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晓辉
(德阳市旌阳区教育培训交流中心德阳618000)
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这明确地指出了幼儿数学教育应走向幼儿的生活世界。而数学源于生活,所以,我们在数学教育活动中更应关注幼儿生活,关注幼儿生活中的种种价值与意义,做到数学教育生活化。
一、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人们对新知识的探究除了要依靠原有认知外,还要充分依靠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因此,在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中,我们应注意把握好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把它作为数学教育活动的生长点,感受数学有趣,积累幼儿生活经验,为幼儿今后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幼儿每天的生活无时无处不在与数、量、形、时间、空间等数学问题进行接触,幼儿也正是在这种无意识的活动中积累着数学上的早期经验。如:进餐时,幼儿发现有各种形状碗和盘子,把一只只筷子合成一双双筷子摆好,每人都有一双筷子,一个饭碗。吃点心时,幼儿能把圆形的饼变成两个月亮(半圆),正方形的饼分成两个小长方形或两个三角形,三角形的糕可以分成更小的三角糕。行走时,幼儿会发现大人比小人走得快,摩托比自行车跑的快,汽车比摩托跑的快……就在这平常吃和玩的过程中幼儿不仅对大小、形状、数量、速度、容积、量守恒、一一对应关系、转换关系等数学知识有一定了解,而且体验到了数学的乐趣。
在这个充满数学的生活世界里,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作好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昆虫活跃的秋夏季节,孩子们经常摆弄着昆虫,我们教育工作者千万不能视而不见,要跟孩子们一起观察。在这个观察活动中,孩子们渐渐地了解到蜻蜒、蚱蜢、蝴蝶……它们都有两只眼,一对触角,一对翅膀、一个较长的腹部,四条短小的腿和两条较粗的长腿。边观察边记录,教师同幼儿一起设计实用的记录表,选择自己喜爱的标记和方式进行记录。这类观察活动是具有探究性的,我们应该引导幼儿不断发现新问题。如:昆虫的三对脚都长在右边能爬行吗?一只翅膀能飞吗?让幼儿继续在猜想与实验活动中对平衡、轴对称有了初步了解,同时也明白了风筝、飞机为什么是左右对称。
二、为幼儿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
(一)创设数学情境,再现生活场景,将知识与生活融为一体
在集中教育活动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善于处理教材,把生活中鲜活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上。所以,我们在教室里要有意识地提供幼儿熟悉的生活场景材料,唤起幼儿运用数学经验去分析、判断,找出新问题,得出新答案。比如:在练习简单规律排序的活动中,师生一起收集生活中各种有规律装饰物品:各种花布、花边盒子、衣、裙等供幼儿欣赏、观察认识。为幼儿提供未装饰完的物品让幼儿按一定要求继续装饰。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中让儿发现和运用物品的颜色、形状、数量、方位变化创造的规律美;培养了学生运用规律去美化生活的创造能力。
(二)、教学形式游戏化,在游戏生活中积累数学经验
1、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儿童参与成人生活的一种特殊的生活实践。
在游戏活动中由于幼儿是积极主动的构建者,所以,游戏活动能促使幼儿数学思维与行动的统一。在角色游戏“开商店”中,幼儿将商品分类摆放,并在买卖过程中学习数的加减运算与记录方法。因此,教学形式游戏化有助于幼儿在虚拟的生活实践中伴随愉快的情绪接受数学思想,体验数学乐趣,获取数学知识与经验。
2、引导幼儿改编游戏活动,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活动
幼儿在自由游戏活动中,经常因确定不了游戏角色人员而采用“点兵点将,点到谁,就是将”的方法。这种方法有明显的指向性,因此,建议幼儿增加一句口诀,从任意一个幼儿开始点数1至10或倒数10到1。点到最后是10或1的幼儿担任角色,这既保证了游戏的顺利进行,也加深了1至10的数数。在游戏中幼儿最快乐,所以学习也最主动,最有效的。
(三)充分发挥数学角的作用
活动角的教育价值隐含在幼儿与材料的交互作用中,因此,在数学角里,我们应和幼儿一起选择与投放丰富的、幼儿感兴趣的、具有针对性和开发性的材料。让幼儿按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自由选择活动材料,自己确定活动内容与方式,用自己的感官去感知发现数学现象。如:各种瓶、盖、螺帽、螺钉等幼儿可以用这些材料比大小、高矮、玩匹配游戏。提供扑克,让幼儿以“开火车”的形式学习按数量排序,以“凑几”的形式学习加减法,以数量或图案分类。这些游戏不仅有助于幼儿对数量的学习,逻辑思维的发展,而且为幼儿创造了良好的合作机会。当然,要发挥数学角的作用,关键还在于教师的支持与合作,教师要争对幼儿的兴趣与需求,共建数学角,关注幼儿活动过程并及时引导,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三、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实际问题
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他们必须通过人与物的相互作用,进而使原有的直接经验与现实的直接经验和体验产生相互作用,构建起真正内化的新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师在完成各领域教育任务的同时,应有意识地渗透数学内容,设置疑问让幼儿去解决。
如;在手工活动中,提供半成品材料,让幼儿通过对折、测量、裁剪等方法得到自己需要图形或材料。用三根小棍可以搭个较稳定的架的经验来搭建小屋。为大班的幼儿提供时钟,让他们根据一日生活的作息拨出相应时间……通过在现实的情境中引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幼儿了数学应用意识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并使幼儿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总之,要让幼儿数学教育走向生活,教师在活动设计、组织、实施过程要与幼儿日常生活、幼儿的感性经验联系起来,使幼儿在带有生活色彩的教育环境中轻松、自然地学习。同时帮助幼儿把在各种场合获得的经验系统化、整体化。也就是说,我们应做到教育活动生活化,生活活动教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