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心房晕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心房,血管,黏液,导管,心电图,综合征,迷走神经。
心房晕厥论文文献综述
那开宪[1](2019)在《一过性晕厥别忘记排除心房粘液瘤》一文中研究指出心脏粘液瘤是最常见的一种原发性心脏肿瘤,约占全部心脏肿瘤的30%~50%。左房粘液瘤是良性的心脏肿瘤。其临床表现有叁联征(心内梗阻、外周栓塞及全身性症状)中一个或多个症状体征,70%的患者有心脏症状,主要是心力衰竭和晕厥。病例尤某,女性,43岁,因生气后感到心悸,气短随即发生一过性晕厥到附近医院诊治。当地医生考虑患者晕厥原因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频繁室性早搏所(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17期)
郑黎晖,孙巍,刘尚雨,梁二鹏,杜忠鹏[2](2018)在《左心房去神经化导管消融治疗对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左心房去神经化导管消融治疗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我科症状严重、倾斜试验阳性并接受左心房自主神经节(GP)消融治疗的VVS患者42例。术前及术后1年内定期复查动态心电图,分析患者的心率减速力(DC)及心率变异性变化。根据1年随访期间患者有无再发晕厥,分为未复发晕厥组和复发晕厥组。并以9例症状严重、倾斜试验阳性但未行导管消融治疗的VVS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消融术后1年随访期间,6例(14.3%)患者仍有晕厥发作。复发晕厥组、未复发晕厥组及对照组患者的基线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2.7)ms vs (9.8±3.7)ms vs(8.2±3.5) ms,P>0.05]。未复发晕厥组患者在术后1天的DC值迅速降低(P<0.05),在术后1、3、6及12个月随访期间DC值呈现缓慢增加趋势(P>0.05),但始终低于基线DC值(P<0.05);平均最慢心率和窦性QRS波的总体标准差及其差值的均方根在术后1天较之于术前(基线)均有所变化(P均<0.05),这一效果也持续至术后12个月(P均<0.05)。随访期间,复发晕厥组和对照组患者DC值和心率变异性与基线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左心房去神经化导管消融治疗能通过降低迷走神经张力预防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复发。(本文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期刊2018年12期)
高磊,何国平[3](2016)在《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致晕厥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预激综合征(WPW)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较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可引起胸闷、心悸、心力衰竭(心衰)等症状,甚至导致晕厥和猝死。WPW合并房颤为心血管急重症,应高度重视及积极有效地处理。本文就1例WPW合并房颤致晕厥病例结合最新指南作如下分析。1病例资料患者,男,46岁。因"心悸1d伴晕厥1次"入院。患者入院前1d下午无明显诱因突发胸闷心(本文来源于《临床急诊杂志》期刊2016年09期)
孙巍,郑黎晖,姚焰,乔宇,侯炳波[4](2016)在《左心房心内膜去神经化射频消融治疗难治性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左心房心内膜去神经化射频消融治疗难治性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纳入57例症状严重、倾斜试验结果为阳性的难治性VVS患者,男性22例,平均年龄(43±14)岁,均对常规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57例患者均采用叁维标测系统重建左心房模型,于左心房的5个自主神经节(GP)解剖分布区域消融,行左心房心内膜去神经化射频消融治疗,观察消融术中出现血压下降、窦性心动过缓或窦性停搏、交界性逸搏等迷走反应情况,消融终点为迷走反应消失。术后定期随访,记录晕厥、晕厥前兆的发生情况并复查动态心电图和直立倾斜试验。结果:52例(91.2%)患者在消融中诱发出迷走反应,并达到消融终点,5例患者未能诱发出明显的迷走反应。平均随访(36±22)个月,52例(91.2%)患者未发生晕厥,其中11例仍有心悸、黑朦及头晕等晕厥前兆发生,但术后每年晕厥前兆发作次数[(1.9±0.9)次/年]较术前[(6.2±5.5)次/年]明显减低(P=0.028),自觉症状明显改善。5例患者VVS复发。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左心房心内膜去神经化射频消融治疗难治性VVS安全、有效,能有效预防VVS复发。(本文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国媛媛,王铁锚[5](2016)在《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伴晕厥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48岁。2015年6月10日14时在工地劳动时突感心慌,心跳加快,伴头昏,一过性晕厥。有时感剑突下闷痛,持续十几个小时后症状稍缓解,于外院就诊,查心电图:室性心动过速?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湖北省宜昌市叁峡大学仁和医院。体检:HR189次/min,节律不齐,R 20次/min,BP 98/72 mmHg,P79次/min,神志清楚,心音有力,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既往有"癫痫"、"十二指肠溃疡"病史,近3年(本文来源于《内科急危重症杂志》期刊2016年01期)
孟素芳[6](2015)在《慢性心房颤动伴晕厥患者心电图特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慢性心房颤动伴晕厥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23例慢性房颤伴晕厥患者,均于入院后行常规心电图及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心电图结果,对心电图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23例患者中,19例(82.61%)为缓慢性心室率并RR间期延长或者叁度房室传导阻滞所致,3例(13.04%)为心室颤动所致,1例(4.35%)原因不明。22例患者接受起搏器植入治疗,晕厥未再发作;1例原因未明者接受VVI起搏器植入治疗,晕厥仍有发作。结论慢性心房颤动伴晕厥患者心电图主要表现为缓慢性心室率和心室颤动,起搏器植入治疗对于晕厥的预防和治疗具有较好效果,值得临床借鉴。(本文来源于《医药论坛杂志》期刊2015年11期)
于路,蒋汝红,盛夏,孙雅逊,蒋晨阳[7](2015)在《心率抑制型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左心房神经丛消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左房神经丛消融治疗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就诊的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患者,通过倾斜试验明确诊断,对心率抑制型的患者进行左房神经丛消融,随访观察其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对10例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患者,术前通过倾斜试验明确为心率抑制型,行左心房的左上及右上神经丛消融,其中5例患者在左上神经丛消融时出现突发的长RR间歇,能自行恢复,围术期无并发症出现,术后1月复查倾斜试验,未再次诱发血管迷走性晕厥,平均随访5.2±3.1月,无晕厥事件。结论对心率抑制型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患者,进行左心房神经丛消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2015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5-06-25)
于侠,王斌,孙景辉[8](2014)在《左心房容积指数与血管迷走性晕厥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检测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探索心脏容积及功能与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发生机制的关系。方法:选自2012-01至2012-12期间在我院诊断为VVS的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选自我院健康体检的儿童及青少年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心脏彩超、直立倾斜试验、测量身高、体重及胸正位片。采用双平面面积-长度法测量LAVI,LAVI(ml/m~2)=左房最大容积(ml)/体表面积(m~2),(本文来源于《中国心脏大会2014论文汇编》期刊2014-08-07)
金敏[9](2013)在《以晕厥为首发的左心房黏液瘤2例误诊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左心房黏液瘤常因碎片或瘤体表面血栓形成脱落发生体、肺循环栓塞,不少患者的栓塞症状常为首发,且常在窦性心律下发生,表现为突然晕厥、偏瘫、意识障碍等,常被误诊为风心二尖瓣狭窄、脑血管病,我院有2例此患者,现报告分析如下。1病例资料例1,女,46岁,因反复发作晕厥,伴心慌、气促6a余就诊,经多家医院诊治,诊为"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于1989-04-12再次入院。6a前开始每于活动后出现胸闷、心悸、气急,(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期刊2013年18期)
彭国平,褚克昙,梁辉,郑旭宁,罗本燕[10](2012)在《以晕厥为首发表现的心房黏液瘤伴脑栓塞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病例介绍患者,女,37岁,主因"发作性意识丧失1次,口齿不清3天"于2011年4月25日来我院就诊。患者4天前在爬山时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突然晕倒伴意识丧失,持续约数分钟,同伴诉当时患者双眼紧闭、面色苍白,无大汗淋漓与口唇发紫,无肢体抽搐及舌咬伤,无尿便失禁,清醒后无明显不适。次日患者在坐位休息时,突然感到口齿不清,并伴右侧肢体乏力,持物及行走稍不稳,无头晕及视物旋转,无饮水呛咳及吞咽困难,无黑朦及意识丧失。(本文来源于《中国卒中杂志》期刊2012年07期)
心房晕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左心房去神经化导管消融治疗对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我科症状严重、倾斜试验阳性并接受左心房自主神经节(GP)消融治疗的VVS患者42例。术前及术后1年内定期复查动态心电图,分析患者的心率减速力(DC)及心率变异性变化。根据1年随访期间患者有无再发晕厥,分为未复发晕厥组和复发晕厥组。并以9例症状严重、倾斜试验阳性但未行导管消融治疗的VVS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消融术后1年随访期间,6例(14.3%)患者仍有晕厥发作。复发晕厥组、未复发晕厥组及对照组患者的基线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8±2.7)ms vs (9.8±3.7)ms vs(8.2±3.5) ms,P>0.05]。未复发晕厥组患者在术后1天的DC值迅速降低(P<0.05),在术后1、3、6及12个月随访期间DC值呈现缓慢增加趋势(P>0.05),但始终低于基线DC值(P<0.05);平均最慢心率和窦性QRS波的总体标准差及其差值的均方根在术后1天较之于术前(基线)均有所变化(P均<0.05),这一效果也持续至术后12个月(P均<0.05)。随访期间,复发晕厥组和对照组患者DC值和心率变异性与基线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左心房去神经化导管消融治疗能通过降低迷走神经张力预防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复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心房晕厥论文参考文献
[1].那开宪.一过性晕厥别忘记排除心房粘液瘤[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2].郑黎晖,孙巍,刘尚雨,梁二鹏,杜忠鹏.左心房去神经化导管消融治疗对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循环杂志.2018
[3].高磊,何国平.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致晕厥1例[J].临床急诊杂志.2016
[4].孙巍,郑黎晖,姚焰,乔宇,侯炳波.左心房心内膜去神经化射频消融治疗难治性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6
[5].国媛媛,王铁锚.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伴晕厥1例[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6
[6].孟素芳.慢性心房颤动伴晕厥患者心电图特点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5
[7].于路,蒋汝红,盛夏,孙雅逊,蒋晨阳.心率抑制型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左心房神经丛消融[C].2015年浙江省心电生理与起搏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5
[8].于侠,王斌,孙景辉.左心房容积指数与血管迷走性晕厥关系的研究[C].中国心脏大会2014论文汇编.2014
[9].金敏.以晕厥为首发的左心房黏液瘤2例误诊报告[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
[10].彭国平,褚克昙,梁辉,郑旭宁,罗本燕.以晕厥为首发表现的心房黏液瘤伴脑栓塞1例[J].中国卒中杂志.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