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超环面传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机电,动力学,参数,定子,自由,谐波,偏心。
超环面传动论文文献综述
付林平[1](2016)在《半定子式小型超环面传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具有传动比大、结构紧凑、噪声小及效率高等优点。然而,加工环面定子时,需将刀具深入到工件内部,故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很难实现小尺寸结构的系统加工。为此,本文提出一种新结构的超环面传动系统——半定子式小型超环面传动系统。本文针对半定子式小型超环面传动在结构设计、动力学分析、精度分析和样机实验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建立了半定子式小型超环面传动的啮合方程,完成了基于Pro/E软件的传动机构叁维建模和整机虚拟装配,验证了传动结构的正确性。基于VC++语言,完成了UG9.0可视化内部模式的二次开发,实现了小型超环面传动后台化、快速化、简单化的参数化设计。分析了系统的驱动机理,建立了机构的空间力学模型,分析了行星轮在中心蜗杆和环面定子处的载荷和接触应力分布情况。对比了接触应力的有限元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比较了定子对称与非对称结构传递转矩的能力,给出了两者之间极限力矩的比值。基于ANASY Workbench系统,完成了系统的动力学分析,得出机构应力分布云图、系统的固有频率及模态振型,结果表明:机构振动主要是蜗杆的旋转振动、行星架的摆动与行星轮的翘曲振动,行星架是变形量最大的零件。采用概率方法,利用独立作用原理,对半定子式小型超环面传动误差进行了逐一分析并合成,求出了机构的总输出精度,并得到各误差对机构转角误差的影响权重。基于Visual Basic 6.0开发了高精度、功能齐全的传动系统精度分析软件。完成了永磁齿半定子式小型超环面传动的设计、磁场力及转矩计算。运用Ansoft Maxwell对机构进行磁场模拟,对比了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可知模拟时的转矩约为理论计算值的1/4。设计并加工了半定子式小型超环面传动和永磁齿半定子式小型超环面传动的样机,进行了样机的性能试验,样机运转良好,证明了该传动系统的可行性和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6-05-01)
[2](2014)在《机电集成超环面传动系统非线性机电耦合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项目负责人:许立忠(E-mail:xlz@ysu.edu.cn)依托单位:燕山大学项目批准号:510753501.项目简介机电集成超环面传动集超环面行星传动技术、驱动技术和控制技术于一体,是一种新概念的机电集成广义复合传动。该传动结构紧凑,输出转速和转矩可控、可以使现有机电系统的结构组成大为简化。除航空、航天和车辆等要求结构紧凑的领(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22期)
郝秀红,朱学军,许立忠[3](2013)在《机电集成超环面传动系统参数振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机电集成超环面传动过程中存在啮合齿对数周期性变化现象,考虑啮合刚度时变特性建立系统参数动力学模型及微分方程,据Floquet理论推导系统稳定性判断因子表达式,给出机电设计参数对系统稳定性影响规律。采用数值积分方法证实系统存在多个共振频率:固有频率共振、啮合频率及组合频率共振,给出各共振情况下频域响应曲线。结果表明,系统发生共振时除外激励频率成分外,亦含各阶固有频率及固有频率与啮合频率的组合频率成分,且啮合频率共振与组合频率共振振幅最大频率发生在系统固有频率处,非外激励频率处。稳定性及强迫响应规律可为系统结构及机电参数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3年22期)
李宗津[4](2013)在《机电集成超环面传动机电耦合扰动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机电集成超环面传动是由电机学理论结合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而形成,具有结构紧凑体积小、无磨损、传动比大和传递力矩大等优点。由于机械系统和电系统参数的波动会使系统产生机电耦合动态响应,对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对传动系统机电耦合动态扰动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建立了机电集成超环面传动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考虑啮合过程中啮合齿对数变化产生的啮合刚度波动,建立了啮合刚度扰动下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微分方程,分析了啮合刚度波动对系统产生的扰动响应,考虑当蜗杆线圈电流、定子当量电流、电感、行星轮与蜗杆之间的传动比以及行星轮质量变化,研究了传动系统振动响应情况。建立了转动惯量扰动下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微分方程,分析了转动惯量波动对系统产生的扰动响应。结果表明:当行星轮个数、转动惯量波动幅值、蜗杆线圈电流、定子当量电流以及行星轮质量发生变化时,系统振动响应均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此外,还分析比较了啮合刚度以及转子转动惯量波动对系统振动响应的影响程度。研究了啮合刚度和转子转动惯量复合扰动下传动系统的振动响应,完成了系统转动惯量波动幅值、蜗杆线圈电流、定子当量电流以及行星轮质量变化扰动下系统的振动响应。进行了电扰动下机电耦合超环面传动系统的振动响应实验,将系统测试振动波形与理论振动波形相比较,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3-05-01)
许立忠,高艳霞[5](2013)在《机电集成超环面传动非线性机电耦合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非线性电磁啮合刚度,推导出机电集成超环面传动的机电耦合非线性动力学方程。运用该方程研究了该传动系统的非线性振动。结果表明:在某种参数组合条件下,系统产生拟周期振动。蜗杆线圈电流、中心距对行星轮半径比以及线圈电感对于传动系统的非线性振动具有重要影响,这些参数应该适当选取以保证传动系统良好的动力学性能。(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郝秀红,许立忠[6](2012)在《机电集成超环面传动系统叁重内共振》一文中研究指出机电集成超环面传动系统是集机、电、控制于一体的新型广义复合机电耦合系统。针对派生系统多阶固有频率之间接近倍数关系时系统存在内共振现象的问题,建立了包含多重内共振的非线性振动微分方程组。采用多尺度法得到了系统自由振动时域响应曲线,研究了外加激励频率接近派生系统固有频率时的系统振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内共振的存在使得能量在各模态间相互传递,与不存在内共振的系统相比,各零部件的振幅瞬态衰减速度减缓;当外加激励频率接近派生系统固有频率时,系统各零部件的振动幅值较大,且存在振动中心的偏移。内共振使得系统非线性行为更加复杂,存在更多的共振区域,在系统参数设计时应避免存在内共振。(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2年24期)
李海峰[7](2012)在《存在偏心时机电集成超环面传动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机电集成超环面传动系统是一种新型复合传动系统,具有结构紧凑、响应速度快、无润滑、转速与输出力矩可控等优点。本文研究了系统误差对传动系统输出力矩和自由振动的影响,并对由系统误差引起的传动系统受迫振动和弱非线性振动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研究了机电集成超环面传动系统在环面定子处与环面蜗杆处的磁场分布情况,分析了不同参数对系统磁场的影响,给出了行星轮受到的磁场力和系统输出力矩计算公式,分析了不同参数对系统输出力矩的影响,进而分析了系统误差对传动系统的受力以及输出力矩的影响。建立了定子旋转式与定子固定式机电集成超环面传动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分析了偏心对电磁耦合刚度的影响,研究了在系统误差影响下的系统固有频率以及振动模态,进而分析了系统误差对传动系统固有频率以及振动模态的影响规律,同时分析了不同模态下系统固有频率对不同系统参数的灵敏度随系统误差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定子旋转式与定子固定式机电集成超环面传动系统在系统误差激励下的受迫振动微分方程,分析了系统在不同激励频率下的时域响应。建立了系统由于偏心引起的弱非线性自由振动微分方程,使用L-P法求出了近似解析解,并分析了不同系统参数对系统弱非线性振动的影响规律。使用Pro/Engineer软件完成了定子固定式机电集成超环面传动系统样机的叁维建模,同时利用ANSYS软件对环面蜗杆、行星轮、环面定子的磁场进行了仿真模拟,并模拟计算了行星轮在环面定子处受到的磁场力,与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验证了理论计算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2-05-01)
高艳霞[8](2012)在《机电集成超环面传动机电耦合混沌振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机电集成超环面传动系统属于机电耦合系统,该系统集传动、动力和控制为一体,具有结构紧凑、无接触、无磨损和无需润滑等优点。由于非线性耦合力的存在,系统可能出现复杂的非线性振动,因此,对机电集成超环面传动机电耦合混沌振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建立了机电集成超环面传动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考虑非线性电磁耦合力的作用,推导出系统非线性振动微分方程,并且采用L-P法和Runge-Kutta法分别求解系统的时域响应,进行系统非线性振动近似解析解和数值解的对比分析,得到近似解析解的适用范围。在不考虑蜗杆振动时,推导出机电集成超环面传动非线性振动简化微分方程,采用数值法,并借助分岔图、功率谱图、时域波形图、相图和Poincare映射图,分析了行星轮锥顶半角为0°和10°时机电集成超环面传动系统随参数变化的分岔演化规律。在考虑蜗杆振动时,采用数值法求解系统非线性振动微分方程,借助分岔图、功率谱图、时域波形图、相图和Poincare映射图,在不同结构参数下,得到系统随参数变化的分岔演化规律,同时与不考虑蜗杆振动时系统非线性振动特性相比较,分析了蜗杆振动对系统非线性振动的影响规律。推导了电系统的非线性动态电压方程,借助时域波形图、平面相图、叁维相图和频谱图,分析了机械参数和电参数对电系统非线性振荡的影响规律。运用MATLAB和VB混合编程方法,将MATLAB自带的COM组件技术用于开发一款界面友好、操作简单的机电集成超环面传动机电耦合混沌振动的模拟计算软件,提高了系统混沌振动研究的效率。(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2-05-01)
王芬[9](2011)在《机电集成超环面传动非线性振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机电集成超环面传动是一种新型复合传动,实现了机、电和控制的集成,具有无啮合、无润滑、响应速度快、结构紧凑、效率高等优点。为避免不良的动态特性造成传动系统过大的动载荷,本文在机电集成超环面传动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对其非线性自由振动、强迫振动、参数振动以及耦合振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建立了机电集成超环面传动机电耦合动力学方程式,综合考虑蜗杆、定子和行星轮之间电磁啮合力的非线性变化,推导了系统自由振动非线性方程式,利用L-P法求解了弱非线性振动时域响应的近似解析解,分析了系统弱非线性振动响应和固有频率随系统参数的变化规律。分析了蜗杆绕组线圈内电压变化引起的扰动电流,建立了机电集成超环面传动系统在其扰动下的动力学方程式,运用小参数法求解了微分方程,讨论了当扰动频率远离和接近系统固有频率时系统的动态响应,以及各参数变化对系统动态响应的影响规律。考虑了机电集成超环面传动系统中啮合参数激励和电流激励,建立了参数振动非线性方程式,分析了传动系统对激励的时域和频域响应以及传动系统在机械参数激励和电激励共同作用下的耦合振动,得到了系统对复合激励的时域响应规律。应用数值仿真软件Matlab及R-K法编写算法,完成了系统弱非线性振动数值求解,通过对数值解和解析解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解析解的适用范围。(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1-05-01)
郝秀红,许立忠,郑大周[10](2010)在《机电集成超环面传动系统强非线性振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机电集成超环面传动系统中行星轮与蜗杆、定子间电磁啮合非线性,建立了系统带平方项的强非线性振动微分方程组;采用多尺度法求出了系统非线性振动时域响应的二次近似解析解,作出了系统自由振动时域响应近似解析解与数值解对比曲线;研究了系统外加激励频率接近派生系统固有频率及其2倍、1/2倍时系统的主共振、亚谐波和超谐波共振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多尺度法所得系统近似解析解具有较高的精确度;系统存在较多的共振频域区间,传动系统工作中外加激励应当尽量避免这些频率范围。(本文来源于《中国机械工程》期刊2010年19期)
超环面传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项目负责人:许立忠(E-mail:xlz@ysu.edu.cn)依托单位:燕山大学项目批准号:510753501.项目简介机电集成超环面传动集超环面行星传动技术、驱动技术和控制技术于一体,是一种新概念的机电集成广义复合传动。该传动结构紧凑,输出转速和转矩可控、可以使现有机电系统的结构组成大为简化。除航空、航天和车辆等要求结构紧凑的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环面传动论文参考文献
[1].付林平.半定子式小型超环面传动研究[D].燕山大学.2016
[2]..机电集成超环面传动系统非线性机电耦合动力学[J].机械工程学报.2014
[3].郝秀红,朱学军,许立忠.机电集成超环面传动系统参数振动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3
[4].李宗津.机电集成超环面传动机电耦合扰动响应分析[D].燕山大学.2013
[5].许立忠,高艳霞.机电集成超环面传动非线性机电耦合动力学研究[J].燕山大学学报.2013
[6].郝秀红,许立忠.机电集成超环面传动系统叁重内共振[J].中国机械工程.2012
[7].李海峰.存在偏心时机电集成超环面传动动力学研究[D].燕山大学.2012
[8].高艳霞.机电集成超环面传动机电耦合混沌振动分析[D].燕山大学.2012
[9].王芬.机电集成超环面传动非线性振动分析[D].燕山大学.2011
[10].郝秀红,许立忠,郑大周.机电集成超环面传动系统强非线性振动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