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利之辨议论文600字

义利之辨议论文600字

问:义利之辨,谈谈高等教师怎样处理道德行为与物质利益的关系
  1. 答:摘要义利之辨,辩的是道德行为与物质利益的关系.作为中国古代关于道德行为与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的争辩.义,指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道德标准;利,指利益,.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2-11
    义利之辨,谈谈高等教师怎样处理道德行为与物质利益的关系
    义,多指道义;利,多指利益。中国历史上的义利之辨就是要辨明在社会生活中应该怎样处理义和利的关系,分清楚义和利哪一个更重要
    义利之辨,辩的是道德行为与物质利益的关系.作为中国古代关于道德行为与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的争辩.义,指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道德标准;利,指利益,.
问:关于义利之辨
  1. 答:现代如何重新认识义利之辨
    对人们伦理道德的要求,应该先按一般公民标准,对某些阶层的人可以再提高标准。要求自己和对待别人也应该有区别,最好的风范是“待人也宽,责己也严”。站在从政治民的位置上、立志高远者,对自己的道德要求也应该高标准,不能把自己“混同于一般老百姓”。
    宋代道学家象山先生陆九渊,应朱熹之邀在庐山白鹿洞书院讲演《论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那一章,说“人之所喻,由其所习;所习,由其所志。志乎义,则所习者必在于义;所习在义,斯喻于义矣。志乎利,则所习者必在于利;所习在利,斯喻于利矣”。因而他要求那些学习圣贤立志从政者必须深自反省,端正做官动机,做到“供其职,勤其事,心乎国,心乎民,而不为身计”。他这番话讲得多好!难怪当时听讲者很多人感动甚至落泪!统治者、治民理事的公务人员,若都能如此立志,如此要求自己、规范自己,该多么好啊!
    共产党人,立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其理想志向应该比儒家伦理道德标准高得多;历史上孔子、孟子、董仲舒、程颢、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等儒家优秀人物尚且以道义自任,要求努力克己,为公为民;真正的共产党人自然应该更进一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努力做新时期的新圣贤,使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生生不息!
问:怎样论孟子的义利观
  1. 答:孟子的义利观是见利思义,重义轻利。
    见利思义是中国传统道德处理群己关系的一条基本行为准则,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美德。义和利问题,讲的是道德原则和物质利益的关系问题。义,一般地是指合乎正义和公益的或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利,就是指物质利益。见利思义,不是一般地反对“利”,而是指见到利益,应首先想是否符合道义,应该取的可以取,不该取的不应据为己有,是孔子说的“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义利之争贯穿了中国古代思想史,其中一种观点是重义轻利,主要代表是孔孟的儒家学派。孟子同孔子一样是重义轻利,主张“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 答:战国时期梁惠王问一学者有关利国之道的问题。该学者答道:“王何必日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这位学者是孟子。
    孟子的义利观,把义和利看作是一对矛盾,强调要“贵义贱利”。
义利之辨议论文600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