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1]2003年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系统设计与模拟软件研究》文中指出合成孔径雷达作为一种高分辨率的微波遥感设备,在遥感成像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全天时、全天候、大面积成像的工作能力使它在空间对地探测方面有了深入的发展。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设计、分析、模拟和仿真过程中,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本文设计了一套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系统设计与模拟软件,把系统分析人员从庞杂的运算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能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系统评估和决策,以达到整体优化、提高效率和质量的目的。该软件已经在双频多极化多模式合成孔径雷达、环境灾害监测预报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等多个项目中得到了应用。 本文从星载雷达的星地几何关系入手,舍弃传统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研究中的球地球模型和圆轨道模型,研究了在地球椭球模型和椭圆轨道模型下由雷达天线确定目标坐标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系统设计与模拟软件,完成雷达系统天线尺寸、脉冲重复频率、信号带宽、雷达信号数据率、雷达发射功率、卫星平台的偏航牵引等几个方面的系统参数设计以及雷达多普勒特性、雷达系统模糊、雷达定位及精度的分析,最后完成雷达回波信号的模拟。 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 1.论文采用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方法编写了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系统设计与模拟软件,完成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系统设计和模拟工作。该软件有通用的Windows界面以及合理完善的框架结构,便于使用、维护和功能扩展。 2.在地球模型和轨道模型方面,论文根据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工作的特点,摒弃了球地球和圆轨道的传统模型,创新性的采用叁个椭圆解决了星载雷达的星地几何关系问题,得到了在地球椭球模型和椭圆轨道模型下由雷达天线指向确定目标坐标的方法,为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系统设计与模拟提供了更为精确的几何基础。 3.在雷达多普勒特性分析中,论文采用椭球地球模型和椭圆轨道模型,结合地球的自转,通过不同偏心率下雷达多普勒特性的比较,研究了轨道偏心率对合成孔径雷达系统设计与模拟软件研究 雷达多普勒调频斜率的影响。4.论文在深入研究星载雷达实际工作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由卫星位置和 平台姿态获得卫星与目标所在的定位平面,再根据目标所在地面的弯曲状况 以及卫星到目标的距离确定目标位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论文剖析了雷达 及平台参数变化对目标定位的影响,提出了通过平台位置精度、平台姿态稳 定精度和雷达定时精度来分析目标定位精度的方法。5.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模拟方面,论文在其它星载雷达模拟方法分析基础上, 把握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工作流程,提出了基于雷达实际工作方式的系统模 拟方案。该方案不仅可以逼近真实的模拟雷达目标的回波,还能模拟出雷达 几个主要分机对系统的影响。实验证明,该方案的确能够正确、有效的模拟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的系统工作状况。
段秋萍[2]2007年在《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参数设计、回波仿真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合成孔径雷达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微波遥感设备,它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及大面积成像的工作能力,在军事以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从机载平台到星载平台,从单一条带工作模式到条带、聚束、扫描等多种工作模式相结合,从单波段、单极化到多波段、多极化,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发展迅速,其系统也越来越复杂。在合成孔径雷达的系统设计及分析过程中,借助计算机软件,能大大减少设计者的计算工作量,使他们能将更多的精力用于系统评估和决策。而系统参数设计的成功与否,还要由系统性能分析及回波仿真来验证。本文就是针对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参数设计与回波仿真展开研究。本文在深入分析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参数间的制约关系及回波仿真模型的基础上,利用MATLAB完成了可视化强、操作方便的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参数设计软件,并研究了一种利用真实场景进行回波仿真的方法,利用此方法获得了较好的仿真结果。本文还分析了大气环境对SAR系统性能的影响,讨论了不同波段、不同入射角下系统设计中考虑云、雨影响的一般方法。同时,本文还转换观测目标,讨论了云、雨等大气现象作为研究目标时SAR系统的性能。本文的主要成果在于:1)将SAR系统参数设计过程流程化,并设计出具有友好用户界面的系统参数设计软件。该软件可生成丰富的图表,可视化强;并且在选择脉冲重复频率时,采用人机交互的方法,方便了设计者进行选择和调试。2)在回波仿真中,采用了已有SAR图像作为真实场景。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场景区域的真实散射特征,另一方面,又简化了计算,减少了回波仿真建立目标模型过程中的计算量。3)研究了云、雨等大气现象对电磁波的衰减及散射特性,并完成了云、雨等大气现象对SAR系统性能影响的计算。给出了不同条件下,SAR系统设计中考虑云、雨影响的一般方法。4)分析研究了SAR观测云、雨等降水粒子时的系统性能,从信噪比、信杂比的角度讨论了SAR应用于大气环境监测的可行性及所受的限制。
岳海霞[3]2005年在《合成孔径雷达回波信号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回波信号模拟是合成孔径雷达模拟技术的基础,它在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和成像算法的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模拟算法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模拟产生的回波信号的真实性,本论文对模拟算法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 本论文侧重条带SAR、聚束SAR和多极化SAR的回波信号模拟研究,选择机载和星载两种轨道模型,涉及点目标、面目标、分布目标和真实场景4种目标模型,采用时域、频域和时频域模拟方法,推导出了相应的回波信号模拟公式。 论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是: (1) 设计和研制了星载SAR点目标模拟信号源。在进行回波信号模拟中,卫星轨道采用椭圆轨道模型,目标模型采用椭球体模型,模拟环境更加接近真实情况。距离向实现了单个点目标数据模拟,方位向可以模拟单个点目标、多个点目标,从而能够产生单个点目标和多个点目标的回波信号。该模拟信号源已经投入实际应用当中,参与星载SAR系统的集成测试,用于衡量系统响应函数的空间特性(距离向和方位向的分辨率)和旁瓣特性(峰值旁瓣比和积分旁瓣比),同时用于系统BAQ压缩算法的评估和成像算法的研究。 (2) 提出了全极化星载SAR分布目标原始数据模拟方法。传统的极化数据模拟研究主要采用理想化的目标模型和简单的SAR成像几何关系,本文采用椭圆轨道模型和椭球体模型,使得目标模型和成像几何关系更加接近真实情况。将小平面理论和极化理论结合在一起,推导了全极化模拟计算公式,给出了全极化星载SAR分布目标原始数据模拟方法。 (3) 研究了原始数据的频域模拟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真实场景原始数据模拟方法。该方法的提出,一方面解决了真实场景模拟的速度问题;另一方面通过真实场景模拟试验说明利用频域模拟方法实现真实场景模拟的正确性。真实场景模拟方法的提出,极大的提高了模拟速度,使得模拟研究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4) 考虑时域模拟和频域模拟各自的特点,提出了复杂场景时频域模拟方法。将真实场景经频域模拟产生的原始数据与面目标或分布目标经时域模拟产生的原始数据在两维空间进行迭加,产生复杂场景的原始数据。复杂场景原始
王新民[4]2007年在《合成孔径雷达原始回波模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是一种安装在运动载体上的高分辨率微波成像雷达,它以脉冲压缩技术获得距离向高分辨率,以“合成孔径”原理获得方位向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原始回波模拟技术是一种用模拟的方法来研究合成孔径雷达的技术,它在合成孔径雷达的研究和性能分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模拟出合成孔径雷达的回波,用于合成孔径雷达系统性能的检验;它还可以用于测试和评价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处理模型的性能,即检验各种成像算法,并分析出建立在不同模型上的算法的有效性;在原始数据里加上系统误差能预测对成像处理的影响;另外由于合成孔径雷达回波的非线性,地面特征信息的准确提取非常困难,合成孔径雷达模拟技术可以通过建立模型来帮助解释这种复杂的回波机制。本文系统和深入地研究了SAR回波模拟中的相关内容,主要包括:大面积真实地面分布式场景的小面元Kirchhoff近似模拟方法,小区域复杂地物的时域有限差分(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FDTD)方法的回波模拟,以上两种方法的联合仿真,视频和射频宽带噪声发生器的设计和实现。完成的主要工作和创新总结如下:1.首次提出了一种将小面元Kirchhoff近似方法和时域有限差分法结合进行合成孔径雷达回波仿真的方法。小面元Kirchhoff近似方法对大面积地形的起伏、遮挡、倒置关系下的散射系数的计算具有速度上的优势,而FDTD方法可以对重点的小面积区域进行精确的后向散射系数计算,后者不但能够像前者一样反映目标的面散射特性,更能够计算目标的体散射效应、多次散射效应和绕射效应,并能描述目标的精细结构。将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和小面元Kirchhoff近似方法结合共同仿真了平台上的垂直金属板场景,证明了其可行性。2.将小面元Kirchhoff近似方法和基于布朗函数的分形插值算法相结合,对由稀疏高程模型描述的真实罗马地区分布场景进行了仿真模拟,仿真正确处理了复杂地物的遮挡关系、迎坡缩短等现象,最终图像中正确的反映了星辉效应、相干斑现象和各种极化方式、物体表面粗糙度对成像的影响。3.在FDTD方法的吸收边界设计中基于完全匹配层(Perfect Matched Layer,PML)是各向异性有耗介质的理论,提出一种新的PML构造方法。该方法统一考虑PML中场量的更新,无需特殊处理PML的交界区域。通过使用降维和映射表技术,有效地存储该各向异性PML中涉及的额外场量,降低了算法的空间和时间复杂度。叁维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构造的八层PML性能优于传统的八层PML。4.提出和实现了一种数字式微波宽带白噪声发生器,这种微波噪声发生器结合了数字式和模拟式的优点,具有覆盖频段大、带宽宽、重复性好的优势。分析了其中数字基带噪声发生器实测带内幅度平坦度较差的系统设计缺陷,首次提出了一种反SINC平方函数FIR(Finite Impulse Response)数字滤波器构建方法来补偿噪声在带内的幅度下降,实验证明有良好的效果。另外从理论和实验上论述了数字基带高斯白噪声发生方法中时域高斯统计特性和频域大带宽白色频谱是矛盾的,通过实验确定了既能够得到较好的带内平坦度又能保证良好的统计特性的输出带宽范围。
周伯阳[5]2005年在《SAR极化面目标原始数据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合成孔径雷达(SAR)是一种成像雷达,由于其不受地域、时间、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微波遥感领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合成孔径雷达在设计研发阶段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而定标飞行要耗费掉大量的人力物力。SAR回波信号模拟源技术的提出大大降低了定标试验的难度。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1.本文提出了一种高效地面目标回波模拟的方法。 目前的模拟方法主要是时域模拟法和频域模拟法。在时域模拟法中,运算量巨大并且效率低下。而频域模拟法运算比较复杂。本文提出的这种模拟方法是建立在一定的近似基础上,将地面目标矩阵化,然后对其进行运算,得到地面目标的回波数据。这种方法可以利用快速傅立叶变换的方法对矩阵卷积进行快速计算,以达到快速模拟的目的。这种方法,把飞行参数与地面参数的模拟进行分离,有利于实时计算。 2.研究了极化信息的加载与处理。 目标的极化特性是一种局部行为。本文的模拟方法是建立在虚拟极化适配器的概念之上的一种方法。不同的极化信号可以分解成任意两个正交的单极化信号。在实际测量中,信号源和干扰源的极化方式通常是不确定的。那么天线最优极化的获取就成为一个双自由度搜索问题,这给工程实现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比较常用的是一种基于极化轨道约束的变极化方法,将双自由度搜索问题变成单自由度搜索问题。降低了对接收终端信号处理单元的要求。本文对以上的理论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3.多极化面目标模拟源硬件实现的研究 在对多极化面目表回波模拟源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以后,本文对于其硬件的实现提出了一些构想。这些构想主要基于经费与技术难度考虑。具有一定的实现性。
郭丁[6]2006年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目标信号模拟技术的初步研究》文中指出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能全天候、全天时地提供高分辨率的雷达图像,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及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如军事侦察、环境监测、土地资源管理等方面。作为SAR的一项关键技术,SAR模拟技术亟待发展完善。而星载SAR原始数据模拟可以模拟生成多种不同目标的雷达回波,用于星载SAR系统的检验。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星载SAR原始回波数据模拟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基于小平面单元模型,给出了一种模拟满足随机分布特性的星载SAR目标原始数据的方法。文中给出了模拟算法,并分析了所得模拟数据的特征。2.基于星载SAR的基本理论,给出了一种进行星载SAR回波信号模拟的椭圆地球模型和椭圆轨道模型,它们优于传统的球地球模型和圆轨道模型。3.讨论了星载SAR回波信号生成算法。首先给出了一种时域算法模拟来精确模拟目标SAR回波信号,该算法关于椭圆轨道下目标与雷达之间斜距的精确计算存在计算量过大的不足,不适合产生分布目标的回波信号。因此,又给出了一种频域回波信号生成算法,该方法能够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利用二维FFT算法快速产生分布目标的回波信号,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4.基于Kirchhoff近似理论和Franceschetti地面场景仿真模型,实现了一种根据小平面单元与SAR之间的几何关系计算小平面单元后向散射系数的算法。在利用Kirchhoff远场近似方程计算后向散射系数时,给出了计算该公式第二部分的方法。5.分析了模拟实验的结果。尤其针对理想点目标进行了模拟,经过距离向和方位向的压缩后获得了满意的点目标的图像。用同样的方法模拟了面目标。最后给出了一个人造叁维几何体的模拟图像,并对阴影效果进行了模拟,经过分析该阴影与实际情况相符。另外对所得图像进行了灰度直方图定量分析,表明得到的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一致。
黄广民[7]2004年在《数字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合成孔径雷达是利用合成孔径原理和脉冲压缩技术对地面目标进行高分辨率成像的高技术雷达,广泛应用于民用和军事领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应用范围的扩大,对合成孔径雷达的成像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能实现单频段、单模式的高分辨成像,而且要求多频段、多模式的高分辨成像;不但要能实现地面静止目标和运动目标的二维高分辨成像,而且还要能实现叁维成像;不但要求侧视的高分辨成像,而且要求灵活的斜视或前视高分辨成像。因此,未来合成孔径雷达是多波段、多极化、多模式的高分辨成像雷达,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针对这种多波段、多极化、多模式的发展要求,传统合成孔径雷达系统需要改进,必须采用先进的雷达系统结构来提高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系统的灵活性。数字合成孔径雷达技术正是这种需求下的必然发展趋势。 实现数字技术将使合成孔径雷达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可以实现一定的模块重组使旧的合成孔径雷达平台得到升级换代,大大缩短研发周期,节约开发成本。同时,数字技术增强了合成孔径雷达的冗余性,使系统的可靠性得到极大提高。此外,数字技术为合成孔径雷达功能的软件化提供了基础,提高了合成孔径雷达的软件化程度,进而实现合成孔径雷达的小型化和智能化。 本文分析了数字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处理系统的体系结构;从几个主要方面深入研究了数字合成孔径雷达技术;设计并实现了数字合成孔径雷达接收实验平台,主要创新性工作有: (1) 基于体系结构的概念,从功能、部件、设计规则叁个方面对数字合成孔径雷达技术进行了研究。针对数字合成孔径雷达的可编程性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总线式的数字合成孔径雷达结构,硬件和软件结构均通过总线技术来实现。针对数字合成孔径雷达实时性要求,定量地分析了数字合成孔径雷达实时成像处理的资源需求,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指令单数据流和多指令多数据流二级划分的处理结构。 (2) 研究了数字合成孔径雷达宽带线性调频信号的直接数字合成技术,并研制了基于AD9854的可编程产生宽带线性调频信号的实验系统。(3)(4)(5)研究了数字合成孔径雷达直接射频采样和数字正交解调的数字乘积检波技术:提出了修正数字乘积检波实现中FQ不平衡的多相滤波方法。研究了数字合成孔径雷达的二维自动增益控制技术;研制了一套基于通用工作站的数字合成孔径雷达接收实验平台:该平台实现了可编程采样,可编程单/双通道变换,’可实现软件化正交解调,具备了“软件接收机”的雏形。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数字正交解调数字合成孔径雷达数字乘积检波直接数字合成
罗晔[8]2009年在《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在巡航导弹上应用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讨论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在巡航导弹上的应用可能性。分别从巡航导弹巡航平飞段和末制导段两方面从理论和仿真方面论证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在巡航导弹上调整巡航导弹飞行路线的可行性。在巡航导弹的巡航平飞段,本文采用一段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实测数据分别用R-D算法和C-S算法进行成像处理,得到满意的图像,进一步验证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在巡航导弹巡航平飞段应用的可能。在巡航导弹末制导段,本文采用扩展R-D算法对回波数据进行运动补偿,抑制了巡航导弹进入末制导段后由于导弹与目标之间剧烈的相对径向运动造成的成像模糊。论证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在巡航导弹上的应用之后,本文采用VC++调用MATLAB引擎的方式将上述仿真算法用标准C程序实现,得到了更适合工程应用的VC人机交互界面。本文根据相关资料信息,将巡航导弹的飞行过程分为巡航平飞和末制导两段。分别采用不同的成像方法针对两段的特点进行仿真论述,对于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在巡航导弹上的应用论证开拓了一条新路。
郭晓宇[9]2008年在《高分辨SAR射频目标仿真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二次大战以来,雷达技术有了极大的发展,为了从回波信号中提取更多的目标特征信息,需要提高雷达的距离分辨率和方位分辨率,其中合成孔径技术(SAR)就是提高雷达方位分辨率的有效方法。最近十年,在民用和军用领域,SAR得到广泛应用。可以肯定SAR成像的更多应用将从探测距离、分辨率和图像质量等方面对SAR雷达提出更高的要求。在SAR研制过程中,需要对雷达各分机系统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对各分机进行进一步优化改进。同时对于雷达成像算法,也需要一定的手段进行验证。从雷达研制、调试还是保证科研项目顺利进行的角度而言,都需要建立相应的调试仿真手段。SAR目标仿真可以根据机载或星载SAR的回波信号特性,建立模型,产生目标回波信号数据,然后通过硬件手段将回波数据转化为视频或射频信号,注入到雷达接收或数据处理单元,以测试雷达性能和成像算法。SAR雷达的成像原理决定了SAR目标信号为复杂的宽带线性调频信号。对宽带线性调频信号,通常有模拟和数字两种产生方法。本文对合成孔径雷达目标信号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实现宽带回波信号的几种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实现SAR目标仿真的几种工程实现方案,包括数字储频方式和直接数字存储方式。其中对基于DDR存储器的直接数字存储方式的SAR目标仿真系统的工作原理、关键技术等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赵言伟[10]2011年在《海面目标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海面及其上方目标的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模拟研究在海洋环境监测、目标识别和信号分离技术中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是提高SAR系统性能、检验成像算法和提高SAR应用效果的重要途径。本论文就此领域的相关问题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首先讨论了SAR成像的海浪表面模型。研究了SAR所能“看到”的海面的结构和SAR探测海面大尺度波的机制。应用海浪水质点运动的流体力学模型对波浪进行描述,同时,针对海浪具有的明显的随机性,用振幅、频率、方向、相位不同的波迭加起来描述海浪,介绍了双尺度表面模型以及最新的研究结果。分析了两种高分辨率的SAR成像处理算法:距离多普勒(RD)算法和Chirp Scaling(CS)算法,并对它们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针对普通方法处理双站SAR(Bis-SAR)数据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非线性Chirp Scaling (NLCS)方法来处理一般情况下的Bis-SAR数据。其中关键是应用级数展开来得到信号精确的频谱,然后进行线性距离单元徙动校正(LRCMC)来减少距离-方位耦合,再应用非线性Chirp Scaling对数据进行处理,使之能够进行方位向压缩。模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非线性Chirp Scaling方法可以处理复杂的Bis-SAR数据。详细研究了海浪SAR的成像机理。针对SAR系统只能探测与入射电磁波发生Bragg谐振的微尺度波,中尺度海洋现象(如海浪、内波、水下地形、舰船和尾迹等)通过对微尺度波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调制间接被SAR系统获得而成像的特点。讨论了空间上的调制和时间上的调制对SAR成像的影响。针对谱域调制函数难以实现精确调制的难题,提出一种高效的双迭加模型。然后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应用调制分布面元模型(MDSFM)计算海面在合成孔径内的散射截面,结合空域计算和谱域上的调制详细讨论了海浪的调制机理对SAR成像的影响,从而实现海浪SAR成像的精确模拟。并进一步讨论了破碎波对SAR成像的影响。另外,对于舰船和海面复合模型的SAR成像问题,利用物理光学法(PO)和物理绕射等效流方法(PTDEEC)的混合方法来计算电大尺寸舰船目标的高频散射;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四路径模型和MDSFM方法研究了动态海面及其上方舰船复合目标的SAR成像。针对海洋干涉SAR测量模式这一项新技术,详细探讨了顺轨干涉SAR (Along-Track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ATI-SAR)和交轨干涉SAR (Across-Track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XTI-SAR)海浪成像机制。得到了ATI-SAR和XTI-SAR的海浪复图像,以及ATI-SAR相位谱与海浪谱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针对海面Bis-SAR系统比单站SAR (Mon-SAR)系统更加复杂的几何关系,将调制分布面元模型(MDSFM)拓展到双站,同时研究了速度聚束调制这一SAR成像特有的调制机理对Bis-SAR的影响;通过双站散射机理的分析,来计算海面和复杂目标的复合电磁散射,获得Bis-SAR的散射回波。得到了平飞斜视情况下Bis-SAR图像平面中强度变化表达式,它定量地描述了目标方位位置偏移量,方位向分辨率的下降程度以及海面目标的耦合散射造成的距离向分辨率的下降程度,为Bis-SAR的海洋应用研究及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对Franceschetti提出的SAR原始回波模型进行改进,克服了仅考虑重力波谱的影响和KA近似带来的误差问题,得到了更加精确的海浪SAR回波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应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和海浪谱色散关系将叁维时域卷积替换为二维频域相乘,使时域方法计算量显着减小,提高了大范围动态海面SAR原始回波模拟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系统设计与模拟软件研究[D]. 王睿.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 2003
[2]. 合成孔径雷达系统参数设计、回波仿真及应用研究[D]. 段秋萍.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 2007
[3]. 合成孔径雷达回波信号模拟研究[D]. 岳海霞.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 2005
[4]. 合成孔径雷达原始回波模拟的研究[D]. 王新民.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 2007
[5]. SAR极化面目标原始数据模拟研究[D]. 周伯阳.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 2005
[6].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目标信号模拟技术的初步研究[D]. 郭丁. 电子科技大学. 2006
[7]. 数字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研究[D]. 黄广民.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 2004
[8]. 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技术在巡航导弹上应用的研究[D]. 罗晔. 吉林大学. 2009
[9]. 高分辨SAR射频目标仿真技术研究[D]. 郭晓宇. 南京理工大学. 2008
[10]. 海面目标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模拟研究[D]. 赵言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
标签:武器工业与军事技术论文; 电信技术论文; 合成孔径雷达论文; sar论文; 雷达论文; 雷达回波论文; 系统仿真论文; 系统设计论文; 场景应用论文; sar雷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