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幼龄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幼龄,木材,物理性质,性质,力学,纤维素,晶体。
幼龄材论文文献综述
余玉珠,苏远玉,陆艳柳,任世奇,杨中宁[1](2019)在《大花序桉种源幼龄材木材物理性质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伐倒木取样,按国家标准制作测定试件,研究6a生大花序桉9个种源木材物理性质在种源间、树干高度及径向上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大花序桉木材树皮率、横向全干缩率、差异干缩和体积全干缩率在种源间均存在显着差异;各种源木材密度在树干高度上无明显规律,大部分种源木材密度沿髓心向外逐渐增大。6a生的大花序桉木材差异干缩属中级。(本文来源于《桉树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尚秀华,张沛健,罗建中,吴志华[2](2019)在《赤桉幼龄材物理力学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20个不同赤桉家系及其不同部位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为赤桉材性选育及木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采自广东湛江南方国家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大田区的20个45月生赤桉家系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树干梢部、中部、底部取木材试样,按照国家标准测量木材基本密度、气干(径向、弦向、体积)干缩率、全干(径向、弦向、体积)干缩率、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剪强度、顺纹抗压强度等11个指标,并计算气干和全干差异干缩值(弦向干缩率/径向干缩率),运用SPSS、Excel、DPS等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比较20个赤桉家系木材的材性优劣状况。【结果】20个赤桉家系木材的基本密度为0.344~0.558 g/cm~3,木材基本密度在家系间以及家系与部位交互间差异性极显着,不同家系立木部位间差异不显着。赤桉气干差异干缩值、全干差异干缩值分别为1.60和1.51;不同家系间气干干缩率(径向、弦向、体积)及全干干缩率(径向、弦向、体积)差异极显着;不同部位间气干体积干缩率和全干体积干缩率差异不显着,而全干(径向、弦向)和气干(径向、弦向)干缩率差异均极显着。赤桉不同家系间抗弯强度(26.79~103.11 MPa)、抗弯弹性模量(3 987~10 498 MPa)、顺纹抗剪强度(11.31~39.32 MPa)、顺纹抗压强度(32.46~59.33 MPa)差异极显着;不同部位间除抗弯弹性模量差异极显着外,其余性状差异均不显着;赤桉不同家系间4个力学性质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2.05%~20.25%。幼龄期赤桉木材4个力学性质间两两相关性极显着。利用隶属函数法对20个赤桉家系进行综合材性评价,隶属值均值排名前5位的家系依次为2007、20016、20021、10014、10079,其木材材性较优,其中10079、20016、2007生长情况较好,可作为赤桉用材林定向培育。【结论】45月生的赤桉木材属轻材,容易开裂,树干底部的差异干缩值比中部、梢部大,即底部木材更容易开裂和变形。(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罗来福[3](2018)在《杨树幼龄材与成龄材材性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幼龄材和成龄材分别形成于树木生命周期的幼龄时期和成龄时期,其在物理及化学等特性上具有很大差异。相比于幼龄材,成龄材具有木材密度高、木质部细胞长、次生细胞壁厚、结晶态纤维素含量高以及纤丝角小等特点。然而,关于幼龄材与成龄材形成过程中所涉及的遗传机制却研究甚少。在种植园中来自同一单克隆的杨树具有相同的遗传背景和生长条件,为研究幼龄材和成龄材形成过程中的遗传调控过程及调控网络提供了可能。首先,我们对2年生杨树幼龄材和8年生杨树成龄材进行组织解剖、成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幼龄材,成龄材中具有更长更大的纤维和导管,更高的结晶态纤维素以及半纤维素含量,但是木质素含量低于幼龄材。其次,对幼龄期以及成龄期树木发育中的木质部进行转录组学分析,发现4169个基因在幼龄材与成龄材形成过程中呈现差异表达。其中1982个基因在成龄材形成过程中表达量显着上调,而2187个基因在成龄材形成过程中表达量显着下调,表明控制幼龄材与成龄材形成的遗传调控过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进一步分析发现,与生长素的分布与转运相关的PINs、ABCAs、AUXs等基因以及参与油菜素内酯的生物合成/信号转导途径的DIM、BAK1、BSK1、BZR1等基因的表达模式在幼龄材与成龄材的形成过程中都具有显着差异,表明这些基因对树木形成具有较大材性差异的幼龄材与成龄材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同时,在差异表达基因中总共鉴定出了325个转录因子,包括众多参与生长素响应以及活性调控的ARFs、SRSs、Dofs,以及调控细胞壁合成的MYBs、NACs等。此外,与细胞分裂活性相关的CDKBs、CYCs等,与细胞扩张活性相关的XTHs、expansin等,与次生细胞壁生物合成相关的PAL、4CL、C4H、UXS、CSLA等基因的表达模式皆与幼龄材与成龄材的主要特征相一致。综上,本文通过对杨树幼龄材与成龄材木材特性的分析,以及对杨树幼龄材与成龄材形成的分子调控网络解析,为更好的理解木材形成过程提供了新观点,为林木的材性改良提供可利用的遗传资源。(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8-10-01)
刘媛,黄腾华,卢翠香,陈健波,项东云[4](2016)在《尾巨桉幼龄材干燥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百度试验法研究5年生尾巨桉木材的干燥特性和干燥基准。结果表明:尾巨桉幼龄材主要的干燥缺陷为截面变形,等级3级;初期开裂程度1级;内部开裂严重达到2级;干燥速度快,为1级。根据木材干燥特性结果,参照百度试验缺陷等级以及干燥缺陷对应的干燥条件制定了尾巨桉幼龄材的干燥基准。(本文来源于《桉树科技》期刊2016年01期)
罗浩,齐锦秋,谢九龙,吴秉岭,黄兴彦[5](2016)在《四川蓝桉幼龄材物理力学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四川产蓝桉幼龄材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密度变异规律,为提高其利用效率、扩展其利用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参照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国家标准,对5年生蓝桉的物理力学性质(气干径向干缩率、弦向干缩率、体积干缩率,全干径向干缩率、弦向干缩率、体积干缩率,气干密度、绝干密度和基本密度,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剪强度和端面、径面和弦面硬度等)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了其木材密度变异特性。【结果】5年幼龄四川蓝桉用材的气干径向、弦向、体积干缩率分别为2.38%,4.01%,6.75%;全干径向、弦向、体积干缩率分别为3.71%,5.65%,9.14%;气干密度、全干密度和基本密度分别为0.46,0.41,0.38g/cm3,3种密度在径向上均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异规律,而在在轴向上,从基部到2m处基本保持不变,到4m处下降到最小,且下降幅度较大,4m以上随着树高的增加而增加;木材顺纹抗压强度为24.80 MPa,抗弯强度为58.26 MPa,抗弯弹性模量为6 444.24 MPa,顺纹抗剪强度为2.31 MPa,端面、径面和弦面硬度平均值分别为3.10,2.20,1.96kN。四川蓝桉5年幼龄材的综合强度为83.06 MPa,综合强度较小。【结论】蓝桉幼龄材物理力学性质较小,密度变异规律显着。(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郭旭霞,郭娟,殷亚方[6](2015)在《杉木幼龄材和成熟材纤维素纳米晶体的制备及其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我国主要商品材树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硫酸水解法制备纤维素纳米晶体(CNCs),系统研究幼龄材和成熟材CNCs的形貌和尺寸、结晶度、热稳定性及表面Zeta电位等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分段超声辅助硫酸水解法,制备出呈棒状外观形貌的CNC,长度分布范围为50.1~84.6 nm。宽度分布范围为5.4~7.6 nm。幼龄材和成熟材CNC性能间存在差异,相对于幼龄材CNC,成熟材CNC尺寸及离散性较小,结晶度高,热稳定性较好。水解过程中超声波的应用、m(纤维素)∶m(硫酸)的增大及水解时间的延长均可影响幼龄材CNC和成熟材CNC的尺寸及均匀性和结晶度。(本文来源于《东北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10期)
罗浩[7](2015)在《四川蓝桉幼龄材主要材性及其变异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四川产5年生蓝桉幼龄材为研究对象,通过离析法和永久切片法测试分析了其导管形态、纤维形态及变异规律;参照木材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国家标准测定了其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其结果如下:(1)导管长度、宽度(径向直径)、长宽比、弦向直径均值分别为410.13 μm,141.24 μm,2.90,89.25μm。导管长度、导管宽度、导管弦向直径径向变异规律一致,都从髓心向外逐渐增大,而且第3生长轮增幅最大。导管长度和导管宽度轴向变异规律为从基部开始随树高增加而增大,到6 m处达到最大值,随后减小。导管长宽比呈现出与导管长度相反的变异情况,即从基部开始随树高增加而减小,到6 m处达到最小值,随后又呈逐渐增加趋势。5个生长轮导管长度径向内部的轴向变异规律相似,从基部到树高2m逐渐增大,2m以上随着树干高度的增加呈现逐渐减小趋势(仅在树高6m处出现异常)。5个生长轮导管宽度径向内部的轴向变异规律相似,从基部到树高6m逐渐增大,6m以上随着树干高度的增加呈现逐渐减小趋势。导管长宽比径向内部的轴向变异规律性不明显。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导管长度、导管宽度、弦向直径在不同生长轮之间差异极显着。相关分析表明,导管长度、导管宽度与生长轮相关关系显着,导管长度与树干高度相关性显着,导管宽度、长宽比与高度呈负相关,但是相关性不显着。采用二次函数曲线对导管长度(y)与高度(x)进行拟合,得到方程:y=-0.457 5x2+4.703 1x+403.47,R2=0.8886。(2)纤维长度、纤维宽度、长宽比、壁厚、腔径、壁腔比均值分别为910.27 μm,17.79 μm,50.85,3.47 μm,10.48 μm,0.67。纤维形态(除纤维壁厚和壁腔比)径向变异规律一致,都从髓心向外呈增加趋势,而纤维壁厚和壁腔比从髓心向外呈减小规律。轴向变异规律较为复杂,纤维长度规律性较强,随树高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异规律,其他指标变异规律不明显。5个生长轮纤维长度径向内部的轴向变异规律相似,从基部到树高2m逐渐增大,2m以上随着树干高度的增加逐渐减小。第1生长轮纤维宽度径向内部的轴向变异从基部到6m逐渐增大,6m以上随着树干高度的增加逐渐减小。各生长轮纤维长宽比、纤维壁厚、纤维腔径、纤维壁腔比径向内部的轴向变异规律不一致。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生长轮间纤维长度、纤维壁腔比差异极显着(P<0.01),纤维宽度、纤维长宽比、纤维壁厚、纤维腔径差异不显着(P>0.05)。不同高度间纤维长度、纤维宽度、纤维长宽比、纤维壁厚、纤维腔径、纤维壁腔比差异均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纤维长度、长宽比与高度相关关系极显着;壁腔比与高度相关关系显着;纤维宽度、壁厚、腔径与高度相关性不显着。纤维长度(y1)、长宽比(y2)与高度(x)回归方程分别为:y1=-0.5051x2-4.3707x+930.66,R2=0.8566;y2=-0.0116x2-0.3217x+52.68,R2=0.5789.(3)气干径向、弦向、体积干缩率分别为2.38%,4.01%,6.75%;全干径向、弦向、体积干缩率分别为3.71%,5.75%,9.14%;气干密度、绝干密度和基本密度分别为0.41,0.46,0.38 g/cm3。气干密度、绝干密度和基本密度在径向上均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异规律,而在在轴向上,从基部到2m处基本保持不变,到4m处下降到最小,且下降幅度较大,4m以上随着树高增加而增加。气干密度、绝干密度和基本密度径向内部的轴向变异规律相似,基部到2m处变异规律不明显,2m以上各生长轮的变异规律相似,即随着树干高度的增加基本密度降低,在4m或者6m达到最低值,随后又逐渐增加。气干密度与基本密度有极显着的相关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1.2531x-0.0118,R2=0.9464;全干密度与基本密度有显着的相关关系其回归方程为:y=1.2833x-0.068,R2=0.9671。(4)木材顺纹抗压强度为24.80MPa,抗弯强度为58.26MPa,抗弯弹性模量为6444.24MPa,顺纹抗剪强度为2.31MPa,端面、径面和弦面硬度平均值分别为3.10,2.20,1.96 kN,综合强度为83.06MPa,综合强度较小。相关性分析表明,各项力学指标均与基本密度显着或极显着相关,抗剪强度与基本密度呈显着的负相关关系;各项力学指标间,除顺纹抗剪强度外其余力学指标间相关性显着或极显着;顺纹抗剪强度与抗弯弹性模量、抗弯强度、顺纹抗压强度、端面硬度、径面硬度相关性不显着。(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郭旭霞[8](2015)在《杉木幼龄材和成熟材纤维素纳米晶体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纤维素纳米晶体(Cellulose Nanocrystal,CNC)具有纳米级尺寸、较大的比表面积、较大的长宽比和较好的力学性质(如杨氏模量和抗拉强度)等特性,在功能器件、医药、复合材料和新能源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我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林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然而,与优质天然林木材相比,人工林木材大多具有结构疏松、密度和强度低、天然耐久性差以及干燥缺陷多等特点,严重阻碍其高效利用。因此寻求人工林木材利用新途径已成为研究者们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选取我国主要商品材人工林杉木为原料,首先分别提取其幼龄材与成熟材的纯化纤维素,再通过设定不同的水解反应参数(包括纤维素/酸投料比、水解时间等),分别采用分段超声辅助硫酸水解法和传统硫酸水解法,对幼龄材与成熟材的纯化纤维素进行水解,制备出CNC。然后,依次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纳米粒度及Zeta电位分析仪、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以及热重分析仪等表征仪器,系统研究幼龄材和成熟材CNC形貌和尺寸、结晶度、悬浮液稳定性及热稳定性等性能,为人工林杉木在CNC制备领域的高附加值应用提供科学数据。同时,初步建立了从杉木原材料到CNC最终产物的制备方法体系,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水解条件对CNC性能的影响,首次揭示了幼龄材与成熟材对CNC性能的影响,提出CNC制备的优化方案,为CNC的实际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对幼龄材与成熟材的纯化纤维素的化学组分、结晶度与热力学性能进行比较研究发现,通过去除杉木木粉中抽提物、木质素及半纤维素,可成功制备纯化纤维素。并且,成熟材纯化纤维素的结晶度与热稳定性能明显高于幼龄材纯化纤维素的结晶度与热稳定性能。本研究成功制备出呈棒状外观形貌的幼龄材CNC与成熟材CNC,整体的长度分布范围为50.1 nm至84.6 nm之间,宽度分布范围为5.4 nm至7.6 nm之间。其中,以成熟材为原料,采用分段超声辅助硫酸水解法、纤维素/酸投料比为1:15和60 min水解时间的水解参数,可获得尺寸最短、尺寸分布范围最窄的CNC。不同水解时间下幼龄材与成熟材制备CNC的结晶度分析表明,适当增加水解时间有利于提高幼龄材CNC与成熟材CNC的结晶度。同时,在水解条件一致的情况下,成熟材CNC结晶度普遍高于幼龄材CNC。成熟材采用分段超声辅助硫酸水解法、纤维素/酸投料比为1:15和60 min水解时间的水解参数,可获得结晶度最高的CNC。对CNC进行Zeta电位测试与热重分析。在保证其他水解条件一致的前提下,幼龄材与成熟材在不同水解时间下制备所得CNC悬浮液稳定性均较好,水解时间对CNC的悬浮液稳定性影响不大。成熟材纯化纤维素与CNC的热稳定性均高于幼龄材纯化纤维素与CNC的热稳定性,然而,不同的水解时间下制备所得幼龄材CNC与成熟材CNC的热稳定性差异均不显着。整体而言,CNC悬浮液稳定性与CNC热稳定性变化呈相反趋势,即CNC悬浮液稳定性越好,CNC热稳定性越差。综上,幼龄材和成熟材CNC性能间存在差异,相对于幼龄材CNC,成熟材CNC尺寸及其离散性较小、结晶度较高并且热稳定性较好。另外,不同水解条件对CNC性能有一定影响,水解过程中超声波的应用、纤维素/酸投料比的增大或水解时间的延长均可减小幼龄材CNC和成熟材CNC的尺寸及其离散性,而水解时间对CNC结晶度和表面Zeta电位的影响有所不同,对热稳定性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期刊2015-05-01)
罗浩,齐锦秋,谢九龙,吴秉岭,黄兴彦[9](2015)在《四川蓝桉幼龄材解剖性质及其变异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四川产蓝桉人工林木材的解剖性质及其变异规律,为其培育和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采自四川雅安的5株5年生蓝桉为试验材料,在不同高度按生长轮截取试材,通过离析法和永久切片法对试材导管和纤维形态特征进行测定。【结果】导管长度、宽度(径向直径)、长宽比、弦向直径均值分别为410.13μm,141.24μm,2.90,89.25μm;纤维长度、宽度、长宽比、壁厚、腔径、壁腔比均值分别为910.27μm,17.79μm,50.85,3.47μm,10.48μm,0.67;除了纤维壁厚和壁腔比从髓心向外呈减小规律之外,其余导管形态和纤维形态指标径向变异规律一致,都从髓心向外呈增加趋势;轴向变异规律较为复杂,导管长度、纤维长度等指标规律性较强,随树干高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异规律,其他指标变异规律不明显。【结论】获得了四川产5年生蓝桉人工林木材解剖性质及其变异规律,其解剖指标满足制浆造纸的要求。(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王丰,潘彪,蒋亚萍,连彩萍,唐菁[10](2014)在《浙江桂幼龄材的生长特性及主要材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3株6年生浙江桂幼龄材为试材,研究了其生物量、材积、基本物理力学性能及生长轮的宽度、纤维长度、纤维宽度、微纤丝角和结晶度的径向变异规律。结果表明,浙江桂幼龄材单株平均总生物量27.93kg,平均材积0.0124m3,生长轮平均宽度9.15mm(3.12~10.57mm),基本密度为0.414g/cm3,除髓心外其余各生长轮宽度和密度无明显差异,反映浙江桂生长较为稳定;顺纹抗压强度、抗弯强度和弹性模量等物理力学综合性能中上等;纤维长度为830.6μm(581~1043μm),纤维宽度为23.6μm(21~24μm),结晶度为38.46%~58.43%,微纤丝角为13.6°~24.6°;纤维长度、宽度和结晶度自髓心向外逐渐增加,微纤丝角自髓心向外逐渐减小,结晶度与纤维长度、宽度间相关性极显着。(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开发》期刊2014年05期)
幼龄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20个不同赤桉家系及其不同部位物理力学性质的差异,为赤桉材性选育及木材的合理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采自广东湛江南方国家级林木种苗示范基地大田区的20个45月生赤桉家系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树干梢部、中部、底部取木材试样,按照国家标准测量木材基本密度、气干(径向、弦向、体积)干缩率、全干(径向、弦向、体积)干缩率、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剪强度、顺纹抗压强度等11个指标,并计算气干和全干差异干缩值(弦向干缩率/径向干缩率),运用SPSS、Excel、DPS等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比较20个赤桉家系木材的材性优劣状况。【结果】20个赤桉家系木材的基本密度为0.344~0.558 g/cm~3,木材基本密度在家系间以及家系与部位交互间差异性极显着,不同家系立木部位间差异不显着。赤桉气干差异干缩值、全干差异干缩值分别为1.60和1.51;不同家系间气干干缩率(径向、弦向、体积)及全干干缩率(径向、弦向、体积)差异极显着;不同部位间气干体积干缩率和全干体积干缩率差异不显着,而全干(径向、弦向)和气干(径向、弦向)干缩率差异均极显着。赤桉不同家系间抗弯强度(26.79~103.11 MPa)、抗弯弹性模量(3 987~10 498 MPa)、顺纹抗剪强度(11.31~39.32 MPa)、顺纹抗压强度(32.46~59.33 MPa)差异极显着;不同部位间除抗弯弹性模量差异极显着外,其余性状差异均不显着;赤桉不同家系间4个力学性质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2.05%~20.25%。幼龄期赤桉木材4个力学性质间两两相关性极显着。利用隶属函数法对20个赤桉家系进行综合材性评价,隶属值均值排名前5位的家系依次为2007、20016、20021、10014、10079,其木材材性较优,其中10079、20016、2007生长情况较好,可作为赤桉用材林定向培育。【结论】45月生的赤桉木材属轻材,容易开裂,树干底部的差异干缩值比中部、梢部大,即底部木材更容易开裂和变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幼龄材论文参考文献
[1].余玉珠,苏远玉,陆艳柳,任世奇,杨中宁.大花序桉种源幼龄材木材物理性质变异[J].桉树科技.2019
[2].尚秀华,张沛健,罗建中,吴志华.赤桉幼龄材物理力学性质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罗来福.杨树幼龄材与成龄材材性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8
[4].刘媛,黄腾华,卢翠香,陈健波,项东云.尾巨桉幼龄材干燥特性研究[J].桉树科技.2016
[5].罗浩,齐锦秋,谢九龙,吴秉岭,黄兴彦.四川蓝桉幼龄材物理力学性质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6].郭旭霞,郭娟,殷亚方.杉木幼龄材和成熟材纤维素纳米晶体的制备及其性能[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5
[7].罗浩.四川蓝桉幼龄材主要材性及其变异规律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
[8].郭旭霞.杉木幼龄材和成熟材纤维素纳米晶体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
[9].罗浩,齐锦秋,谢九龙,吴秉岭,黄兴彦.四川蓝桉幼龄材解剖性质及其变异规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10].王丰,潘彪,蒋亚萍,连彩萍,唐菁.浙江桂幼龄材的生长特性及主要材性[J].林业科技开发.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