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海岸(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广西河池547000)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7-0099-03
【摘要】目的了解河池市部分成人血清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尿酸、胱抑素C、甲胎蛋白、谷丙转氨酶等7项生化指标血清浓度水平,评估河池市居民健康状况。方法用Olympus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474例健康体检者血清空腹血糖(GLU)、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尿酸(UA)、胱抑素C(CysC)、甲胎蛋白(AFP)、谷丙转氨酶(ALT)等指标浓度水平,并按每10年为一组,即Ⅰ组(20~29)岁、Ⅱ组(30~39)岁、Ⅲ组(40~49)岁、Ⅳ组(50~59)岁、Ⅴ组(60~69)岁,对其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胱抑素C等指标血清浓度水平随年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这四项指标组间差异均为显著差异(P<0.01);血尿酸在60岁以下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峰值在Ⅳ组(50~59)岁,≥60岁后下降,但均值仍高于Ⅰ、Ⅱ、Ⅲ组;甲胎蛋白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谷丙转氨酶组间差异均为显著差异(P<0.01),峰值在Ⅲ组(40~49)岁,≥50岁后下降。结论河池市部分成人血糖、血脂、血尿酸异常出现较早,谷丙转氨酶异常主要集中在中、青年人。由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不佳导致血脂、血尿酸、谷丙转氨酶异常率高,应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定期对自身一些生化指标的检测,了解自身健康状况,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健康体检生化指标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物质资源的极大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同时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缺乏锻炼身体,加上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困扰人类健康的一些疾病,诸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痛风、肾病、肝病等疾病也越来越多,为此就需要人们定期进行空腹血糖、血脂、谷丙转氨酶、血尿酸、胱抑素C、甲胎蛋白等生化指标的检测,了解自身健康状况,为防病治病提供科学的依据。现就把河池市部分成人健康体检7项生化指标进行调查,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检测对象2009年至2010年在本院健康体检的河池市部分成人,包括工人、农民、干部、学生,年龄在20~70岁(不含70岁),其中男1245名,女1229名。以10岁为一组进行分组,即Ⅰ组(20~29)岁、Ⅱ组(30~39)岁、Ⅲ组(40~49)岁、Ⅳ组(50~59)岁、Ⅴ组(60~69)岁。
1.2仪器和试剂仪器用Olympus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TC(mmol/L)用厦门英科新创试剂盒(氧化酶法),TG(mmol/L)(酶法)、GLU(mmol/L)(葡萄糖氧化酶法)、ALT(U/L)(速率法)、UA(umol/L)(尿酸酶比色法)都用上海长征试剂盒,CysC(mg/L)(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浙江康特试剂盒,AFP(ng/L)(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日本生研试剂盒。各试剂盒都配有配套的校准品和质控品。
1.3方法标本采集均为空腹12h以上早晨静脉血,待血液自然凝固后,并及时分离血清,3h内检测完毕。每次测定前都使用试剂盒配套标准品对仪器进行定标校准,用试剂盒配套质控品进行室内质量控制,确保所有生化指标都在控后,才可用Olympus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样品。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Statistic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各项检测指标以X±S表示,各组变量之间的差异采用t检验。
2结果
2.1不同年龄组检测结果(见表1)。空腹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胱抑素C等指标血清浓度水平随年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各项指标组间差异均为显著差异(P<0.01);血尿酸峰值在Ⅳ组(50~59)岁,Ⅴ组(60~69)岁后下降,但均值仍高于Ⅰ、Ⅱ、Ⅲ组;甲胎蛋白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谷丙转氨酶组间差异均为显著差异(P<0.01),峰值在Ⅲ组(40~49)岁,≥50岁后下降。
2.2在同年龄组比较男女之间各项检测指标的差异(见表2)。在不分年龄段的前提下,男性GLU、TC、TG、UA、ALT水平显著高于女性(P<0.01),而CysC,AFP水平男女间均无差异。再进一步比较各年龄段不同性别间发现GLU浓度在50岁以下(Ⅰ、Ⅱ、Ⅲ组)男性显著高于女性,50岁以上(Ⅳ、Ⅴ组)女性显著高于男性;TC、TG、UA、ALT浓度水平在各年龄段男性都显著高于女性(P<0.01);CysC,AFP水平在各年龄段男女间均无差异(P>0.05)。
表1不同年龄组检测结果
注:各项指标不同年龄组检测结果比较,△P<0.01;同年龄组男女性检测结果比较,▲P<0.01。
表3各年龄组男女性阳性率[n(%)]
2.3各年龄组男女性阳性率结果(见表3),空腹血糖的男女性阳性检出率都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增高,但总体不分年龄男女性阳性检出率基本一致;TC、TG、UA男女性的阳性率在60岁以下都随年龄增大而增高,50岁~59岁最高,60岁以后呈下降趋势;CysC男女性阳性检出率都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增高,不分年龄男女性阳性检出率一致;AFP阳性率变化无年龄、无性别上区别,男女性阳性率都比较低;ALT异常多见于50岁以下人群,男女性阳性检出率最高是在Ⅲ组(40~49)岁,每个年龄段阳性检出率男性都高于女性。
3讨论
3.1这次调查河池市体检人群中,空腹血糖水平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增高,每10年平均约以0.3mmol/L的幅度上升,高血糖检出率也随年龄增大而逐渐增多,这一点与国内文献报道一致[1][2][3],但在各年龄段统计结果数据存在一定差异,这是由于调查对象人群存在地域性差异造成。本次调查未对空腹血糖水平与年龄的相关性作分析,但国内徐杰伟等人报告[4]空腹血糖水平与年龄呈直线正相关(r=0.2651)。随着年龄增大,人的器官会发生退行性变化,胰岛素的受体数量下降,加之生活节奏快,缺乏锻炼,故而使得血糖浓度随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
3.2对血脂TC、TG的调查,发现TC、TG水平随年龄增大而呈上升趋势,所有年龄段TC、TG男性都高于女性,TC、TG阳性检出率男性也都高于女性,这种结果可能与男性平时不注意饮食,不合理膳食,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不良的生活习惯有关系。与王翠兰报道[5],男性TC、TG水平40~50岁为高峰,60岁后逐渐下降,女性60岁后TG仍维持较高水平,存在一些差异。本次调查男女性TC、TG高峰出现较晚,在Ⅴ组(60~69)岁仍维持较高水平。因此,要注意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尽量少食肥肉、蛋黄等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清淡,是最好的良药。
3.3所有调查对象中发现多数UA测定结果正常高值,各年龄段男女性阳性检出率都比较高,并且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其原因可能是:①男性的社会交往活动相对较多,经常在外应酬,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如经常饮酒,进食高嘌呤饮食。②雄性激素可能促进血尿酸的重吸收,抑制肾脏对UA的排泄,而雌激素的作用正相反。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逐年升高,20世纪80年代,国内调查显示: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男性为1.4%,女性为1.3%[6];90年代中期以后的调查结果显示: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男性为5.8%~33.1%,女性为2.4%~11.9%[7]。而本次调查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男性为7.0%~31.8%,女性为5.8%~26.8%。高尿酸血症与中心性肥胖、高血脂、高血糖关系密切,是代谢综合征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代谢综合征的演变与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8],因此,应重视健康体检,尽早筛查和发现高尿酸血症和代谢综合征高危人群,并及时进行综合防治。
3.4ALT水平在中、青年组(Ⅱ、Ⅲ、Ⅳ组)较高,并且男性明显高于女性,阳性检出率男性也明显高于女性。反映了这年龄段人生活节奏快,应酬多,饮酒多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加上不规律的生活习惯,休息不足,身体处于长期疲劳亚健康状态,使得肝细胞受损严重,血清ALT升高。因此有必要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保健意识,防止疾病的发生。
3.5本次调查血清胱抑素C(CysC)浓度水平随年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各年龄段男女性别间无差异,与余洪立报告一致[9]。血清胱抑素C(CysC)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蛋白质,以恒定速率释放入血液,完全从肾小球滤过,在肾小管中几乎完全被重吸收和降解,肾小管也不分泌CysC,并且不受性别、饮食、炎症、恶性肿瘤、肌肉以及感染等因素的影响,能早期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是临床上评估肾脏功能的一项可靠、敏感的指标[10]。但由于试剂卬贵,边远地区尚未将此项目作为日常健康体检的指标范围,应引起重视。
3.6甲胎蛋白(AFP)是胎儿发育早期,由肝脏和卵黄囊合成的一种血清糖蛋白,胎儿出生后不久即逐渐消失。对于成人AFP的升高,主要是由于受损的肝细胞再生而幼稚化时,肝细胞便重新具有产生AFP的能力,使血清AFP含量增高,随着受损伤肝细胞的修复,AFP逐渐恢复正常。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有相当价值,据文献报道[11]原发性肝癌中AFP阳性率为70%-90%,另外,肝脏良性病变和部分其他癌症(如结肠癌等),AFP也可升高。本次调查AFP资料结果表明,各年龄段AFP结果变化不大,男女性别间无差异,对20例阳性随防,其中6例为早孕,1例为男性,52岁,患者自诉近段腹部不适,以胃病治疗,但未见明显好转。体检AFP含量130ng/mL,肝功、肾功、心肌酶各项指标正常。后进一步检查,癌胎抗原(CEA)阳性,肠镜取活检,病理诊断结肠癌,住院手术治愈。13例复杳后正常。
总之,要加强健康教育,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提倡合理饮食,少食甜食、油脂性食物、高嘌呤食物,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酗酒,要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预防疾病发生。
参考文献
[1]周厚成,韩丽君,黄宇泽,等.汕头市区正常人群空腹血糖水平的调查分析[J].医学文选,2005,24(1):13-15.
[2]陈永宏,周建中,龚涛等.16367例健康代体检人群空腹血糖状况分析[J].四川医学,2009,30(6):818-820.
[3]刘运双,张丽萍,李凤华等.10502例体检者空腹血糖分析[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26(3):181-182.
[4]徐杰伟,蔡早育,温少磊.佛山地区3394例健康体检人员空腹血糖分析[J].江西医学检验,2004,22(2):149.
[5]王翠兰.山西大同地区健康人群血脂水平调查与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0,17(3):220-222.
[6]方圻,陈灏珠,郁知非等.中国正常人血尿酸调查及其血脂的关系[J].中华内科杂志,1983,22(7):434-438.
[7]方卫钢,黄晓明,王玉等.高尿酸血症在北京地区1997人中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8]张敏,宋秀霞,姜涛.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5):625-628.
[9]徐洪立.柳州市健康人群血清胱抑素C参考范围调查[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5):399-400.
[10]张雅君,董鹏飞,孙志红,等.血清CystatinC作为一种检测肾脏功能灵敏指标的意义[J].武警医学,2007,18(9):705-706.
[11]郭英辉,张啸,钱礼.肝细胞癌肿瘤标志物的最新研究[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5:22(1):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