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边界层动物论文_商弘,章飞军,郭学武

导读:本文包含了底边界层动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底边,动物,种类,生物,幼体,生态学,昼夜。

底边界层动物论文文献综述

商弘,章飞军,郭学武[1](2006)在《海洋底边界层动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底边界层动物是生活在海洋底边界层中的特定生物类群,通常包括超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两大类。底边界层动物的生态学意义表现在,它们是海洋食物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层系统底栖系统耦合过程的重要环节,是陆架海的碳垂直通量的重要影响因子。底边界层动物的采样装置主要包括滑橇式和陷阱式两种类型。(本文来源于《海洋水产研究》期刊2006年04期)

章飞军,张岩松,张晓凌,郭学武,梁振林[2](2005)在《黄海夏季典型站位的底边界层动物》一文中研究指出2002年8月25~26日,在黄海夏季冷水团区域内的抛锚站位(35°22′N,121°59′E),使用柱状界面采样器进行了昼夜连续取样,对底边界层动物的种类组成与昼夜丰度变化进行了研究,以获得对黄海底边界层动物的初步认识。共记录底边界层动物21种,隶属18科、19属。超底栖动物和中型浮游动物是黄海夏季底边界层动物的2个重要类群,主要种类有尖额真猛水蚤(Euterpina acutifrons)、挪威小毛猛水蚤(Microsetella norvegica)、异厚盖钩虾(Synchelidium miraculum)、双刺纺缍水蚤(Acartia bifilosa)和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其丰度皆有明显的昼夜波动现象。以桡足类无节幼体为代表的小型浮游动物也是底边界层动物中不容忽视的类群之一。采集到5个黄海区的新记录物种:美丽猛水蚤(Nitocrasp.)、跛足猛水蚤(Mesochrasp.)、咸水剑水蚤(Halicyclopssp.)、掌刺梭剑水蚤(Lubbockia squillimana)和异厚盖钩虾(Synchelidi-um miraculum),显示出底边界层动物种类组成的特殊性。(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5年06期)

章飞军,张岩松,张晓凌,郭学武,梁振林[3](2005)在《夏季黄海一断面底边界层动物多样性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 0 2年 8月 4日在黄海从青岛至济州岛断面的 4个站位上 ,进行了底边界层动物昼夜连续采样 ,对底边界层动物的多样性及其昼夜变化进行了分析。共鉴定出底边界层动物 32种 ,其中桡足类 19种 ,端足类 3种 ,涟虫 3种 ,糠虾 2种 ,毛颚类 2种 ,枝角类 2种 ,磷虾 1种 ,可划分为中型浮游动物、大型浮游动物和超底栖动物叁个生物类群。主要种类有尖额真猛水蚤 (Euterpinaacutifrons)、挪威小毛猛水蚤 (Microsetellanorvegica)、戴氏猛水蚤 (Danielsseniasp .)、小拟哲水蚤 (Paracalanusparvus)和双刺纺缍水蚤 (Acartiabifilosa)等。超底栖动物和中型浮游动物是两个主要类群。此外 ,桡足类幼体 (无节幼体和桡足幼体 )也是底边界层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样性分析显示 :底边界层动物在 4个调查站位的均匀度 (d)皆较高 (0 .72 8- 0 .915 ) ,但种类较少 (19- 33) ,故多样性指数 (H′)较低 (2 .2 4 8-2 .82 7)。超底栖动物的多样性指数相对较高 ,中型浮游动物次之 ,大型浮游动物较低。各类群的多样性指数在白天和夜间无显着性差异 (P >0 .0 5 )。底边界层动物的丰度在细砂底质环境的 1 3站最低 ,在其他 3个具有粉砂 粘土底质环境的站位皆较高。通过聚类分析 ,可将这两种底质环境上的底边界层动物在 2 6 .6 %相似性?(本文来源于《生物多样性》期刊2005年01期)

章飞军,张岩松,张晓凌,郭学武,梁振林[4](2004)在《黄海夏季底边界层动物的种类与丰度》一文中研究指出20 0 2年 8月沿青岛至济州岛断面 ,在黄海的 4个站位上进行了底边界层动物昼夜连续采样 ,对底边界层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其丰度的变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 ,黄海夏季底边界层动物的主要类群是浅海底动物和中型浮游动物 ,种类丰度的昼夜差异不显着。主要种类有尖额谐猛水蚤 (Euterpinaacutifrons)、挪威小毛猛水蚤 (Microsetellanorvegica)、戴氏猛水蚤 (Danielsseniasp .)、小拟哲水蚤 (Paracalanusparvus)和双刺纺缍水蚤 (Acartiabifilosa)等。底边界层动物的丰度 ,在细砂底质环境的站位最低 ,在具有粉砂 黏土底质环境的站位皆较高。通过聚类分析 ,可将这两种底质环境上的底边界层动物在 2 6 5 5 %相似性水平上分为两个类型。BIOENV分析表明 ,水深、底层水温及底质类型是影响海洋底边界层动物种类组成与丰度的重要因子。(本文来源于《海洋水产研究》期刊2004年03期)

章飞军[5](2004)在《黄海夏季底边界层动物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2002年8月航次的4个昼夜连续站位断面调查和2003年6月航次的大面调查数据,对底边界层动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多样性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海夏季的底边界层动物不仅种类较少,而且缺乏大型个体。浅海底动物和中型浮游动物是黄海夏季底边界层动物的主要类群。主要种类有尖额谐猛水蚤(Euterpina acutifrons)、挪威小毛猛水蚤(Microsetella norvegica)、戴氏猛水蚤(Danielssenia sp.)、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和双刺纺缍水蚤(Acartia bifilosa)等。底边界层动物的丰度,从4个昼夜连续调查站位看,在细砂底质环境的1-3站最低,在其它叁个具有粉砂-粘土底质环境的站位皆较高,通过聚类分析,可将这两种底质环境上的底边界层动物在26.55%相似性水平上分为两个类型;从大面调查结果看,底边界层动物丰度以研究海域东北部的站位较高。多样性分析表明,底边界层动物在4个昼夜连续调查站位的均匀度皆较高(0.7282-0.9146),但种类较少(20-34),多样性指数较低(2.248-2.827),浅海底动物的多样性指数相对较高,中型浮游动物次之,小型浮游动物和大型浮游动物较低,各类群的多样性指数在白天和夜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从大面站位调查结果也可以看出黄海夏季底边界层动物多样性不高(1.299-2.445),且多样性变化没有明显的平面分布规律。BIOENV分析表明,底边界层动物的种类及丰度,除了与水深、水温有关外,还与近底层的POC、PON以及沉积物的中值粒径密切相关。可见,底质类型是影响海洋底边界层动物种类组成与丰度的重要因子。(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04-05-04)

底边界层动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02年8月25~26日,在黄海夏季冷水团区域内的抛锚站位(35°22′N,121°59′E),使用柱状界面采样器进行了昼夜连续取样,对底边界层动物的种类组成与昼夜丰度变化进行了研究,以获得对黄海底边界层动物的初步认识。共记录底边界层动物21种,隶属18科、19属。超底栖动物和中型浮游动物是黄海夏季底边界层动物的2个重要类群,主要种类有尖额真猛水蚤(Euterpina acutifrons)、挪威小毛猛水蚤(Microsetella norvegica)、异厚盖钩虾(Synchelidium miraculum)、双刺纺缍水蚤(Acartia bifilosa)和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其丰度皆有明显的昼夜波动现象。以桡足类无节幼体为代表的小型浮游动物也是底边界层动物中不容忽视的类群之一。采集到5个黄海区的新记录物种:美丽猛水蚤(Nitocrasp.)、跛足猛水蚤(Mesochrasp.)、咸水剑水蚤(Halicyclopssp.)、掌刺梭剑水蚤(Lubbockia squillimana)和异厚盖钩虾(Synchelidi-um miraculum),显示出底边界层动物种类组成的特殊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底边界层动物论文参考文献

[1].商弘,章飞军,郭学武.海洋底边界层动物[J].海洋水产研究.2006

[2].章飞军,张岩松,张晓凌,郭学武,梁振林.黄海夏季典型站位的底边界层动物[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3].章飞军,张岩松,张晓凌,郭学武,梁振林.夏季黄海一断面底边界层动物多样性初步研究[J].生物多样性.2005

[4].章飞军,张岩松,张晓凌,郭学武,梁振林.黄海夏季底边界层动物的种类与丰度[J].海洋水产研究.2004

[5].章飞军.黄海夏季底边界层动物生物多样性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

论文知识图

4个站位(1-3, 1-5, 1-7, 1-8)不同采样...各取样时刻底边界层动物的丰度各采样时刻底边界层动物种类丰度...4个站位(1-3,1-5,1-7,1-8)各取样时刻~...主要种类的丰度昼夜变化4个站位各取样时刻底边界层动物

标签:;  ;  ;  ;  ;  ;  ;  

底边界层动物论文_商弘,章飞军,郭学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