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皮影追踪

龙江皮影追踪

皮影戏艺术是运用多种艺术手段,追求视听效果完美统一的综合性表演艺术。一个优秀的皮影剧目的诞生,除了要有一个好的文学剧本、一名出色的导演、一些艺术素质很高的演员群体外,还需要其他几个艺术环节和工序一齐配合加工完成,才能最后推向演出市场的。而这些艺术环节和工序也正是一个皮影剧演员们应知应会的。

皮影艺术是明朝万历年间,流传到黑龙江省双城一带的。初期,皮影戏的演出全靠老艺人们口传心授,因此被称为“流口影”,也叫“照条儿”,当时的演出水平比较低下。后来,有几位河北的皮影艺人来到了黑龙江双城一带落户,开始用影卷演出连台本戏,他们的演出对双城的皮影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此时期,新一代的双城皮影艺人们,在继承了老艺人所传授的粗犷豪放的黑龙江皮影艺术的基础上,大胆吸收融合了外来皮影戏的细腻讲究的艺术精华,使自身的艺术水平得到了飞快的提高。尤其是在音乐唱腔上,以地方民间音乐作基调,采用了比较科学严谨的创作手法,初步形成了板腔体的音乐结构,使行当的划分更趋合理,使之演唱风格既优美又粗犷,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具有独特风格的黑龙江皮影艺术,从而使黑龙江皮影艺术在同行业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新中国成立后,黑龙江省组建了专业的皮影戏表演艺术团体。新文艺工作者们,除继承了与众不同的具有独特表演风格的黑龙江传统皮影艺术之外,又积极融合其他艺术门类的可借鉴之处(如在灯光、绘景、制作、表演等方面)。全体演职人员开拓思路,集思广益,大胆地进行改革创新,极大的丰富了新时期黑龙江皮影戏的表演艺术内涵,满足了审美情趣日渐提高的观众的欣赏心理。当时,最有力度的代表性剧目《秃尾巴老李》,就是继承融合、创新发展的最好例证。戏中时而是优美细腻、如泣如诉的感人情节;时而是粗犷豪放、惊天动地的音乐唱腔。影窗上那能流动的水,那能燃烧的火,那逼真的风雨雷电,以及色彩艳丽的灯光布景,无不打破了过去传统皮影戏单一的表演艺术形式。《秃尾巴老李》演出的成功,曾使黑龙江的皮影艺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达到巅峰,从而一跃跻身于皮影艺术三大家(河北、湖南、黑龙江)之列。

哈尔滨儿童艺术剧院皮影剧团于1984年成立,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钱塘街180号。它的前身是1951年5月成立的松江省皮影戏实验工作队,1954年改称黑龙江省民间艺术剧院,1960年改名黑龙江省木偶皮影艺术剧院皮影剧团,1972年改为哈尔滨市民间艺术剧院皮影剧团。多年来,黑龙江皮影艺术经过不断的改革和创新,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取得了新的发展。

皮影团代表剧目有《秃尾巴老李》、《水漫金山》、《猪八戒背媳妇》、《火焰山》等。剧目完整,表现力强,有独特风格,在黑龙江皮影艺术界有一定影响。

1987年,皮影剧团参加中国首届艺术节演出,剧目《猴子的心》、《小羊过桥》、《秃尾巴老李》受到各界的好评,并获奖。之后,又参加了唐山大奖赛,剧目《火云洞》、《嫦娥奔月》获演出二等奖和奖杯及奖金。

皮影戏不仅为成年人演出,更重视对儿童剧的生产。皮影团发挥了皮影艺术的特点,创排了《猴子的心》、《小羊过桥》、《三个和尚》等剧目,深受儿童喜欢。

皮影剧团近几年来还多次出国赴日本、法国等国家演出。在日本的演出深受日本观众的欢迎。《神户报》、《姬路报》、《朝日新闻》等媒体刊登、播放了中国皮影戏演出盛况。每场演出后,热情的日本朋友到后台观看演员的实际操作,有些学华语的朋友常到剧团的住处问长问短,请剧团演员给他们签名留念。通过演出的交流,使这古老的民间艺术更成熟,观众更喜欢。

皮影剧团有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演员队伍在不断的发展扩大,他们掌握了皮影的业务知识、艺术技巧,正在奋发图强,为皮影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责任编辑张燕

标签:;  ;  ;  

龙江皮影追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