流场模型的叁维弹性配准相比较。基于快速自由形变的弹性配准算法配准前后对比,最小均方误(MSE)减少了19.8%,相关系数(CC)提高了7.1%;Lucas-Kanade光流场模型算法配准前后对比,MSE减少了37.8%,CC提高10.6%。两种配准方法均取得较好的配准效果,基于传统的Lucas-Kanade光流场模型的叁维弹性配准的评价参数好于快速自由形变配准法算法,但快速自由形变配准法算法配准时间只是传统的Lucas-Kanade光流场模型的0.576倍。不过上述两种算法对于细微差别处,仍显得精度不够,如要应用到在线自适应放疗中仍需进一步提高形变的精度与进一步减少配准时间。(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2015年03期)
冯兆美,党军,崔崤峣,焦阳[7](2014)在《基于B样条自由形变叁维医学图像非刚性配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医学超声成像具有成本低、实时成像等优势,基于超声的多模态配准在临床诊断、病情监测、外科手术等应用上具有较大的意义。叁维医学图像能够清晰地显示病变大小、形态,提供相对完整的人体组织的叁维结构信息。本文采用基于B样条自由形变模型的非刚性配准方法对叁维超声图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Computed Tomography,CT)进行配准,利用薄板样条能量约束项解决叁维图像配准过程中的图像交叉与重迭问题。此外,使用仿体数据以及临床数据验证算法性能,通过感兴趣区域的相对重迭率,互信息值和程序运行时间这叁个指标对算法精度和速度进行评价。其中Demons方法平均耗时1896s,本文改进算法平均耗时195s,运行效率提高8.7倍;算法改进前后的感兴趣区域重迭率分别是89.58%和91.35%,精度提高2.0%。实验结果表明此算法能够对超声和CT图像进行配准并获得较好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影像科学与光化学》期刊2014年02期)
杭利华,蒋佩钊,邓冲[8](2013)在《基于仿射变换与B样条自由形变的医学图像配准》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医学图像配准的人体组织器官的几何形体复杂多样,传统B样条配准方法较难很好地描述组织器官形变,配准结果有较大的误差等问题,使用互信息作为相似性测度,采用仿射变换作为全局配准的粗配准以及B样条自由形变作为局部配准的精确配准,为了提高配准精确度以及降低计算复杂度,引入多分辨率策略,对脑部CT和MRI图像进行配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多尺度的形变图像都有很好的配准效果.(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郭明瑞,张肖,佘雅文,崔泽岩,郭昱琴[9](2013)在《利用易县形变综合观测资料检测日本地震所激发的地球自由振荡》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形变数字化观测资料,利用功率谱密度估计方法,在没有对易县形变综合观测资料进行任何(固体潮及气压)改正的情况下,获取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巨大地震激发的0S4~0S37基频球型自由振荡。并于PREM模型理论自由振荡的周期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实测周期与PREM预测振荡周期是相吻合,除0S10周期的相对误差为0.29%,其余周期误差均小于0.1%左右。所得的结论对进一步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和震源机制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内陆地震》期刊2013年02期)
安绿波,肖孟强[10](2012)在《基于B样条自由形变模型的医学图像非刚性配准算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放疗临床应用中,病人器官组织的蠕动变形经常使得计划的靶区与实际放疗不符。非刚性配准技术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已成为目前医学图像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本文针对乳腺癌治疗中MR图像肿瘤病变区的定位,研究了基于B样条的自由形变模型进行图像非刚性配准,并采用有限记忆L-BFGS优化算法对代价函数进行优化,降低了计算量和存储量,缩短了优化时间。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效率高,而且配准效果好。(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12年07期)
自由形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地球自由振荡(free oscillations of the earth)既地球在受到大地震、火山爆发或地下核爆炸的激发后,会发生整体的振动,并且这种振荡能够维持数十秒至数十分钟的时间。研究地球自由振荡是了解地球内部结构、改进地球模型和约束震源机制解的重要途径。地球自由振荡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球型振荡和环型振荡。球型自由振荡产生径向位移和部分横向位移,环型自由振荡则只产生切向位移。重力仪、应变仪、倾斜仪、地震仪等仪器都能检测到地球自由振荡信号。中国地震局地壳形变观测台网在全国布设了垂直摆倾斜仪、钻孔倾斜仪、洞体应变仪、分量式钻孔应变仪、体应变仪等倾斜和应变观测仪器。这些观测仪器均能记录地震所激发的地球自由振荡信号。本文利用这些仪器的单组观测资料检测了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的MW9.0大地震所激发的地球自由振荡信号。并且对比这些仪器的检测结果,分析它们对不同类型、不同频段的自由振荡信号的检测能力及其原因。此外,本文首次利用了全台网多组倾斜、应变观测资料检测地球自由振荡信号。最后本文利用震源机制解结合地球模型,使用Mineos程序包模拟地球自由振荡的理论值,并将其与宽频地震仪检测到的地球自由振荡信号作对比,分析了湖北省地震台网地震仪低频特性。主要结论如下:(1)本文利用分量式钻孔应变仪、垂直摆倾斜仪、洞体应变伸缩仪、钻孔倾斜仪,体应变仪的观测数据检测到0S3—0S30全部的球型自由振荡基频振型和0T3—0T20全部的环型自由振荡基频振型,检测结果良好,有较高的信噪比。此外,所检测到振型的频率值与PREM模型理论值符合度较高,整体偏差在0.1%以内。对于球型自由振荡的检测,垂直摆倾斜仪和体应变仪具有较高的检测能力。对于环型自由振荡的检测,分量式钻孔应变仪的检测结果最佳。洞体应变伸缩仪只能检测到低阶环型振荡振型。本文从仪器观测原理、背景噪声分析了原因。(2)本文使用了分布在中国大陆的36台垂直摆倾斜仪观测数据检测了日本311大地震激发的地球自由振荡。检测到了0S3-0S38全部基频球型振荡,基频环型振荡0T3-0T28几乎所有振型。此外,本文还检测到了21个谐频振型。所有被检测到振型的频率值和PREM模型理论值非常接近。与单组观测资料相比,信噪比更高,一些微弱振型被探测到,使得观测到的谱峰更加完整。垂直摆倾斜仪对低频段自由振荡观测能力优势明显,尤其是在1 m Hz-4 m Hz频段内具有很高的信噪比。相比与地震仪,在超低频段(<1.5m Hz)的观测能力要更优一些。倾斜仪在低频范围有很好的响应特征,对低频振荡检测时具有较好效果,这对于研究低阶振荡有积极意义。(3)在1.5 mHz-4.5 mHz频段,宽频地震仪的自由振荡观测值振幅与模拟值振幅符合较好。在大于4.5 m Hz频段内,观测值的振幅明显要低于模拟值振幅。说明在该频段内,自由振荡信号在实际地球中的衰减要大于PREM模型中的衰减。基于1.5 m Hz-4.5 m Hz频段的球型简正模评估了15个地震仪的观测状况:大部分的地震仪观测情况较好,有十个台站的观测值与模拟值的符合度在90%以上。其中JYU,HFE,ZSH符合度更高到95%以上。而DJI,NZH,YC台站观测符合度较低,尤其是DJI符合度最低为0.358,而不符合度高达0.196。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由形变论文参考文献
[1].刘旭,班晓娟,刘茜,贺亮亮.基于自由形变和外轴投影的复杂表面重构[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8
[2].孟方杰.基于连续形变观测的地球自由振荡探测与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2018
[3].丁思源,王瑞祥,徐荣吉,张一灏,蔡骥驰.表面张力对自由落体液滴形变的影响[J].化工学报.2016
[4].王永超.朗道理论中表面作用和弹性自由能各向异性诱导的扭曲形变[D].河北工业大学.2015
[5].方燕勋,卞根发,惠若愚,孙宗强.利用湖州台形变观测资料检测地震激发的地球球形自由振荡[J].中国地震.2015
[6].庞皓文,孙小扬.基于快速自由形变的弹性配准算法在放疗CT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5
[7].冯兆美,党军,崔崤峣,焦阳.基于B样条自由形变叁维医学图像非刚性配准研究[J].影像科学与光化学.2014
[8].杭利华,蒋佩钊,邓冲.基于仿射变换与B样条自由形变的医学图像配准[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3
[9].郭明瑞,张肖,佘雅文,崔泽岩,郭昱琴.利用易县形变综合观测资料检测日本地震所激发的地球自由振荡[J].内陆地震.2013
[10].安绿波,肖孟强.基于B样条自由形变模型的医学图像非刚性配准算法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