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心理论文_王玉倩

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文化心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心理,社会文化,文化,流行语,维多利亚,中美,发展区。

社会文化心理论文文献综述

王玉倩[1](2019)在《文化心理与社会行为的逻辑趋同——评《中国人与美国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人与美国人》是旅美华人学者许光先生的代表作品,首版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作为第一部运用人类学方法总体比较中美文化的着作,一直在海内外被奉为研究中美文化认知与民族性格的经典之作。作为文化心理学派代表,许先生通过对大量文献、案例和亲身经历的剖析,对中国与美国的文化和社会特点进行了精准而详细的比较研究。从文学艺术、两性婚姻、教育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等方面,环环相扣地阐释了中国人与美国人本质上的文化心理区别,这是本书对中美文化心理研究的主要贡献之一。许先生努力尝试用一种客观的心态去记录、展示和解读自己对中美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理解。在描述美国文化现象时表现出了对美国社会文化的广泛了解和深刻认知,语言流畅、内涵丰富;对中国文化现象(本文来源于《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陈欣颖[2](2019)在《“萌”系语与社会文化心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萌"系语是当下一种常见的社会语言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今社会的文化心理。厘清"萌"系语与社会文化心理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拟总结出"萌"系语的类型、"萌"系语的语义特征和词义衍生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从社会文化心理角度探讨"萌"系语流行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王小婉[3](2019)在《我国城市形象广告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内含着相应的文化,文化又体现在相应的语言中,而文化又是心理催生的产物,所以语言和文化以及相应的心理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相互衬托、相互映射。广告语即为广告语言,城市形象广告语是反映一座城市形象的广告语言,代表着一座城市的精神文化气质,所以城市形象广告语和社会文化、文化心理有着相应的关系,一个城市的形象广告语言能反映出这座城市的社会文化以及相应的文化心理。从社会文化心理视角出发,城市形象广告语具有一定空间的展现和研究价值,本课题也正是从这个角度进行论述和分析的。城市形象广告语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不仅出现在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介上,还出现在楼宇电子显示屏、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介载体上。城市形象广告语作为城市宣传的重要工具之一,是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该座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的有效选择。通过对我国的城市形象广告语进行搜集、统计、分析,共得到180个城市346条有效语料,其中有50条是省份的广告语,不做重点分析,所以本文研究的基本样本是296条城市形象广告语。本文所做的研究分六个部分展开:首先,对所研究课题的背景、意义、内容、研究方法、国内外研究现状等进行较为细致的解释说明。其次,对文章涉及的核心概念进行阐述,分别是广告语、城市形象广告语、社会文化和文化心理;然后又对文章依据的两大理论进行了概述。其叁对搜集来的城市形象广告语语料进行较为详尽的内容分析,包括数据统计步骤、样本选择、广告语的基本情况梳理和广告语的数据分析等,对搜集来的广告语进行数据分析时,先是从地理区域分布上进行分析,其次从自然环境风光、历史人文等这些类型上进行分析。其四,从社会文化内涵和文化心理两个层面对城市形象广告语进行分析,社会文化方面,从历史、民族、地域风俗习惯、新时代流行文化、社会文化生活、自然地理环境这六个方面展开阐述;文化心理方面,从对广告语涉及的叁大主体政府机构、目标受众、广告语创作者分别展开,依次分析这叁大主体的心理。其五,从社会文化心理角度分析城市形象广告语涉及的叁大主体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分别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最后对论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并根据目前研究的不足,提出对城市形象广告语进一步的研究设想。(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温富荣[4](2019)在《教育惩戒权社会文化心理认同的伦理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惩戒作为教育的辅助形式,本应是教师行使教育管理权的正常手段,近年来却屡屡遭受社会的口诛笔伐,重拾与废除教育惩戒权的争论一直不曾停歇。探究教育惩戒被排斥的原因,纵然有几十年独生子女政策造成的家长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以及一些媒体的片面报道和过度渲染因素,但深层原因还是教育惩戒背后的社会文化心理认同缺失。社会文化为何不(本文来源于《新教师》期刊2019年05期)

高崇[5](2019)在《论网络流行语背后的社会文化心理现象阐释——以2018年网络流行语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流行语的存在和流行是一种客观现象,是一种语言现象。流行语看似一个个段子,好玩、有趣,背后却蕴含着人们对现实世界的看法,隐藏着一个时代的社会文化心理。本文将从网络流行语的来源、类型以及网络流行语背后的社会现实和文化心理等方面对网络流行语进行研究和探讨,通过阐释网络流行语背后的文化心理和文化功能,了解社会变化,发挥流行语的时代价值。(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孙舒和[6](2019)在《维多利亚时代社会文化心理演变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化是一个非常漫长悠远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阶段会展现出不同的历史文化特点。对于维多利亚时代的经济以及政治和文化之间的探讨,对于我国加强社会文化以及文化强国等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北极光》期刊2019年05期)

弋倩[7](2019)在《论社会文化心理与医学术语汉译》一文中研究指出英文医学术语的汉译对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医学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恰当的汉译策略及方法可以汉民族社会文化心理的影响,呈现出特定的风格及变化。(本文来源于《英语广场》期刊2019年02期)

陈思[8](2019)在《流行语“锦鲤”与社会文化心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网络语言使用频率的不断提高,网络流行语丰富多彩,不断产生新的网络热词。本文通过搜集"锦鲤",从"锦鲤"的来源及词义、用法及使用特点、语用价值说起探讨其语言层面内容,并且拟总结其背后所折射的社会文化心理。(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9年02期)

王誉霏,刘星河[9](2018)在《“最近发展区”在语言发展中的应然姿态分析——社会文化心理语言学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文化心理语言学视域中的"语言"既非具有确定意义的"透明"介质,也非表达思想内容的"中性工具",而是通过一定的"结构化"方式组织成的各种"话语",语词的实在意义依赖于它所处的话语背景,因此社会文化心理语言学不是对纯语言学意义上语言本体的层级解构,而是对作为"心理工具"的语言实体和意义单元在语言和认知"最近发展区"中的意象建构,这种建构形成于人与人之间。社会文化心理语言学视界下的个体语言发展和认知发展通过以"对话性"为本质特征、以"协互性""泛潜性"和"内隐性"等为主要话语形态的"最近发展区"中走向融合。(本文来源于《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赵旭东[10](2018)在《从单一走向多元的发展逻辑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文化心理的转型与调适》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中国社会,在诸多维度上的种种改变无疑是巨大的,因此带来了深刻的中国社会转型、心理转型以及文化转型。而这些转型的核心便是由曾经国家主导的单一发展模式走向了国家、社会与个人都有所兼顾的多元社会治理体系的互容并存,走向了心理表达注重多重选择以及在文化上的多元价值的充沛供给。(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8年34期)

社会文化心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萌"系语是当下一种常见的社会语言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今社会的文化心理。厘清"萌"系语与社会文化心理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拟总结出"萌"系语的类型、"萌"系语的语义特征和词义衍生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从社会文化心理角度探讨"萌"系语流行的原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文化心理论文参考文献

[1].王玉倩.文化心理与社会行为的逻辑趋同——评《中国人与美国人》[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9

[2].陈欣颖.“萌”系语与社会文化心理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3].王小婉.我国城市形象广告语研究[D].河南大学.2019

[4].温富荣.教育惩戒权社会文化心理认同的伦理思考[J].新教师.2019

[5].高崇.论网络流行语背后的社会文化心理现象阐释——以2018年网络流行语为例[J].文化学刊.2019

[6].孙舒和.维多利亚时代社会文化心理演变机理研究[J].北极光.2019

[7].弋倩.论社会文化心理与医学术语汉译[J].英语广场.2019

[8].陈思.流行语“锦鲤”与社会文化心理[J].文学教育(上).2019

[9].王誉霏,刘星河.“最近发展区”在语言发展中的应然姿态分析——社会文化心理语言学视角[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

[10].赵旭东.从单一走向多元的发展逻辑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文化心理的转型与调适[J].人民论坛.2018

论文知识图

热闹热闹娱类学者以用些活动背后的~#...叁星少女手机(3)社会文化心理:解决方式差异88公司近年来开发的系列产品和服务..._}本文研究模型恩施州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所占比

标签:;  ;  ;  ;  ;  ;  ;  

社会文化心理论文_王玉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