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红云[1]2003年在《潜蝇姬小蜂的生物学和对植物挥发物的趋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潜蝇姬小蜂(Diglyphus isaea Walker)是我国蔬菜斑潜蝇的主要寄生蜂,为繁殖和利用该蜂,并为蔬菜潜叶蝇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作者较系统地研究了该蜂的行为学特性、发育和生殖、功能反应和繁殖技术等,测定了几种植物挥发性物质对潜蝇姬小蜂的生物活性,并对主要植物挥发性物质的组分进行了分析鉴定,主要结果如下: 潜蝇姬小蜂对寄主龄期有选择性,主要寄生2—3龄寄主,其寄生行为分为四个过程:寄主定位、寄主检验、产卵和取食、清扫和梳理。成虫羽化一般在上午进行,温度对羽化时间和高峰有影响,温度越高,羽化时间越集中,羽化高峰时间越早。雄虫比雌虫羽化略早,成虫羽化当日即可交配,雌雄虫均可多次交配。潜蝇姬小蜂寄生活动主要在光照期内进行。成虫补充取食蜂蜜可显着延长其寿命。 潜蝇姬小蜂在美洲斑潜蝇上卵-幼虫、蛹和整个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41℃、7.72℃、9.29℃;在南美斑潜蝇上为10.44℃、8.49℃、10.40℃;在美洲斑潜蝇上的有效积温分别为90.62日度、88.59日度、178.27日度;在南美斑潜蝇上为91.60日度、107.75日度、170.00日度。24℃下,单雌在南美斑潜蝇和美洲斑潜蝇上分别产卵241.0粒和252.6粒,可杀死242.2头南美斑潜蝇,最高为309头;杀死304.1头美洲斑潜蝇,最高可达474头。 在温室条件下研究了笼养潜蝇姬小蜂的扩繁技术,在30×40× 50cm的养蜂笼中,放入12钵蚕豆苗,接种250头南美斑潜蝇成虫一天,可获得796头寄主幼虫。再过7-8天接种50头雌蜂,可收获270头成蜂,出蜂率为34%。单笼在接种80头雌蜂、1488头南美斑潜蝇(20钵蚕豆)时,平均收获蜂量358.2头。在30×40×50cm的笼中,接蜂比为1:13~20时,可获得最佳寄生和繁蜂效果。本研究表明18~30℃适宜潜蝇姬小蜂的生长发育、寄生和羽化,在24℃下,繁殖一代约需15天左右。根据此繁蜂工艺,在温室进行小规模繁殖,每月可生产合格成蜂12172头,其繁蜂成本约为0.04元/头。潜蝇姬小蜂在南美斑潜蝇和美洲斑潜蝇上的功能反应模型分别为: Na(L.h)=0.9801Nt/1+0.0214Nt和Na(L.s)=0.9602Nt/1+0.0234Nt。 采用两种植物挥发性物质提取装置(液氮冷凝装置和 Tenax GR吸附柱装置),对蚕豆、地豆、油菜、小白菜、甘蓝等受斑潜蝇为害的叶片、完好的叶片和机械损伤的蚕豆、地豆叶片的挥发性物质分别进行了提取,并利用四臂嗅觉仪测定了潜蝇姬小蜂对植物叶片的自然挥发物和挥发物质提取液的嗅觉反应。结果表明:l)、Tenax GR吸附柱提取法获得的植物挥发性物提取液和直接用植物自然挥发物对潜蝇姬小蜂的活性测定结果一致,说明该提取法比液氮冷凝提取法更接近自然;2)、潜蝇姬小蜂对所测试的几种受斑潜蝇为害的植物气味均表现出明显的趋性,特别是对南美斑潜蝇为害的嗜好植物一地豆和蚕豆叶片,雌蜂表现出了更强的趋性;对机械损伤和完好的蚕豆和地豆叶片也表现出较强的趋性,但不如对虫害叶片的趋性强。而完好的甘蓝、小油菜、小白菜叶片和非寄主植物小麦苗和玉米苗则对潜蝇姬小蜂无明显的引诱作用;说明这些植物受斑潜蝇为害后可能产生或释放了更多的对潜蝇姬小蜂具有引诱活性的物质;3入上述植物叶片在培养皿中的生测试验也表明,潜蝇姬小蜂对被害叶片有明显的刺探行为;在寄生蜂近距离寻找寄主行为中,视觉和触角信号可能是不可或缺的。 应用GC-MS分析鉴定了蚕豆和地豆叶片主要挥发性物质的组分,初步结果表明:1)、完好蚕豆叶片和被斑潜蝇为害后的蚕豆叶片中D-柠檬烯和反刁,7。二甲基-l,3,6-辛叁烯含量都较高。与完好蚕豆叶片相比,被害蚕豆叶片出现了新的成分:石竹烯、p-香叶烯和澳类化合物;此外,被害蚕豆叶片中D对。烯(D-Limonene)禾口反-3,7-二甲基-1,3,6-辛叁烯(l,3,6-Octatriene.3,7-dimethyl,E)的比例也有所增高:二)、完好地豆叶片和被害地豆叶片中r柠檬烯和3-曹烯含量都较高。与完好地豆叶片相比,被害地豆叶片出现了新的成分:3,5,5-叁甲基环己烯,石竹烯和奠类化合物;3L植物被斑潜蝇为害后,挥发性物质发生了变化,生成了特定了化学指纹图谱,可能为寄生蜂寻找寄主提供了化学信号。
顾丁, 柳琼友, 陈文龙[2]2007年在《潜蝇姬小蜂研究概述》文中指出潜蝇姬小蜂是几种重要斑潜蝇的寄生蜂。对潜蝇姬小蜂的形态学特征、生物学特性、寄生行为、饲养方法、应用及生态地位等方面作了概述。
邹德玉[3]2009年在《感器和蛀道在豌豆潜蝇姬小蜂寄主定位中的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豌豆潜蝇姬小蜂(Diglyphus isaea Walker)是一种有效控制潜蝇类害虫的优势天敌。但目前其大规模生产及大面积应用仍面临诸多问题。深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进一步明确寄主植物-寄主-豌豆潜蝇姬小蜂叁者之间的关系,对人工扩繁潜蝇姬小蜂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潜蝇姬小蜂感器进行了电镜扫描观察,为进一步揭示其寄主定位与识别机能提供参考;并首次研究了寄主蛀道在潜蝇姬小蜂各发育阶段中的作用,同时对潜蝇姬小蜂人工扩繁进行了初步研究,为大规模人工扩繁提供参考。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产卵器上共发现B?hm氏鬃毛、锥状感器、毛状感器、火山状感器、栓锥感器、腔锥感器、钟状感器、短锥感器及表皮刺9种感器;在雌蜂触角上发现B?hm氏鬃毛、感觉孔、单孔毛状感器、多孔片状感器、锥形乳头状感器、厚壁化学感器、薄壁化学感器和毛状感器8种感器;在雌蜂足跗节上发现毛状感器和钟状感器2种感器。分别对这些感器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推测了其在寄主识别与定位过程中的功能。2)研究了寄主蛀道在潜蝇姬小蜂各发育阶段中的作用。与无蛀道的情况相比,有人工蛀道存在时,更多的初孵幼虫可找到寄主;无蛀道时,所有被测幼虫均不能构筑完整的蛹室,但可化蛹和羽化;雌蜂对有空蛀道和无空蛀道的叶片内寄主的平均攻击率存在极显着差异,空蛀道能显着地提高攻击率。寄主蛀道在豌豆潜蝇姬小蜂发育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搜寻导向和化蛹倚靠的作用。3)用不同处理的人工叶片刺激潜蝇姬小蜂产卵发现:尽管人工叶片和寄主植物叶片(寄主蛀道)质地相差很大,但人工叶片内的寄主幼虫仍能被寄生。寄主蛀道上表面并不存在用于定位寄主的特殊化学物质。在没有化学信号的帮助下,雌蜂仍能定位到寄主。近距离范围内,由寄主幼虫取食并通过蛀道上表皮而传递的振动信号对于雌蜂定位寄主是相当重要的,而化学信号不是必需的,但化学信号能刺激雌蜂更活跃地搜索寄主,并提高攻击率。4)取食测定发现3龄初潜蝇姬小蜂幼虫可取食烫死的家蝇幼虫,且存在取食活体寄主及残食同类的现象,说明其取食寄主专一性不强。但以家蝇幼虫饲喂的初孵幼虫最多可发育至2龄。测定被产卵的美洲斑潜蝇幼虫营养成分,发现其蛋白质、粗脂肪、水分、总糖、海藻糖等营养成分含量(g/100g鲜重)分别为:6.615±0.250、7.727±0.775、68.366±0.485、1.008±0.009、0.148±0.006,与已知家蝇幼虫营养成分不同,这是造成幼虫早期死亡的原因之一。寄主营养成分也是雌蜂定位寄主的信号之一。营养成分的测定为配制适宜的潜蝇姬小蜂人工饲料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 潜蝇姬小蜂的生物学和对植物挥发物的趋性研究[D]. 冯红云.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3
[2]. 潜蝇姬小蜂研究概述[J]. 顾丁, 柳琼友, 陈文龙.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 感器和蛀道在豌豆潜蝇姬小蜂寄主定位中的作用研究[D]. 邹德玉.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