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

多排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

王建王深婧(烟台龙矿中心医院265700)

【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3例周围型小肺癌,常规剂量与低剂量5mm重建图像发现病灶数量及表现无显著差异。28例病灶呈结节状,边界较清楚;3例病灶呈磨玻璃状,边界较清;2例病灶呈小片状,边界模糊。增强扫描于主动脉期结节病灶强化最明显,达到峰值,CT强化值达20~60HU,完全性强化24例,周围性强化4例;磨玻璃病灶未见明显强化。延时5min后病灶CT值缓慢下降。本组10例有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3例有同侧胸肋骨转移,3例同侧胸腔积液,4例有同侧腋下淋巴结转移。结论多排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图象质量尽管噪声有所增加但是可以满足胸部普查需要,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多排螺旋CT低剂量周围型小肺癌诊断

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肺癌5年生存率仅为12%~15%,而早期肺癌手术切除后,其5年生存率可达到70%左右。所以,早期诊断对于肺癌患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多排螺旋CT的广泛应用及后处理软件的不断升级,多排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为周围型小肺癌的早期诊断开辟了新的途径。现对烟台龙矿中心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33例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本组33例,其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50~71岁。病灶直径为1~2cm的18例,2~3cm的15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腺癌25例,鳞癌5例,小细胞癌3例。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12例,咳血丝痰8例,胸痛4例,无明显症状体检发现9例。

采用GELightspeed16排螺旋CT机进行扫描,本组33例全肺扫描均采用1.25mm准直,P=1.375,120Kv,矩阵512×512,常规剂量平扫。增强扫描均采用50mAs低剂量扫描,先进行对比剂预注射扫描,测得肺动脉和主动脉增强峰值时间以确定肺动脉和主动脉的扫描时间,延迟时间至5分钟,以3.0l/s的速率从肘静脉注射碘佛醇100ml。分别重建出常规剂量5mm及低剂量5mm横断面图象,同时利用标准算法及高分辨算法分别重建出两种剂量VR图象。CT值计算包括平扫和增强后的CT值及强化值,并计算结节最大强化值,从而得到结节增强前后的CT值变化。

2结果

本组33例周围型小肺癌28例病灶呈结节状,边界较清楚;3例病灶呈磨玻璃状,边界较清;2例病灶呈小片状,边界模糊。采用常规剂量平扫标准肺窗、纵膈窗与低剂量强化扫描标准肺窗、纵膈窗5mm及1.25mm分别对比观察,同时利用标准算法及高分辨算法分别重建出两种剂量VR图象。周围型小肺癌结节浅分叶8例,深分叶19例,边缘呈踞齿状和小棘状突起19例,10例有毛刺征,13例病灶有小泡征,7例结节影有血管纠集征,11例有胸膜凹陷征。常规剂量平扫与低剂量强化扫描在5mm重建图像观察比较如上影像征象大致相同。低剂量强化扫描在1.25mm重建图像较常规剂量扫描在1.25mm重建图像欠佳,但不影响图像观察。增强扫描于主动脉期增强结节病灶强化最明显,达到峰值,CT强化值达20~60HU,完全性强化24例,周围性强化4例。延迟5min后病灶CT值缓慢下降。本组10例有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3例有同侧胸肋骨转移,3例同侧胸腔积液,4例有同侧腋下淋巴结转移。

3讨论

周围型小肺癌是指生长在段支气管以下、位于肺的周边部位,直径<3cm的肿瘤。由于小支气管为菲薄的膜管状结构,容易在肺内形成结节或肿块,其生长方式大致有实体性生长和侵润性生长。实体性生长时,癌细胞增殖堆积充满肺泡,并沿肺泡孔向周围生长,形成结节或实体性肿块,压迫周围肺组织;侵润性生长时,癌细胞沿肺泡壁、肺泡间隔生长,逐渐置换肺泡上皮,而肺泡腔仍保持充气,肺泡间隔等支架组织不受破坏,当肿瘤发展时瘤细胞及粘液填充肺泡腔。多排螺旋CT具有高空间分辨率、高密度分辨率能清楚显示肿瘤的内部结构。(1)分叶征:是瘤体生长过程中各方向阻力不同及各部生长速度的不均所致,深分叶对对周围型小肺癌有较高诊断价值。(2)空气支气管征/空泡征:肿块内部含气小管影及小泡影,位于病灶边缘或周边,病理基础是病变中残存的未被肿瘤侵袭的肺组织,如肺泡、扩张扭曲的细支气管等,是鉴别周围型小肺癌与肺内良性小结节非常有价值的CT征象。(3)毛刺征:结节边缘,由于癌性浸润,肺癌结节边缘毛糙,CT表现为病灶边缘细而短的毛刺,良性肿块也可有毛刺,毛刺表现为粗而长。(4)血管集束征:表现为结节附近或周围的血管束向病灶集中或直接与病灶相连。血管集束征并非肿瘤的供血血管或肿瘤血管,而是肿瘤体内纤维化和肿瘤增殖破坏致使肺支架结构的塌陷皱缩对周围血管的牵拉或肿瘤对穿过血管的包绕所致。(5)胸膜凹陷征:表现为规则线条影自结节牵拉胸膜,胸膜凹入形成典型的喇叭口状。(6)强化:周围型小肺癌CT强化值达20~60HU,而后缓慢回落。强化机制为周围型小肺癌的血供源于支气管动脉,肿瘤间质内的血管丰富,且分化不成熟,血管分布紊乱,基底膜不完整,管壁通透性高,有利于大分子的对比剂渗入细胞间隙。由于部分微血管扩张,有利于对比剂在血管内停留,导致周围型小肺癌增强后迅速达到峰值,而后缓慢回落。(7)纵隔窗:两种剂量对肺结节或肿块大小形态的显示无明显差异,但是低剂量薄层扫描图象部分征象显示不如常规剂量。密度测量方面,低剂量薄层扫描图象标准差较大,与常规剂量有明显差异,但5mm重建图像差异较小。(8)肺窗:两种剂量图象对段以上支气管的显示及肺窗图象质量无明显差异。(9)VR图象:重建VR图象质量两组剂量无明显差异,标准算法重建好于或等于高分辨算法图象。(10)剂量差别:低剂量扫描比常规剂量扫描辐射剂量大大降低。

综上所述,多排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图象质量尽管噪声有所增加但是可以满足胸部普查需要,平扫及增强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对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0.

[2]聂永康,蔡祖龙,赵绍宏.低剂量螺旋CT筛选检查早期肺癌的初步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年03期.

[3]翟淼,于朝阳,张本超,马士成,卢万玲.早期肺癌动态进展的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诊断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1年07期.

标签:;  ;  ;  

多排螺旋CT低剂量胸部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