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萍伍和邓彩霞(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布吉预防保健所广东深圳518112)
【摘要】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以预防和控制感染,减少并发症发生。方法对某医院2006年10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26例外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进行精心护理。结果在临床实践中,有19例患者GCS15分(未发生并发症),好转7例,死亡2例,其中有2例并发肺部或切口感染。结论通过对重型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预防肺部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提高治愈率。
【关键词】脑外伤气管切开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2)01-0317-01
脑外伤患者常因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减弱或丧失,吞咽反射受抑制,导致呼吸道分泌物不能自主排除,各种分泌物或消化道呕吐物易被误吸入呼吸道,导致气道受阻,引起缺氧加重发生脑水肿甚至窒息死亡。为了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气管切开术的应用最为切实可靠。但气管切开术后的人工气道失去正常生理功能,空气未经鼻腔湿化过滤,而直接进入下呼吸道,由此造成呼吸道分泌粘稠、干燥、结痂,痰液不易咳出而加重呼吸道阻塞,极易引起呼吸道并发症,加重病情。因此,术后护理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
该院外科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重型外伤实施气管切开术患者26例,其中男18例、女8例,年龄13~65岁,平均47岁,GCS评分5~7分24例,GCS3~5分2例。所有患者皆于入院24h内施行气管切开术。
2护理措施
2.1痰液引流,保持呼吸道通畅
患者痰液要随时排除,不能让痰液在气管内潴留,发现病人呛咳或阻塞性喉鸣要立即吸痰,对昏迷、咳嗽反射低或反射迟钝的患者,1-2小时吸痰1次,每次吸痰前翻身拍背,防止坠积性肺炎发生。吸痰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吸痰管每次更换,口、鼻腔与气管内吸痰管必须分开使用。吸痰压力适中,成人一般在300~400mmHg,吸引时间不超过15秒,如果一次不能吸出分泌物,应让病人休息片刻(3~5分钟),再重复抽吸。在插管过程中,不能来回抽吸,防止损伤呼吸道粘膜。两次吸引间隙要重新给病人吸氧,使病人得到休息,防止出现阵发性咳嗽、血氧过低、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吸痰前后要给予高浓度氧吸入,以提高患者的氧储备,避免吸痰引起患者缺氧。
2.2湿化气道
使用超声雾化吸入法湿化患者呼吸道,每4小时吸入一次,防止气管内壁干燥、痰液粘稠,保持呼吸道湿润,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2.3合理用氧
氧疗是颅脑损伤患者常用的治疗措施之一,一般视病情给氧(3~5)l/min,也可据血氧饱和度(SpO2)调整给氧流量,做到合理有效地给氧。
2.4预防感染
气管切开术后使用的气管内套管每隔4~6h清洗一次,12h消毒一次,严格无菌操作,尤其是吸痰时,操作人员要佩戴无菌手套,吸痰管每次更换,在口腔和气道同时吸痰时,应遵循先气管后口腔的原则。气管切开处敷料每天更换一次,有分泌物污染要及时更换。每天给予2~3次口腔护理。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室内温度保持在20℃~25℃,湿度60%~70%.。
2.5套管护理
妥善固定,防止脱出。每天检查气管套管带子的松紧度,及时调整,以容纳患者的一个手指为宜。内套管每4~6小时清洗1次,彻底清除管内的积痰和血块。取出内套管时,一手固定外套管,另一手轻轻打开套管鞘,嘱咐病人不要咳嗽,如有分泌物粘着不易取出时,可滴生理盐水湿润后再试取,不要强行拔出,以防将外套管同时拔出。套管周围的纱布垫应每日更换一次,如受污染可及时更换,套管周围的皮肤可用75%酒精消毒。在换气管套管前,要做好急救准备,备好套管一套。
2.6严密观察病情
每日观察并记录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痰液及气管切开处伤口、套管情况,如果有呼吸困难、喘鸣等症状,经过吸痰不能缓解,立即检查套管有无痰液堵塞及压迫症状,如果有下呼吸道堵塞及肺部病变表现,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观察有无出血、切口止血情况是否过长,气管套管粗细是否合适。观察并记录吸出物的颜色、数量和性状。
2.7饮食及口腔护理
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流汁食物。食物要经胃管缓慢注入,每4小时1次,食物的温度要适宜,过高会引起食道和胃粘膜烫伤,过低会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每天用浸有含漱液的棉球擦拭口腔。对长期昏迷、鼻饲患者,每天用0.9%生理盐水做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使病员舒适,预防口腔感染。
2.8心理护理患者因遭遇突如其来的严重外伤和侵入性操作,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和个人形象受损,导致恐惧、忧郁、或自卑的心理状态,而且气管插管影响着病人的语言表达,让病人感到茫然和无助。护理人员应充分同情和理解病人,耐心细致地给予支持和帮助,多使用温暖的非言语交流,如眼神、点头、触摸、微笑,引导和鼓励病人树立信心,看到希望,消除不良情绪。
3总结
通过上述综合的护理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病情的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解除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帮助患者尽快渡过创伤应急期,改善了愈后。
参考文献
[1]吕式瑗.护理学基础.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104.
[2]倪曼萍.心理护理在神经科临床的应用.实用护理杂志,1994,10(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