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1]2004年在《密云水库浮游生物与富营养化控制因子研究》文中提出密云水库是北京城市供水最主要的地表水源,也是唯一的地表饮用水水源。目前其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水体富营养化。我们以2002~2003年的调研为基础,结合1980年以来的相关资料,对以下问题进行探讨: 密云水库初级生产力主要决定于浮游藻类的群落组成和细胞密度。2002、2003年共观察到浮游藻类8门,58属125种;浮游藻类群落有生长季节(6月—9月)和非生长季节之分,分别为蓝藻型和硅藻—绿藻型。从1980年至今,随着水体营养水平的提高,浮游藻类的细胞密度增加了近4倍,优势种群也由中营养型演替为富营养型。 浮游动物共检出4门,30属,36种;浮游动物群落具有原生动物数量多,轮虫次之,枝角类与桡足类量少的特点,呈现出浮游动物数量大、小型化、多样性低等伴随水体富营养化出现的特征。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种类逐年减少的,2002年仅观测到寡毛类的正颤蚓和摇蚊幼虫类的大红德永摇蚊,它们均是富营养型水体的指示种类。 于1980相比,2002—2003年密云水库水体营养盐含量增加,COD_(Mn)、BOD_5升高,水体透明度降低等等,多项指标的TSI_M大于53。密云水库水体营养程度具有空间和时间上的差异。白河主坝、恒河水质相对较好,其次是潮河主坝,水源九厂,库西,套里;水质相对差的为库东、金沟一带;水库富营养化状态评价的各项标准若按照年均值评价,营养状态为中到富营养状态;若按照年内最大值评价,则6月—9月为富营养,其它月份大多为中到富营养状态。 全面分析了密云水库水体系统中营养物之间、营养物与藻类生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分别探讨了各种环境因子对密云水库富营养化的影响,结合藻类增长潜力实验和现场围隔实验确定密云水库富营养化的主要控制因子。结果表明,光、温度,磷营养盐,库容量、水流流态等都能成为密云水库富营养化的主要控制因子。
杨龙[2]2009年在《密云水库富营养化阈值与外源磷素输入响应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富营养化是水环境领域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国内外对富营养化从概念、评价方法、发生机理和预测模型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对富营养化阈值方面的研究仍不充分,影响了富营养化的评价和防治。本论文从营养盐输入与富营养化响应关系入手,建立了基于营养盐阈值的富营养化风险评价方法体系,设计了模拟目标水体富营养化阈值的流水AGP试验,并选取北京市重要的地表水源密云水库进行实例研究。本文首先界定了富营养化阈值的概念:在水体富营养化过程中,某些限制性营养因子达到一定值后导致水体有机质(浮游生物)供给速率发生跃迁行为,表征这一临界效应的数值称为富营养化阈值。从阈值角度出发,本文定义富营养化为:水体限制性营养因子达到一定的阈值条件下,导致水体初级生产力大幅增加,造成水质恶化的过程。通过对比分析水质参数法、综合指数法、模糊数学法、藻种多样性法等评价方法的优缺点,本文提出了基于目标水体富营养化阈值的评价方法体系,主要内容包括:(1)目标水体富营养化限制因子的判识;(2)确定目标水体富营养化阈值;(3)根据阈值划分水体评价标准;(4)划分风险级别,进行风险评价。多元回归分析发现,透明度、硝酸盐氮、电导率、总磷、总氮与叶绿素a呈显着相关,总磷为密云水库富营养化限制因子。采用分层聚类分析法根据密云水库各监测点指标的相似性,将密云水库监测点划分为四组,其中第一组包括库西、白河主坝,第二组包括水九、潮河主坝、恒河、套里,第叁组包括金沟,第四组包括库东。影响密云水库藻生长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纳为两类:第一类是以硝酸盐氮、总氮为代表的营养因子,第二类是以水温、电导率、pH值为代表的环境因子。水质状况由好到差的顺序依次为:Group1>Group2>Group4>Group3。选取库东分析时间分布因子,影响藻生长时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可归纳为叁类:第一类是以硝酸盐氮、总氮、总磷为主的营养因子;第二类由总磷、水深、溶解氧、pH等环境因子和营养因子共同作用;第叁类由氨氮决定。密云水库浮游藻类结构年内变化明显。通过设计模拟外源输入对富营养化作用的AGP试验装置和方法,模拟了不同环境条件、营养条件下密云水库优势藻种演变和富营养化过程,结合使用MATLAB 7.0数值分析软件,对3期模拟时段的比增长率进行拟合分析,得出3期设计阶段密云富营养化发生的总磷阈值为0.053mg/L、0.062 mg/L、0.064 mg/L,再根据总磷与叶绿素a、总氮、透明度之间的回归关系,划分了密云水库富营养化的评价标准级别。采用WASP生态动力学模型对密云水库叶绿素a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显示,该模型能较好反映密云水库富营养化过程。最后,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预测值进行了概率分析,并应用GIS软件对密云水库富营养化发生的风险进行了区划,对防治水体富营养化提出了综合性和前瞻性的对策建议。
刘霞[3]2002年在《密云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研究》文中指出2000、2001年调查结果显示,密云水库初级生产力主要决定于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和细胞密度,营养特征为浮游植物响应型,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为绿藻(51.6%)一硅藻(28.7%)型。蓝藻门、甲藻门、金藻门、隐藻门、黄藻门分别占6.1%、6.04%、3.27%、2.83%、0.95%。在观察到的浮游藻类中,中营养型指示种占优势,如角甲藻、脆杆藻、鼓藻等,但也出现了一些富营养型指示种,如栅藻、小球藻、微囊藻、针杆藻等。 从2000、2001年两年的细胞密度分层比较结果可以看出,密云水库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现象比较明显,随着水深度的增加,浮游植物细胞密度相应递减,表层高于中层,中层高于底层。密云水库的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在逐年增加。 Chla含量随季节和水深度而变化。在密云水库,4、6、8、10月份chla含量逐渐增加,并随水深的增加而减少。2001年chla含量高于往年。 pH、透明度(SD)、总氮(TN)、总磷(TP)、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叶绿素a(chla)的营养状态指数综合评价表明,密云水库水体为中营养型,并且出现了向富营养发展的趋势。 AGP实验证明,磷含量的多寡,明显影响到水体中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当磷含量达到0.065mg/L时,可引起藻类大量繁殖。密云水库水体中的磷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水体富营养化的进程,密云水库水体为磷控型。 许多因素在制约着密云水库的水质,主要有点污染源、面污染源和内源污染。内污染源主要是底积物、网箱养鱼和内湖。 北京市紧缺的淡水资源在严重制约着人民生活、经济发展和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为保护水质,涵养水源,实现密云水库有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当政府重视、社会各界、京内京外共同努力治理点污染源,控制、削减面污染源和内污染源,调整流域经济结构,扩大生态农业,逐步实现流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刘靖[4]2005年在《北京城市河湖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研究》文中认为长河水系是北京城市河湖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西海、后海、前海、北海与中南海被喻为“城市的心脏”。2003—2004年的调研结果显示,长河水系初级生产力主要决定于浮游藻类的群落组成和细胞密度。定性、定量样品中共观察到的浮游藻类有8门,87属,204种。群落结构为蓝藻—绿藻型,细胞密度为41150×10~4/L,是1987年的62.88倍。优势种群为微囊藻(Microcysis)、颤藻(Oscillatora)、栅裂藻(Scenedesmus)、小球藻(Chlorella)、小环藻(Cyclotella)、直链藻(Melosira),均为富营养型或重富营养型水体指示种群。长河水系已连续叁年在夏秋季出现程度不同的、以微囊藻占绝对优势的蓝藻水华,水质较差,水生态系统失衡。 长河水系营养盐含量高(TN:1.667mg/L,TP:0.144mg/L),水体透明度低(0.52m),TN、TP、COD_(Mn)、BOD_5、SD五项指标的TSI_M值均处在54—88之间,表明北京长河水系水体均已达到富营养化或重富营养化程度。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南海入口、中海、南海、筒子河出口为Ⅳ类水,符合人体非直接接触地娱乐用水标准;麦钟桥、后海、前海、北海入口为Ⅴ类水体,仅符合一般景观水域要求;高粱桥、西海、松林闸为劣Ⅴ类水体,还达不到一般景观用水的标准。 两年的调研与实验结果显示,造成北京城市河湖水体发生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的主要原因是(1)以氮磷为主的植物营养物的污染比较严重;(2)由于北京水资源紧缺,补给城市河湖的生态用水量很少,仅够维持渗漏与蒸发;(3)河湖底部硬化、护坡衬砌的“叁面光”结构破坏了水系生态系统,严重降低了水体自净能力。本文对如何改善北京城市河湖水质,防治蓝藻水华提出了六条建议。
李亚永[5]2017年在《密云水库富营养化阈值与限制因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湖库是重要地表水资源地,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氮磷营养盐过量输入造成水体藻类大量迅速生长,在水体表面聚集,导致透明度下降,水质变坏等一系列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水环境问题之一。密云水库是北京市城市生活用水的主要地表水源地,作为首都北京最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的功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由于水库蓄水量的大幅减少,水库部分区域已出现富营养化的现象,入湖污染排放和水库富营养化的态势对供水安全仍然存在一定威胁,水华防治和水生态健康建设任重道远。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竣工,来水中藻类群落结构也将给密云水库的水质安全带来新的影响。本论文通过开展密云水库水体水质指标野外监测、室内模拟藻类生长实验和密云水库原位实验,对密云水库富营养化发生的氮磷阈值,不同氮磷营养盐条件下藻类生长情况和藻类群落结构对藻类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密云水库水体富营养化阈值的研究。通过对密云水库水体水质指标的分析发现,水体中氮磷浓度存在着空间差异性,在白河入库处采样点的磷含量相对较高,潮河入库处采样点的氮含量相对较高,随着离入库处的远近,氮、磷含量发生相应的变化。2015年4月、5月和8~11月密云水库野外监测数据显示,总氮的52.79%为藻类可利用氮,发现总磷的49.7%为藻类可利用磷。通过室内模拟藻类生长实验发现,其中氮充足条件下,磷酸盐浓度为0.03~0.04mg·L-1时,比生长速率增长迅速;磷酸盐浓度大于0.04mg·L-1时,比生长速率增长相对缓慢。而磷充足条件下,氮浓度小于0.1~0.3mg·L-1时,比生长速率增长迅速;氮浓度大于003mg·L-1;1时,比生长速率增长相对缓慢。因此,可利用氮磷的浓度应分别控制在0.3mg·L-1和0.04mg·L-1以下。根据藻类可利用磷和可利用氮在密云水库水体中总磷和总氮分别所占比例,结合室内模拟藻类生长的实验结果可计算出密云水库富营养化发生的总氮、总磷阈值分别为:0.57mg · L-1,0.08mg · L-1。(2)不同氮磷营养盐浓度对藻类生长的影响。选取铵态氮和硝态氮分别作为氮源,设置不同的氮磷浓度,来了解密云水库藻类的生长增殖规律,加深对水体富营养化与氮磷营养盐之间关系的认识。不同氮源条件下,藻类在以硝态氮作为营养物质时生长状况明显好于铵态氮,铵态氮条件下藻类叶绿素a含量随着氮浓度增加而增加,硝态氮条件下藻类叶绿素a含量随着氮浓度增加而有起伏变化。其中,磷浓度为0mg·L-1,硝态氮浓度为0.5mg·L-1时,藻类叶绿素a含量最高。而磷浓度为0mg·L-1和5mg·L-1时,硝态氮浓度为1mg·L-1时,藻类叶绿素a含量均为最低值。不同磷浓度条件下,结合室内实验和原位实验分析发现,磷浓度为0mg·L-1时,一定程度上限制藻类生长,磷浓度为2mg·L-1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藻类生长。而相同铵态氮浓度条件下藻类叶绿素a含量随着磷浓度增加而增加,相同硝态氮浓度条件下藻类叶绿素a含量随着磷浓度增加而有起伏变化。(3)不同藻类群落结构对藻类生长的影响。以密云水库水体和南水北调中“南水”的自然水体为研究对象,将水体按照不同比例进行混合后,添加不同浓度的磷营养盐,在密云水库进行原位实验。在A类(南水与密云水库水体积比为1:9)水体中,硅藻比例显着增加,而绿藻门和蓝藻门总体上比例有所下降。磷浓度为0mg ·L-1时,硅藻比例增加最多;磷浓度为0.01,0.02,0.03mg·L-1时,水体中甲藻门所占比例明显增加;磷浓度为0.01,0.04mg·L-1时,水体中裸藻门和隐藻门所占比例明显增加。在B类(南水与密云水库水体积比为3:7)水体中,磷浓度为0,0.01,0.03mg·L-1时,水体中甲藻门所占比例明显增加;磷浓度为0.02,0.03mg·L-1时,水体中隐藻门所占比例明显增加;磷浓度为0.02mg·L-1时,水体中裸藻门所占比例明显增加。在C类(南水与密云水库水体积比为5:5)水体中,磷浓度为0mg·L-1时,水体中金藻门所占比例明显增加;磷浓度为0.O1mg ·L-1时,水体中甲藻门所占比例明显增加;磷浓度为0.03,0.04mg·L-1时,水体中隐藻门所占比例明显增加。在D类(南水与密云水库水体积比为9:1)水体中,磷浓度为0.01,0.02mg·L-1时,水体中甲藻门所占比例明显增加;磷浓度为0.02,0.04mg ·L-1时,水体中隐藻门所占比例明显增加。相同水体在不同磷浓度条件下藻类群落结构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说明了磷对藻类群落结构有一定的影响。然而,混合水体中藻类以绿藻门、蓝藻门和硅藻门为主,虽然在不同的磷浓度条件下,绿藻门、蓝藻门和硅藻门所占的比例均有所改变,但藻类群落结构仍以绿藻门、蓝藻门和硅藻门为优势藻种。相同的营养盐条件下,四类水体中叶绿素a含量存在差异性,说明了水体中藻类群落结构的差异对藻类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
王辉锋[6]2005年在《密云水库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环境模拟试验研究》文中认为密云水库是目前北京市唯一的地表饮用水源地,其水质直接影响首都人民的生活和健康。水体的营养程度处于中营养型向富营养型转变阶段,磷为该水库藻类种群密度和数量的限制性元素,因此对水体中的磷在沉积物—水—藻之间循环状况的研究尤为重要。因此,围绕初级生产力分别对沉积物吸附、释放磷和藻类吸收磷做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沉积物对磷的最大吸附量为0.919mg/g,在沉积物—水界面(pH=7.5,DO<2,T=5℃),水中总磷的平衡浓度为0.031mg/L,其中溶解性磷为0.018mg/L;每天沉积物向水中释放总磷和溶解性磷的平均速率分别约为0.33μg/L和0.42μg/L。在沉积物和湖水作培养基的情况下,每1万个微囊藻吸收水中的溶解性磷的平均速率约为2ng/天,斜生栅藻约为7.6ng/天,微囊藻和栅藻的平均增长速率为1.19×10~5个/mL·d和3.7×10~4个/mL·d。同时,为了说明环境因素对各个阶段磷循环的影响,本次研究做了正交实验,在沉积物释放磷阶段,主要以pH、DO和温度为环境影响因子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升高或溶解氧降低都有利于磷的释放,pH偏离中性有利于磷的释放。对于所释放的总磷(TP)来说,溶解氧为总磷释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其次为温度和pH;而对于溶解性磷来说,pH是溶解性磷释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藻类吸收磷阶段,本次研究以温度、光照和pH为影响因素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缺少温度或光照都不适合藻生长,其生长速率仅为正常条件的0.01~0.1倍。温度与光照相比,温度是藻类生长的更为关键的因素;不同pH情况下,藻生长的优劣顺序为微囊藻7.5>8>7>9、栅藻7.5>8>9>7。
魏鹏[7]2003年在《公平水库与星湖浮游生物生态学与富营养状况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上世纪80年诞生的水库生态学认为水库与湖泊是两种不同的水体,它们的生态学特征有着重要的差别,然而由于条件的限制,到目前为止,对水库与湖泊生态学的比较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位于广东省的大型水库公平水库和最大的自然湖泊星湖为对象,进行浮游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旨在探讨水库与湖泊生态学的差异以及富营养化状况。 在星湖和公平水库各确定了四个样点,分别于2002年1、3、7、10、12月对公平水库,2002年1、3、7、8、10、12月对星湖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测定了水温、水深、溶解氧、电导率、pH值、透明度等物理指标;TN、TP、PO_4-P、NO_3-N、NO_2-N、NH_4-N等化学指标;同时对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种类、丰度等生物指标进行计数和鉴定。对星湖和公平水库物理因子的特性、营养盐的时空分布规律、浮游生物的种类组成、丰度分布、优势种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指标进行了分析,并用TSI等营养指标对两种水体进行了富营养化评价。同时,还参考了以往采集的数据,并对公平水库和星湖的年度变化做了分析。 结果表明:水库和湖泊不同的历史积累、水力滞留时间、水力补给系数、水体分层的情况以及物理结构决定了两个水体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相互差异,公平水库营养盐低于星湖,它的营养盐时空分布受外源输入控制,而星湖则以内源循环为主。水力滞留时间的长短和Zeu/Zmix大小的不同,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公平水库以硅藻-绿藻为优势类群,而星湖则以蓝藻为优势类群。公平水库的浮游植物丰度动态变化受温度影响更显着,而星湖浮游植物受温度和营养盐的限制更明显。两个水体动物丰度的变化主要由食物决定。从富营养化状况来看,星湖达到富营养水平,而公平为中营养水平,与以往的数据相比,它们的营养水平和氮磷比体现出上升的趋势。
李森[8]2013年在《查干湖低温期内源磷的释放及其对富营养化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富营养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它不仅严重破坏水环境生态平衡,而且还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随着各国对富营养化的重视及相关治理,在外部污染源逐步受到控制和消除的情况下,浅水湖泊沉积物中的磷代替外源磷素污染物,成为引起富营养化的内源污染源。沉积物中磷的不仅在常温期或高温期释放,而且在低温期也会持续释放,这成为北方湖泊富营养化发生的重要诱因。然而,对于低温期北方湖泊的内源磷在沉积物-水界面间迁移转化规律以及影响各形态磷相互转变的地球化学作用,尤其是化学环境与微生物的作用,目前仍缺乏研究。本文以吉林省西部典型的北方浅水湖泊——查干湖为研究对象,以低温期水化学特征和氮、磷营养盐分布规律为基础,采用欧盟推荐的SMT分析方法,调查与分析了查干湖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的时空变化特征。在实验室内采用实验模拟的方式,深入分析了沉积物-水两相间磷的迁移转化机制以及生物、物理、化学等因素在该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结合叶绿素a和藻类在查干湖水体中的分布规律,探讨了低温期沉积物中磷的释放对我国北方浅水湖泊富营养化的影响,并利用解析动力学模型对释放过程进行描述。同时基于查干湖水质指标,采用综合营养指数法(TLI)对查干湖低温期富营养化程度进行了评价。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控制北方同类型湖泊内源磷元素的释放以及低温期富营养化治理提供理论支持。调查并测定分析了查干湖低温期水化学特征以及不同形态的氮、磷在水体中的时空分布规律。低温时期查干湖pH介于9.35~9.40之间,属于偏碱性湖泊,其水质具有高浊度、高硬度以及高矿化度的特点。水中阴离子以HCO_3~-为主,阳离子以Na~+为主,主要阴、阳离子的含量浓度为:Na~+>Mg~(2+)>Ca~(2+)>K~+,HCO_3~-> Cl~->CO_3~(2-)>SO_4~(2-),其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盐钠组I型。低温期查干湖中各种离子浓度均高于常温期,并且在补给水、地质条件等因素影响下,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分布规律。低温期查干湖周边农业活动停止,在无外源氮、磷输入的情况下,查干湖水中各形态的氮、磷仍具有较高的浓度,说明沉积物已经成为查干湖污染的内源。氨氮(NH_4~+-N)是氮的主要存在形态,呈现出南部高北部低,湖中部高岸边低的分布特征;溶解性总磷(TDP)是磷的主要存在形态,呈现出南部低北部高的分布特征。虽然低温期查干湖的总氮(TN)和总磷(TP)平均浓度已超过富营养化发生的临界浓度,但是低温抑制藻类增殖、高浊度减弱光照强度以及能够被藻类直接利用的正磷酸盐浓度较低等因素共同影响,查干湖并没有出现藻类异常增殖的情况。从时间上来看, NH_4~+-N和亚硝态氮(NO2--N)高浓度区域面积在逐年缩小;TP和TDP浓度整体呈现降低的趋势。在总结和分析抓斗式和重力柱式沉积物采样器优缺点的基础上,结合采样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研发了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便携式沉积物采样器,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该采集器能够采集不同质地的沉积物样品,提高了采样效率。在减少研究人员工作量和工作强度的同时,还能最大程度的保持沉积物原始氧化还原状态,并能够避免沉积物样品在向存储容器转移时受到污染或破坏,提高了沉积样品采集的精度与科学性。明确了查干湖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的空间分布情况。采用SMT分级方法对查干湖不同深度的沉积物中各形态磷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发现沉积物中磷以无机磷(IP)为主;而钙结合磷(Ca-P)是IP中的主要形态。沉积物中的Ca-P主要来自查干湖周边高钙土。高钙土中磷酸盐在环境条件改变情况下,逐渐转化成水溶性磷酸钙,随地表径流进入查干湖后沉淀,最终在沉积物中形成Ca-P,其含量与TP的含量呈现极显着相关。从水平方向来看,查干湖沉积物中各形态磷浓度具有西南高的分布特点;从垂向来看,呈现从上向下增加的趋势,即各形态磷的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这说明近年来外源磷污染的输入量在逐渐减少。分析了查干湖低温期藻类分布情况以及影响藻种组成的因素。低温期查干湖主要藻种为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和裸藻门。由于蓝藻具有偏好中碱性水体、较高的细胞贮磷能力等特点,使蓝藻代替硅藻和绿藻成为低温期的优势藻种并且成为查干湖富营养化的潜在威胁。较低水温、光照条件、水生植物之间的竞争以及水生动物对其捕食等原因,抑制蓝藻等藻类过度繁殖,成为富营养化的限制条件,遏制了富营养化发生的风险。通过对藻类与氮素和磷素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温期查干湖藻类分布和浓度与氮素无关而与磷素有显着相关性,这说明查干湖是磷控制性湖泊。揭示了低温条件下查干湖内源磷迁移过程以及影响因素。在有无光照、有无溶解氧的情况下,低温期沉积物中的磷均仍能够持续释放,使上覆水中磷素的含量持续增加。由于Ca-P在沉积物中含量最多,因此解析出来的磷主要是Ca-P且释放出的数量最多。在厌氧有光照的条件下,沉积物中各形态磷的释放速率和释放量最大,是易引发富营养化的环境条件。在光照条件下,上覆水中的叶绿素a与磷素浓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藻类的大量增殖会减少水体中磷的含量,进而加快沉积物磷的释放;沉积物磷的释放又为藻类增殖提供了物质基础,两者之间相互促进。不同形态的磷的释放量与释放速率受到pH、光照、藻类、溶解氧等因素的影响而不同。控制沉积物中磷的释放是抑制查干湖富营养化的关键。初步探讨了低温环境下沉积物磷的解析动力学以及查干湖富营养化程度。利用水静态模拟的方法,在一定解析时间和水土比条件下,研究沉积物中磷解析的过程。根据实验数据,得出解析动力学模型P_d=0.017P_0t~(0.375)W~(1.493),该模型可以用以描述低温期查干湖沉积物中磷的解析过程。采用综合营养指数法(TLI)对查干湖富营养的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查干湖的营养级别从2009年的贫营养(TLI=28.56)转变成2010年(TLI=38.25)和2011年(TLI=30.19)的中等营养,说明查干湖存在发生富营养化的风险。
李林春[9]2007年在《南湾水库富营养化现状与养鱼调控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南湾水库位于信阳市西南,最大库容16.3亿m~3,可养鱼水面5.33×10~3公顷,是建国后首批兴建的大型治淮骨干工程。水库除可灌溉农田外,同时还具有防洪、发电、养殖、旅游等多种功能,对信阳地区的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南湾水库还肩负着为市区30万居民提供生活用水的重任,因此水库水质的好坏与居民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工业、旅游和沿岸茶叶与板栗种植业的迅猛发展,随着污水排放和水土流失,大量的有机物质和营养盐类进入水体,水库的水质受到很大的影响。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南湾水库的富营养化状况进行系统地调查研究,因此调查研究水库的富营养化状态及其成因对水库的治理和确保居民饮水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调查了南湾水库水体的理化指标、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生物量,利用修正卡森指数(TSIm)、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浮游植物的种类多样性指数以及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等参数对南湾水库水体的富营养化状态进行了评价,并且跟踪调查了调整鲢、鳙鱼种放养比例后对南湾水库水质指标及浮游生物的影响,以期为南湾水库的治理与合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1、南湾水库水质理化性状与评价通过对南湾水库叶绿素a(Chla)、总氮(TN)、总磷(TP)、溶解氧(DO)、五日生化耗氧量(BOD)、高锰酸盐指数(COD_(Mn))、pH值、水温、透明度(SD)和水深等水体理化指标的调查,选择修正卡森指数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南湾水库水质的营养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南湾水库修正卡森指数的评价结果为TSIM=59.03,已符合富营养化的标准;TLI(∑)=54.75,符合轻度富营养化标准。2、南湾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与评价调查了南湾水库浮游植物的生物量、种类组成,计算南湾水库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从生物的角度来评价南湾水库的营养状况。结果表明,南湾水库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为4.337 mg/L,代表富营养化的指示种微囊藻为南湾水库浮游植物的优势种。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的Shannon-Weiner指数为3.45;Pielou指数(均匀度指数,E)为1.15;Simpson's指数(优势度指数,D)为0.84,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还是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从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生物量和种类多样性指数等指标来评价,南湾水库处于中营养到富营养的水平。3、调整养鱼模式对南湾水库水质和浮游生物的影响跟踪调查了鲢、鳙鱼种的放养比例由20:80调整为40:60,鲢鱼的放养量由4.373g/m~3增加到8.747g/m~3,鳙放养量由17.494g/m~3减少到13.120g/m~3,对南湾水库水质理化指标与浮游生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调整鲢、鳙鱼种的放养比例后,南湾水库的水质得到了一定的改善,表现为COD、BOD和叶绿素a含量显着降低,透明度显着升高,富营养化状态出现减轻的趋势。另外,从浮游生物调查的结果来看,增大鲢放养比例,降低鳙的放养比例,对浮游动物的数量和生物量影响不大,但能显着降低浮游植物的数量和生物量,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蓝藻在藻类群落中所占的比例及其生物量,有效地避免了水库蓝藻水华的爆发。
赵爱萍[10]2006年在《镇江金山湖及附近水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文中提出镇江金山湖是长江叁角洲地区典型的平原小型湖泊,我们于2004年12月至2005年11月对镇江金山湖及附近水体进行了7次采样调查,共设置样点10个,其中5个位于金山湖,5个位于周边水体。我们对镇江金山湖及附近水体的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及变化规律作了较细致的调查研究,利用多样性指数分析了浮游生物的多样性,采用HCA和PCA等数量生态学分析方法分析了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分布格局,利用回归和CCA分析了浮游生物与水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并对水体的富营养化进行了评价,为今后该水体的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了本底资料,也为研究该水体的生态系统结构及能量流动打下基础。 1.浮游植物共鉴定到302分类单位,包括253种45变种4变型,隶属于8门99属,年平均生物量为2989.32万个/升,绿藻种类及数量最多,隐藻和蓝藻数量也较多。优势种主要有尖尾蓝隐藻、小球藻及微小裂面藻等13种。在种类的季节变化上,春季最少,冬季最多,各个样点的年变化趋势基本同整体变化。数量生物量的季节变化总体趋势为夏季最高,春季最低。叶绿素a的年平均浓度是96.40mg/m~3,其水平及季节分布情况同浮游植物生物量一致。对浮游植物进行了4种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分析,均为周边池塘的平均水平稍高于金山湖。 利用HCA和PCA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是将10个样点分为3组,组1包括样点Ⅰ、Ⅱ和Ⅵ,组2包括样点Ⅲ、Ⅳ和Ⅴ,组3包括样点Ⅶ、Ⅷ、Ⅸ和Ⅹ。 2.浮游动物共鉴定到92种属,其中轮虫有68种属,枝角类有22种属,桡足类只发现2种,浮游动物的平均数量76100.95个/升,重量生物量平均为71.52mg/l,其中轮虫在种类、数量及重量生物量上均占有绝对优势,分别为73.91%、98.6%及62.49%,尤其是以富营养型湖泊出现较多的臂尾轮虫居多。种类组成的季节变化趋势同浮游植物,冬春季最低,秋季最高。 优势种10种,包括一种裸腹溞及9种轮虫,其中也是常见种的是角突臂尾轮虫、裂足臂尾轮虫、裂痕龟纹轮虫、暗小异尾轮虫、长叁肢轮虫及多肢轮虫等6种。 我们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分布格局进行了HCA和PCA分析,结果也是将10个样点分为3组,其中组1包括金山湖的5个样点,组2包括样点Ⅵ、Ⅸ及Ⅹ,
参考文献:
[1]. 密云水库浮游生物与富营养化控制因子研究[D]. 刘静. 首都师范大学. 2004
[2]. 密云水库富营养化阈值与外源磷素输入响应关系研究[D]. 杨龙. 首都师范大学. 2009
[3]. 密云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研究[D]. 刘霞. 首都师范大学. 2002
[4]. 北京城市河湖水体富营养化与蓝藻水华研究[D]. 刘靖. 首都师范大学. 2005
[5]. 密云水库富营养化阈值与限制因子研究[D]. 李亚永. 河南大学. 2017
[6]. 密云水库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环境模拟试验研究[D]. 王辉锋. 中国地质科学院. 2005
[7]. 公平水库与星湖浮游生物生态学与富营养状况的比较研究[D]. 魏鹏. 暨南大学. 2003
[8]. 查干湖低温期内源磷的释放及其对富营养化的影响[D]. 李森. 吉林大学. 2013
[9]. 南湾水库富营养化现状与养鱼调控的研究[D]. 李林春. 华中农业大学. 2007
[10]. 镇江金山湖及附近水体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D]. 赵爱萍. 上海师范大学.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