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层体感诱发电位论文_朱鑫

导读:本文包含了皮层体感诱发电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位,皮层,脊髓,神经,脊柱,损伤,颈椎病。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论文文献综述

朱鑫[1](2019)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在脊柱手术中的监护作用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脊柱疾病患者行手术治疗时,术者最关注的问题是保证患者脊髓功能可保持良好完整性,防止器械、个人操作导致受术者脊髓、神经遭受损伤~([1]),甚至术后出现瘫痪,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等问题。因此,对患者行脊柱手术时,保证手术操作的安全性极为重要。(本文来源于《颈腰痛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周丽娜,宋春莉,梁战华[2](2018)在《皮层多点记录叁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检测方法对眼睑痉挛的临床决策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皮层多点记录的叁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检测方法对眼睑痉挛患者进行研究,推测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及提供该类疾病早期诊断、筛查的客观指标。对24例首次确诊为眼睑痉挛的患者行皮层多点记录的叁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检测,与19例正常对照比较,分析双侧中枢成分峰间潜伏期与峰峰幅度测值变化情况。病例组N13/P19及P19/N30峰峰幅度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各波峰峰幅度比较,病例组N13′/P19′及P19′/N30′峰峰幅度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睑痉挛患者脑桥、丘脑-基底节、双侧初级感觉皮层、辅助运动皮层兴奋性均增高,皮层多点记录的叁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检测方法有助于眼睑痉挛的诊断及发病机制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医学与哲学(B)》期刊2018年07期)

杨丽,史松[3](2016)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对脊髓型颈椎病中脊髓功能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在脊髓型颈椎病中对脊髓功能的影响。方法 46例高度怀疑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行胫后神经和正中神经的皮层诱发电位检查(CSEP),记录患者的P1潜伏期和P1-N1峰间波幅值,根据患者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分组:评分<9分21例为A组;评分≥9分25例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CSEE值的变化,分析皮层诱发电位与脊髓功能的关系。结果 37例患者出现CSEP异常,占80.43%,其N20和P40的潜伏期和波幅与正常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N20和P40潜伏期和波幅测量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数患者的CSEP出现异常,提示CSEP值可作为评估患者脊髓受损程度,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16年21期)

倪淑芹,杜伟,孙东绣,沈炳华,刘建青[4](2016)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脊髓功能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ortic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CSEP)与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itic myelopathy,CSM)患者脊髓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2008年7月—2012年5月在本院诊断为CSM的患者67例。记录CSM患者CSEP与颈段脊髓传导功能的相关指标,包括N13、N20潜伏期,N9~N20、N9~N13峰间潜伏期(interpeak latency,IPL),P13~N13、P20~N20峰-峰值(peak-peak amplitude,PPA)。记录患者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将CSEP记录值与JOA评分关系绘制成散点图,当观察到点分布有直线趋势,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N9~N13 IPL与JOA评分呈显着负相关。N13潜伏期和N9~N20 IPL与JOA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N9~N13 IPL与CSM患者脊髓功能障碍程度显着相关,可作为CSM患者脊髓功能评估的电生理指标。(本文来源于《脊柱外科杂志》期刊2016年01期)

徐建堃,徐庚,杜建新,单永治,凌锋[5](2014)在《神经导航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监测下中央区胶质瘤的手术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如何在中央区胶质瘤的手术中保护神经功能。方法分析我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0月手术治疗的38例中央区胶质瘤。38例患者均在手术中使用皮层诱发电位监测定位中央前后回,其中25例以神经导航定位肿瘤。结果肿瘤全切32例,6例大部切除。术后功能良好18例,5例较术前未见加重,15例偏瘫加重,其中2例完全瘫痪,但这15例手术后2~6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术后半年随访无完全瘫痪。结论在神经导航和皮层诱发电位监测下,可以在手术中准确定位中央区皮层和肿瘤的位置,使得手术避免直接损伤功能区皮层,有效地保护了患者的神经功能。(本文来源于《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期刊2014年02期)

李轩,隋建峰,马煜峰,罗刚[6](2013)在《大脑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实验教学设计与实施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记录是一项经典的医学机能综合实验,对于培养学员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基础上,对实验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探索与改进,运用互动教学、学员自行设计实验模型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了学员的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基础医学教育》期刊2013年10期)

操德智,寺田清人,马场好一,荒木邦彦,樱木雄二[7](2013)在《癫痫手术患者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超高频振荡成份的特征及临床意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们曾首次在国内外报道了在6名癫痫手术患者中通过硬膜下电极记录到的刺激正中神经而诱发的超高频振荡成份(频率大于1000Hz)。本研究中,我们将扩大样本,除正中神经外,还进一步研究包括尺神经及胫神经在内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超高频振荡成份,我们将对其特征及临床意义做更深入的探讨。我们在25名因顽固性癫痫准备手术治疗而放置了硬膜下电极的患者中,通过硬膜(本文来源于《第五届CAAE国际癫痫论坛论文集》期刊2013-09-12)

舒海华,李桥波,陈裕光,刘卫锋,杨军林[8](2013)在《小儿脊柱侧弯手术术中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联合监测的麻醉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提高小儿脊柱侧弯手术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成功率的麻醉管理。【方法】择期小儿脊柱侧弯手术患者47例(ASAⅠ~Ⅱ),术前无脊髓或神经功能不良,按年龄分为两组:A组(<4岁)23例;B组(4-10岁)24例。A组行以七氟醚吸入麻醉诱导并行七氟醚为基础的静吸复合麻醉维持;B组以丙泊酚为基础的静脉麻醉诱导,并行丙泊酚为基础的全凭静脉麻醉维持。两组均使用顺式阿曲库铵辅助气管插管和改善术中管理。麻醉深度根据NarcoTrend监测数值予以调整,维持NarcoTrend指数于36-60。在麻醉诱导30分钟后至手术开始后30分内(平均55.2±17.7分钟)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同时记录双侧胫前肌、足拇短屈肌TES-MEP和双侧胫后神经CSEP。若患者的TES-MEP和CSEP出现监测不良,排除非麻醉药物影响因素后将调整麻醉方法和麻醉药浓度:A组调小七氟烷吸入浓度或改为全凭静脉麻醉;B组则调小丙泊酚泵注速率,同时调大瑞芬太尼泵注速率;同时两组均追加芬太尼和/或咪达唑仑维持足够麻醉深度。若为FES-MEP监测不良则同时停用肌松药。调整麻醉方法10~30分钟后,再次记录TES-MEP和CSEP。分别比较A组,B组及总体(A+B组)调整麻醉方案前后的TES-MEP、CSEP及联合监测的成功率。【结果】1.术中TES-MEP监测结果:各组中,与麻醉诱导30分钟后至手术开始30分钟内相比,调整麻醉方法后的TES-MEP监测成功率增加(A组52.2%vs 9 1.3%,P<0.05;B组45.8%vs 95.8%,P<0.05;总体48.9%vs 93.6%,P<0.05)。2.术中CSEP监测结果:各组中,调整麻醉方法后的CSEP监测成功率改变无统计学差异(A组87.0%vs 100.0%,P>0.05;B组62.5%vs75.0%,P>0.05;总体74.5%vs 87.2%,P>0.05)。3.术中FES-MEPCSEP联合监测结果:A组调整麻醉方法后的联合监测成功率改变无统计学差异(9 1.3%vs100%,P>0.05),,而B组和总体调整麻醉方法后的联合监测成功率增加(B组79.2%vs100%,P>0.05;总体80.9%vs 100%,P<0.05)。【结论】通过调整麻醉方法或麻醉药浓度,采用低浓度七氟烷静吸复合麻醉或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麻醉医师和神经电生理监测师密切配合,可提高小儿脊柱侧弯手术TES-MEP监测和联合监测脊髓功能的成功率。(本文来源于《第25届全国脊柱脊髓学术会议暨2013年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3-07-26)

孔令胜,靳峰,郭强,张浩,韩光魁[9](2012)在《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皮质脊髓束神经元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皮质脊髓束神经元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组)、脊髓损伤组(SCI组)、神经干细胞组(NSC组)、神经干细胞标记组(BrdU+NSCs组)。采用电控脊髓损伤打击装置制作模型,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法标记处于对数生长期的NSCs,SCI后即刻进行NSCs移植。免疫组化法观察BrdU标记NSCs的存活、迁移,CSEP监测大鼠神经电生理的变化。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技术标记皮质脊髓束神经元并用四甲基联苯胺(TMB)呈色反应显示皮质脊髓束神经元的存活情况。结果:BrdU+NSCs组在SCI区域可检测到BrdU标记的阳性NSCs,HRP标记皮质脊髓束神经元数目较SCI组明显增多(P<0.05),CSEP-P波潜伏期比SCI组明显缩短(P<0.05)。HRP标记皮质脊髓束神经元数目与CSEP-P波潜伏期变化呈负相关(r=-0.914,P<0.001)。BrdU+NSCs组与NS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体外培养的胚胎大鼠NSCs可在SCI区域存活、迁移,并可减轻皮质脊髓束神经元的逆行性损伤、缩短SCI后CSEP-P波潜伏期,从而促进大鼠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2年23期)

黄大鹏[10](2012)在《平衡针对健康成年人大脑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平衡针对健康成年人镇痛作用中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变化,探讨平衡针镇痛即时效应的神经电生理机制。[方法]选用20例健康成年人,采取平衡针刺前后自身对照,刺激电极位于内踝后2-3cm内侧胫后神经相对应之皮肤处致痛,平衡针刺对侧踝痛穴,用美国产Nicolet Viking Quest12.0版本体感诱发电位仪观测针刺前、针刺即刻、针刺后5min、针刺后10min皮层痛觉诱发电位的P40、N45、P60、N75四个波的潜伏期、波幅、相对潜伏期和相对波幅的变化。[结果]1.对潜伏期的影响P40、N45、P60、N75四个波的潜伏期在针刺即刻明显延长,其中P40、P60、N75统计学差异极显着(P<0.01),N45统计学差异显着(P<0.05),P40、N45、N75潜伏期在针刺后5min、针刺后10min均比针前有不同程度的缩短,P60的潜伏期针刺后5min较针前缩短(P<0.05),针刺后10min较针前延长(P<0.01)。2.对波幅的影响N45的波幅在针刺即刻、针刺后5min、针刺后10min均比针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3.对相对潜伏期的影响针刺即刻的N45P60相对潜伏期与针前相比有明显延长(P<0.01),相对潜伏期P40N45和P60N75均为在针刺后10min明显延长(P<0.05)。4.对相对波幅的影响针刺即刻、针后5min和针后10min的P40N45相对波幅与针前相比有明显降低(P<0.01),针刺即刻的N45P60和P60N75相对波幅与针前相比有明显升高(P<0.01)。[结论]平衡针针刺即刻出现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的改变提示:大脑皮层在平衡针镇痛作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刺信号和痛信号可以在人类大脑皮层的相应体感区汇聚,汇聚的结果是痛信号可以被针刺信号所抑制,也就是说针刺信号抑制了皮层痛觉诱发电位放电神经元的数量,最终达到镇痛的目的,并且该效应以即时效应表现更加明显。(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2-05-01)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应用皮层多点记录的叁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检测方法对眼睑痉挛患者进行研究,推测其可能的发病机制及提供该类疾病早期诊断、筛查的客观指标。对24例首次确诊为眼睑痉挛的患者行皮层多点记录的叁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检测,与19例正常对照比较,分析双侧中枢成分峰间潜伏期与峰峰幅度测值变化情况。病例组N13/P19及P19/N30峰峰幅度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各波峰峰幅度比较,病例组N13′/P19′及P19′/N30′峰峰幅度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睑痉挛患者脑桥、丘脑-基底节、双侧初级感觉皮层、辅助运动皮层兴奋性均增高,皮层多点记录的叁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检测方法有助于眼睑痉挛的诊断及发病机制的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论文参考文献

[1].朱鑫.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在脊柱手术中的监护作用及对不良反应的影响[J].颈腰痛杂志.2019

[2].周丽娜,宋春莉,梁战华.皮层多点记录叁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检测方法对眼睑痉挛的临床决策意义[J].医学与哲学(B).2018

[3].杨丽,史松.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对脊髓型颈椎病中脊髓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

[4].倪淑芹,杜伟,孙东绣,沈炳华,刘建青.皮层体感诱发电位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脊髓功能相关性[J].脊柱外科杂志.2016

[5].徐建堃,徐庚,杜建新,单永治,凌锋.神经导航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监测下中央区胶质瘤的手术治疗[J].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4

[6].李轩,隋建峰,马煜峰,罗刚.大脑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实验教学设计与实施体会[J].基础医学教育.2013

[7].操德智,寺田清人,马场好一,荒木邦彦,樱木雄二.癫痫手术患者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超高频振荡成份的特征及临床意义研究[C].第五届CAAE国际癫痫论坛论文集.2013

[8].舒海华,李桥波,陈裕光,刘卫锋,杨军林.小儿脊柱侧弯手术术中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联合监测的麻醉管理[C].第25届全国脊柱脊髓学术会议暨2013年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2013

[9].孔令胜,靳峰,郭强,张浩,韩光魁.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皮质脊髓束神经元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2

[10].黄大鹏.平衡针对健康成年人大脑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论文知识图

一4正常对照组大鼠左下肢的皮层体感各组大鼠右下肢的皮层体感诱发电位一3各组动物的斜板试验结果各组大鼠右下肢的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成年山羊皮层体感诱发电位与胖肠...手术对照组大鼠左下肢的皮层体感诱

标签:;  ;  ;  ;  ;  ;  ;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论文_朱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