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装配设计论文_刘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面向装配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型,可供,对称,滑车,组分,滚珠,总装。

面向装配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刘波[1](2018)在《装配可供性模型及在面向装配设计(DFA)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装配序列规划和装配资源匹配是面向装配设计的主要内容,但是现有这方面的研究缺少对装配实体关系的分析,以至于装配实体关系过于混乱,使装配序列难以合理地规划、零件难以匹配到合适的装配资源,导致了装配难度的增大和装配成本的提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借助可供性理论提出装配可供性模型,分析了装配实体之间的可供性交互作用,并将模型应用于面向装配设计过程中,为产品选择合适的装配序列和最佳的装配资源,从而降低装配成本,提高装配效率,并开发了面向装配设计分析的原型辅助系统,主要工作如下:(1)综合分析有关可供性和面向装配设计的相关研究,在可供性理论的基础上,将装配实体关系分为功能性关系和非功能性关系;从装配需求和装配影响的角度分析装配实体关系,并确定装配实体关系对装配系统的影响,基于此提出装配可供性模型,研究了装配可供性模型的构建方法,以采煤机截割部传动系统为例验证了构建装配可供性模型的可行性。(2)基于可供性的装配序列规划。将装配序列规划分为零件级和产品级。在零件级,提取重量、对称、尺寸和厚度等零件特征信息,构建可供性特征比较矩阵和特征比较原则,确定合适的装配序列;在产品级,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值,从干涉性、稳定性、重定向和聚合性等评价指标分析合适的装配序列,通过计算求得最优的装配序列。(3)基于可供性的装配资源匹配。通过需求分析,将装配分为装配前、装配中和装配后叁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从装配需求出发,利用装配需求可供性模型,匹配满足需求的装配资源;在此基础上利用装配附加可供性模型,分析装配实体关系对装配系统的影响,并在面向装配设计准则的约束下分析影响的好坏,选择积极影响的装配资源,剔除消极影响的装配资源,从而为零件匹配最佳的装配资源。(4)在装配可供性模型分析装配序列规划和装配资源匹配的基础上,开发面向装配设计的辅助设计求解系统,并以采煤机截割部传动系统为例,验证了原型系统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王乐源[2](2018)在《面向双螺母滚珠丝杠副的快速辅助装配设计理论研究和软件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滚珠丝杠副的高精度、高效率及耐磨的优点,使得其在数控机床、压塑机械、车辆、航空机械、医疗机械、水利设施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滚珠丝杠副应用的多样性对其个性化制造和装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装配周期长是影响滚珠丝杠副制造效率的主要因素,其主要原因是滚珠丝杠副装配理论不完善,特别是涉及到具有个性化参数滚道的滚珠丝杠副装配模型适应性差、数值计算算法复杂,缺少相关的专业软件,所以不能满足当前滚珠丝杠副快速设计装配的需求。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考虑滚珠丝杠副的个性化滚道参数,建立了可以适用于不同滚道结构参数的双螺母滚珠丝杠副的力学模型,研究了滚珠丝杠副装配性能参数(刚度、摩擦力矩、弹性接触角)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以matlab的GUI模块设计为开发环境设计了双螺母滚珠丝杠副的计算机辅助装配设计软件及装配质量评价软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目前双螺母垫片滚珠丝杠副的装配流程和装配质量的测量、评价方法,并对目前计算机辅助装配软件的设计开发现状进行了总结,同时根据工艺流程,对滚珠丝杠副的辅助装配软件功能进行了规划和模块划分。2)建立了非等适应比滚道接触角的滚珠丝杠副弹性变形的力学模型,和相应的弹性接触角求解算法;推导了不同滚道适应比、滚道设计角和预紧力条件下的滚珠丝杠副装配的摩擦力矩、轴向刚度性能计算公式为滚珠丝杠副的辅助装配软件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3)滚珠丝杠副辅助装配软件的设计开发。根据滚珠丝杠副的弹性接触角数学模型,应用matlab GUI设计模块,开发了滚珠丝杠副辅助装配软件,满足了滚珠丝杠副辅助装配的需求。4)滚珠丝杠副质量评价软件的设计开发。基于滚珠丝杠的弹性变形、摩擦力矩、刚度的数学模型,应用matlab GUI设计模块,开发了滚珠丝杠副装配质量评价软件,可以对不同设计参数螺母、丝杠、滚珠、垫片等零件装配后的滚珠丝杠副装配后的质量性能给出相应的参数值。(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8-04-01)

田力[3](2015)在《面向装配设计的语义建模与一体化仿真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装配设计作为产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是一个确立零件间相对位置关系、形成装配体并确保装配可行性的迭代设计验证过程。在装配方案存在问题时,通常需要利用CAD软件重新设计并在虚拟装配系统中进行装配过程验证,中间包含较多的数据转换与人机交互操作。另一方面,产品装配完成后,对产品的运动特性和运动空间进行分析,需要在不同软件中进行信息重定义,这都对产品开发进程造成影响。目前仅能接收CAD中固定装配关系进行方案验证的虚拟装配系统,不能满足装配设计与仿真一体化的要求。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研究将装配设计、装配过程仿真与运动仿真融入到虚拟装配系统中,实现装配设计与仿真一体化,从而减少装配设计周期。具体工作包括如下几点:首先,为支持产品的装配过程仿真与运动仿真,对零件的信息建模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包含装配特性与物理特性的零件语义信息描述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STEP模型的零件信息统一定义方法,并以XML对定义结果进行描述。其次,对零件装配关系动态构建的装配过程仿真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语义的装配过程中装配对象的确定、装配位置的推理、几何约束的构建解算与导航及装配关系的动态构建等装配过程的推理方法,支持无固定装配关系的各个零件至最终产品的完整虚拟装配过程仿真。再次,研究在虚拟系统中对完成装配的产品进行运动学仿真。提出了基于语义信息的刚体对象及运动副的描述与自动生成方法,基于Bullet物理引擎建立物理场景,进行实时运动学求解,实现产品的运动学仿真和运动空间实时检验。最后,开发虚拟装配与运动仿真系统VESP-SAMS,并以挖掘机产品对本文所提方法的正确性及有效性进行系统验证。(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5-02-06)

冯培恩,马友才,邱清盈,刘伟平,李立新[4](2013)在《机械零件对称群及其在面向装配设计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更加全面地考察零件的对称性与其可装配性之间的关系,在国内外首先把图像对称群的概念引入机械零件结构对称性及其应用的研究,探讨机械零件的点对称群及其判定方法。总对称角是零件在装配时相应两个旋转对称角的总和,表征零件的对称性,影响零件装配的定向难度,分析零件点群与其总对称角的关系,发现零件点群的总对称角取决于其纯转动子群,且以特定的离散值呈现区间分布。总结面向可装配性的零件对称性设计取向,提出零件结构的点对称群的概念体系及其判定方法,通过分析零件点群的总对称角分布区间图,提出面向可装配性的零件点群结构优化方法。(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3年11期)

张闻雷,王成恩,于嘉鹏,冯国奇,袁辉[5](2013)在《面向中小企业装配设计系统的产品装配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高效的中小企业装配设计系统,定义了多层次与多维度的装配集成模型。为有效实现各项装配设计功能,提出一组装配应用模型,分别对装配拓扑结构、装配关系、装配工艺及仿真等进行建模,自动生成尺寸链、装配关系矩阵与电子技术文档等;采用装配领域模型表达公共语义结构与领域知识,建立单一装配数据源,支持数据重用与共享。研究了装配数据迁移与衍生衍变方法,用以实现面向结构、语义与过程的模型数据自动衍变。将该模型用于AeroAssem装配设计系统的设计开发,并进行了应用验证。(本文来源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期刊2013年03期)

王欣,董瑞涛,苗建全,尹贻国[6](2012)在《面向总装的航天运载器叁维数字化装配设计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叁维数字样机的技术现状进行了总结,归纳了传统二维总装图样的主要内容,分析以叁维数字化总装出图代替二维总装图样的优势,提出叁维数字化总装出图取代传统二维总装图样的技术方法,并对叁维数字化总装出图的主要组成部分及表达形式进行阐述。(本文来源于《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期刊2012年02期)

马静,张俊义,李明滨,丁文捷[7](2010)在《面向系列化产品的快速装配设计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单个产品的装配设计模式使产品开发技术的生命周期变短,无形增加了产品的成本,而系列化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不足,且延长并优化了同类产品的技术开发手段。本文以起重机电缆滑车为例,旨在寻求一种新式的设计思路,充分利用系列化产品的自身特性,注重可复用的辅助设计思想,以便于实现和推广该系列化产品快速装配设计模式。(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0年07期)

杨友东,张书亭,高曙明[8](2008)在《面向自顶向下协同装配设计任务时间窗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自顶向下协同装配设计过程具有高并行性和任务之间的依赖关联等特点,提出了自顶向下协同装配设计的任务时间窗算法。针对任务分组后,组内、组外任务之间存在的依赖关联约束,通过串行活动并行化和耦合活动串行化来确定任务的时间窗约束,消除了时间窗约束求解过程中产生的冲突,减少了设计过程等待时间。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设计结构矩阵的设计过程随机规划算法,确定了任务的时间窗。(本文来源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期刊2008年10期)

高建武,王军杰,左春,吴德宏[9](2008)在《面向协同装配设计的STL模型简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协同装配设计中模型简化的技术要求:既要保证简化后的模型满足装配接口的精度要求又要能够使模型得到充分的处理,提出了基于装配特征的STL模型简化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对CAD系统的二次开发,提取装配特征的紧扣包围盒信息;其次根据紧扣包围盒信息将STL模型读取为可简化和不可简化的部分;最后通过对Garland算法的一系列改进,对可简化部分模型进行简化处理。通过对该算法的实现应用表明:该算法能很好地满足协同装配设计中模型简化的技术要求。(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08年10期)

杨友东,高曙明,张书亭,李志华[10](2007)在《面向自顶向下协同装配设计的任务规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产品自顶向下协同装配设计的特点,以及其设计任务规划对产品设计周期和设计效率的影响,研究了任务规划方案,主要包括任务分组和任务组分配。任务分组根据设计组工作量尽可能均衡和任务组内任务应具有较高关联耦合度两个原则,给出了分组遗传算法。根据任务组的关键度和设计组的综合能力,提出了任务组分配算法。以牛头刨床自顶向下协同装配设计为例,验证了任务分组和任务组分配算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期刊2007年07期)

面向装配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滚珠丝杠副的高精度、高效率及耐磨的优点,使得其在数控机床、压塑机械、车辆、航空机械、医疗机械、水利设施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滚珠丝杠副应用的多样性对其个性化制造和装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装配周期长是影响滚珠丝杠副制造效率的主要因素,其主要原因是滚珠丝杠副装配理论不完善,特别是涉及到具有个性化参数滚道的滚珠丝杠副装配模型适应性差、数值计算算法复杂,缺少相关的专业软件,所以不能满足当前滚珠丝杠副快速设计装配的需求。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考虑滚珠丝杠副的个性化滚道参数,建立了可以适用于不同滚道结构参数的双螺母滚珠丝杠副的力学模型,研究了滚珠丝杠副装配性能参数(刚度、摩擦力矩、弹性接触角)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以matlab的GUI模块设计为开发环境设计了双螺母滚珠丝杠副的计算机辅助装配设计软件及装配质量评价软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目前双螺母垫片滚珠丝杠副的装配流程和装配质量的测量、评价方法,并对目前计算机辅助装配软件的设计开发现状进行了总结,同时根据工艺流程,对滚珠丝杠副的辅助装配软件功能进行了规划和模块划分。2)建立了非等适应比滚道接触角的滚珠丝杠副弹性变形的力学模型,和相应的弹性接触角求解算法;推导了不同滚道适应比、滚道设计角和预紧力条件下的滚珠丝杠副装配的摩擦力矩、轴向刚度性能计算公式为滚珠丝杠副的辅助装配软件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3)滚珠丝杠副辅助装配软件的设计开发。根据滚珠丝杠副的弹性接触角数学模型,应用matlab GUI设计模块,开发了滚珠丝杠副辅助装配软件,满足了滚珠丝杠副辅助装配的需求。4)滚珠丝杠副质量评价软件的设计开发。基于滚珠丝杠的弹性变形、摩擦力矩、刚度的数学模型,应用matlab GUI设计模块,开发了滚珠丝杠副装配质量评价软件,可以对不同设计参数螺母、丝杠、滚珠、垫片等零件装配后的滚珠丝杠副装配后的质量性能给出相应的参数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面向装配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刘波.装配可供性模型及在面向装配设计(DFA)中的应用[D].浙江工业大学.2018

[2].王乐源.面向双螺母滚珠丝杠副的快速辅助装配设计理论研究和软件开发[D].山东建筑大学.2018

[3].田力.面向装配设计的语义建模与一体化仿真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

[4].冯培恩,马友才,邱清盈,刘伟平,李立新.机械零件对称群及其在面向装配设计中的应用[J].机械工程学报.2013

[5].张闻雷,王成恩,于嘉鹏,冯国奇,袁辉.面向中小企业装配设计系统的产品装配模型[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13

[6].王欣,董瑞涛,苗建全,尹贻国.面向总装的航天运载器叁维数字化装配设计技术[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2

[7].马静,张俊义,李明滨,丁文捷.面向系列化产品的快速装配设计模式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0

[8].杨友东,张书亭,高曙明.面向自顶向下协同装配设计任务时间窗算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8

[9].高建武,王军杰,左春,吴德宏.面向协同装配设计的STL模型简化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8

[10].杨友东,高曙明,张书亭,李志华.面向自顶向下协同装配设计的任务规划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7

论文知识图

面向装配设计工具系统结构面向装配的设计体系结构图面向装配设计的界面面向装配的设计体系结构图家具产品面向装配设计的CAD框图面向装配设计的界面

标签:;  ;  ;  ;  ;  ;  ;  

面向装配设计论文_刘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