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涛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324002
摘要:地图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本质特征之一。“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是地理教学目标的中心,读图能力既是地理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又是最重要的能力。因此,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感、构建“脑中地图”是学会读图、用图的基础,是将地理事物和地理知识用地图联系起来的前提。
关键词:简笔图示地理空间感“脑中地图”
地理学科教学“无图不成题”,地图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本质特征之一,因此,“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是地理教学目标的中心。而在现实中,读图能力的培养却是地理教学的一个难点。在教学和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学生对地图有着比较高的感知,处理地图信息的能力强,一教就会;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学生对地图很茫然,不知道该怎么看,看也看不懂,更严重的就是传说中的“图痴”,谈“图”色变,看到地图就发怵,更谈不上定位和分析、提取地图信息了。这些问题的出现,和学生个体的地理空间感差异是有一定关联的。
不同的人的地理空间感有强有弱。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不论地理空间感的强弱,人们对于自己生活的地区是很熟悉的。比如说我家在哪里?怎么走?头脑中马上能浮现出清晰的地图,这就“脑中的地图”。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通过不同渠道对知识的吸收比率是大不相同的:视觉83%,听觉11%,嗅觉3.5%,味觉1%,触觉1.5%。大脑中储存着的知识中,与视觉有关的“图象信息”占绝对高的比例。古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正是基于这一大脑特征。因此,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感、构建“脑中地图”是学会读图、用图的基础,是将地理事物和地理知识用地图联系起来的前提。但在读图能力培养中,学生显然不能践行“行万里路”之说,能否有其他的代替方式呢?笔者采用了简笔画的教学方法。
一、简笔图示,构建“脑中地图”初印象
简笔画,是通过目识、心记、手写等活动,提取客观形象最典型、最突出的主要特点,以二维的平面结构、程式化的形式和简洁大方的笔法,表现出既有概括性又有可识性和示意性的绘画,这与学生所接触的地图教学有共同之处。将简笔画应用于地理教学中,通过二维的平面线条描绘,将头脑中的地理图景再现在平面图上,有助于学生建立地理空间感,构建“脑中地图”。具体操作如下:
制作校园平面图。
校园是学生最为熟悉的学习生活环境。在人教社新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一课中,教材用了多幅简笔平面图,来表示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形象且生动,有助于学生对地图三要素的学习。但由于书本素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仍有一段距离,因此,为培养学生“脑中地图”的构建,笔者在讲授这一内容时会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幅校园平面图的制作,旨在通过学生观察校园建筑物的布局,在纸上用简笔画重现体验、观察记忆的结果,由此开启构建“脑中地图”之门。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讲评校园平面图时应该结合书本知识点,强调方向、图例和注记,并且突出校园的主体参照物,帮助学生呈现更加立体直观的三维空间感知,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二、简笔图示,构建“脑中地图”二印象
构建学生“脑中地图”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加强地理空间定位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从而对某地理事物进行准确的定位,确定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并从空间的角度对地理事物、地理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地理空间分布规律。如在《大洲大洋》一课学习时,笔者布置了图册作业——绘制简笔世界地图,着力构建学生的地理整体空间感,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对大洲与大洋的分布做到心中有数、历历在目,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世界空间布局感。
同时在制作过程中关注细节,可以让学生观察书本和地球仪上的世界地图,以亚欧大陆为参照物,并注意赤道穿越大陆的大概位置,强调简笔图示的科学性。在学生完成世界地图制作后要求保管好,并在日后的地理教学中贯穿使用。不管学习到哪个区域和国家,学生都要首先把它放到自己制作的简笔世界地图中来确定它的整体空间位置,让学生将局部小图有意识地放到空间大图中去思考分析问题。这样,慢慢地学生的地理空间感便会逐渐形成,在大脑中构建起比较完整的世界地图。比如澳大利亚的东面与西面分别临哪个大洋,只需一对比便一目了然。
三、简笔图示,构建“脑中地图”三印象
通过七年级上册一个学期的简笔图示训练,学生的整体空间感开始初步形成,“脑中地图”雏形初现。在七年级下册的中国地理教学中,笔者要求学生绘制中国空白轮廓图,并作一定的规范要求:以长高比为16∶9做一长方形(A4纸大小),并将其各边四等分,连接对边相应的点,形成十六个网格,如图所示。
在学生完成简笔示意图后复印多张,方便学生随时将所学地理知识描绘到空白图上。慢慢地,学生一学中国地理,就想到自己的简笔中国地图,这样他们的地理空间感也在一天天地建立起来,脑中的地理知识也不再是一节一节孤立地存在,而是开始有了一个整体概念,学生的“脑中地图”逐渐充实丰满起来,并且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完整。
在小区域教学中,简笔图示同样适用。如在《母亲河》一课的教学中,面对黄河、长江知识点多且零碎的特点,笔者通过布置“绘制黄河、长江流域简图,标注主要地理事物”的作业,要求学生掌握这些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能在地图中标注,如源头、注入地,上、中、下游的划分等,从而能根据特定的需要迅速提取有效的信息进行判断和分析,提高读图题的准确率。
四、对简笔图示,构建“脑中地图”的反思
通过多年实践,笔者认为,绘制简笔图的最大益处在于学生在简笔画的绘制过程中能进一步得出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将所获得的地理表象物化为具体的三维图象,从而得出正确结论,以达到阐述有关的地理特征、成因、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的目的,有利于大脑中的三维成像,有利于学生构建“脑中地图”。
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1.简笔图示的目的不明确,“为画而画”。部分学生为追求简图的美观,往往会采用临摹的方式绘制,虽然图画得美观、漂亮,但少了绘图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属于无效练习。
2.简笔图示过于简化。部分学生在简笔绘图时,任务观念很重,“为完成而完成”,敷衍了事;简图上的地理事物空间定位不准确,地图“失真”,缺乏科学性,对地理学习造成事倍功半的结果,甚至产生了地理认知的偏差。
3.缺乏资料的保存意识。每当到期末复习的时候,总有个别学生因保存不善,丢失或破损,需要重画或复印。
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也对简笔图示进行了反思和改进:
1.绘制简笔图要阐明重要性。学会读图、用图是地理学科学习的基础,简笔图示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建立地理空间感,构建“脑中地图”。
2.绘制简笔图要有明确要求,包括绘图的步骤、绘图的方法、绘图的参照物及通过绘图需要识记哪些内容和获得什么样的能力等。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步骤地绘图,就做到了绘图的目标明确。
3.渗透区域地理定位方法,如地理坐标定位法、海陆位置定位法、相对位置定位法、面积轮廓形状定位方法等,帮助学生准确定位。
4.加强地图教学,指导学生读图、析图,引导学生进行图文转换,明确地图中蕴含的重要知识点,并通过绘图强化地图学习。课堂上教师还要有目的、有步骤地指导学生画图,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从模仿到创新,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动手绘图的能力。
5.指导学生及时整理自己的简笔作品,并做好标注,编制自己的“中学生地图册”。
实践证明,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空间感,构建“脑中地图”,是初中地理教学极其重要的一项任务,也是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地理学科具体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让学生学会构建“脑中地图”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速成的,需要一个长期不懈的坚持过程,同时也需要不断地论证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
[2]刘绢文《地理教学中让学生多动手》.科教文汇,2010,4(中旬刊)。
[3]李玲玲《影响中学生脑中地图构建的因素研究》.东北师大硕士学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