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建设效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海绵城市,单项工程,水力模型,效果评估
城市建设效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卢兴超,刘永旺[1](2019)在《辅助海绵城市单项工程建设效果评估的设计暴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辅助海绵城市单项工程建设效果评估为导向,给出了源头和过程的单项工程设计暴雨推求方法和应用范围,分析了皮尔逊-Ⅲ型曲线人工适线参数优化方法推求城市暴雨强度公式的思路,借鉴了同频率放大法推求5min时段的24h长历时设计暴雨过程线的方法,区分了源头减排设施中不同设计工况下的设计暴雨选择,为有效指导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建材与装饰》期刊2019年33期)
李鹏[2](2019)在《基于雨水模型模拟的海绵城市建设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某工程案例,介绍了城市综合流域排水模型建立的基本思路和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降雨重现期下过载管道、溢流节点和积水点分布情况,基于雨水模型对未实施海绵城市的雨水管网情况与实施海绵城市后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建设海绵城市后雨水系统中过载管道、溢流节点和积水点数量都明显减少,海绵城市建设能够有效减轻内涝积水的问题。(本文来源于《天津建设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杜涛,周玉焰,周敏[3](2019)在《基于《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的生态城市实施效果评估(绿色交通篇)——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建设发展提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共同打造的绿色、生态、环保的美丽新城,采用国际先进理念建设,其中交通规划理念与《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中的TOD、绿色出行、窄路密网等要求不谋而合。生态城搭建了兼顾路网、公交、慢行、绿道、信息化的全方位绿色交通体系,并经十年坚持建设初显成效。时代在进步,生态城在交通建设方面积极应对各类状况,做到提前考虑、提前应对,始终保持交通建设规划顺应国家发展方向和贴合城内区民生活需求,为国内其他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提供示范和经验借鉴。(本文来源于《2019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期刊2019-08-27)
郑立红,孙晓峰,周敏,穆永超[4](2019)在《基于《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的生态城市实施效果评估(能源篇)——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建设发展提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新天津生态城的生态规划实施工作历经10年,通过对生态城南部片区进行评价,评估总分86.89分,达到《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城区运管阶段叁星级要求。生态城在能源规划、能源管理、能源控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方面减少能源需求,再计算供应端总量,保证供需平衡,最后优化能源结构,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并实行以定量化指标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实行能源总量控制、分类分项计量和信息化控制策略,计算2016年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为13.6%,碳排放强度为140.74 tCO_2e/百万美元。但是在细节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并提出搭建城区级信息化平台和可再生能源运维与光控方案等优化提升建议。(本文来源于《2019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期刊2019-08-27)
孙晓峰,邹芳睿,周敏,周玉焰[5](2019)在《基于《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的生态城市实施效果评估(绿色建筑篇)——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建设发展提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当下城市资源紧张、环境情况恶劣等问题,生态城市成为全世界最为认可的一种发展模式。我国自十七大以来大力倡导生态文明,于2018年颁布实施《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中新天津生态城(以下简称生态城)南部片区于2019年4月获得国家首批生态城区申报运管叁星级标识城区项目。本文以标准为基础,对生态城实施效果情况进行分析,探讨生态城绿色建筑领域的不足及提升方法,从设计、施工、验收、运营全生命周期分析城区绿色建筑存在问题,从管理机制与运营方法探讨绿色建筑未来的发展提升方向。(本文来源于《2019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期刊2019-08-27)
焦继东,曲直,薛祥山,杜家慧[6](2019)在《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对人工湿地的改造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玉溪某人工湿地区域为研究对象,借助SWMM模型和ArcGIS工具对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的人工湿地改造效果进行分析,包括调蓄能力、承接周边区域雨水能力和雨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结果表明,对该湿地采取清淤挖深和设置溢流堰等工程措施,可使其调蓄量增加51 070 m~3,这为人工湿地承接周边区域雨水、暴雨时削峰错峰提供了调蓄空间;在典型平水年条件下,人工湿地可收纳并蓄存的雨水总量为2. 97×10~5m~3,对整个收水区域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贡献值达到12. 07%,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具有重要作用;另外,汇入人工湿地的雨水利用总量为241 874 m~3,人工湿地的雨水资源利用率为12. 15%,这对周边区域水资源节约和海绵城市建设中水资源利用率贡献极大。(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9年03期)
周晋军,刘家宏,金生,舒成,王浩[7](2017)在《基于HydroInfo的海绵城市建设效果分析——以天水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合理设定海绵城市建设措施及规模是海绵城市科学规划设计的关键。径流总量控制作为海绵城市的刚性指标,是衡量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的关键标尺之一。以分析海绵城市建设预期效果为目标,以天水市为例,采用HydroInfo多维耦合降雨径流模型,将研究区剖分为10 902个叁角形网格、5 748个计算节点,采用MUSCL途径提高离散精度,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径流总量控制进行定量计算和验证。结果表明:在设计降雨条件下,研究区域现状外排比例为81.2%,增设14%绿地和25%蓄水设施后,下渗、蓄水、外排比例分别为64.9%、20.1%、15%,可以实现渗蓄比例高于85%的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在20年一遇暴雨情景下,海绵城市建设后外排系数为43.9%,蓄存比例为12.8%,下渗比例可达30.5%,蓄滞水量由14.14万m~3增加到118.69万m~3;该海绵城市建设方案有效提升了研究区渗、滞、蓄水能力,降低了城市排水压力和内涝风险。研究成果为海绵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了实用方法。(本文来源于《水利水电技术》期刊2017年05期)
郭伟和,丰宝宾[8](2016)在《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瞄准效果研究——基于“中国城乡困难家庭社会政策支持系统建设项目”的数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务院于1999年9月颁布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推动了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2007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城市拓展到农村。近年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救助水平不断提高,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城市低保对象1026.1万户、1877.0万人,全年各级财政共支出城市低保资金721.7亿元。2014年全国城市低保平均标准411元/人、全国城市低保月人均(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文摘》期刊2016年11期)
郭伟和,丰宝宾[9](2016)在《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瞄准效果研究——基于“中国城乡困难家庭社会政策支持系统建设项目”数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量化研究方法,通过对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中国城乡困难家庭社会政策支持系统建设项目"调查数据的二次分析,探讨城市低保政策瞄准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提出政策建议。研究指出,第一,现阶段城市低保政策建立在收入型贫困的保障基础之上,未将支出型贫困列入低保制度的识别指标,使得相当一部分支出型贫困家户无法得到保障;第二,对低保制度的瞄准率产生显着影响的制度因素是低保宣传和检查机制;第叁,基层工作人员的就业保障和专业培训对低保瞄准机制产生显着影响。因此,本文建议增加支出型贫困作为低保对象的识别指标,改善政策宣传和检查方式,以及提升政策人员的就业保障和专业素质,可能提高城市低保制度的瞄准率。(本文来源于《社会建设》期刊2016年05期)
许静,高璐[10](2015)在《因子分析法评价青岛市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建设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2010年3月,国家旅游标准化试点工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首批试点单位包括1个试点省、10个试点城市(区、县)和67个企业事业单位。青岛市作为5个全国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之一,具有较好的旅游发展基础和发展前景,旅游标准化工作也一直紧跟行业发展脚步,贯彻实施了国家制定的旅游行业相关标准,并根据需要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地方性旅游标准。本文通过因子分析法对青岛市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建设效果进行评价,为其他城市旅游标准化建设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标准化改革与发展之机遇——第十二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期刊2015-09-21)
城市建设效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合某工程案例,介绍了城市综合流域排水模型建立的基本思路和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降雨重现期下过载管道、溢流节点和积水点分布情况,基于雨水模型对未实施海绵城市的雨水管网情况与实施海绵城市后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建设海绵城市后雨水系统中过载管道、溢流节点和积水点数量都明显减少,海绵城市建设能够有效减轻内涝积水的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建设效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卢兴超,刘永旺.辅助海绵城市单项工程建设效果评估的设计暴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
[2].李鹏.基于雨水模型模拟的海绵城市建设效果分析[J].天津建设科技.2019
[3].杜涛,周玉焰,周敏.基于《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的生态城市实施效果评估(绿色交通篇)——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建设发展提升分析[C].2019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2019
[4].郑立红,孙晓峰,周敏,穆永超.基于《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的生态城市实施效果评估(能源篇)——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建设发展提升分析[C].2019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2019
[5].孙晓峰,邹芳睿,周敏,周玉焰.基于《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的生态城市实施效果评估(绿色建筑篇)——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建设发展提升分析[C].2019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2019
[6].焦继东,曲直,薛祥山,杜家慧.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对人工湿地的改造效果分析[J].中国给水排水.2019
[7].周晋军,刘家宏,金生,舒成,王浩.基于HydroInfo的海绵城市建设效果分析——以天水市为例[J].水利水电技术.2017
[8].郭伟和,丰宝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瞄准效果研究——基于“中国城乡困难家庭社会政策支持系统建设项目”的数据分析[J].社会科学文摘.2016
[9].郭伟和,丰宝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瞄准效果研究——基于“中国城乡困难家庭社会政策支持系统建设项目”数据分析[J].社会建设.2016
[10].许静,高璐.因子分析法评价青岛市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建设效果[C].标准化改革与发展之机遇——第十二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