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麻醉致死论文-王大利,贺文艳,贠克明,尉志文,张高勤

硬膜外麻醉致死论文-王大利,贺文艳,贠克明,尉志文,张高勤

导读:本文包含了硬膜外麻醉致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法医毒物分析,利多卡因,麻醉意外,硬膜外麻醉

硬膜外麻醉致死论文文献综述

王大利,贺文艳,贠克明,尉志文,张高勤[1](2014)在《利多卡因在硬膜外麻醉致死犬体内的死后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在硬膜外麻醉致死犬体内的死后分布特点。方法犬12只,经硬膜外插管匀速注入利多卡因(5×15mg/kg和3×15mg/kg,各6只)致死,迅速解剖动物,取大脑、侧脑室脑脊液、腰段脊髓腔脑脊液、不同脊髓节段,心、肺、肝、脾、肾、胆汁、尿、心血、周围血、玻璃体液、注射部位肌肉和注射部位20cm以外肌肉等组织脏器和体液,气质联用法定性,气相色谱法定量检测其中利多卡因含量。结果硬膜外麻醉致死犬体内利多卡因的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依次为骶段脊髓、颈段脊髓、胸段脊髓、侧脑室脑脊液、腰段脊髓、肾、大脑、心、心血、周围血、注射部位肌肉、肺、注射部位20cm以外的肌肉、肝、脾、胆汁、尿、玻璃体液。结论大剂量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致死犬背侧脊髓液中利多卡因含量最高,其死后分布特征与蛛网膜下腔麻醉致死犬体内死后分布特征相似。(本文来源于《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期刊2014年07期)

张高勤,王大利,贠克明,张大明[2](2010)在《温度对硬膜外麻醉致死犬体内布比卡因死后再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布比卡因在硬膜外麻醉犬体内死后再分布动物模型,观察温度对其死后再分布规律的影响。方法雄性杂种犬18只,盐酸布比卡因(5mg/kg)硬膜外麻醉致死,随机分3组,分别置于室温(20~23℃)、4℃和-20℃,于死后0、2、4、8、24、48、72、96、120h同一尸体提取心血、周围血、肝和大脑,GC-NPD、GC-MS法检测其中布比卡因含量,比较其各组含量变化。结果室温时心血、周围血和大脑的死后再分布现象较明显且复杂,4℃时死后再分布现象较室温下弱且缓慢,-20℃时4种检材中布比卡因的再分布现象进一步减弱。结论布比卡因在硬膜外麻醉致死犬体内可发生死后再分布,低温保存可延缓或阻止其发生。(本文来源于《法医学杂志》期刊2010年02期)

张高勤,武夺,贠克明,张大明[3](2009)在《布比卡因在硬膜外麻醉致死犬体内的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致死的动物模型,探讨其在致死犬体内的分布规律。方法雄性比格犬15只,随机分为1倍极量组(6只)3、倍极量组(6只)和对照组(3只),硬膜外穿刺给药,用BL-机能生物仪监测犬的生命体征,犬死后迅速解剖并提取心、肝、脾、肺、脑、心血、周围血、胆汁、尿液、各段脊髓和脑脊液,气相色谱(GC)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法检测其中布比卡因含量,使用SPSS 11.5统计软件,采用均数两两比较的SNK法,比较致死犬体内各脏器或体液中布比卡因的含量。结果实验犬体内布比卡因含量较高的脏器或体液,硬膜外3倍极量组为:各段脊髓>肾>大脑>CSF>心、肺和脾;硬膜外1倍组为各段脊髓>CSF>肝脏>周围血>心血>大脑>肺和肾。结论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意外时的中毒症状、死后药物在体内分布等均与给药剂量有一定的相关性,此可为疑似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意外案件的鉴定提供一定的依据。(本文来源于《毒理学杂志》期刊2009年05期)

张高勤[4](2007)在《布比卡因在硬膜外麻醉意外致死犬体内的死后再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建立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意外(静脉、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注射)致死的动物模型:2建立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意外致死的死后再分布研究动物模型;3研究布比卡因在硬膜外麻醉意外致死犬体内的分布规律;4研究布比卡因在硬膜外麻醉意外致死犬体内的死后再分布规律。方法1动物模型1.1死后分布动物模型硬膜外麻醉动物模型雄性犬15只,随机分为一倍麻醉极量实验组(6只)、叁倍麻醉极量实验组(6只)和对照组(3只)叁组。一倍极量实验组犬5分钟内经硬膜外腔匀速注入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1×5mg/kg,叁倍极量组用同样方法给药3×5mg/kg,对照组给与叁倍极量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蛛网膜下腔麻醉动物模型雄性犬9只,随机分为实验组6只和对照组3只。实验组犬5分钟内向蛛网膜下腔匀速注入盐酸布比卡因注射液1×5mg/kg,对照组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静脉注射动物模型雄性犬9只,随机分为实验组6只和对照组3只。实验组犬5分钟内经股静脉匀速注入布比卡因注射液3×5mg/kg,对照组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1.2死后再分布动物模型雄性犬18只,按硬膜外麻醉一倍极量组的方法给药,动物死后随机分为叁组,每组6只,分别储存于-20℃、4℃和常温下。2生命体征记录方法BL-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全程记录动物从开始给药到死亡的心电、血压和呼吸等主要生命体征的变化。3样品采集与处理死后分布模型组:动物死后迅速进行解剖,提取大脑、侧脑室脑脊液、不同节段脊髓(颈段脊髓、胸段脊髓、腰段脊髓、骶段脊髓)、心、肺、肝、脾、肾、胆汁、尿、心血、周围血、注射部位及其20cm以外肌肉等组织、脏器和体液,即刻检测各组织和体液中布比卡因含量。死后再分布模型组:动物死后立即开始计时,分别于死后0、2、4、8、24、48、72、96、120小时同一动物尸体提取心血、周围血、肝脏和大脑,提取检材后,缝合提取部位肌肉及皮肤,恢复至提取检材前状态。样品经酸、碱化处理后,乙醚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峰进行定性;气相色谱检测,内标法和工作曲线法定量。结果1症状叁种中毒模型实验犬的症状相类似,均为小剂量时出现流涎、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全身痉挛、肌肉抽搐、角弓反张等兴奋症状,而大剂量时则表现为意识淡漠,呼吸频率减慢、幅度减小,心率减慢等抑制症状。但叁种模型动物的死亡时间不同,硬膜外一倍极量组动物约在给完药后11分钟内死亡,而叁倍极量组则在7分钟内死亡;蛛网膜下腔给药组动物均在6分钟内死亡,且其中2只给药完毕后当即死亡;静脉注射叁倍极量组的动物中4只当即死亡,2只给药后出现明显的兴奋症状,约1小时后开始缓解,最后恢复正常。叁种模型对照组均未出现以上症状,未出现死亡。2死后分布模型组硬膜外腔叁倍极量组,致死犬体内布比卡因含量较高的脏器或体液依次是:骶段脊髓、颈段脊髓、胸段脊髓、腰段脊髓、肾脏、大脑和侧室脑脊液,与周围血中的含量比值分别为:51.62±15.65、35.49±8.03、20.51±14.68、15.34±3.25、4.09±0.67、2.93±1.71和1.60±1.67;硬膜外腔一倍极量组,致死犬体内布比卡因含量较高的脏器或体液依次是:颈段脊髓、胸段脊髓、腰段脊髓、骶段脊髓和侧室脑脊液,它们与周围血中的含量比值分别为:70.71±29.11、53.17±59.46、48.17±50.15、37.22±56.96和6.24±5.27;蛛网膜下腔一倍极量组,除距离注射部位20cm以外的肌肉外,致死犬体内其余各脏器和体液中布比卡因的含量均高于周围血,其中含量较高的脏器或体液依次为:腰段脊髓、胸段脊髓、骶段脊髓、颈段脊髓、侧室脑脊液、肾脏、肝、脾和大脑,与周围血中的含量比值分别为:4868.49±8173.9、3300.70±4539.2、812.89±1140.3、634.34±681.02、97.55±105.53、42.98±64.76、8.71±1.58、7.57±1.07和7.12±1.72;静脉注射给药叁倍极量组,致死犬体内胆汁、肝、脾、脊髓、大脑和尿液中布比卡因的含量均较高,与周围血中的含量比值分别为:4.52±0.83、2.62±1.12、2.61±0.18、2.71±0.38、1.55±0.96和1.24±0.61。3死后再分布模型组-20℃储存条件下,心血、周围血、肝脏和大脑中布比卡因的含量从死亡当时开始即有所升高,约4~8小时达到一个高峰并开始下降,到12~24小时到达低谷,到72小时左右到达第二个高峰,120小时后趋于稳定,其中周围血波动幅度最大,可由死亡当时的1.82±1.89μg/ml升高到死后72小时的11.18±12.97μg/ml。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4℃储存条件下,周围血中布比卡因的再分布趋势与-20℃时相类似,心血中再分布的第一个高峰期较-20℃时持续时间长,肝脏中死后再分布现象不明显,大脑受到的影响很明显,可由死亡当时的3.48±0.51μg/g持续升高到72小时的24.64±3.62μg/g,经统计学分析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常温储存时,心血和周围血中布比卡因的死后再分布现象较为复杂,肝脏中也存在一定的死后再分布现象,但肝脏中的含量变化幅度不是很大,常温下大脑的死后再分布趋势与4℃时相似,仅波动幅度不同而已。结论1本文建立了布比卡因在叁种途径给药情况下麻醉致死犬体内分布的动物模型;建立了两种剂量布比卡因在硬膜外麻醉致死犬体内分布的动物模型;建立了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致死犬在叁种不同温度下的死后再分布动物模型。所建立的死后分布及再分布动物模型可用于布比卡因麻醉意外的法医毒物动力学研究。2.本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意外中毒时,中毒症状与给药途径、剂量及个体状况等因素有关。小剂量时表现为兴奋,而大剂量时表现为抑制。另外,经预实验研究发现,中毒量为静脉注射>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解剖及病理检验,各脏器仅见淤血、水肿等急性死亡表现的征象,未见其它特征性改变。叁种模型对照组均未出现以上症状,未出现死亡。详细了解病史、给药剂量、症状和体征、死亡时间等可为有关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提供一定的参考。3.研究表明,布比卡因在麻醉意外死亡犬体内的分布情况与给药途径和剂量有关。硬膜外麻醉时脊髓和脑脊液中含量较高,而静脉给药时则胆汁、肝、脾等脏器中含量较高。另外,硬膜外腔给药时,颈段和骶段脊髓中布比卡因的含量比胸段和腰段脊髓中高,而蛛网膜下腔给药的结果则相反。因此,对疑为布比卡因麻醉意外致死的案件的鉴定,应全面系统的解剖并提取各种检材,仔细分析各种检材中含量比例关系,可望为案件的鉴定提供一定的毒物动力学依据。4.布比卡因在麻醉意外致死犬体内存在死后再分布现象。尸体储存温度是影响死后再分布的重要因素。不同的脏器或体液在不同的储存温度下受到的影响大小不同,且其中布比卡因的含量变化趋势不同。心血、周围血和大脑受到的影响比较大,而肝脏受到的影响较小,血液受到的影响幅度较大,且变化趋势比较复杂。死后再分布与保存温度有关,保存温度越高,死后再分布现象越明显,变化趋势越复杂。由研究可见,对麻醉意外案件的鉴定应及时、全面,并应考虑死后再分布的影响,以便做出正确的鉴定结论。5.本实验研究结合前期利多卡因麻醉意外的研究提示,布比卡因与利多卡因虽同为酰胺类局麻药,但二者在中毒症状、死后分布及死后再分布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进一步进行动态分布研究.6.实验表明,温度可以影响死后再分布的发生,推测温度是通过影响组织的自溶、崩解及微生物的繁衍来影响死后再分布的。组织脏器的自溶、崩解及微生物的作用导致死后弥散可能是发生死后再分布的一个重要机制。(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07-05-08)

尉志文,李耀芳,贠克明,张楠,贺文艳[5](2007)在《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和静脉注射致死的动物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和静脉注射致死的动物模型。方法本地杂种犬18只其中6只经硬膜外腔、6只经股静脉注射利多卡因(63.35mg/kg体重),对照组3只经硬膜外腔、3只经股静脉按注射生理盐水(3.2ml/kg体重)。观察动物致死过程的生命体征变化及死后各组织器官的病理改变特点。结果硬膜外麻醉致死犬心电、血压和呼吸消失的平均时间分别为28 min(22~45 min)、23.6 min(20~42 min)、22 min(18~35 min);静脉注射致死犬血压、心电和呼吸消失的平均时间分别为6.5 min(5~8min)、8 min(6~10min)、7.2 min(4~9min);各器官病理改变均呈淤血、水肿等征象。结论该模型实验动物的表现和生命特征变化符合椎管内麻醉中毒、致死的表现,可用于利多卡因麻醉意外致死案件的法医学鉴定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法医学杂志》期刊2007年02期)

贺文艳[6](2005)在《利多卡因在硬膜外麻醉致死犬体内分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 建立犬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致死动物模型,观察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致死过程的生命体征和死后组织脏器的病理改变;2 研究利多卡因在硬膜外麻醉致死犬体内分布,为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致死案件的检材采取、检测、结果分析、死因判定及法医学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 动物模型犬9 只,随机分为实验组(6 只)和对照组(3 只),实验组犬5 分钟内硬膜外腔注射利多卡因5×15mg/kg,对照组犬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2 生命体征记录方法BL-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全程记录从开始给药到动物死亡的心电、血压和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3 样品采集与处理心电、血压和呼吸全部消失时,迅速解剖动物,取大脑、侧脑室脑脊液、背侧脑脊液、不同节段脊髓(颈段脊髓、胸段脊髓、腰段脊髓、骶段脊髓)、心、肺、肝、脾、肾、胆汁、尿、心血、周围血、注射部位肌肉和注射部位20cm 以外肌肉等组织脏器和体液,即刻检测实验犬各组织和体液中利多卡因含量,对照组犬各脏器和体液用作空白检材;4 病理观察取大脑、脊髓、心、肺、肝、脾、肾,用4%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 染色,光镜观察;5 检测利多卡因方法样品经酸、碱处理后,乙醚萃取,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根据利多卡因的特征离子峰、保留时间定性与内标法、工作曲线法定量。结果1 症状实验组犬在注药开始后5~8min 即出现瞳孔缩小、呼吸困难、烦躁、流涎、口吐粘稠状白沫、肌肉震颤、对外界刺激敏感等中毒症状,(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05-06-02)

尉志文[7](2005)在《利多卡因在硬膜外麻醉意外致死犬体内的死后再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建立犬的利多卡因静脉注射、蛛网膜下腔麻醉、硬膜外麻醉致死的死后再分布动物模型;(2)比较叁种死后再分布模型致死犬常温下不同时间点利多卡因在心血、周围血、肝脏和脑中的分布规律,为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意外死亡和中毒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提供科学依据;(3)比较叁种死后再分布模型致死犬在常温下不同时间点心血、周围血、肝脏和脑中利多卡因的分布特点, 探讨死后再分布机制。方法1 动物模型每种模型各用犬9 只,随机分为实验组(6 只)和对照组(3 只)两组,实验组犬5 分钟内分别经股静脉、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腔匀速注入利多卡因5×15mg/kg,对照组分别在对应部位注入等体积生理盐水。2 生命体征记录方法BL-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全程记录死后再分布模型从开始给药到动物死亡的心电、血压和呼吸等主要生命体征的变化。3 样品采集与处理心电、血压和呼吸全部消失后,置于室温下,分别于死后0,1,4,8,24,48,72 小时取心血、周围血、肝脏、大脑,检测实验组犬上述检材中利多卡因含量,对照组犬各对应检材用作空白;样品经酸、碱化处理后,乙醚萃取,根据利多卡因的特征离子峰、保留时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定性,内标法、工作曲线法气相色谱定量。结果( 1 ) 症状静脉注射实验组动物开始给药后出现瞳孔缩小、呼吸困难、口吐粘稠状白色泡沫、角弓反张、大小便失禁。蛛网膜下腔麻醉、硬膜外腔麻醉实验组动物出现症状与上述相似。叁种模型对照组均未出现以上症状,未出现死亡。(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05-06-02)

石迪明,姚季生[8](1993)在《剖腹产中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致死一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案情简介女,27岁,孕4周,G_2Po,1989年10月23日因腰痛入院。临产后10小时产程无进展,因头盆不称及尿潴留而作剖腹产,在硬膜外注入2%利多卡因叁个剂量共15ml后25分钟,手术者切开腹部皮肤时发现手述切口流出皿液呈暗红色,即测血压为5.3/kPa,2分钟后血压为0,心脏搏动消失,意识消失,终因抢救无效死亡。死后为检查硬脊膜完整性,曾向麻醉导管中注射造影剂凡影葡胺30ml及美蓝稀释液20ml。(本文来源于《中国法医学杂志》期刊1993年01期)

硬膜外麻醉致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建立布比卡因在硬膜外麻醉犬体内死后再分布动物模型,观察温度对其死后再分布规律的影响。方法雄性杂种犬18只,盐酸布比卡因(5mg/kg)硬膜外麻醉致死,随机分3组,分别置于室温(20~23℃)、4℃和-20℃,于死后0、2、4、8、24、48、72、96、120h同一尸体提取心血、周围血、肝和大脑,GC-NPD、GC-MS法检测其中布比卡因含量,比较其各组含量变化。结果室温时心血、周围血和大脑的死后再分布现象较明显且复杂,4℃时死后再分布现象较室温下弱且缓慢,-20℃时4种检材中布比卡因的再分布现象进一步减弱。结论布比卡因在硬膜外麻醉致死犬体内可发生死后再分布,低温保存可延缓或阻止其发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硬膜外麻醉致死论文参考文献

[1].王大利,贺文艳,贠克明,尉志文,张高勤.利多卡因在硬膜外麻醉致死犬体内的死后分布[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

[2].张高勤,王大利,贠克明,张大明.温度对硬膜外麻醉致死犬体内布比卡因死后再分布的影响[J].法医学杂志.2010

[3].张高勤,武夺,贠克明,张大明.布比卡因在硬膜外麻醉致死犬体内的分布[J].毒理学杂志.2009

[4].张高勤.布比卡因在硬膜外麻醉意外致死犬体内的死后再分布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7

[5].尉志文,李耀芳,贠克明,张楠,贺文艳.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和静脉注射致死的动物模型[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7

[6].贺文艳.利多卡因在硬膜外麻醉致死犬体内分布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

[7].尉志文.利多卡因在硬膜外麻醉意外致死犬体内的死后再分布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

[8].石迪明,姚季生.剖腹产中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致死一例[J].中国法医学杂志.1993

标签:;  ;  ;  ;  

硬膜外麻醉致死论文-王大利,贺文艳,贠克明,尉志文,张高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