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外交论文-姜海云

转型外交论文-姜海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转型外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球治理观,非传统安全威胁,外交理念

转型外交论文文献综述

姜海云[1](2019)在《全球治理转型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3月,习近平主席应邀正式对意大利、摩纳哥、法国展开国事访问,开启大国外交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法国总理马克龙时指出:中方一如既往支持欧洲区域一体化建设,希望与法国在联合国事务、世贸组织改革、气候变化等国际重大问题上加强战略沟通和协调。纵观我国近年来的一系列外交大事件,均充分体现着中国的大国外交情怀与不断发展完善的全球治理观。一、全球治理转型:基于国际秩序演变世界秩序在演进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剧变,而国际秩序的剧变通常伴随着权力、问题与范式的转移,(本文来源于《唯实》期刊2019年10期)

孙兴杰[2](2019)在《德国的身份迷惑与外交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它应该在欧洲和世界舞台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样的问题在二战结束后的半个世纪里并不是问题,从2009年欧债危机后,德国的身份问题变成了欧洲焦虑的问题。如果不是英国"脱欧"的话,"德国问题"会更加突出。国际政(本文来源于《同舟共进》期刊2019年10期)

刘军[3](2019)在《东亚国际体系转型对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借鉴秦亚青国际体系的相关理论研究,对东亚国际体系的演变进行梳理。同时,还探讨了东亚国际体系的转型对新时代中国外交产生的诸多影响,通过对东亚国际体系的反思,思考东亚将何去何从,中国应如何应对等问题。随着西方自由民主政体遭遇的挑战及其治理困境被不断放大,中国周边环境的稳定尤其是东亚局势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志永,王志民[4](2019)在《战略关键期的中国外交大转型:动因、任务与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一国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发生转折性变化,从而使其既定外交政策不能有效维护国家利益时,该国外交就必须进行转型与调整。21世纪以来,中国的和平崛起进入了战略关键期,中国外交必须因时而变。中国外交大转型具有特定的"中国动因"。中国外交大转型的"中国任务"是由特殊历史境遇与现实国情共同决定的,需要在外交指导思想、外交目标、外交服务对象、外交形态与外交机制等方面做出调整。但与历次外交转型不同,新时代中国外交转型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面对国际安全新形势与中国外交的诸多挑战,中国外交急需转型,中国政府急欲转型,但转型能否成功还取决于国内的全面改革。(本文来源于《江苏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存刚[5](2019)在《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努力中实现外交转型——观察和理解新中国外交的一个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1949年以来,新中国外交历经叁次转型,先后形成立国外交、富国外交和大国外交叁种基本形态。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新中国外交转型的应有之义和有效抓手,但其内涵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不同。在1949—2012年间的两次转型中,新中国外交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实践中形成并坚守独立自主原则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前者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保障国家安全和促进国家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后者则因其开放性、包容性而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新态势,习近平主席大力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积极倡导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这是对独立自主原则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发展,在推进新时代中国外交转型的同时,有力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进程的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本文来源于《当代世界》期刊2019年09期)

孙兴杰[6](2019)在《互联互通、百年变局与中国外交的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技术、资金、人员之间的互联互通改变了世界政治的逻辑,重新塑造了新政治空间,带来了新政治空间的革命。互联互通是人类组织形态变迁的核心动力,国际体系和主导单位进行了双重的塑造,国际体系的广度、密度和深度的不同步带来了国际秩序的变革。互联互通可以分为功能型互联互通和价值型互联互通,功能型互联互通的发展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而价值型互联互通相对滞后。国际秩序处于百年未有之变局之中,中国外交在国际秩序转型过渡时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经历着从中国之中国向世界之中国的历史性转型。"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五通"为核心的互联互通是国际秩序与中国外交双重转型的动力。(本文来源于《山东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王诗思[7](2019)在《巴西盖泽尔政府时期的外交转型(1974-1979)》一文中研究指出巴西作为南美第一大国,外交战略选择在其发展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冷战初期,巴西历届政府都将追随美国作为外交政策中最重要的一环,实行“自动结盟”的对美政策。然而,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巴西却逐渐放弃了“美国化外交”,转而寻求更为多元化的独立外交。在盖泽尔政府时期,巴西开始推行超越“意识形态边疆”的“普遍的、负责任的实用主义外交”,广泛发展和不同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和第叁世界国家的外交关系,标志着巴西外交的一次转型。本文旨在研究盖泽尔政府推动巴西外交转型的原因及其外交实践中的差异性。既有研究从体系层次、单元层次和综合性分析叁种路径对盖泽尔政府时期的巴西外交转型展开了分析,但分别存在着解释力不足、分析变量过多、缺乏理论性等问题。本文在分析和梳理盖泽尔政府的演讲、报告、访谈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借鉴了新古典现实主义的分析框架,选取了战略环境、战略偏好与共同利益叁个变量,对盖泽尔政府时期巴西外交转型的动因进行了分析。此外,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古巴制裁问题与巴中建交两个案例,解释了盖泽尔政府“负责任的实用主义”在外交实践中的差异性。本文研究发现,巴西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外交转型是在体系和单元层次的共同作用下推动形成的。其中,体系层次的因素是推动盖泽尔政府时期巴西外交转型的主要原因。由于东西阵营缓和,拉美地区局势转变,及巴西相对实力提升,国际体系由约束性向包容性转变,为巴西外交转型提供了前提和基础。而作为中介变量的国内因素,即巴西决策者的战略偏好,及其对国家间共同利益的界定及变化,则对体系指令转化为外交政策的过程产生了加强、传导、抑制、反转等作用,造成了盖泽尔政府在外交实践中的差异性。(本文来源于《外交学院》期刊2019-05-28)

文昌镐[8](2019)在《关于《创造性介入:中国外交的转型》的中韩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全球化时代深入发展的情况下,加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对外传播能力的建设,已成为中国当下话语外宣构建的关键任务。外宣翻译作为中国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释放中国信号,传递中国信息的桥梁作用。为了能译好外交文书,必须了解与之相对的翻译语言,其中我们首先要了解外交语言的特点,由于各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国际地位不同,因而外交语言也有各自的特点。中国为了更好发挥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因此逐步形成了“坚持原则、求同存异、实事求是”的独特外交风格,而体现外交政策的外交语言自然要反应中国外交的独特风格。本文中以政治明确性、婉转储蓄性、分寸感、准确性等中国外交语言的特点为基础,以《创造性介入:中国外交的转型》作为研究案例,对具体的翻译技巧和整体策略进行了分析。译者选择作品《创造性介入:中国外交的转型》进行汉译韩的翻译实践,并撰写了翻译实践报告。这部作品于2015年出版发行,作者为王逸舟,由北京出版社出版。本文分为上编和下编,分为外交转型的政治前提和外交转型的主要问题。本次实践报告分为绪论、翻译项目的概况、译前分析和准备、案例分析、结语等五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是对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做了相关阐述。第二章是对翻译项目的简单介绍,本作品为现任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兼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王逸舟于2015年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主要探讨了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外交应适应的新要求和未来的走向。第叁章是关于翻译的译前分析和准备,主要分析了外交语言的特点,在了解中韩两国外交语言的特点和不同之处、查找众多平行文本、学习理论知识,做大量的翻译实践等方面做了准备。第四章通过举例分析来说明翻译过程中的翻译重点和难点以及所采用的翻译技巧与策略。外交语言的特点决定了翻译策略,译文不仅要做到体现各国外交风格的翻译要求,而且在翻译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第五章为结语部分,译者就外交语言的特点展开了本翻译实践报告所得出的各项结论,并对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19-05-16)

郭树勇[9](2019)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外交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结束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政治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大国和新兴市场国家普遍复兴、强大并日益走向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二是国际治理日益成为主导的国际政治方式;叁是文明问题上升为世界秩序最为迫切的矛盾之一。面对大变局,中国政府积极调整外交战略。一是判定中国仍然处于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应当履行与国力相符、与国际社会期待相适应的国际责任,从过去"坚持韬光养晦"向"积极有所作为"转变;二是更加鲜明地推(本文来源于《国际观察》期刊2019年03期)

李雨[10](2019)在《“转型中的中东与新时代中国中东外交”——第叁届上海中东学论坛研讨会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东地区处于转型进程中,新老热点问题交织并起,地区内外各种力量展开错综复杂的博弈互动。与此同时,中国也在中东地区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2019年4月19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与中国中东学会、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西亚非洲研究中心和上海大学土耳其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第叁届上海中东学论坛——"转型中的中东与新时代中国中东外交",在上海社会科学院(本文来源于《国际关系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转型外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德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它应该在欧洲和世界舞台上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样的问题在二战结束后的半个世纪里并不是问题,从2009年欧债危机后,德国的身份问题变成了欧洲焦虑的问题。如果不是英国"脱欧"的话,"德国问题"会更加突出。国际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转型外交论文参考文献

[1].姜海云.全球治理转型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J].唯实.2019

[2].孙兴杰.德国的身份迷惑与外交转型[J].同舟共进.2019

[3].刘军.东亚国际体系转型对新时代中国外交的影响[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

[4].李志永,王志民.战略关键期的中国外交大转型:动因、任务与特色[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9

[5].王存刚.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努力中实现外交转型——观察和理解新中国外交的一个视角[J].当代世界.2019

[6].孙兴杰.互联互通、百年变局与中国外交的转型[J].山东社会科学.2019

[7].王诗思.巴西盖泽尔政府时期的外交转型(1974-1979)[D].外交学院.2019

[8].文昌镐.关于《创造性介入:中国外交的转型》的中韩翻译实践报告[D].延边大学.2019

[9].郭树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中国外交转型[J].国际观察.2019

[10].李雨.“转型中的中东与新时代中国中东外交”——第叁届上海中东学论坛研讨会综述[J].国际关系研究.2019

标签:;  ;  ;  ;  

转型外交论文-姜海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