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1]2008年在《高中数学交流能力的研究》文中指出高中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是现代社会对数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这是由数学的特点和作用决定的。数学交流能力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益。在对高中学生交流能力现状调查后发现学生喜欢数学交流,认为数学交流能力能促进数学成绩的提高,数学教师认识到了数学交流的重要性,然而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很好的实施,未能创设良好的数学交流机会,学生交流方式单一,未能掌握交流方法。另外,由于数学的抽象性,数学推理的严谨性,使得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数学交流并不容易。基于数学交流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根据我叁年来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探讨,界定了数学交流的涵义,分析了数学交流的特点,结合高中学生年龄特点和我校学生实际,提出了高中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的原则,课堂教学策略,试图为学生提供数学交流的机会,在交流中培养高中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进而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解等等[2]2017年在《中学数学课堂交流的案例研究》文中指出国际上有关数学交流的分析大致上可以说始于1981年的英国,历经30多年的研究历史,从对其概念的界定,到研究数学交流的重要性即意义、对课堂教学的重大作用、表现方式等内在本质的探寻,再到数学交流的内容以及促进数学交流的方法的研究,再到现今各种形式理论(如信息论、情报学等)下的新的探索。这些探索不断充实数学交流这棵新生长的小树,由各个枝干不断发出稚嫩的新枝丫。笔者以前人的成果作为铺垫,考虑到当下数学交流研究的主要模式,并结合数学学科自身的特殊性质,对数学课堂交流的视频案例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和研究。笔者以“数学教学视频——视频文字分析——课堂交流分析——得出结论”的基本研究方式进行探索。在探究过程中借鉴了许多专家的研究方法,利用课堂观察法和视频分析法,对所选取的2节新授课类型的数学教学视频进行研究;分别从言语和非言语两方面进行,得出了新授课类型的数学课堂交流的一般特征,笔者从最终得出的研究结论出发,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结果表明,在新授课类型的数学课堂中,新课讲授和巩固新知识点两个环节中,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所占比例较大,且表征性的非言语交流使用的频率最高,而表露性的非言语交流使用的频率最低。但是数学课堂交流无论是从交流的次数、交流的质量、师生交流的关系还是交流形式上都有了显着地改善,可是仍有需要努力的方向。笔者针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相关的建议,并提出了要加强由“内隐”的数学交流到“外显”的数学交流转化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一个真正活跃的、师生共享的数学课堂交流的氛围。
王芳[3]2016年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数学交流的研究》文中认为传统的教学研究,关注教师学科知识、教学知识的掌握和教学技能技巧,对学生掌握传统知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我国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受教育者不断认识、追求探索和完善自身的过程。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培养数学交流能力可以提高学生交流和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已经是国内外中学教育的共识。在数学教育课堂中,重视数学交流的作用、引入数学交流,使数学课堂成为数学交流的场所也是国内数学教育者不断在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课堂中数学交流的研究和实施现状,从交往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对数学交流进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数学交流的概念、内容和原则;接着在笔者所在学校对学生和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数学交流的认知情况、现状、交流的内容、交流的障碍、交流的方式等的调查,了解数学交流障碍的原因、学生喜欢的数学交流方式等;最后,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通过设计一些数学交流的案例,提出在数学交流中提高交流意识、丰富交流内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加强数学语言训练的建议。
沈丹[4]2014年在《八年级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数学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方式,同时它也是应用数学的途径之一。“数学交流能力”是指识别、接受与表达、沟通数学事实和数学思想的能力,作为未来公民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交流能力。随着社会发展,主要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现代数学课程改革,日益重视数学交流能力。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将“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作为数学课程总目标之一,与国际课改的趋势保持一致。本论文的主要研究问题是:八年级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具体处于哪一水平?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与其数学学业成绩之间是否存在联系?论文的主体由六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问题的提出,研究意义及研究问题的阐述。第二部分是对国内外关于数学交流能力的研究进行综述,界定本研究中的数学交流能力内涵、能力定义、表现形式、评价方式,以及旨在提升数学交流能力的教学设计。第叁部分论述了本研究的研究设计与实施过程,包括测试对象的选择,测试题的编制框架、测试卷设计、测试的实施及数据编码与整理。第四部分是针对测试结论进行分析与讨论,是论文的核心部分,旨在回答研究问题,即八年级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现状、数学交流能力的性别差异情况及其与学业表现的关系。第五部分是结合研究者观摩的课堂教学,论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八年级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的教学设计。第六部分是在本研究测试结果和课堂教学分析的基础上,得到的主要研究结论,以及对中学数学交流能力教学提出的思考与建议。
沈忱[5]2015年在《高中课堂数学交流的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时代,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下,合作与交流是不断促进社会创新进步的根本动力。在世界的教育改革浪潮中,都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摆上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在各个国家的数学课程标准中也都体现了合作与数学交流在各个国家数学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而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但在我国实际的高中课堂中,数学交流情况如何?基于此,本文以“课堂数学交流”为主题,对如下几个研究问题展开调查研究:(1)高中课堂数学交流的形式与特点如何?(2)当前教师的课堂交往情况如何,在数学交流上的表现具体是怎样的?(3)分析当今数学教师的数学交流水平如何?(4)良好的数学交流将如何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及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相关数学教育者,对目前上海地区高中数学教师的数学交流状况作一了解,并再次强调课堂数学交流的价值,同时也能够为目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的改革提供一个可以改进的方向。笔者首先对国内外关于数学交流的文献做了一定的梳理,发现世界上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都比较重视课堂上的数学交流,在各国的数学课程标准或者大纲中都有所体现。而在我国,对数学交流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对培养数学交流能力以及分析数学交流的价值为主,多为理论研究。本文选取来自上海地区的十位高中数学教师的课堂录像及录音,运用改进型弗兰德斯课堂行为互动分析系统,哈浮得艾克斯建立的课堂数学交流水平量表,张雪明教师设计的课堂数学提问量表对选取的十节课进行观察研究。最后得出,高中课堂数学交流的主要形式仍是主讲式言语交流,但是学生在数学交流的“主动参与”上仍显不足,“以教师为中心”现象仍然存在。教师的数学交流水平都为良好,体现我国高中数学教师具备基本的专业素养,数学交流水平的体现主要在对学生思维的关注上,重视其过程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最后根据结论提出促进“课堂数学交流”的相关建议,如关注数学公开课,把握好课堂的提问的相关功能等。提出建议的同时,本文也对研究的不足与展望展开了简单的讨论和说明。
潘琰琰[6]2010年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数学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简洁、精确而有效的手段,而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也已经成为信息时代新的数学教育目标之一,故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及数学教育界的广泛重视。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大纲对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也作出了明确的说明与要求:“要随着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的不断加深,逐步提高对基本技能和能力的要求,培养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和正确使用数学语言进行数学交流的能力”。鉴于此,本文在研究国内外关于数学交流的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首先界定了数学交流的相关概念:数学交流的概念、理论基础、类型和数学交流的能力,通过对数学交流的价值的阐述来体现本研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其次,通过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现状的问卷调查与原因分析,认为影响数学交流的因素主要有:学生自身的历史因素、数学交流的意识及数学交流的形式等方面。根据数学交流的现状及原因分析,笔者探讨了新课程背景下培养高中生数学交流能力的有效策略:(1)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策略,即:科学地评价数学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交流的价值;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提倡民主的教学方式,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2)课堂教学中的培养策略,即: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实施数学交流、在问题的疑难处实施数学交流、在解题教学中实施数学交流、在故意示错处实施数学交流、在学生意外发言后实施数学交流,并对应给出了新课程高中教材中的精彩案例。(3)数学课堂外的培养策略,即: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倡和谐的“合作学习”;创设“写数学”的机会;创设自主的学习空间,少教多悟;加强对学生之间学习竞争的引导。最后,结合培养高中生数学交流能力的有效策略,给出了两个高中教学案例予以示例。
冯振举[7]2003年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数学交流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主要探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关数学交流的一些问题。主要采用文献整理法从理论上对有关数学交流的涵义、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然后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数学交流活动的实施现状,得到一些有价值的结论,从而为以后有效开展数学交流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首先,在理清数学交流概念来龙去脉的基础上,对数学交流进行定位,即它是一种活动,并给出数学交流的定义:数学交流是指在数学教学与学习中,运用数学语言、数学思想方法,以听、说、读、写等方式接受和表达主体对数学知识(包括概念、关系、规律、应用等)的认识、感受及体验的一种活动。接着指出数学语言是进行数学交流活动的重要工具,参考前人的成果,对数学语言重新进行分类,可分为: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图表语言,逻辑语言。结合对交流的一般过程进行分析,给出数学交流的发生过程:包括外部交流和内部交流。外部交流指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信息传递。其反映形式有听、说、读、写等。内部交流,一方面是对外部输入的信息进行分解、编码(归类),同时对内部认知结构中的模式进行提取(激活、搜寻),然后进行模式辨认,决定回答还是建构新的模式以解决外部输入的问题,再译码返回。另一方面,整个过程又作为一个模式存储下来,以备进一步使用。从信息加工、社会建构主义、师生互动。学习迁移、有意义学习及元认知六个理论基础对数学交流活动的开展进行了理论上的构建。同时从数学交流的内容、交流的层次、交流的环境、交流的信道、交流的呈现方式五个角度对数学交流进行了分类。通过问卷调查对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的教学环节进行了分析,得到各教学环节所含数学交流成分的比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分别是:新知识的讲授、师生讨论、课堂提问、课后辅导、批改作业、课后小节、数学阅读。对数学交流的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即数学交流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有助于教师进行批判反思性教学。从调查得到的数据可知:教师对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数学交流活动比较重视;在目前的中学数学教学中,对数学交流活动的开展还不是很到位;建议教师继续加大数学语言教学的力度。 其次,分别从数学课堂提问、数学阅读、数学日记叁个方面探讨了叁种形式的数学交流活动。数学课堂提问是教师公认的有效地进行数学交流的手段,数学阅读、数学日记则是教师不太了解但是非常有效的数学交流的方式。 数学课堂提问是指数学课堂上,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有目的的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的刺激以及学生做什么,如何做的指示。数学课堂提问的目的有:1.对学生所学数学知识进行复述。2.暴露学生数学思维过程。3.诊断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水平。4.调控课堂。对课堂提问中数学交流的机制进行了简要分析:它是一个双向的交流过程。接着主要从教师认知与学生认知两个维度对影响数学课堂提问中数学交流的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到一些结论:教师提问的枝巧和提问的策略被认为是影响数学交流的最重要的因素.教师驾驭数学语言的能力、教学方式、提问的方式、教学观念、对数学交流价值的认识程度、开放意识也对数学交流的进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困此,教师应对以上各因素引起充分重视,尤其是驾驭数学语言的能力,我们认为更是进行有效数学交流的关键;教师认为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进行数学交流的前提;不好的方面是:学生认为教师所提问题偏易,等待时间比较短。接着对课堂提问中影响数学交流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了通过数学课堂提问进行有效数学交流的主要途径,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数学阅读中的数学交流,主要讨论了数学阅读的涵义,即数学阅读是一个完整的。C理活动过程,包含语言符号(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的感知和认读、新概念的同化和顺应、阅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等各种。。理活动因素;数学阅读与数学交流的关系,数学阅读的分类;数学阅读中进行数学交流活动的机制;数学阅读中数学交流的实施现状:学生的阅读仍然属于低水平的阅读、被动式阅读:影响数学阅读中的数学交流活动的因素重要程度从高到低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喜好、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学生对数学语言的掌握程度、学生对数学元认知的运用程度、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数学阅读的时间、进行数学阅读的环境。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的表达与转译水平,发展学生的数学符号意识,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通过实施数学阅读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数学日记部分主要介绍了数学日记的定义:数学日记是让学生记下当天所学的数学知识,记下可以揭示自己学习数学经历的实质内客,可以是所学内容、学习感受、对问题的想法等,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思考问题,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使学生找到成功的感觉;数学日记中的数学交流的机制;并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师生对数学日记基本上不了解,在平时
徐明杰[8]2005年在《数学交流探究》文中研究说明通过研究综述,本文提出,对于数学交流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目前所提出的一些措施的操作性不够强:而且研究中较少提供完整的课例作为佐证,较少定量研究。以上这些,就构成了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 本文首先将数学交流研究置身于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下,并从数学教育理论的角度加以审视,力图使本研究有比较宏观的视野。 本文的主体部分反映了本人在培养数学交流能力方面的探索。本人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就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数学交流作了一番试验研究。我们提出的试验假设是开展数学交流会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开展数学交流,需要特别关注交流意识、交流环境、交流角色、交流方式、交流情感等因素。 在为期一年的试验研究中,本人收集了大量的课例及学生问卷样本(其中部分课例已公开发表)。试验后测表明,试验假设是成立的,在此基础上,本文就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交流意识、创设交流环境、扮演交流角色、拓宽交流方式以及形成交流情感等方面给出了具体建议。 本人还在文章的最后特别指出,数学交流不仅仅是一种能力,它还是一种基本技能,一种学习方式,一种教学原则;我们应当大声疾呼:为交流而教,为交流而学!
张霜[9]2008年在《“自主—合作—交流”在高叁文科数学复习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思维惰性、思维惯性、思维离散性是文科学生数学学习的最大障碍,教师要对不同的思维障碍进行正确的疏导,因此如何大面积提高文科学生的数学水平就成了一个研究的焦点。根据现代认知心理学学习阶段的理论,结合优秀学生的数学复习经验,应该从“自主反思”、“整合串线”、“构建认知图式”、“交流解惑”四个方面综合考虑。因此在数学复习的过程中,进入数学思维的条件是学生的自主活动,避免困惑积累的途径是合作,激活数学思维重塑数学信心的有效手段是交流。本文在结合了心理学和教育学对数学学习方面的已有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温州十四中高叁文科的104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试图了解本校高叁文科生对数学的认识及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为了改变现状,本人将“自主—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纳入高叁文科数学第一轮复习并有计划的实施,遵循“机会均等、分层次、针对性、长期性”的原则,把对改变学生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和态度的评价作为一个不间断的过程整合进教学过程。论文分为叁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主要是阐述当前高叁文科数学复习教学现状研究及问题存在,由此提出本课题的研究背景、问题和目地、意义。第二部分由四章构成,第一章是“自主—合作—交流”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第二章是研究设计与方法。第叁章是实验结果。第四章是实验对教学的启示,针对“自主—合作—交流”教学模式实践前后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影响的分析,笔者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希望对高叁文科第一轮数学复习课的教与学提供借鉴。最后一部分是结束语.笔者对全文的总结和对未来的展望。
李翊[10]2006年在《数学教与学中互动式数学交流的研究》文中提出数学教育界普遍意识到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与交流的过程,在数学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既能成为独立的学习者,又可以成为他人的伙伴与协作者,在与人交流共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不怕挫折的意志和协作精神。本文在研究国内外关于数学交流文献的基础上,对数学交流的一些基本内容进行了探讨:阐述了数学交流的基本含义:数学交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广义的理解指探索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狭义的理解指数学课堂里用数学语言、数学方法进行知识学习的动态过程。探讨了数学交流类型和教育价值,并对数学交流的理论依据作了分析,特别突出师生互动理论。借用互动教学的互动主体研究了数学教与学中互动式数学交流的主体:教师与学生。笔者通过对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与学中数学交流情况调查与分析,探讨了良好的数学交流具有的特征,根据当前的教育环境和条件,进行了改善数学交流的教学实践。笔者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自我反思,辨证地提出了数学教与学中数学交流应关注的几个度。最后,我们对数学交流的研究提出了几点展望。
参考文献:
[1]. 高中数学交流能力的研究[D]. 刘颖.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8
[2]. 中学数学课堂交流的案例研究[D]. 解等等. 华中师范大学. 2017
[3]. 高中数学课堂中数学交流的研究[D]. 王芳. 江苏师范大学. 2016
[4]. 八年级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调查研究[D]. 沈丹. 华东师范大学. 2014
[5]. 高中课堂数学交流的调查研究[D]. 沈忱. 上海师范大学. 2015
[6].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D]. 潘琰琰. 西北师范大学. 2010
[7]. 中学数学教学中数学交流的研究[D]. 冯振举. 曲阜师范大学. 2003
[8]. 数学交流探究[D]. 徐明杰. 福建师范大学. 2005
[9]. “自主—合作—交流”在高叁文科数学复习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张霜. 东北师范大学. 2008
[10]. 数学教与学中互动式数学交流的研究[D]. 李翊. 湖南师范大学.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