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同种异体异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血管,内膜,模型,异位,动物,子宫,大鼠。
同种异体异位论文文献综述
周立[1](2017)在《外源性VEGF复合BMP对兔同种异体脱钙骨异位构建血管化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1背景由创伤、感染和骨肿瘤引起的大段骨缺损的修复治疗一直是骨科医师面临的难题之一。目前在临床中,自体骨移植一直被认为是治疗骨缺损的金标准之一,但是当自体骨移植修复骨缺损后会常常或面临一些感染、疼痛、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同时由于自体骨移植取材有限,从而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随着对骨移植替代材料的不断深入研究,同种异体骨凭借其来源广、可满足多种形态的骨缺损修复,有骨诱导、骨传导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同种异体骨在修复骨缺损的过程中会面临着再血管化和骨重建等难题,针对这些难题,许多学者都进行了不断探索研究,我们在前期试验中也通过把同种异体骨异位于兔右侧大腿血供丰富的股直肌与股内侧肌间隙内近隐动脉处,经过一段时间同种异体骨可再血管化为活化骨。为了能加速同种异体骨异位再血管化为活化骨的进程,缩短二期移植骨爬行替代修复骨缺损的时间,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中国白兔作为实验对象,以兔同种异体脱钙骨作为移植骨材料,设想通过施加外源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骨活性发生蛋白(BMP)加快同种异体骨异位血管化为活化骨的速度,缩短其二期骨缺损修复的爬行替代的进程。2目的探讨外源性VEGF复合BMP对兔同种异体脱钙骨异位构建血管化骨进程的影响。3方法选用成年中国白兔210只,雌雄不限,随机取30只作为供体制备同种异体脱钙骨,其余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实验组A(同种异体脱钙骨+VEGF+BMP)60只、B(同种异体脱钙骨+VEGF)60只,对照组(同种异体脱钙骨)60只。实验组A将制备好的1.5 cm长同种异体脱钙胫骨段置于兔右大腿股直肌与股内侧肌间隙近隐动脉处,并用2根0.8mm克氏针将其固定于股骨上,于其附近皮下植入一枚胶囊渗透压泵,泵内载有浓度为0.5μg/ml的VEGF溶液200μl,同时将浓度为1μg/ml的BMP溶液取1ml滴在凝胶海绵上并植入移植骨内;实验组B做与实验组A相同处理,但不施加BMP;对照组取等长同种异体脱钙骨同法置于兔右大腿相应部位。每组分别于术后0、2、4、6、8、10、12周处死10只白兔,通过大体标本观察、HE染色观察、CD34计数、I型胶蛋白荧光强度检测、Ca2+含量检测和骨碱性磷酸酶检测,分析判断外源性生长因子对同种异体脱钙骨异位再血管化和成骨活性的影响。4、结果一、大体标本观察结果术后2周叁组实验白兔术后切口愈合均良好,未见明显炎性溶液渗出。术后4周,观察到实验组A骨段表面有少量结缔组织覆盖,且与周围软组粘连较为紧密,与2周时相比骨段表面出现一些较为表浅的骨吸收陷窝;实验组B观察到异位骨段与周围软组织有一定的粘连,骨段表面也出现少许浅表性陷窝;对照组骨段与周围组织粘连较为疏松,骨段表面也仍然较为光滑、无明显陷窝。随着预构时间的进一步延长,骨段与周围组织粘附紧密,有大量纤维结缔组织长入髓腔,形成较疏松的纤维结缔组织支架,取出骨段发现骨表面色泽较暗,陷窝进一步加深。二、HE染色结果0周时,叁组骨段骨组织哈佛管内残留极少量的结缔组织,未见明显的血管残留结构。2周时,实验组A可见较少量新生血管和破骨细胞分布在哈弗管内,实验组B哈弗管周围无明显的血管长入,仅有少许肉芽组织,对照组观察大哈弗氏管周围无明显变化。4周时,实验组A哈佛管内出现较多新生微血管分布在管腔旁;实验组B哈弗管管腔增大,管内新生微血管增多且伴随着部分致密结缔组织;对照组的哈弗氏管内逐渐出现少许的微血管样结构,余未见明显变化。当预构进程进一步延长可发现哈弗管基本稳定,管内分布较多粗、细不等的成熟骨小梁,且伴随着大量的骨细胞分布其周围。叁、免疫荧光检测结果CD34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CD34的阳性血管数量随着时间的延长,叁组的实验结果都呈现先增加,然后减少的趋势,且实验组A和实验组B在前8周的增加趋势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实验组A和实验组B无明显差别。实验组A的CD34阳性血管数和实验组B的CD34阳性血管数均在术后第6周达到最大值,对照组的阳性血管数在第8周达到最大值,实验组A第6周的血管生成量明显多于对照组第8周的血管生成量,同时实验组A的血管生成量稍多于对照组第B周的血管生成量,实验组B第6周的血管生成量也多于对照组第8周的血管生成量,且做组间比较(P<0.05)。实验组A组内作比较,前六周随着观察时间的增加,CD34阳性血管数也呈现增加趋势,且4周的CD34阳性血管数少于6周时CD34阳性血管数,(P<0.05),8周时的CD34阳性血管数也少于6周时CD34阳性血管数(P<0.05);实验组B组内比较结果与实验组A相似;对照组组内对比发现,6周时的CD34阳性血管数同样少于8周时的CD34阳性血管数,10周CD34阳性血管数少于8周时CD34阳性血管数(P<0.05)。I型胶原蛋白的荧光强度值,叁组I型胶原蛋白的荧光强度值总体变化趋势:实验组A在术后到第6周内I型胶原蛋白吸光度值一直处于上升状态,从第6周到第12周内吸光度值呈下缓慢降趋势;前6周内每次观察点值与上一观察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第6周与第10周、12周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B从0周到第8周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从第8周到第12周I型胶原蛋白荧光强度值出现下降趋势。且在前8周内,每次观察点的吸光度值与上一观察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与第10周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从0周到第10周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从第10周到第12周I型胶原蛋白荧光强度值出现下降趋势。且在前10周内,每次观察点的吸光度值与上一观察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0周与第12周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第6周时I型胶原蛋白的荧光强度大于实验组B第10周数值,实验组B第8周时I型胶原蛋白的荧光强度大于对照组第10周数值,但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钙含量检测随着同种异体脱钙骨在肌间隙内构建血管化骨的进程延长,发现,叁组的钙含量都在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对于实验组A结果示,在4周到6周的观察节点,钙含量由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6周到8周结果示钙含量有稍微的增加,但统计学无意义。从第8周到12周,钙含量仍出现下降的趋势。实验组B术钙含量在第6周到8周有下降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第8周到10周,钙含量又出现增加趋势,但总体趋势是下降的,且无统计学意义;第10周到12周,钙含量又呈现下降的趋势。对照组的钙含量同样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虽然在个别观察点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五、骨碱性磷酸酶检测随着构建血管化骨及骨活化的时间增加,实验组ABALP的含量则在第6周达到最大值,且在第6周到第10周出现缓慢下降趋势。实验组B在第8周前其BALP含量也在逐渐的增加,在第8周达到峰值,然后在第10周至第12周出现略微下降趋势。对照组则在第10周前,骨组中BALP的含量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在第10周出现最大值。5结论兔同种异体脱钙骨在异位构建血管化骨的过程中,施加外源性的生长因子VEGF和BMP可以明显促进同种异体脱钙骨异位构建血管化骨的进程。(本文来源于《新乡医学院》期刊2017-03-01)
武京国,马燕,曹霏霏,王德峰,张庆富[2](2016)在《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比格犬体内异位构建组织工程骨》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选用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成为将来组织工程领域发展的趋势。目的:分析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比格犬体内异位构建组织工程骨的能力,并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成骨过程中的转归。方法:应用氯甲基苯甲酰氨荧光染料(CM-Dil)标记比格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TT法检测标记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将自体或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珊瑚、β磷酸三钙支架体外成骨诱导7d后,植入比格犬背部皮下,空白支架作为阴性对照。术后3 d及1,2,4,8,12周取材,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成骨情况,应用ipp软件统计分析成骨面积。PT-PCR和ELISA法检测组织工程骨成骨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CM-Dil组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示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的转归。结果与结论:(1)4-8周时异体组织工程骨的成骨面积小于自体组织工程骨,但到12周后2组无明显差异;(2)4周自体组织工程骨表达骨γ羧基谷氨酸蛋白高于异体组织工程骨,提示后者先于前者进入骨矿化期;(3)ELISA检测发现自体组织工程骨的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表达量在4周左右高于异体组织工程骨,到12周后趋于一致;(4)通过CM-Dil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发现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相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明显的减少;(5)结果说明,同种异体组织工程骨在大动物体内能够异位成骨(12周),但早期(8周前)成骨效率低于自体组织工程骨,这种差别可能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同种异体移植后发生免疫反应导致细胞数量减少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6年46期)
陈心足,Shi-jun,Wang,Cheng,Zhou,胡建昆[3](2015)在《同种异体小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学习曲线》一文中研究指出同种异体小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是技术复杂的小动物显微手术。对于初学者必须经历一个学习曲线过程。学习曲线包括叁个阶段:(1)熟悉供体和受体小鼠的局部解剖;(2)掌握供体小鼠心脏采集和受体小鼠腹腔大血管的准备;(3)掌握大血管的吻合技术。学习曲线的瓶颈在于大血管的吻合技术。学习曲线中的渐进要点是"认识、熟悉、准备、提速"。(本文来源于《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期刊2015年09期)
崔金秀,顾振鹏,刘志慧,李芳芳[4](2015)在《同种异体Sprague-Dawley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采用皮下移植法建立大鼠同种异体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模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健康、未交配且处于动情期(正常动情周期≥2个)的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48只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SD大鼠平均分为供鼠(n=24)和受鼠(n=24)。于SD大鼠处于动情期时将供鼠子宫组织缝合于受鼠腹部皮下,并于手术后3周取出异位病灶组织,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异位病灶组织的形态学及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 48只SD大鼠均有规律的4个动情周期,分别为动情前期、动情期、动情后期、动情间期,各个周期分别为4~5d。24只SD大鼠(受鼠)均存活,同种异体SD大鼠皮下移植法成模率为66.7%(16/24),其中16只SD大鼠腹部肉眼可见球型凸起,触之呈囊实性,无活动性,切开皮肤可见透亮的球型囊状增生物,质地软,囊内有清亮液体聚积,平均体积为(34.5±19.8)mm3,异位病灶组织于光学显微镜低倍镜(×100)下可见异位病灶生长成一个腔样结构,于高倍镜下(×400)可见内膜上皮细胞、间质细胞及少量腺体形成,组织病理学表现与人EMS相似。结论通过皮下移植法建立的同种异体SD大鼠EMS模型的异位病灶组织的组织病理学改变与人EMS类似,可以作为EMS研究的动物模型。(本文来源于《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期刊2015年03期)
罗彦平[5](2015)在《兔同种异体骨异位再血管化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 背景在机械、工业、交通日渐发达的今天,各种高能量损伤越来越多,程度越来越复杂。小腿开放性粉碎骨折发生率最高,术后骨感染率较高,且易转化为慢性骨感梨[1]。彻底去除感染骨段及其周围病灶是控制感染的重要手段,但可能造成骨缺损甚至大段骨缺损,且控制局部创面感染往往还需经过漫长的治疗过程。创伤后感染性大段骨缺损是骨科难题,同种异体骨用于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修复尚未见报道,能否将其用于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治疗?我们设想将同种异体骨段置于体内血供丰富的部位,使其完成再血管化,待创面感染彻底控制后,再将其带血管蒂的血管化同种异体骨段移植修复骨缺损。2 目的以中国白兔为实验对象,将制备好的同种异体骨段置于兔血运丰富的隐动脉处,探索其完成再血管化的时间。3 方法3.1同种异体骨的制备选取10只中国白兔,空气栓塞耳缘静脉杀死白兔,按照无菌手术的方法取出兔胫骨,把周围的肌肉及骨膜剔除,截成1.5cm长度的骨段,把骨髓组织用小刮匙彻底刮除,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干净,浸泡于10%的庆大霉素中30分钟,用灭菌好的双层血浆袋密封包装,经过辐照灭菌后,放入冰箱4。冷藏12h,-30°冷冻12h,在-80。的深低温冰箱3周后使用,可以去除更多的抗原。3.2同种异体骨再血管化以健康成年中国白兔为研究对象。把60只白兔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只。实验组把已经准备好的长1.5cm的异体骨段放置在兔大腿股直肌和股内侧间隙隐动脉处,用1.Omm.克氏针把骨段固定在股骨内侧,对照组为自体的胫骨段,长度和实验方法与实验组相同,术后4周,8周,12周分别从肉眼大体标本观察、免疫组化切片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血管内皮细胞中CD34蛋白表达,行统计学处理。4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部分兔手术部位感染,不包括在统计标准内,补充空缺。VEGF以新生的、未成熟的血管周围,软骨细胞、成骨细胞以及未分化的间叶细胞周围最多,术后4、12周,VEGF的表达量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无差异,8周,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VEGF的表达有显着统计学差异,两组纵向比较,8周多于4、12周。CD34蛋白以哈弗管周围的血管内皮细胞中最明显。术后4周,CD34阳性血管两组比较有显着差异,8、12周,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差异。实验组和对照组CD34阳性血管8周多于4、12周。术后4周,实验组和对照组都有较少的纤维组织膜包裹骨段、填充髓腔,与骨段结合松散,容易剥离,骨表面无明显吸收陷窝,出现光泽。术后8周,两组骨段上的纤维组织膜变厚,与骨段结合紧密,不易分开,骨段表面不平整,有吸收陷窝,出现光泽。术后12周两组骨段上包裹的纤维组织膜更厚,与骨段结合更紧密,骨表面的吸收陷窝更多,光泽更明显。5结论兔大段同种异体胫骨段在血运丰富的隐动脉处8周能够实现再血管化,时间与自体骨段无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新乡医学院》期刊2015-04-01)
崔金秀[6](2015)在《同种异体Sprague-Dawley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的建立及MIF、MMP-9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皮下移植法建立同种异体子宫内膜异位症SD大鼠动物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进一步探讨研究。方法:取健康成熟未交配雌性SD大鼠50只,监测其动情周期,之后随机分为供体组和受体组,选在大鼠动情期将供体鼠子宫组织缝合于受体鼠腹部皮下,于建模手术后第3周后取出异位病灶组织及在位子宫组织,与建模前子宫组织一起进行常规石蜡包埋,切片,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在此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基础上,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法(SP法),检测大鼠建模前后血清及组织中MIF、MMP-9的表达水平及其相互关系。结果:(1)实验SD大鼠均存活,同种异体皮下移植法的建模方式成模率为66.67%。肉眼可在皮下见囊状透亮突起,组织病理学表现与人类子宫内膜异位症相似;(2)MIF及MMP-9在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建立后的血清中表达均明显高于模型建立前,两者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且MIF与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389,P<0.05);(3)MIF及MMP-9在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在正常大鼠子宫内膜及在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MIF及MMP-9在在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高于在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MIF与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599,P<0.05)。结论:通过皮下移植法建立的同种异体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的病理改变与人类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类似,可以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研究的动物模型。MIF及MMP-9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两者之间有相互促进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滨州医学院》期刊2015-03-25)
张迅[7](2015)在《VEGF促进兔同种异体骨异位预构骨皮瓣的进程》一文中研究指出1背景高能量创伤因素所致的开放性骨缺损伴局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者,术后骨感染发生率较高,若治疗不当易发展成为慢性骨感染,是骨科医生的治疗难题。同种异体骨来源广泛,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和形态结构,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骨移植物。采用同种异体骨一期直接修复开放性或感染性骨缺损,术后感染率较高。针对这一难题,我们设想将骨组织异位预构骨皮瓣,二期带血管蒂的预构骨皮瓣移植修复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在前期实验中我们证实了1.5cm长的兔同种异体骨段在血管丰富的肌间隙内8周可完成血管化过程。但人的长管状骨的密度及厚度均较实验动物高,其完成血管化预构骨皮瓣的时间会相应更长,因此,必要采用干预措施加快同种异体骨预构骨皮瓣的进程,缩短其预构骨皮瓣的时间。2目的探讨植入式胶囊渗透压泵通过局部缓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促进兔同种异体脱钙骨异位血管化预构骨皮瓣的进程。3方法将150只健康6月龄中国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同种异体脱钙骨组)、实验组(同种异体脱钙骨+VEGF组),每组各60只,剩余20只用于制备同种异体骨。实验组:将制备好的1.5 cm长同种异体脱钙胫骨段置于兔右大腿股直肌与股内侧肌间隙之隐动脉处,其附近皮下植入一枚载有VEGF溶液(容积200μl、浓度0.5μg/ml)的植入式胶囊渗透压泵;对照组:取等长同种异体骨同法置于兔右大腿相应部位。两组分别于术后2、4、6、8、10、12周处死白兔,取出标本后行大体标本观察、钙含量检测、HE染色组织学检查、免疫荧光染色(CD34、I型胶原蛋白)检测同种异体脱钙骨异位血管化及骨活性情况,行统计学处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补充5只白兔,根据实验结果,在两组同种异体脱钙骨血管化达到高峰时分别对两组白兔行隐动脉置管CT血管造影检测,观察隐动脉分支血管进入异体骨段的情况。4结果随机抽取的10个同种异体脱钙骨分别经细菌培养均未检测到有细菌生长。随着预构骨皮瓣时间的延长,实验组和对照组同种异体脱钙骨表面及两端髓腔粘附的纤维结缔组织逐渐增多且增厚,周围无炎性反应,纤维结缔组织与骨段贴附逐渐紧密,剥离也越困难;纤维结缔组织彻底剥离后,两组同种异体脱钙骨表面出现骨吸收小凹,且随预构骨皮瓣时间的延长小凹逐渐增多、加深;预构的同种异体脱钙骨皮质逐渐变薄。HE染色结果:实验组、对照组0周时异体骨哈弗管内均为无结构状,偶见残存的血管结构;2周开始出现少量纤维肉芽组织与部分脱钙骨连接,随后脱钙骨内可见吸收腔隙,出现少量新生血管和活的细胞成分,随着时间的延长,哈弗管较前扩大,并出现较多的血管和活细胞,周边骨旋涡呈有规律排列,其内可见大量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血管管腔随之增粗,可见成熟的的骨小梁。钙含量检测结果:随预构骨皮瓣时间的延长,实验组和对照组同种异体脱钙骨的钙含量均呈大体下降趋势。实验组术后4周到6周,钙含量下降明显,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周到8周时钙含量稍有升高,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后钙含量继续下降。对照组术后6周到8周,钙含量下降明显,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周到10周时钙含量稍有升高,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后钙含量继续下降。CD34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两组CD34阳性血管数总体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实验组和对照组CD34阳性血管数分别在术后第6周和第8周达到高峰值,实验组6周CD34阳性血管数多于对照组8周CD34阳性血管数(P<0.05)。Ⅰ型胶原蛋白免疫荧光强度结果显示:两组荧光强度均表现为现先增加后缓慢减小的趋势。实验组和对照组Ⅰ型胶原蛋白免疫荧光强度分别在术后第8周、第10周达到高峰值,实验组8周时Ⅰ型胶原蛋白荧光强度高于对照组10周时的Ⅰ型胶原蛋白荧光强度,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分别在预构骨皮瓣术后6周、8周时顺利完成CTA造影成像。3D-CTA成像可见:大隐动脉分支在距同种异体脱钙骨约1~3cm处分成若干直径约0.2~0.4 mm的小血管从同种异体脱钙骨两极或中部进入骨段内,进入实验组同种异体脱钙骨的血管数量较对照组多、且管径较粗;除此之外,两组均可见隐动脉发出皮穿支血管进入兔大腿内侧皮肤。5结论1)兔同种异体脱钙骨异位预构骨皮瓣经过8周可完成血管化,施加VEGF后,6周便可完成血管化。证实植入式胶囊渗透压泵局部缓释VEGF可明显加快兔同种异体脱钙骨异位预构骨皮瓣的进程。2)实验组和对照组同种异体脱钙骨的钙含量随着预构骨皮瓣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因此,局部缓释VEGF并不能阻止或减缓同种异体脱钙骨的骨吸收进程。3)骨吸收会影响同种异体骨皮瓣的生物力学强度,应在同种异体脱钙骨完成预构骨皮瓣且无明显骨吸收时,适时进行同种异体骨皮瓣移植。(本文来源于《新乡医学院》期刊2015-03-01)
何莹,马俊磊,宫念樵,赵波[8](2014)在《同种异体异位气管移植物排斥反应的动态变化及SUMO1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异位气管移植物排斥反应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小泛素相关修饰物1(SUMO1)在此过程中的表达特点。方法在小鼠背部异位气管移植模型中,分别建立同系移植组(C57BL/6-C57BL/6)和同种异体移植组(BALB/c-C57BL/6)。在术后第7、14、30天,每组取6只动物获取移植物,动态检测排斥反应病理学变化、移植气管管腔阻塞率、有核细胞计数和SUMO1阳性细胞表达及计数。结果同系移植组气管仅有轻微损伤并于术后14d修复;同种异体移植组术后7d气道上皮严重损伤伴大量的单核细胞浸润,术后14d上皮坏死伴纤维增生,术后30d,上皮细胞完全消失,管腔填塞。同系移植物术后管腔阻塞率为2.8%~4.3%,同种异体移植物在3个时间点分别为(3.5±0.4)%、(29.8±3.5)%和(92.5±3.1)%。同系移植组SUMO1主要在黏膜上皮细胞中表达;同种异体移植组SUMO1第7天在黏膜下层浸润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中表达,第14天在浸润的单核细胞和增生的纤维母细胞中高表达,第30天表达更为明显。术后第7天,同系移植组和同种异体移植组每组织切面有核细胞计数分别为(294.5±83.1)、(299.5±6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UMO1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51.8±59.2)、(237.3±5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4天,同系移植组和同种异体移植组有核细胞计数分别为(617.3±70.1)、(774.6±19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UMO1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20.0±33.9)、(489.0±1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0天,同系移植组和同种异体移植组有核细胞计数分别为(276.3±119.0)、(875.0±1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MO1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05.6±92.1)、(781.0±7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鼠同种异体异位气管移植物经历了典型的急排期、过渡期和慢排期的动态过程,是研究急性排斥和慢性排斥反应动态过程的优良模型。在此过程中,SUMO1在新生有核细胞中的高表达,可能与急性排斥反应和气管纤维化的形成有关。(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4年05期)
周明武,罗彦平,杨瑞甫,宋力,李扬[9](2014)在《同种异体骨异位再血管化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时间段兔同种异体大段胫骨与自体大段胫骨异位再血管化程度的差异性。方法健康成年(6月龄)中国白兔70只,体质量(2.5±0.5)kg,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同种异体骨组)30只、对照组(自体骨组)30只,余10只用作制备同种异体骨供体。实验组将制备好的1.5 cm长兔异体胫骨段置于兔大腿隐动脉处的股直肌与股内侧肌的间隙内,1.0克氏针固定于股骨上。对照组取与实验组相同部位等长自体胫骨同法置于兔大腿相应部位。分别于术后4、8、12周通过大体标本观察、免疫组化法检测移植骨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CD34蛋白在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VEGF主要存在于新生血管周围、成骨细胞、软骨细胞以及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CD34主要分布在以哈弗管为中心的血管内皮细胞。术后4、12周,实验组VEGF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周(4.50±2.01)vs(5.50±1.35),术后12周(4.10±1.52)vs(3.60±1.58),P>0.05)];术后8周,实验组VEGF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0±1.07)vs(8.60±2.17),P<0.05],且两组VEGF的表达量4周少于8周(P<0.05),8周多于12周(P<0.05)。术后4周,实验组CD34阳性血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0±1.83)个∕视野vs(7.30±1.34)个∕视野,P<0.05];术后8、12周,实验组CD34阳性血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8周(13.30±1.95)个∕视野vs(13.80±2.62)个∕视野,术后12周(10.90±2.28)个∕视野vs(11.80±1.22)个∕视野,P>0.05];两组CD34阳性血管数4周少于8周(P<0.05),8周多于12周(P<0.05)。结论兔同种异体大段胫骨段置于含有知名血管血供丰富的肌肉间隙内2个月能够完成再血管化,与自体骨无明显差异,证实了同种异体大段胫骨段异位再血管化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18期)
郭宇,叶小鸣,张彤,伍庄,华学锋[10](2011)在《大鼠腹腔同种异体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与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并改进大鼠腹腔同种异体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探讨其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00只Wistar大鼠腹腔同种异体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麻醉方法、供心灌注切取、受体血管准备、吻合方法等进行了改良,术后统计手术时间及手术成功率。结果供体准备、供心摘取时间共(13±3)min,受体血管准备时间(8±2)min,受体腹主动脉吻合时间(10±2)min,受体下腔静脉吻合时间(7±3)min,供心冷缺血时间(30±6)min。手术成功大鼠恢复血供到开始心室纤颤时间(5±2)s,心室纤颤期为(10±3)s。100只中,成功94只,成功率为94%,死亡6只,包括术中麻醉意外死亡3只,术中误伤心耳出血死亡2只,肺血管结扎处出血死亡1只。结论大鼠腹腔同种异体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操作方法经过改进后,降低了手术难度,手术成功率较高。(本文来源于《器官移植》期刊2011年01期)
同种异体异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选用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成为将来组织工程领域发展的趋势。目的:分析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比格犬体内异位构建组织工程骨的能力,并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成骨过程中的转归。方法:应用氯甲基苯甲酰氨荧光染料(CM-Dil)标记比格犬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TT法检测标记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将自体或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珊瑚、β磷酸三钙支架体外成骨诱导7d后,植入比格犬背部皮下,空白支架作为阴性对照。术后3 d及1,2,4,8,12周取材,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成骨情况,应用ipp软件统计分析成骨面积。PT-PCR和ELISA法检测组织工程骨成骨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CM-Dil组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示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的转归。结果与结论:(1)4-8周时异体组织工程骨的成骨面积小于自体组织工程骨,但到12周后2组无明显差异;(2)4周自体组织工程骨表达骨γ羧基谷氨酸蛋白高于异体组织工程骨,提示后者先于前者进入骨矿化期;(3)ELISA检测发现自体组织工程骨的碱性磷酸酶和骨钙素表达量在4周左右高于异体组织工程骨,到12周后趋于一致;(4)通过CM-Dil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发现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相比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明显的减少;(5)结果说明,同种异体组织工程骨在大动物体内能够异位成骨(12周),但早期(8周前)成骨效率低于自体组织工程骨,这种差别可能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同种异体移植后发生免疫反应导致细胞数量减少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同种异体异位论文参考文献
[1].周立.外源性VEGF复合BMP对兔同种异体脱钙骨异位构建血管化骨的影响[D].新乡医学院.2017
[2].武京国,马燕,曹霏霏,王德峰,张庆富.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比格犬体内异位构建组织工程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
[3].陈心足,Shi-jun,Wang,Cheng,Zhou,胡建昆.同种异体小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学习曲线[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15
[4].崔金秀,顾振鹏,刘志慧,李芳芳.同种异体Sprague-Dawley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的建立[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
[5].罗彦平.兔同种异体骨异位再血管化的实验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5
[6].崔金秀.同种异体Sprague-Dawley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的建立及MIF、MMP-9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D].滨州医学院.2015
[7].张迅.VEGF促进兔同种异体骨异位预构骨皮瓣的进程[D].新乡医学院.2015
[8].何莹,马俊磊,宫念樵,赵波.同种异体异位气管移植物排斥反应的动态变化及SUMO1表达[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
[9].周明武,罗彦平,杨瑞甫,宋力,李扬.同种异体骨异位再血管化的实验研究[J].第叁军医大学学报.2014
[10].郭宇,叶小鸣,张彤,伍庄,华学锋.大鼠腹腔同种异体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与改进[J].器官移植.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