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民歌中动物类意象浅析

南朝民歌中动物类意象浅析

王晓丽

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国际汉语教育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纵观南朝民歌,内容上多以爱情为题材,且最大的艺术特点是借助一系列的意象,再现男女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抒发了南朝女子爱情面前热情奔放、真挚动人的情感。本文主要分析了南朝民歌中“鱼、鸟”两个动物类意象,阐述了这一意象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动物鱼鸟意义

对于南朝民歌来说,意象是其艺术构造的重要元素,大部分民歌以意象描写为主,托物言情。一系列超越语言、超越形象的动物意象描写,生动的再现了南朝女子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使其内心深处细腻丰富的情思跃然纸上。

1、鱼

南朝地理环境优越,多山多水,自然优美,有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而鱼正好是江南水乡人民的重要生活来源,傍水而居的人“民食鱼居,以渔猎生活为业,”捕鱼而生自然成为他们一个重要的生活特征。他们凭借这一优势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大力发展渔文化,打造江南水乡特色文化。正是因为这样的条件,为南朝民歌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和灵感。

《子夜歌》:“常虑有贰意,欢今果不齐。枯鱼就浊水,长与清流乖。”女子经常担心男子有二意,今天看来果然心意不同,他早已移情别恋,“枯鱼”喻指变心的男子。干枯的鱼总是生活在浊水里,自然与清流无缘,女子纯洁坚贞,可惜男子负了自己,从侧面反映了女子对男子的一种坦然与从容。

又有《欢闻变歌》:“张罾不得鱼,鱼不橹罾归。君非鸬鹚鸟,底为守空池。”表面写捕鱼,实则是求偶,“鱼”是女子一心想追求的男子,以“求鱼”象征“求爱”。

《三洲歌》第二首:“风流不暂停,三山隐行舟。愿作比目鱼,随欢千里游。”郎君是一个商人,常年划船游历在外,在此把自己比作“比目鱼”能追随郎君去经商。女子情意真切、诚恳,愿“随欢千里游”,可见她对郎君爱之深。“比目鱼”隐喻“匹偶”,女子动情之深,一心追求男子。

南朝乐府民歌中,“鱼”多指男子,被赋予了感情婚姻的色彩,是爱情的象征物,特用来比喻求偶,并和“水”形成组合意象,来表达男女相爱之情。闻一多先生在《说鱼》中指出:“鱼是匹偶的隐语,打鱼、钓鱼等行为是求偶的隐语。”南朝民歌中,“鱼”这一意象的确被赋予了浓重的爱情色彩,这与江南水乡的人文地理和经济生活是分不开的。

2.鸟

南朝民歌多为女性的吟唱,自然“鸟”意象就成为她们关注和抒发情感的对象。为此南朝民歌中与“鸟”有关的作品不胜枚举,有四十首民歌中都用到了“鸟”意象,鸟的种类也较为丰富,有“杜鹃、燕、鸿雁……”

杜鹃,南朝民歌中多次用到了杜鹃这一意象,它基本上告别了旧时诗人以“杜鹃”写悲情的曲调。而是借杜鹃鸣叫写女子春心萌动,对爱情的渴望。《子夜四时歌.春歌》:“杜鹃竹里鸣,梅花落满道。燕女游春月,罗裳曳芳草。”“新燕弄初调,杜鹃竞晨鸣。画眉忘注口,游步散春情。”《孟珠》:“适闻梅作花,花落已成子。杜鹃绕林啼,思从心下起。”春季生机盎然,“杜鹃”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的春色里欢快的歌唱,一个个渴望爱情的女子按耐不住情思,春心萌动,求偶心切。

燕,是春天的信使,是早春常见的动物之一,南朝民歌中五次提到了“燕”这一意象,且多以“双燕”意象出现在作品中。《子夜四时歌.秋歌》:“秋爱两两雁,春感双双燕。兰鹰接野鸡,雉落谁当见?”《月节折杨柳歌.二月歌》“偏偏乌入乡,道逢双燕飞,劳君看三阳。”在这里“燕”是象征爱情的鸟儿,它们成双成对,尤其女子看到成双成对的鸟儿,不时的惊叹,“何时才能和自己心中的爱人相亲相爱、双宿双飞呢?”“我的爱情究竟什么时候会到来?”这些惊叹,是女子强烈的求爱意识,是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与憧憬。或是立春时节,恰逢遇到双飞的燕子,女子触景生情,抒发自己对远在他乡爱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雁,自古就有鸿雁传书之说,它充当了信使身份,在南朝民歌中也不例外,除寄托思乡怀亲、羁旅思归、哀鸿遍野、怀远自伤等情感外,鸿雁还被赋予了男女爱情的色彩。《子夜四时歌.秋歌》第三首:“鸿雁搴南去,乳燕指北飞。征人难为思,愿逐秋风归。”借“鸿雁”和“乳燕”写两个相爱的人各在一方,思念心切,难以忍受相思之苦,只盼爱人能早日回来。《读曲歌》第三十六首:“日光没已尽,宿鸟纵横飞。徒倚望行云,躞蹀待郎归。”“宿鸟”其实就是大雁,日光落尽,大雁成群飞去,女子忧伤的徘徊着,不时仰望天上的行云,焦急等待心中的情郎。加之“鸿雁”有传送音讯的渊源,鸿雁可以传递音讯,寄托女子相思之情。

除此之外,南朝民歌中还有众多关于鸟的意象,如兰鹰、野鸡、雎鸠、鸳鸯、乌鸦……它们大多是多情女子的象征,也是相恋男女的代表,寄寓着美好爱情。在南朝乐府中,“鸟”是女子的自喻,同时是相爱男女表情达意的典型喻象,是爱情的象征。

女子对爱情的渴望、既得爱情的欢乐、相思的痛苦等一系列的情爱思想,通过鱼、鸟两类动物意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情歌中女子的情感流露与此类意象息息相关,密不可分。

参考文献

[1]王青、李敦庆编.两汉魏晋南北朝民歌集[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

[2]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07.

[3]万绳楠主编.魏晋南北朝文化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4]王运熙.乐府选诗论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5]周中明等撰稿.中国历代民歌鉴赏辞典[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

[6]李延寿.南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0.

[7]萧涤非.汉魏六朝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8]曹道衡、沈玉成.南北朝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9]杨柳.论乐府诗歌中鱼的意象[D].安徽:安徽大学中文系,2009,03.01.

作者简介:王晓丽(1991.04-),女,2014级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在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标签:;  ;  ;  

南朝民歌中动物类意象浅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