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分离于聚球藻(Synechococcus sp.strain CB0101)的新种噬藻体纯化鉴定及组学研究

一株分离于聚球藻(Synechococcus sp.strain CB0101)的新种噬藻体纯化鉴定及组学研究

论文摘要

在不同生态环境中,不同蓝藻类群依靠着各自特有适应条件的机制和能力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作为蓝藻门中的微微藻,聚球藻属(Synechococcus)蓝藻在全球海洋水域分布非常广泛,具有丰富的生态、物种和遗传多样性,普遍认为其在二氧化碳的固定及生物圈的总初级生产力贡献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蓝藻病毒,也称为噬藻体,通过对宿主细胞的侵染作用控制着蓝藻的丰度和群落结构组成,而且介导着宿主间的水平基因转移。同样,作为导致聚球藻蓝藻死亡的重要因素,噬藻体通过侵染裂解宿主细胞来调节水生态环境中的聚球藻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继而影响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本实验中,聚球藻属蓝藻strain CB0101作为宿主藻株,成功从广东省深圳市深圳湾水域分离并鉴定了一株病毒,该病毒属于肌尾噬菌体科(Myoviridae)的噬藻体,根据现行的命名规则将其命名为S-SBM1。(1)宿主范围检测结果显示,噬藻体S-SBM1只对聚球藻CB0101具有侵染性,而对实验中生长在不同盐度的不同种属的蓝藻(色球藻、微囊藻、原绿球藻和其他聚球藻)均无侵染能力,提示其对聚球藻CB0101有较高的专一性;(2)负染透射电子显微镜拍照获得的图像显示,噬藻体S-SBM1为T4噬菌体样形态。其头部呈二十面体的结构,直径为75-80 nm。可收缩的刚性尾部为柱状,直径约为25 nm,长70-90 nm。头部和尾部由颈部连接,而底板连接到尾部的末端;(3)噬藻体S-SBM1的完整基因组为一条线性的双链DNA,全长为177834 bp,GC含量为43.31%。经过对噬藻体S-SBM1的基因组注释结果分析,预测得到了239个开放阅读框(ORF)和6个转运RNA(tRNA)基因。其中包括多种辅助代谢基因(auxiliary metabolic gene,AMG),如cobS,CP12家族蛋白,热休克蛋白HSP,mazG,phoH,psbA,2OG-Fe(II)氧化酶等。前期研究认为这些基因可以在侵染宿主后影响细胞的代谢活动,为病毒的大量复制增殖提供能量和原料;(4)另外,通过对噬藻体进行高通量蛋白质组质谱分析,鉴别了43种蛋白质,包括28种结构蛋白,4种DNA复制相关蛋白,2种参与DNA代谢及修复的蛋白,和1种涉及病毒包装的蛋白。该研究结果拓展了对蓝藻噬藻体这类群病毒的认识,有助于加深对噬藻体与其宿主蓝藻间相互作用的理解。同时,相关组学数据将帮助了解噬菌体的遗传潜力,认识到浮游病毒是如何影响蓝藻的进化和生存,进而参与生物圈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改变能量的流动和物质的循环。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蓝藻的生态意义及聚球藻 Synechococcus sp. strain CB0101
  •   1.2 噬藻体的分类及生理特征
  •   1.3 噬藻体对宿主的影响及生态意义
  • 第2章 新种噬藻体的分离与纯化
  •   2.1 实验材料
  •     2.1.1 主要试剂
  •     2.1.2 主要耗材与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海水样品的采集
  •     2.2.2 宿主藻株的培养
  •     2.2.3 噬藻体的分离
  •     2.2.4 双层琼脂平板法纯化
  •     2.2.5 大规模扩培及氯化铯梯度密度离心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筛选得到具侵染性的噬藻体
  •     2.3.2 分离纯系病毒株
  •     2.3.3 获取病毒样颗粒
  •   2.4 讨论
  • 第3章 新种噬藻体的特征鉴定
  •   3.1 实验材料
  •     3.1.1 主要试剂
  •     3.1.2 主要耗材与设备
  •   3.2 实验方法
  •     3.2.1 宿主范围
  •     3.2.2 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宿主范围
  •     3.3.2 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像
  •   3.4 讨论
  • 第4章 新种噬藻体的基因组测序分析
  •   4.1 实验材料
  •     4.1.1 主要试剂
  •     4.1.2 主要耗材与设备
  •   4.2 实验方法
  •     4.2.1 噬藻体基因组DNA的提取
  •     4.2.2 基因组测序与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基因组注释结果
  •     4.3.2 近似种基因组对比
  •     4.3.3 系统发育树分析
  •   4.4 讨论
  •     4.4.1 基因组测序证实为新种病毒
  •     4.4.2 与近似种病毒基因组的比较
  •     4.4.3 基于DNA聚合酶基因的系统发育树分析
  • 第5章 新种噬藻体的蛋白质组质谱分析
  •   5.1 实验材料
  •     5.1.1 主要试剂
  •     5.1.2 主要耗材与设备
  •   5.2 实验方法
  •     5.2.1 蛋白质凝胶图谱分析
  •     5.2.2 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分析
  •     5.2.3 NanoLC-ESI-MS/MS分析
  •     5.2.4 蛋白数据库检索及量化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蛋白质凝胶图谱
  •     5.3.2 蛋白组质谱结果
  •   5.4 讨论
  • 课题总结与创新点
  •   总结
  •   创新点
  •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容粗徨

    导师: 张煜

    关键词: 聚球藻,噬藻体,基因组,辅助代谢基因,蛋白组

    来源: 深圳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

    单位: 深圳大学

    分类号: Q949.2

    总页数: 60

    文件大小: 4398K

    下载量: 27

    相关论文文献

    • [1].大庆湿地可培养噬藻体的分离及其相关基因的系统进化分析[J]. 微生物学报 2016(05)
    • [2].合成生命之探索——人造噬藻体[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1(02)
    • [3].水华蓝藻噬藻体对不同条件培养的宿主细胞感染性分析[J]. 水生生物学报 2012(03)
    • [4].测试卷三 细胞的结构基础(1)[J]. 高中生学习(高三版) 2014(06)
    • [5].一株淡水长尾噬藻体Mic1衣壳的三维结构[J]. 科学新闻 2020(02)
    • [6].噬藻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8)
    • [7].云南高原异龙湖噬藻体psbA基因遗传多样性研究[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10)
    • [8].武汉东湖PP类噬藻体的遗传多样性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 [9].噬藻体PaV-LD主要衣壳蛋白、穿孔素和内肽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 水生生物学报 2013(02)
    • [10].不同光照条件下噬藻体PP感染野生藻的吸附率、裂解周期及释放量研究[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9(01)
    • [11].我国东北稻田发现3个新g20基因类群[J]. 生物学教学 2014(10)
    • [12].噬藻体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 2009(05)
    • [13].纳帕海高原湿地噬藻体psbA遗传多样性[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9(01)
    • [14].噬藻体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子生态学研究现状与展望[J]. 生态科学 2016(02)
    • [15].模拟酸雨对噬藻体PP失活率、野生藻的吸附率、裂解周期及释放量的影响[J]. 生态环境学报 2009(01)
    • [16].噬藻体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动态[J]. 微生物学通报 2014(03)
    • [17].一株太湖水域蓝藻噬藻体的分离与鉴定[J]. 水生生物学报 2012(02)
    • [18].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浮游病毒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J]. 生物技术通报 2014(02)
    • [19].浮游病毒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6)
    • [20].也西湖噬藻体的分离与鉴定[J]. 微生物学通报 2020(10)
    • [21].溶藻微生物的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 2011(11)
    • [22].噬藻体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 2009(06)
    • [2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J]. 环境科学文摘 2009(05)
    • [24].太湖及湖州市河流中噬藻体分离与鉴定[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25)
    • [25].噬藻体和蓝藻间的基因转移及协同进化作用[J]. 生物技术通报 2011(07)
    • [26].不同光、温条件下野生宿主对噬藻体PP的光修复率[J]. 生态学报 2010(07)

    标签:;  ;  ;  ;  ;  

    一株分离于聚球藻(Synechococcus sp.strain CB0101)的新种噬藻体纯化鉴定及组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