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伍德,阿特,乌托邦,生态,玛格丽特,女性主义,里斯。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论文文献综述
魏沛娜[1](2019)在《布克奖又出“双黄蛋”》一文中研究指出【深圳商报讯】(记者 魏沛娜)当地时间10月14日,2019年布克奖揭晓,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遗嘱》、英国作家伯纳德·埃瓦里斯托的《女孩,女人和她人》双双获奖。这是阿特伍德继2000年的《盲刺客》之后第二次获得布克奖,埃瓦里斯托则是布克奖历史(本文来源于《深圳商报》期刊2019-10-16)
刘怡,王淑妍,王欣[2](2019)在《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彼国动物》生态思想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诗集《彼国动物》突破了以人为主体的创作视角,让自然与自然界中的动物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升了自然与动物在诗歌中的地位,拓展了诗歌的伦理维度,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生态意识与责任感。(本文来源于《兰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黄文芊,高梓滢,孙培[3](2019)在《从反乌托邦小说看女性主义的觉醒——以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使女的故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女性权利作为世界范围内的一大主流问题,随着时代进步与发展,一直广受社会各界的关注。被誉为"加拿大文学皇后"的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其小说《使女的故事》中,构建了特殊境地下的女性生存问题,悖于传统的乌托邦式的世界观构造方法,为读者创造了极端状况下的反乌托邦背景,来探索关于女性主义觉醒的深度问题。本文基于此,并结合现实,详谈了关于女性权利、女性思维以及女性抗争与警醒等深层次的话题。(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9年08期)
宋德伟,岳国法[4](2019)在《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的生态符号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符号学是关于意义的研究,生态符号学关注生态小说中意义生成的机制。要厘清生态文本中符号的认识论意义,必然要考证其符号化的表征,重整其构建的理论基础。本文以阿特伍德的小说为文本,从视觉修辞、语义错置和符号改写3个方面分析:视觉修辞既直接展示了生态符号的零度意指关系,也反相位揭示了其中的认识论选择;语义错置使符号偏离其原初语境,实现了指称的再语境化,构成了符号的新范畴和语义网络;符号改写则促成了符号内涵从源文本向目的文本的转换和新旧符号世界元素之间的相互映射,揭示文本中符号蕴含的认知预设。(本文来源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玮[5](2019)在《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猫眼》中欺凌创伤的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与《猫眼》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作为加拿大家喻户晓的作家,她写作体裁广泛,在小说、诗歌以及文学批评上均有建树。其作品曾屡获殊荣,其中包括获英国布克奖和加拿大总督文学奖,而她本人也有着极高的呼声竞争诺贝尔文学奖。阿特伍德非常关注她所处时代的社会状况和女性的命运。她的很多作品都给读者呈现了女性在社会中所面临的种种危机以及所遭受的痛苦与折磨。《猫眼》是阿特伍德创作的第七部小说,被冠以"迄今为止最有艺术成就的小说"的美誉。基于(本文来源于《唐山文学》期刊2019年06期)
郑超楠[6](2019)在《《使女的故事》中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两性观念和生态意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1939-)是加拿大杰出女性作家,她的创作涉及诗歌、小说、散文、文学评论、儿童文学和电视剧本等多种文体,素有“加拿大文学代言人”之称。作为一名富有国际声誉的文学作家,阿特伍德主题密切贴合实际,涉及当代社会生活中的许多敏感话题。阿特伍德的作品虽以女权主义闻名于世,但却不仅仅局限于此。她的创作主题涉及广泛,如对两性关系的考察、对加拿大民族身份的探讨、对全世界人权问题的关注等,更值得一提的是对迫在眉睫的生态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深刻关怀。阿特伍德的作品为研究者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视角和广阔的研究空间。国内外学术界对阿特伍德的研究角度丰富多样,他们主要从技巧研究、民族主义研究、女性主义研究、政治研究、反乌托邦主题研究,精神分析研究等一系列视角解读阿特伍德的着作。作为阿特伍德的杰出作品,《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1985)能够充分体现在男权社会中女性与自然之间的紧密关系,从而对于发掘该作者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因此,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以阿特伍德的长篇小说《使女的故事》为文本进行分析,力图通过深入了解女性和自然在男权社会中举步维艰的生存困境和艰难决绝的反抗道路以探究女性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洞悉阿特伍德的两性意识和生态观念。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部分首先简要介绍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重要成就及主要作品,梳理国内外对于阿特伍德的研究现状及趋势,继而阐释作为本文基本理论框架的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最后论述本文的研究价值及创新点。论文的正文部分从大自然和女性的相似困境、大自然与女性之间的紧密关联以及大自然与女性的有力反抗叁个层面对阿特伍德的生态意识与两性观念进行分析。第一章从自然和女性面临的相似困境入手,分别从基列国中惨遭破坏的大自然和男权社会中丧失合法权利的女性两个方面展开。在作品中的故事发生地基列国,统治者只重眼前利益盲目开采资源,大量物种灭绝,生态污染严重,对大自然造成了难以修复的破坏。与此同时,核辐射、电磁波、化学颗粒等有害物质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国家的生育率急剧下降。为了拯救人口危机,仍然具备生育能力的女性被迫放弃原有的工作和家庭,她们被男性统治者剥夺了一切的合法权利,经过专门训练后成为替上层人物繁衍后代的牺牲品。第二章主要分析了大自然与女性之间的紧密联系,从大自然成为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庇护所、女性在污染的自然环境中会遭受更大伤害以及导致压迫的意识根源这叁个方面进行研究。在父权制社会中,女性和自然因为拥有孕育滋养等特质而具有天然的相似性,因此女性相比于男性而言更能在身体和精神上亲近自然。同样在男权社会饱受压迫,女性经常将大自然作为幸存于男权社会的避难所。与此同时,在备受污染的大自然中,女性往往会比男性在身体和精神上都受到更大的伤害。通过分析可知,压迫女性和压榨自然都来自于相同的意识根源,即以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和阶级等级制为特征的父权制文化。第叁章探讨了大自然和女性在男权压迫下做出的有力反抗,分别从大自然的强烈对抗、女性的不屈抗争以及重构和谐生态系统叁个方面展开。面对男性统治者毫无节制的污染和挥霍,大自然用最恶劣的生存环境警告和惩罚人类,征服自然的代价就是人类的自取灭亡。同时,饱受压迫的女性也开始在残酷的统治中鼓起勇气战胜自己,她们的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开始采取公开或者谨慎的方式展开抵抗。小说指出,人类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应对生态严重失衡的困境。只有当两性关系实现平等和谐后,在女性智慧和女性力量的协助下,人类才能重建人与自然之间多元共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网络。最后是结论部分。本论文以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为基础,从自然和女性在父权制社会中面临的相似困境入手,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生态社会严重失衡的意识根源。通过阐述人类岌岌可危的生存现状以及自然与女性在重压下做出的不屈反抗,作者对压迫女性和统治自然的行为进行批判。人类必须推翻父权制世界观和二元思维方式下对两者的控制和歧视,建立起人与自然之间平等有序、共生发展的和谐关系。本文通过分析阿特伍德在小说中所体现的激烈的两性冲突以及可怕的生态灾难,梳理其紧密联系的两性观念和生态意识,彰显其为唤醒人类保护生态和关怀意识的写作目的。(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6)
秦雨禾[7](2019)在《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使女的故事》中的权力话语》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来阐释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使女的故事》,旨在分析文本中以建立者、共谋者和捍卫者等多种面貌或隐或现地作用于国家和个体的权力话语,通过梳理从微观角度考察权力话语在国家层面的构建和运行、对个体主体性的建构以及其中作家的思辨意味和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这个部分对国内外研究《使女的故事》的文献做了梳理,总结了国内研究该书角度的流变过程,在细致考究国内研究不足的同时指出本文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以基列国权力话语为考察对象,试图把握权力话语在由原本男女平等、生育自然的国家过渡到环境被破坏后人被等级划分、生育被专职体制化的国家中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开始,基列国用强硬的手段使得话语脱离自己原初的命名物,使得其意义被剥离于其原初的语境。但此时,语言并不因此就脱离了世界,它仍以另一种形式成为启示的场所并包含在真理既被宣明又被陈述的空间中。然后,在割裂话语原有的语意并构建新的陈述方式后,又通过感化中心、隔离营等林立的机构将社会塑造成全景式的监狱对个体进行监督,使国家的权力话语被社会化。同时,将人的身体作为规训场所,以纪律的方式用不间断的微分权力将个体驯顺为基列国想要的温顺模样。第叁部分探讨了他者主体性建构权力话语。按照福柯的话语理论,话语不仅能够揭示权力与知识的共生关系,而且能够对个人的主体世界进行建构。奥芙弗瑞德作为成功脱逃的并留下录音的他者典范,她以反话语和倒置话语的形式抵御、反抗国家权力话语。她首先在文字中建立与知识的联系,从而得到表述自我主体性的契机。同时不断用过去的记忆对现在生存空间赋予不同的意义,对国家权力话语下的建筑意义抱有警惕。此外,她辨析日常语言中的宗教话语将其还原为一种信仰而非绝对行为准则。在建立起自我的权力话语体系之后,她用性欢愉作为手段在身体的战场上和国家权力话语进行对抗,通过享乐打破国家权力话语禁欲的阴霾。并在自我的话语重构和对抗后,最终能够构建超脱国家权力话语的主体世界,逃离基列。第四部分则解读了《史料》部分的颠覆权力话语并结合作者阿特伍德的创作倾向揣测作家的意图。作家虚构的《史料关于<使女的故事>的历史记载》用克里森·穆恩和皮艾索托的口吻表达了二一九五年“第十二届基列研究专题研讨会”上对奥芙弗瑞德逃脱后的录音所下的定论。皮艾索托用幽默的口吻对《使女的故事》的真实性进行了讨论,试图对奥芙弗瑞德所建构的异类主体性进行质疑。这种质疑无疑是用现代的学术派权力话语再次颠覆作为对抗基列国权力话语的个人话语,使奥芙弗瑞德所代表的的反抗者和女性双重身份处于失声状态。从中可以瞥见作为作者的阿特伍德对权力话语本身的流动性和无中心性的思辨,也彰显了她对女权主义运动、生态问题的新思辨。第五部分是结语,在对上述论述进行总结的同时,试图结合当代社会语境,阐释小说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保持阐释活力的原因。(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刘艺[8](2019)在《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后启示录叁部曲”中的反乌托邦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反乌托邦小说是一种以拟将替代历史与现实的陌生情境为主要关注点的叙事文学类型。反乌托邦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言语性建构,以乌托邦小说创作中主题思想为潜文本,将其对乌托邦哲学思考之“反”作为立足点,借助后现代叙事策略,考察乌托邦构想进入实践之后的惨淡情状,并表达对乌托邦的反思。“加拿大文学女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最近完结的长篇“后启示录叁部曲”中,描绘了因人类技术理性的无限制发展和对生态自然肆意掠夺,而招致人类种群濒危的黑暗末世景观。作者对技术、生态和后人类相关的社会思想及批评贯穿于小说中的社会结构与人物生存处境。阿特伍德以其独特的反一元论、主体性哲学和对语言本质的思考为反乌托邦思想出发点,将思想实验的特质凝缩在文本实践中,成就其颇具哲学思辨色彩的反乌托邦建构。反乌托邦建构不仅承接阿特伍德小说一贯的形式实验风格,其叙事本身的美学价值和思想文化内涵,也借由反乌托邦在与不同时空对位的架构中,诉求历史间的张力与反思。本文研究“后启示录叁部曲”中的反乌托邦内部时空建构及由文本结构、创作实践到外部社会文化思想的双向互动。第一章以阿特伍德的创作主题关注点为不同反乌托邦建构类型的划分依据,细致呈现技术、生态和后人类叁种反乌托邦的内部构造与形态;第二章具体分析阿特伍德的反乌托邦得以成立的虚构性和叙事性的建构因素,着重探讨反乌托邦建构的如何借用叙述主体和叙述时空机制的叙述策略,达至对于历史与真实的反讽与批判;第叁章对阿特伍德反乌托邦建构的批判性和审美性的功能性因素加以阐释,从中感受这种强烈观照现实的文体中批判性与审美性的一面,及其在文学性上的不落窠臼。通过对文本多层含义以及开放性结局的解读,反观阿特伍德反乌托邦类型小说的书写,是以一种动态性沟通,对日渐凝置停顿的乌托邦话语的纠正,是以批评解构的方式,刺穿乌托邦内部的封闭。阿特伍德的反乌托邦建构,值得我们用开放的眼光去审视作家对人类生存境遇的描摹,以及对未来后人类主体的探寻。(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何心爽[9](2019)在《后女性主义视域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蜚声国际文坛的加拿大籍女作家,她一直将被男权文化所遮蔽、掩盖的女性意识与女性自我生存的体验与感悟作为书写的核心主题。其写作生涯恰逢以自由平等为体用的现代社会转向以差异和谐为主轴的后现代社会时期。受此现实语境的影响,阿特伍德被定义为后现代知识型作家,因此在其作品中对女性生存困境以致两性共存的刻画与希冀超越了单一的性别范畴和传统女性主义理论的宏大概念和空洞语词,进而呈现出女性自我构建与自主生存的复杂性、开放性、容摄性的后女性主义特征。本文立足于朱迪斯·巴特勒、露丝·伊里加蕾等后女性主义者及其代表性理论,汇集福柯、拉康、苏珊·鲍尔多等后现代思想家理论中对两性问题阐释的相关主张,探究阿特伍德《使女的故事》《可食的女人》《别名格蕾丝》《神谕女士》《道德困境》这五部具有后现代叙事风格的作品所展现的后女性主义的多重策略。论文由叁章构成,第一章爬梳女性主义历史发展及理论导向,廓清后女性主义的理论背景与时代特征,以忖度后女性主义理论作为一种性别诗学解读文本的适用性和成熟度;第二章立足于对传统女性主义的批判,即以后现代精神反诘传统女性主义理论对于女性普遍概念、男女平等、性别对立、两性气质等议题的单向度阐释和均质化理解;第叁章论述后女性主义对传统女性主义的超越,即将女性的自我探寻、身份突围、话语建构囊括进身体政治、女性主体性、话语权力、母亲形象重构、女性谱系等多重交织、多维并存的后女性主义理论框架中进行论述。阿特伍德对女性生存的书写脱离了单一的男/女二元对立的二分思维和极端的性别政治立场,将女性问题视为一种跨学科跨领域的文化概念进行精微的理论思辨。以更加多元的立场、新颖的角度、包容的心态窥视和关照女性在后现代时代背景下自我表达的自由与完整、女性主体意识的生成与坚守和自我心灵的救赎之路。论文以后女性主义为研究视角,深入后现代思想文化,力争丰富以往阿特伍德作品阐释的多样性,拓展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研究范围,并力求为性别研究视角之外的阿特伍德作品研究提供新的学术视阈。(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2)
王璇[10](2019)在《追寻和谐社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着名的女性小说家、诗人、文学评论家,被誉为加拿大文学女王。她的作品主要以生态和女性为主题,呼吁保护环境,男女平等,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阿特伍德被看作文学界生态女性主义的代表。生态女性主义是生态主义和女性主义的结合。生态女性主义反对男性至上、人类中心论、二元论,反对建立等级制度,主张改变人类征服自然的思想,强调生命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平等,从而建立一种人类与自然和睦相处、相互作用的新型、和谐的社会关系。生态女性主义者通过赋予自然一种女性身份,加强了人类与非人类之间的联系,坚持人类与自然和睦相处为两者健康发展关系奠定基础。在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各类作品中,长篇小说最能体现其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本文将从阿特伍德叁部长篇小说即《可以吃的女人》、《浮现》、《使女的故事》入手,分析揭示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在其作品中的体现。这叁部小说不仅体现了阿特伍德保护环境和女性主义意识,而且对女性与自然、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的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本文第一章主要分析女性与自然在女性与土地、动物两方面的联系;第二章揭示男权社会中,女性与自然受到压迫;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第叁章主要介绍女性与自然在压迫中如何进行反抗;第四章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美好设想。结论总结阿特伍德生态女性主义观念,倡导人与自然、女性与男性地位的平等。在阿特伍德第一部长篇小说《可以吃的女人》中,自然界开始遭到破坏,女性开始沦为男性的附属品。玛丽安最终通过克服厌食症开始觉醒、反抗。第二部小说《浮现》中的环境更加恶化,女性失去了身份,没有表达自我的话语权。“我”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回想往事,意识到只有冲破男权至上的枷锁,女性才能获得自信、自立、自尊。《使女的故事》描述了男性统治的基列共和国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与自然的极端矛盾显现出来,大部分女性失去生育能力,国家统治受到威胁。女性成为生育机器,完全失去话语权、人格独立和自主权利,成为男性的附庸。在小说中,女性试图逃脱男权社会的束缚,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反抗。阿特伍德通过这叁部作品,将自己对生态女性主义认识由浅入深逐渐展现出来,因此呼吁建设人与自然、女性与男性和谐相处的社会。(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5-18)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诗集《彼国动物》突破了以人为主体的创作视角,让自然与自然界中的动物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升了自然与动物在诗歌中的地位,拓展了诗歌的伦理维度,体现了诗人强烈的生态意识与责任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论文参考文献
[1].魏沛娜.布克奖又出“双黄蛋”[N].深圳商报.2019
[2].刘怡,王淑妍,王欣.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彼国动物》生态思想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
[3].黄文芊,高梓滢,孙培.从反乌托邦小说看女性主义的觉醒——以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使女的故事》为例[J].中国文艺家.2019
[4].宋德伟,岳国法.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的生态符号学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9
[5].王玮.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猫眼》中欺凌创伤的分析研究[J].唐山文学.2019
[6].郑超楠.《使女的故事》中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两性观念和生态意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7].秦雨禾.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使女的故事》中的权力话语[D].重庆师范大学.2019
[8].刘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后启示录叁部曲”中的反乌托邦建构[D].重庆师范大学.2019
[9].何心爽.后女性主义视域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小说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
[10].王璇.追寻和谐社会[D].北京交通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