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偶氮还原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偶氮,偶氮染料,荧光,大肠杆菌,探针,质粒,低氧。
偶氮还原酶论文文献综述
吕雪薇[1](2018)在《基于检测偶氮还原酶和过氧化氢荧光探针的合成、性质及生物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细胞的生长增殖、代谢凋亡过程中,每一环节都需要生物活性酶的参与。细胞内的小分子活性氧和金属离子,对调节细胞内多种生理活动有重要作用。细胞内酶类反应和小分子物质异常,可导致细胞功能问题和疾病风险。研究此类物质,对于监测细胞变化和预防疾病有意义,而作为灵敏度高、专一性强的荧光探针,近年来在生物化学和医学方面有广泛运用,成为研究热点。基于喜树碱的药理作用和荧光特点,本文以喜树碱衍生物SN-38为荧光团,设计并合成了一个检测偶氮还原酶、靶向识别低氧肿瘤的荧光探针ARP-1。在辅酶NADH存在时,以DMSO:HEPES(1:9,pH=7.2)为测试体系记录了ARP-1的荧光光谱,发现ARP-1有微弱的蓝色荧光,与大鼠肝微粒体反应后在560 nm处发出绿色荧光。荧光成像实验证明:ARP-1在低氧状态下的细胞和线虫体内能断键释放出SN-38,并发出绿色荧光;将探针运用于小鼠肿瘤成像实验,结果证明ARP-1能对肿瘤特异性标记,且在低氧的肿瘤中,探针断键释放出的药效团SN-38能抑制肿瘤的生长,是一个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的低氧探针。基于1,8-萘酰亚胺结构,文中设计合成了叁个检测过氧化氢的荧光探针HP1、2和3。在DMF:PBS(2:8,pH=7.4)的溶剂条件下测试其光谱性质,发现化合物与过氧化氢反应后,从450 nm处的蓝色荧光变成550 nm处的黄绿色荧光。将HP1用于生物成像,实验证明HP1能检测生物体内的过氧化氢。后又以刃天青为荧光团,合成了一个识别过氧化氢的近红外探针RHP1。在相同条件下测试了RHP1的光谱性质,RHP1的紫外吸收峰在390 nm~650 nm之间,本身荧光很弱,与过氧化氢反应后,390 nm~548 nm间的吸收峰减弱,而548 nm~650 nm之间吸收峰增强,溶液由蓝色变为粉红色,且荧光在639 nm处增强15倍左右。将RHP1用于细胞和线虫成像实验,结果证明RHP1是一个能检测外源性和内源性过氧化氢的近红外荧光探针。(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期刊2018-05-01)
曹新华[2](2017)在《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降解偶氮染料的机理及偶氮还原酶活性位点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纺织业和印染业是我国染料使用的主要行业。随着染料用量的逐年增加,染料废水排放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目前,印染业使用的染料包含大量人工合成的偶氮染料。偶氮染料的结构比较稳定,自然条件下能够抗碱、抗酸和抗光降解。排放到环境中且含偶氮染料的废水对生物体具有潜在的叁致效应(致癌、致畸、致突变)。希瓦氏菌属的模式生物ShewanellaoneidensisMR-1在微氧条件下能够降解偶氮染料,但降解过程在好氧条件下被抑制。目前,关于S.oneidensisMR-1偶氮还原过程的机理以及氧抑制该偶氮还原过程的机理研究甚少。此外,作为降解偶氮染料的关键酶,蛋白质数据库中暂无S.oneidensis MR-1偶氮还原酶(soAzoR)的晶体结构。因此,有关soAzoR的活性位点以及其与底物等的相互作用方式研究也较少。为阐明上述机制,本研究采用基于NMR的代谢组技术和基于RNA-Seq的转录组技术分析了Soneidensis MR-1在不同氧条件下以甲基橙为底物时代谢水平和转录水平的变化;采用同源建模、分子对接以及单氨基酸突点等方法分析了 soAzoR与FMN、NADH和底物(甲基红)的作用方式及作用位点。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代谢组水平上:S.oneidensisMR-l在低浓度溶解氧条件下培养时,甲基橙的存在与否对代谢物含量无显着影响(p>0.05)。甲基橙浓度相同时,溶解氧浓度的增加导致SoneidensisMR-1细胞内8种代谢物(脂蛋白脂、丙氨酸、乙酸异戊酯、异丙醇、别苏氨酸、3-羟基丁酮、丙氨酸、腐胺和NAD+)的含量显着性增加(p<0.05)。(2)在转录组水平上:SoneidensisMR-1在低浓度溶解氧条件下培养时,甲基橙的存在导致146个基因上调,26个基因下调;SoneidensisMR-1糖代谢能力,TCA循环能力,氨基酸降解能力和电子传递能力增加,尿素循环能力和合成精氨酸能力降低。甲基橙浓度相同时,溶解氧浓度的增加导致S.oneidensis MR-1的312个基因上调,759个基因下调;SoneidensisMR-1脂肪酸氧化能力、氨基酸合成能力、DNA复制能力和尿素循环的能力增加,TCA循环能力、电子传递能力以及氨基酸降解能力降低。(3)结合代谢组和转录组数据提出假设:soAzoR与呼吸链电子传递复合体I想毗邻,偶氮还原过程可以看作呼吸电子传递的一个分支;氧分子作为呼吸电子传递链的终端电子受体,与偶氮染料竞争性的接受电子。(4)soAzoR的叁维结构一共包含6个α-螺旋和7个β-折迭,采用典型的罗斯曼折迭构象,酶的活性口袋只能通过同源二聚体形成。(5)辅基FMN的异咯嗪环以平面的方式结合在soAzoR的疏水性口袋中。FMN分别与来自于单体B的氨基酸残基Met94、Tyr95、Asn96、Phe97、Gly140、Gly141、Gly143、Thr138、Ser10、Ser16、Gln17、Ser18 之间生成氢键;与来自单体B的氨基酸残基Leu12、Pro93、Asn176、Arg139以及来自单体A的氨基酸残基Leu8之间均有疏水性作用。(6)辅酶NADH的烟酰胺基团和腺嘌呤核苷酸基团分别结合与酶的不同部位。烟酰胺基团结合于FMN的异咯嗪环si面上方的疏水性口袋中并与该平面呈一定的角度。烟酰胺C4原子到FMN异咯嗪环N5原子之间的距离为4.3 A。NADH分别与来自单体A的氨基酸残基Ala111、Tyr119、Arg59以及来自单体B的氨基酸残基Ser16之间生成氢键;与来自单体A的氨基酸残基Leu58、Phe117、Phe161以及来自单体B的氨基酸残基Gln17、Tyr15之间均有疏水性作用。(7)甲基红(MR)的对氨基苯基团平面以与FMN异咯嗪环si面呈30°角的模式结合在soAzoR的疏水性口袋中。偶氮键到FMN异咯嗪环N5原子的距离约为4.6A。MR分别与氨基酸残基Asn96(B)、Gly140(B)、Gly141(B)、以及氨基酸残基Tyr119(A)之间生成氢键;与氨基酸残基Tyr95(B)、Phe97(B)以及氨基酸残基Phe1 17(A)、Phe161(A)之间均有疏水性作用。(8)酶动力参数分析结果显示:与野生型酶相比,突变体G140F和G141F完全丧失了降解甲基红的能力;突变体S16A和N96A的甲基红和NADH亲和力均降低至少50%;突变体F161A彻底活性;突变体F117A的NADH亲和性提高,且降解甲基红和利用NADH的活性也同时提高;突变体Y119A的NADH亲和力降低;突变体R139A对甲基红的亲和性降低至少4倍,而对NADH亲和力基本不变;突变体H143A降解染料的活性降低至19%,对甲基红的亲和力也大幅降低;突变体R59A对降解甲基红和利用NADH的能力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期刊2017-06-01)
周章剑[3](2017)在《基于苯并吡喃腈荧光团检测偶氮还原酶的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和生物成像》一文中研究指出荧光探针及荧光生物成像技术近年来取得了迅猛发展,该技术可以对活体细胞和动物体内的微小物种进行荧光成像检测。偶氮还原酶是生命体内一种重要的酶,肿瘤中的偶氮还原酶水平与缺氧程度密切相关,对偶氮还原酶水平的检测可用于评价肿瘤的缺氧程度(肿瘤的缺氧程度是判断其为良性或恶性的重要指标),因而,对偶氮还原酶水平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荧光探针及荧光生物成像技术对活体细胞及活体组织中的偶氮还原酶进行检测,在生物医学及临床诊断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设计合成了一种检测偶氮还原酶的光物理性能优良的荧光探针,并将该探针成功应用于活体细胞、秀丽线虫和实验小鼠肿瘤中的偶氮还原酶荧光成像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一、我设计合成了3种苯并吡喃腈荧光团,研究了这些荧光团的光物理性质,发现荧光团C3在DMF–PBS缓冲液(0.02 M,pH 7.4)(V/V=5:5)中的最大发射波长位于675 nm,达到了近红外荧光发射区(650-900 nm)。二、我基于荧光团C3设计合成了2种新型的检测偶氮还原酶的荧光探针S1和S2,研究了这2种荧光探针对偶氮还原酶的荧光识别和荧光成像性能,发现探针S1和S2均对偶氮还原酶表现出由红色荧光到绿色荧光发射的光谱变化。我们选用光物理性能更为优良的探针S1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探针S1与偶氮还原酶的作用机理及探针S1在生物荧光成像(细胞、秀丽线虫和小鼠肿瘤组织)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发现探针S1对偶氮还原酶具有良好的光谱响应和生物相容性,可成功检测活体细胞和活体组织中的偶氮还原酶。(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7-05-26)
苏畅[4](2017)在《奥纳达希瓦氏菌重组表达偶氮还原酶及mtrA基因敲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希瓦氏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因其出色的异化金属还原能力与染料褪色能力而备受研究者关注。然而希瓦氏菌在基因水平的研究尚无较大进展,现阶段缺乏遗传操作工具,包含合适的质粒以及高效的基因敲除方式,使得希瓦氏菌在基因工程的研究上受到了极大的限制。本研究探究了两个大肠杆菌与希瓦氏菌(E.coli-Shewanella)穿梭质粒pETSXM2与pSB1C3-repB,其在placI启动子驱动下具表达能力,上述质粒于大肠杆菌BL21(DE3)以及希瓦氏菌MR-1中均能表达外源蛋白。重组构建于质粒pETSXM2以及pSB1C3-repB的的外源基因为偶氮还原酶基因azoRI,其中在pSB1C3-repB-azoRI/BL21中活性最高,对甲基红酶活达18,366U/L,重组偶氮还原酶在MR-1中也首次获得了活性。对重组偶氮还原酶的表征还包括对不同底物的测试显示其对多种偶氮染料有活性,其中对甲基红染料活性最高,甲基橙染料次之,刚果红染料最低。因细胞膜通道蛋白mtrA在希瓦氏菌的异化金属还原与染料褪色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运用自杀质粒pDS3.0对希瓦氏菌MR-1中色素蛋白mtrA基因进行敲除。结果证明,将mtrA基因敲除后,MR-1的铁还原能力大幅下降,以FeC13为底物的酶活由6.5U/L下降至0.9U/L,以柠檬酸铁为底物的酶活由60.3 U/L下降至5.0U/L。基于上述结果,证明色素蛋白mtrA在电子传递体系中扮演关键角色。(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7-05-01)
朱超,解井坤,花莉,杨冰,沈烁[5](2014)在《产自Bacillus sp.的热稳定偶氮还原酶结构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位于细菌膜上和胞内的偶氮还原酶可将电子传递给偶氮染料实现其脱色降解,特别是具备热稳定性的偶氮还原酶,在印染废水处理和硝基类芳香化合物污染治理等方面极具应用价值.但是,相关热稳定性偶氮还原酶结构和热稳定性等的研究数据仍然还很有限.Bacillus sp.产偶氮还原酶可在40℃~60℃下依旧保持活性,对其结构和活性关系的深入了解将有助于可应用于极端生产环境的工程化偶氮还原酶的开发.本研究利用同源建模构建了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偶氮还原酶STA的叁级结构模型,并和其它黄素依赖型偶氮还原酶结构进行了比对.结果显示,STA单体具有类似黄素氧化还原蛋白的α/β型结构的亲水性蛋白质,还具有一个外-内螺旋结构的跨膜区域.同时,通过对一株嗜热芽孢杆菌偶氮还原酶粗提液进行变性和脱色试验验证,并结合结构模型分析,推测出多数Bacillus sp.产偶氮还原酶的热稳定性源于其蛋白质结构中的氢键及疏水相互作用.本研究结果为高温下偶氮还原酶活性的改进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周雨,吴清勤,冯娟[6](2014)在《大肠杆菌偶氮还原酶催化机理的光谱学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荧光光谱等手段检测了含有FMN的大肠杆菌偶氮还原酶AzoR在与辅因子NADH,底物甲基红反应过程中的光谱学变化,发现FMN首选从NADH接受电子,然后被还原的FMN能将电子传递给底物,自身恢复;而NADH的荧光在加入甲基红之后发生了强烈猝灭,相关机理尚待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4-10-31)
马红菊[7](2014)在《偶氮还原酶结合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偶氮染料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纺织行业所产生的废水属于难处理的工业废水,它其中的化合物结构非常复杂,且能稳定的存在于水环境中。在所有的类型的染料中,偶氮染料占有率达60%~70%。由于它在自然条件下降解有限,一些偶氮染料及其厌氧还原后的产物进入人体会产生毒性且能够致癌。所以对水体中偶氮染料的去除就变得十分重要。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在第一部分内容中,我们选择了大肠杆菌JM109中的偶氮还原酶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我们扩增出了该细菌基因组中的偶氮还原酶基因azor,然后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对azor基因进行了异源表达。利用异源表达AzoR的菌体对甲基橙进行全细胞降解实验,并且得出了偶氮染料在无氧的条件下能够有效的被降解。对AzoR进行Ni2+-NTA亲和层析后,我们检测了AzoR降解甲基红和甲基橙的等偶氮染料的能力,发现该酶能高效的降解部分偶氮染料。此外,我们运用稳态荧光光谱学手段研究了NADH的加入对于AzoR内源荧光及FMN荧光的影响,为后续深入了解酶促反应动力学和反应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有用信息。在野生型重组质粒的基础上,我们对AzoR进行改造。我们选取酶与底物结合的活性区域的氨基酸进行点饱和突变,构建了R59X饱和突变文库,并对文库的筛选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在第二部分内容中,我们进行了光催化降解偶氮染料的实验。得出如下结论:在光催化体系中,同时添加二氧化钛Degussa P25和H2O2能大幅度提高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效率,这就弥补的AzoR具有底物特异性和对甲基橙等偶氮染料酶活低的缺点。(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4-04-10)
杜光映辉,崔岱宗,张宁,赵敏,李国芳[8](2012)在《响应面法优化大肠杆菌CD-2产偶氮还原酶培养基的条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摇瓶条件下,对大肠杆菌CD-2发酵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培养基组成对产偶氮还原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根据响应面法,以单因子试验结果为基础,利用Plackett-Burma设计对影响E.coli CD-2产偶氮还原酶的相关因子进行了评估,并筛选出具有显着效应的3个因子:pH值、MgCl2、Na2HPO4。用最陡爬坡试验逼近以上3个因子的最大响应区域后,采用design expert 7.0统计软件的Box-Behnken设计以及响应面分析法,确定E.coli CD-2优化后的最佳培养基组成:甘露醇2 g.L-1、氯化铵3 g.L-1、接菌量5%、pH值为6.5、KH2PO42 g.L-1、Na2HPO46 g.L-1、MgCl20.99 g.L-1,优化后的酶活达到2.429 U.mL-1,是初始酶活的2.85倍。从而增强了E.coli CD-2所产的偶氮还原酶实际应用于污水处理的能力。(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杜光映辉[9](2012)在《偶氮染料降解菌的筛选与偶氮还原酶产酶条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含50mg/L甲基红的Luria-Bertani(LB)培养基从中国海城市某纺织印染厂的工业废水中分离得到一株能够在好氧条件下有效降解偶氮染料的细菌。通过对该菌16S rDNA序列分析结合常规细菌形态学分析,鉴定细菌为Escherichia coli,命名为Escherichia coli CD2。首先利用单因素实验对Escherichia coli CD2产偶氮还原酶培养条件进行初步优化,以各单因素实验结果为中心点选择高低水平,根据Plackett-Burma实验得出3个显着影响产偶氮还原酶酶活的因素:pH值,MgCl2, Na2HPO4。接着用最陡爬坡实验逼近以上3个因子的最大响应区域后,采用design expert7.0统计软件的Box-Behnken设计以及响应面分析法确定其优化后的培养条件:甘露醇2g/L,氯化铵3g/L,接菌量5%,pH6.5, KH2PO42g/L, Na2HPO46g/L, MgCl20.99g/L,优化后的酶活达到2.429U/mL,是初始酶活的2.85倍。对破胞条件进行摸索,0.1%β-巯基乙醇能有效提高酶活。破胞功率设置在85%,破胞次数45次时相应的酶活最高。Escherichia coli CD2能够在pH3.0-11.0,温度30℃-42℃以及盐度1%-4%的范围内有效降解偶氮染料。Escherichia coli CD2能够在16h内有效降解不同的偶氮染料,如甲基红、刚果红、铬黑T和酸性媒介红,它们的降解率分别为97.15%、86.03%、56.92%和81.14%。我们在好氧条件下又选偶氮染料甲基红做为模式染料来评估不同浓度的甲基红对Escherichia coli CD2降解率的影响,当甲基红浓度低于100mg/L时,前10min观察到降解率超过80%, Escherichia coli CD2在50min内就能够降解95%的甲基红;当甲基红浓度为150mg/L时,前10min降解率仍然达到了50%, Escherichia coli CD2在50min内能够降解73.5%的甲基红。这些实验结果充分证明响应面法和破胞条件优化后的培养条件对提高Escherichia coli CD2降解模式染料甲基红的效果是非常显着的。(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期刊2012-04-01)
柳广飞,周集体,王竞,周觅[10](2010)在《Rhodobacter sphaeroides偶氮还原酶叁级结构同源建模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同源建模方法构建了Rhodobacter sphaeroides偶氮还原酶AZR的叁级结构模型.结果表明,AZR为α/β型结构的黄素氧化还原蛋白,5个相互平行的β折叠形成分子中间的平面,5个α螺旋分列于平面的两侧;在β折叠的C端非共价结合的黄素单核苷酸(FMN)作为氧化还原反应中心.根据序列对齐分析,将依赖黄素的偶氮还原酶分为两个家族,但结构对比分析表明,它们具有类似的叁级结构和活性区域.对AZR的结构研究为发现新的偶氮还原酶和深入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偶氮还原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纺织业和印染业是我国染料使用的主要行业。随着染料用量的逐年增加,染料废水排放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目前,印染业使用的染料包含大量人工合成的偶氮染料。偶氮染料的结构比较稳定,自然条件下能够抗碱、抗酸和抗光降解。排放到环境中且含偶氮染料的废水对生物体具有潜在的叁致效应(致癌、致畸、致突变)。希瓦氏菌属的模式生物ShewanellaoneidensisMR-1在微氧条件下能够降解偶氮染料,但降解过程在好氧条件下被抑制。目前,关于S.oneidensisMR-1偶氮还原过程的机理以及氧抑制该偶氮还原过程的机理研究甚少。此外,作为降解偶氮染料的关键酶,蛋白质数据库中暂无S.oneidensis MR-1偶氮还原酶(soAzoR)的晶体结构。因此,有关soAzoR的活性位点以及其与底物等的相互作用方式研究也较少。为阐明上述机制,本研究采用基于NMR的代谢组技术和基于RNA-Seq的转录组技术分析了Soneidensis MR-1在不同氧条件下以甲基橙为底物时代谢水平和转录水平的变化;采用同源建模、分子对接以及单氨基酸突点等方法分析了 soAzoR与FMN、NADH和底物(甲基红)的作用方式及作用位点。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代谢组水平上:S.oneidensisMR-l在低浓度溶解氧条件下培养时,甲基橙的存在与否对代谢物含量无显着影响(p>0.05)。甲基橙浓度相同时,溶解氧浓度的增加导致SoneidensisMR-1细胞内8种代谢物(脂蛋白脂、丙氨酸、乙酸异戊酯、异丙醇、别苏氨酸、3-羟基丁酮、丙氨酸、腐胺和NAD+)的含量显着性增加(p<0.05)。(2)在转录组水平上:SoneidensisMR-1在低浓度溶解氧条件下培养时,甲基橙的存在导致146个基因上调,26个基因下调;SoneidensisMR-1糖代谢能力,TCA循环能力,氨基酸降解能力和电子传递能力增加,尿素循环能力和合成精氨酸能力降低。甲基橙浓度相同时,溶解氧浓度的增加导致S.oneidensis MR-1的312个基因上调,759个基因下调;SoneidensisMR-1脂肪酸氧化能力、氨基酸合成能力、DNA复制能力和尿素循环的能力增加,TCA循环能力、电子传递能力以及氨基酸降解能力降低。(3)结合代谢组和转录组数据提出假设:soAzoR与呼吸链电子传递复合体I想毗邻,偶氮还原过程可以看作呼吸电子传递的一个分支;氧分子作为呼吸电子传递链的终端电子受体,与偶氮染料竞争性的接受电子。(4)soAzoR的叁维结构一共包含6个α-螺旋和7个β-折迭,采用典型的罗斯曼折迭构象,酶的活性口袋只能通过同源二聚体形成。(5)辅基FMN的异咯嗪环以平面的方式结合在soAzoR的疏水性口袋中。FMN分别与来自于单体B的氨基酸残基Met94、Tyr95、Asn96、Phe97、Gly140、Gly141、Gly143、Thr138、Ser10、Ser16、Gln17、Ser18 之间生成氢键;与来自单体B的氨基酸残基Leu12、Pro93、Asn176、Arg139以及来自单体A的氨基酸残基Leu8之间均有疏水性作用。(6)辅酶NADH的烟酰胺基团和腺嘌呤核苷酸基团分别结合与酶的不同部位。烟酰胺基团结合于FMN的异咯嗪环si面上方的疏水性口袋中并与该平面呈一定的角度。烟酰胺C4原子到FMN异咯嗪环N5原子之间的距离为4.3 A。NADH分别与来自单体A的氨基酸残基Ala111、Tyr119、Arg59以及来自单体B的氨基酸残基Ser16之间生成氢键;与来自单体A的氨基酸残基Leu58、Phe117、Phe161以及来自单体B的氨基酸残基Gln17、Tyr15之间均有疏水性作用。(7)甲基红(MR)的对氨基苯基团平面以与FMN异咯嗪环si面呈30°角的模式结合在soAzoR的疏水性口袋中。偶氮键到FMN异咯嗪环N5原子的距离约为4.6A。MR分别与氨基酸残基Asn96(B)、Gly140(B)、Gly141(B)、以及氨基酸残基Tyr119(A)之间生成氢键;与氨基酸残基Tyr95(B)、Phe97(B)以及氨基酸残基Phe1 17(A)、Phe161(A)之间均有疏水性作用。(8)酶动力参数分析结果显示:与野生型酶相比,突变体G140F和G141F完全丧失了降解甲基红的能力;突变体S16A和N96A的甲基红和NADH亲和力均降低至少50%;突变体F161A彻底活性;突变体F117A的NADH亲和性提高,且降解甲基红和利用NADH的活性也同时提高;突变体Y119A的NADH亲和力降低;突变体R139A对甲基红的亲和性降低至少4倍,而对NADH亲和力基本不变;突变体H143A降解染料的活性降低至19%,对甲基红的亲和力也大幅降低;突变体R59A对降解甲基红和利用NADH的能力影响较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偶氮还原酶论文参考文献
[1].吕雪薇.基于检测偶氮还原酶和过氧化氢荧光探针的合成、性质及生物成像研究[D].云南大学.2018
[2].曹新华.ShewanellaoneidensisMR-1降解偶氮染料的机理及偶氮还原酶活性位点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2017
[3].周章剑.基于苯并吡喃腈荧光团检测偶氮还原酶的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和生物成像[D].云南师范大学.2017
[4].苏畅.奥纳达希瓦氏菌重组表达偶氮还原酶及mtrA基因敲除研究[D].厦门大学.2017
[5].朱超,解井坤,花莉,杨冰,沈烁.产自Bacillussp.的热稳定偶氮还原酶结构模型研究[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6].周雨,吴清勤,冯娟.大肠杆菌偶氮还原酶催化机理的光谱学初步研究[C].第十八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4
[7].马红菊.偶氮还原酶结合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偶氮染料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
[8].杜光映辉,崔岱宗,张宁,赵敏,李国芳.响应面法优化大肠杆菌CD-2产偶氮还原酶培养基的条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2
[9].杜光映辉.偶氮染料降解菌的筛选与偶氮还原酶产酶条件的优化[D].东北林业大学.2012
[10].柳广飞,周集体,王竞,周觅.Rhodobactersphaeroides偶氮还原酶叁级结构同源建模与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