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共同价值拍卖论文-李建标,汪敏达,王鹏程

纯共同价值拍卖论文-李建标,汪敏达,王鹏程

导读:本文包含了纯共同价值拍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物品共同价值拍卖,统一价格拍卖,歧视性拍卖,广义VCG拍卖

纯共同价值拍卖论文文献综述

李建标,汪敏达,王鹏程[1](2014)在《多物品共同价值拍卖的信息产生与效率》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建一个多物品共同价值拍卖模型,分析竞标人决定其信息搜集强度的准则,比较统一价格拍卖、歧视性拍卖和广义VCG拍卖的信息产生能力和竞标人投标行为,得到机制的定价效率和卖者收益的排序。在理论模型的基础上设计3组实验,对比不同的多物品共同价值拍卖机制的信息搜集强度、定价准确性和市场反应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拍卖的机制特征决定信息产生能力,信息产生能力和竞标行为决定定价效率和卖者收益;广义VCG拍卖的信息搜集强度最大、定价准确性最高、攫取竞标人信息租金的程度最高,并会降低需求缩减;歧视性拍卖和广义VCG拍卖的市场出清价与标的物共同价值较接近,统一价格拍卖机制中标的物分配最集中,广义VCG拍卖下卖者收益最高。从信息产生能力和定价效率看,广义VCG拍卖优于统一价格拍卖和歧视性拍卖。(本文来源于《管理科学》期刊2014年01期)

贺孟[2](2011)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共同价值拍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共同价值拍卖中,拍卖品有一个客观的实际价值,该价值对所有竞买人而言都是相同的,但在拍卖时无人确切地知道这一共同价值,只能根据各自掌握的不同私人信息对其进行估计。此时,竞买人了解到其他人的估价信息后,很可能会改变原先的估价。一般情况下,已有共同价值拍卖研究中,我们都假定竞买人拥有对称的信息结构,也即信息分布函数或者效用函数相同。然而,由于竞买人的经验、信息分析能力,以及信息渠道的不同,引起竞价人信息至少存在一些不对称性。本文研究的内容是共同价值拍卖模型中,竞价人信息不对称性对均衡策略、成交价格和卖方收益以及赢者诅咒问题的影响。文中首先描述了共同价值拍卖的基准模型,分析了竞买人最优报价策略、卖方收益、赢者诅咒等问题。接着,在基准模型假设的基础上,考虑竞买人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利用博弈理论以及扰动理论两种分析方法分别深入分析了信息不对称性对共同价值拍卖的影响,其中也涉及均衡策略、买方期望支付、卖方收益、赢者诅咒等问题,并且本文比较精确地量化了其影响程度。最后,为了阐明我们研究结论的经济学意义,在此,研究了共同价值拍卖的两个典型应用:公司兼并战、油田租赁开发拍卖;考虑了不对称性对拍卖的影响,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改进措施。理论研究表明,在共同价值拍卖基准模型中,竞价人信息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拍卖的均衡策略、降低成交价格、最终导致卖方收益减少。并且随着不对称性的增强,这种影响效果将更加显着。共同价值拍卖应用案例证实了竞买人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因此,拍卖人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其影响。(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1-05-01)

彭树宏,汪贤裕[3](2004)在《独立私人价值拍卖与共同价值拍卖下的卖主收益及竞买人行为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针对拍卖物品的不同价值情形,拍卖模型可以分为:独立私人价值模型(theindependent private values model)、共同价值模型(the common values model)和关联价值模型(the affiliated values model)。第一价格密封拍卖(the first price sealedauction,简称FPSA)、第二价格密封拍卖(the second price sealed auction,简称SPSA)、英式拍卖(the English auction,简称EA)和荷式拍卖(the Dutch auction,简称DA)是四种最常见的标准拍卖方式。在不同价值情形下,各种拍卖方式给(本文来源于《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5卷)》期刊2004-05-28)

Steven,F,Lehrer,金煜[4](2003)在《多阶段实验室实验中参与者行为调整过程的估测——在一价共同价值拍卖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许多用多阶段实验数据检验的经济学关系本身是一种动态的关系,理应用动态方法建模。面板数据的时间维度使我们有机会掌握经济行为调整的动态过程。在这样的数据结构下,普通最小二来法、随机影响和固定影响的估测方法导致有偏的和不一致的参数估计。在本文中,我们分析了一系列一价共同价值拍卖(first price common valueauction)实验的数据。我们采用的动态面板数据估计法能作出无偏一致的参数估计。通过研究没有经验和经验丰富的竞价者如何在各自的实验过程中调整竞价策略,我们发现,经验丰富的竞价者会因前期的实际损失调整他们的竞价策略(折现率),但是其他形式的信息反馈对他们没有明显的影响,而无经验竞价者的竞价策略会受各种反馈信息的影响,且往往比经验丰富的竞价者反映更强。最后,经验丰富的和无经验的竞价者都在策略调整中基本忽视以前的经验(竞价策略)。(本文来源于《世界经济文汇》期刊2003年03期)

纯共同价值拍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共同价值拍卖中,拍卖品有一个客观的实际价值,该价值对所有竞买人而言都是相同的,但在拍卖时无人确切地知道这一共同价值,只能根据各自掌握的不同私人信息对其进行估计。此时,竞买人了解到其他人的估价信息后,很可能会改变原先的估价。一般情况下,已有共同价值拍卖研究中,我们都假定竞买人拥有对称的信息结构,也即信息分布函数或者效用函数相同。然而,由于竞买人的经验、信息分析能力,以及信息渠道的不同,引起竞价人信息至少存在一些不对称性。本文研究的内容是共同价值拍卖模型中,竞价人信息不对称性对均衡策略、成交价格和卖方收益以及赢者诅咒问题的影响。文中首先描述了共同价值拍卖的基准模型,分析了竞买人最优报价策略、卖方收益、赢者诅咒等问题。接着,在基准模型假设的基础上,考虑竞买人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利用博弈理论以及扰动理论两种分析方法分别深入分析了信息不对称性对共同价值拍卖的影响,其中也涉及均衡策略、买方期望支付、卖方收益、赢者诅咒等问题,并且本文比较精确地量化了其影响程度。最后,为了阐明我们研究结论的经济学意义,在此,研究了共同价值拍卖的两个典型应用:公司兼并战、油田租赁开发拍卖;考虑了不对称性对拍卖的影响,并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改进措施。理论研究表明,在共同价值拍卖基准模型中,竞价人信息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拍卖的均衡策略、降低成交价格、最终导致卖方收益减少。并且随着不对称性的增强,这种影响效果将更加显着。共同价值拍卖应用案例证实了竞买人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因此,拍卖人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其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纯共同价值拍卖论文参考文献

[1].李建标,汪敏达,王鹏程.多物品共同价值拍卖的信息产生与效率[J].管理科学.2014

[2].贺孟.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共同价值拍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3].彭树宏,汪贤裕.独立私人价值拍卖与共同价值拍卖下的卖主收益及竞买人行为的实验研究[C].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5卷).2004

[4].Steven,F,Lehrer,金煜.多阶段实验室实验中参与者行为调整过程的估测——在一价共同价值拍卖中的应用[J].世界经济文汇.2003

标签:;  ;  ;  ;  

纯共同价值拍卖论文-李建标,汪敏达,王鹏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