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贵州省从江地区牛带绦虫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龙昌平,钱颖骏,李调英,付青,王强,肖宁[1](2014)在《中国西部地区带绦虫病流行形势及防治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带绦虫病是我国常见的人兽共患病,该病是中国,特别是中国西部地区广泛流行的一组寄生虫病,其流行程度和造成的疾病负担至今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进一步探索这类寄生虫病的流行规律和防控策略,近年来在流行区开展了较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分子生物学研究和防治工作试点。本文对近10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以期为深入开展西部地区带绦虫病的防治及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李彦[2](2012)在《云南亚洲带绦虫MPCR鉴定及遗传多态性比较性分析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运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MPCR)技术对云南保山、怒江、大理、迪庆四地区亚洲带绦虫标本单链结合蛋白(HDP2)基因进行鉴定,排除未用统一方法鉴定的亚洲带绦虫标本的假阳性。2.对云南四地区带绦虫不同的基因片段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测序方法进行比较性分析,探索带绦虫遗传多态性研究中快速可靠的基因序列。3.为亚洲带绦虫的分类定位提供依据,明确亚洲带绦虫在云南的分布区域与流行现状。方法:1.采用MPCR技术统一对亚洲带绦虫HDP2基因序列进行鉴定研究,结合云南大理、怒江、普洱三种标准株电泳图,MPCR扩增带绦虫HDP2部分基因序列,绘制电泳图。2.收集整理本课题组对各地带绦虫基因序列线粒体DNA(mtDNA)中的12S rRNA、ND1、COX1、Cytb和核糖体DNA(rDNA)中的(ITS1、ITS2)的研究结果;比较分析碱基序列中的碱基变异率、A+T含量,PCR扩增时间,SPSS13.0软件分析,绘制图谱,进一步分析六组基因片段变异率是否相同。结果:1.云南保山、怒江、大理、迪庆地区14株带绦虫HDP2基因鉴定结果显示:1—14号标本与YZ的电泳图在同一条带处出现。2. mtDNA-12S rRNA、mtDNA-ND1、mtDNA-COX1、mt-DNA Cytb、rDNA-ITS1、rDNA-ITS2基因序列在带绦虫遗传多态性研究中的比较分析显示:mtDNA-ND1基因的碱基变异率高于mtDNA-12S rRNA基因的碱基变异率;mtDNA-ND1基因的A+T平均含量高于mtDNA-12S rRNA基因的A+T平均含量;mtDNA-ND1基因之间的同源性差异高于mtDNA-12S rRNA基因之间的同源性差异。rDNA-ITS1基因的碱基变异率高于rDNA-ITS2基因的碱基变异率;rDNA-ITS1基因的A+T平均含量高于rDNA-ITS2基因的A+T平均含量; rDNA-ITS1基因之间的同源性差异高于rDNA-ITS2基因之间的同源性差异。3.楚雄、普洱、西双版纳存在牛带绦虫;保山存在亚洲带绦虫与牛带绦虫;大理存在猪带绦虫、牛带绦虫和亚洲带绦虫。结论:1.云南保山、怒江、大理、迪庆地区存在亚洲带绦虫;普洱、西双版纳、楚雄存在牛带绦虫;保山存在亚洲带绦虫与牛带绦虫;大理存在猪带绦虫、牛带绦虫和亚洲带绦虫。2. MPCR技术在带绦虫分类学研究中可作为一种可靠、有效、方便快捷的方法加以应用。3.mtDNA-ND1基因序列和rDNA-ITS1基因序列在带绦虫遗传多态性研究中显出优越性。
张辉[3](2010)在《云南省6地域带绦虫形态学及分子鉴定分析研究》文中指出目的:运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云南省怒江、迪庆、大理、临沧、楚雄和西双版纳6地域带绦虫的种类,计算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发育树;了解三种带(?)虫在云南省的分布情况;为亚洲带绦虫具体的分类定位提供参考依据;为带绦虫病和囊虫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形态学鉴定:对采自云南省6地域的14株带绦虫的头节和成节进行盐酸卡红染色,孕节进行孔雀绿染色,进行形态学鉴定,与猪带绦虫和传统牛带绦虫比较,初步判断带绦虫的种类;并结合亚洲带绦虫标准株(大理株)的头节电镜图,探讨亚洲带绦虫头节形态。(2)带绦虫基因组DNA PCR-RAPD分析:在形态学鉴定的基础上取14株带绦虫标本株,2株亚洲带绦虫标准株(大理株和都匀株)和1株牛带绦虫标准株的成节或孕节节片,提取总DNA,随机选择12条引物进行PCR-RAPD分析,SPSS软件计算不同地理株的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状图。(3)带绦虫mtDNA COXI基因序列测定分析:以14株带绦虫标本株总DNA为模板,分别PCR扩增mtDNA COXI区段,并做序列测定,结合GenBank中已知的猪带绦虫、牛带绦虫、亚洲带绦虫mtDNA COXI序列,经DNA MAN软件处理后计算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状图。结果:(1)形态学鉴定显示:DL1头节呈球形,具有顶突和2圈小钩,成节卵巢分为3叶,孕节分支不整齐,每侧分支约为7~13支,多基部分叉,属猪带绦虫;NJ1~NJ4及DQ1~DQ3共7株标本头节方形,有微小突起,无小钩,成节卵巢分2叶,孕节分支整齐,每侧分支约15~25支,属亚洲带绦虫;DL2~DL4、LC1、CX1和BN1头节呈方形,无顶突和小钩,成节卵巢分2叶,孕节分支整齐,每侧分支约15~28支,不能断定为传统牛带绦虫或亚洲带绦虫。(2)带绦虫基因组DNA PCR-RAPD分析显示:12条随机引物共扩增片段134个(以相同bp数为依据),单条引物扩增片段范围为3~22个,平均扩增片段在11.17个。P1~9和P11可扩增出特异条带。亲缘关系树状图显示:NJ1~4、DQ1~3、DL2~4与BZl和BZ3汇为一支,属于亚洲带绦虫;LC1、BN1、CX1和BZ2汇为一支,属于传统牛带绦虫;两支结合后与DL1结合。(3)带绦虫mtDNA COXI基因序列测定分析显示:NJ4、NJ1和DQ2的遗传距离为0.002,DL4和NJ3的遗传距离为0.005,NJ2和DQ3的遗传距离为0.012,DL2与GB3的遗传距离为0.017,而与GB2的遗传距离较远,为0.037;NJ1~4、DL2~3及DQ1~3共10株标本株与GB3聚为一支,属于亚洲带绦虫;BN1、CX1、LC1与GB2聚为一支,属于传统牛带绦虫:两支交汇后再与由DL1和GB1聚合的一支汇合。结论:(1)云南省存在三种带绦虫的流行,其中怒江和迪庆为亚洲带绦虫,西双版纳,楚雄和临沧为牛带绦虫,大理存在三种带绦虫的重复流行;(2)云南亚洲带绦虫头节存在有顶突和无顶突两种形态,传统形态学方法很难将无顶突的亚洲带绦虫和传统牛带绦虫区分。(3)PCR-RAPD技术和mtDNA COXI片段序列的测定分析均可以弥补形态学鉴定的不足,为三种带绦虫的鉴定提供可靠的分子依据;(4)PCR-RAPD技术和mtDNA COXI片段序列的测定分析可用于带绦虫的遗传多态性研究,为亚洲带绦虫具体的分类定位提供参考依据。(5) PCR-RAPD技术可以筛选出特异的基因片段用于带绦虫的分类鉴定
陈峥宏,包怀恩,牟荣,吴晓娟,郎书源,杨廷秀,胡兴竹[4](2010)在《云南、贵州两省38条人体带绦虫的分子鉴别》文中认为目的对采自云南、贵州两省的38条人体带绦虫进行分子鉴别,了解当地猪带绦虫、牛带绦虫和亚洲带绦虫的分布状况。方法对云南大理和贵州都匀及从江地区有排节片史的病人以槟榔-南瓜子法驱虫,虫体经形态学初步鉴别后,以组织DNA提取试剂盒提取虫体基因组DNA,分别采用亚洲带绦虫、牛带绦虫和猪带绦虫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1基因(cox1)片段的特异性引物对各DNA样品进行常规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阴性样品采用带绦虫cox1片段PCR通用引物进行扩增,并选择1份亚洲带绦虫特异性PCR阳性的样品作为对照。从3种带绦虫PCR阳性的扩增产物中各选择1份进行核酸序列测定,并用NCBIBlast将各核酸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带绦虫的cox1进行比对分析。结果采自大理的4条带绦虫(DL1~4)的猪带绦虫cox1片段PCR为阳性,扩增产物约980bp;其余25条大理带绦虫(DL5~29)和5条都匀带绦虫(DY1~5)的亚洲带绦虫cox1片段PCR为阳性,扩增产物约260bp;各样品的牛带绦虫cox1片段PCR均为阴性。DL2PCR产物的核酸序列与GenBank中猪带绦虫cox1的同源性为99%~100%,DY1PCR产物的核酸序列与亚洲带绦虫cox1的同源性为100%。特异性PCR均阴性的4条从江带绦虫(CJ1~4)和亚洲带绦虫特异性PCR阳性的DL7以带绦虫cox1片段通用引物的PCR扩增出约1kb的产物。测序表明,CJ1片段的核酸序列与牛带绦虫cox1的同源性为99%,DL7与亚洲带绦虫cox1的同源性为99%~100%。结论cox1片段PCR扩增和核酸测序分析表明,采集的云南大理人体带绦虫为猪带绦虫和亚洲带绦虫,贵州都匀和从江人体带绦虫分别为亚洲带绦虫和牛带绦虫。
包怀恩,牟荣[5](2009)在《中国西部地区牛带绦虫的分子鉴定和生物行为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本文对近年来涉及中国西部7省(区)10县(市)的牛带绦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驱虫治疗、成虫标本的形态学观察、11个地理虫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牛带绦虫和亚洲带绦虫感染中间宿主猪和牛后囊尾蚴的发育和生物行为观察,以及中间宿主组织病理学变化的比较等进行综述,认为将亚洲带绦虫定为新物种比作为牛带绦虫的亚种更合适。
陈峥宏,郎书源,吴晓娟,包怀恩[6](2009)在《用cox1基因片段的PCR鉴别亚洲带绦虫和牛带绦虫》文中认为目的:用cox1基因片段的PCR技术对亚洲带绦虫和牛带绦虫的快速鉴别。方法:用亚洲带绦虫和牛带绦虫线粒体cox1基因片段的特异性引物以及带绦虫cox1基因片段的通用引物,对贵州省都匀地区和从江地区的带绦虫虫卵和节片DNA进行常规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和核酸序列测定,并用NC-BI Blast对扩增产物的核酸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带绦虫的cox1基因进行比对。结果:5株都匀带绦虫DNA样品经亚洲带绦虫cox1基因片段的特异性引物PCR,均扩增出约260 bp的产物,PCR产物的核酸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亚洲带绦虫线粒体cox1基因片段的同源性为100%;2株从江带绦虫的DNA样品用亚洲带绦虫特异性引物和牛带绦虫特异性引物的PCR均未见扩增产物,而通用引物PCR则扩增出约1 000 bp的产物,核酸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牛带绦虫线粒体cox1基因片段的同源性为99%,在牛带绦虫特异性引物的结合位点存在一个碱基差异。结论:常规PCR扩增特异性的cox1基因片段可快速鉴定亚洲带绦虫;从江牛带绦虫株的cox1基因特异性片段部分存在变异,导致与特异性引物结合能力的差异,可采用cox1基因通用引物PCR结合测序进行鉴定。
朱武军,令狐艳,包怀恩,李建华[7](2007)在《贵州都匀、从江两地牛带绦虫感染家猪的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两地牛带绦虫感染家猪,了解贵州省都匀是否存在牛带绦虫亚洲亚种。方法对都匀、从江两地绦虫病患者进行驱虫,从孕节分离虫卵感染家猪,收集囊尾蚴并观察其特征。结果两地牛带绦虫均可在家猪体内发育为囊尾蚴,感染率分别为87.5%和62.5%。囊尾蚴回收率分别为0.266%和0.028%,囊尾蚴只分布在肝脏,并以肝实质为多见。都匀囊尾蚴比从江的稍大,其外壁有小的疣状物,头节可见伸缩的顶突和两圈逗点样结构,但无明显小钩。结论①家猪可作为两地牛带绦虫的中间宿主。②形态学研究显示都匀牛带绦虫是牛带绦虫亚洲亚种,而从江牛带绦虫是传统牛带绦虫。③贵州省都匀存在牛带绦虫亚洲亚种的局部流行病区。
牟荣,包怀恩,裘学丽,陈艳,郎书源,黄江,李建华,朱武军,张科,令狐艳[8](2007)在《我国西部4地牛带绦虫成虫的形态学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观察贵州省都匀、从江、新疆乌什和西藏拉萨等4地牛带绦虫成虫的形态学特征。方法分别测量采自都匀(42条)、从江(41条)、乌什(7条)和拉萨(18条)等4地完整牛带绦虫成虫的长度,计数链体节片数,并采用整体染色封制法观察头节、成节和孕节的形态结构,进行显微测量、计数和摄影。结果都匀的成虫平均长为(1.81±0.69)m,显着短于从江的(3.84±1.32)m、乌什的(2.76±0.86)m和拉萨的(3.72±1.12)m成虫(P<0.05)。都匀成虫的链体平均节片数为(574.64±189.33),也显着少于从江的(913.84±317.41)、乌什的(971.29±168.30)和拉萨的(940.38±368.26)(P<0.05)。都匀牛带绦虫成节的排泄管间距与卵黄腺长度比值平均为(1.71±0.13),明显小于从江的(2.23±0.06)、乌什的(2.03±0.21)和拉萨的(2.31±0.15)比值(P<0.05)。染色观察都匀牛带绦虫10个头节中有3个明显可见发育不良的顶突。结论都匀的牛带绦虫成虫形态特征与牛带绦虫亚洲亚种相似,而从江、乌什和拉萨等3地的牛带绦虫成虫形态特征与牛带绦虫指名亚种相似。
张科,杨明,包怀恩[9](2006)在《我国4省9株牛带绦虫RAPD分子鉴别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别对4省9株牛带绦虫标本进行分子鉴别。方法分别取台湾桃园株(TW1),贵州都匀株(DY1、DY2)、贵州从江株(CJ1、CJ2、CJ3、CJ4)、云南大理株(DL1)和新疆乌什株(XJ1)成虫节片,提取DNA,以13条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并构建不同地理株系统发育树。结果13条引物共扩增RAPD片段331个(以相同bp数为依据)。单条引物扩增的RAPD片段数在3~28个之间,13条引物平均扩增RAPD片段在6.11~24.56个,平均14.15个;9个不同地理株牛带绦虫平均RAPD片段在9.85~16.62,平均14.08个。系统发育树显示:9个不同地理株牛带绦虫分为两支,DY1、DY2、DL1和TW1聚为一支,属于牛带绦虫亚洲亚种;CJ1、CJ2、CJ3、CJ4和XJ1聚为另一支,属牛带绦虫指名亚种。结论我国4省9株牛带绦虫分别属于牛带绦虫亚洲亚种和牛带绦虫指名亚种。RAPD分析可用于区分牛带绦虫亚洲亚种与牛带绦虫指名亚种的分类学参考。
张科,杨明,包怀恩[10](2006)在《我国4省区5地牛带绦虫rDNA-ITS2序列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采用PCR克隆测序方法对贵州都匀、从江,云南大理及新疆乌什4地牛带绦虫标本进行研究,与台湾桃园牛带绦虫亚洲亚种地理株作比较,为贵州株、云南株和新疆株的鉴别提供分子生物学证据,并进一步探讨牛带绦虫亚洲亚种的分类学地位。方法取贵州都匀株(DY1)、贵州从江株(CJ1),云南大理株(DL1),新疆乌什株(XJ1)和台湾桃园株(TW1)成虫节片,分别抽提DNA,PCR扩增rDNA-ITS2区段,克隆rDNA-ITS2区段后作序列分析,构建不同地理株系统发育树。结果根据ITS2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系统发育树分为3支,XJ1占据上方1支;CJ1占据中间1支;而TW1、DY1和DL1组成下方1支。结论1.DY1、DL1与TW1属于牛带绦虫亚洲亚种,CJ1、XJ1属于传统牛带绦虫;2.rDNA-ITS2序列分析可用于牛带绦虫亚洲亚种与传统带绦虫分类学之研究。
二、贵州省从江地区牛带绦虫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贵州省从江地区牛带绦虫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西部地区带绦虫病流行形势及防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全球及中国流行概况 |
2 中国西部地区的流行特征 |
2.1 西部地区带绦虫病流行形势 |
2.1.1 云南省 |
2.1.2 四川省 |
2.1.3 贵州省 |
2.1.4 广西壮族自治区 |
2.1.5 青海省 |
2.1.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2.1.7 西藏自治区 |
2.1.8 内蒙古自治区 |
2.1.9 甘肃省 |
2.2 分布和流行特征 |
2.2.1 民族分布 |
2.2.2 人群感染特征 |
2.2.3自然与社会特征 |
3 西部地区防治研究进展 |
3.1 防治研究 |
3.2 环境生态学研究 |
4 一些新的发现 |
4.1 亚洲带绦虫研究 |
4.2 分子生物学研究 |
4.3 带绦虫杂交现象 |
5 结语 |
(2)云南亚洲带绦虫MPCR鉴定及遗传多态性比较性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1 |
参考文献 |
综述 2 |
参考文献 |
致谢 |
(3)云南省6地域带绦虫形态学及分子鉴定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带绦虫的形态鉴定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二部分 带绦虫基因组DNA RAPD分析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三部分 带绦虫mtDNA COXI基因序列测定分析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 |
综述一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云南、贵州两省38条人体带绦虫的分子鉴别(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1.1 主要试剂 |
1.2 PCR引物 |
2 方法 |
2.1 标本采集 |
2.2 DNA提取 |
2.3 cox1片段的特异性扩增 |
2.4 cox1片段的通用引物扩增 |
2.5 PCR产物的核酸序列测定 |
结 果 |
1 虫种形态鉴别 |
2 带绦虫cox1片段特异性引物的PCR及核酸序列测定 |
3 带绦虫cox1片段通用引物的PCR及测序 |
讨 论 |
(5)中国西部地区牛带绦虫的分子鉴定和生物行为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西部地区牛带绦虫病流行现状与虫种分布 |
2 虫种的分子生物学鉴定和遗传聚类分析 |
3 成虫的形态学观察 |
4 牛带绦虫和亚洲带绦虫实验动物感染及幼虫的发育和生物学行为研究 |
4.1 两种带绦虫感染家猪研究 |
4.2 两种带绦虫实验感染猪和牛的比较研究 |
4.3 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实验动物模型的探索研究 |
5 实验感染中间宿主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
6 结语 |
(6)用cox1基因片段的PCR鉴别亚洲带绦虫和牛带绦虫(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标本来源 |
1.2 主要试剂 |
1.3 PCR引物 |
1.4 标本处理 |
1.5 DNA的提取 |
1.6 cox1片段的扩增 |
1.7 PCR产物的核酸序列测定 |
2 结果 |
2.1 带绦虫cox1基因片段特异性引物的PCR及核酸序列测定与分析 |
2.2 从江带绦虫的cox1基因片段通用引物的PCR及核酸序列测定与分析 |
3 讨论 |
(7)贵州都匀、从江两地牛带绦虫感染家猪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标本来源 |
1.2 实验家猪 |
1.3 分组及感染方法 |
1.4 囊尾蚴观察 |
2 结 果 |
2.1 两地绦虫卵对小猪的感染率及肝囊尾蚴回收率 |
2.2 两地囊尾蚴的发育 |
2.3 两地囊尾蚴的特征 |
3 讨 论 |
(8)我国西部4地牛带绦虫成虫的形态学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
1 主要试剂和仪器 |
2 牛带绦虫 |
3 成虫长度测量及链体节片计数 |
4 头节、成节染色及测量 |
5 孕节染色及子宫分支计数 |
6 统计学分析 |
结果 |
1 成虫的一般形态特征 |
2 头节、成节及孕节的形态特征 |
讨论 |
(10)我国4省区5地牛带绦虫rDNA-ITS2序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标本来源 |
1.2 主要试剂 dNTPs (MBI Fermentas) , Taq DNA 聚合酶 (北京华美生物工程公司) , GeneRulerTM 100bp DNA Ladder (MBI Fermentas) , 琼脂糖 |
1.3 绦虫基因组DNA提取 |
1.4 rDNA-ITS2 PCR扩增 |
1.4.1 引物 |
1.4.2 PCR反应条件 |
1.4.3 rDNA-ITS2序列测定 |
1.4.4 克隆产物的鉴定及rDNA-ITS2区段序列的测定 |
1.5 聚类分析 2 结 果 |
2.1 ITS2序列概况 |
2.1.1 都匀、从江、大理、乌什和桃园5地牛带绦虫标本ITS2序列GC含量: |
2.1.2 都匀、从江、大理、乌什和桃园5地牛带绦虫ITS2序列同源性比较: |
2.2 用系统发育的方法分析ITS2序列 3 讨 论 |
四、贵州省从江地区牛带绦虫的流行病学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西部地区带绦虫病流行形势及防治研究进展[J]. 龙昌平,钱颖骏,李调英,付青,王强,肖宁.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4(03)
- [2]云南亚洲带绦虫MPCR鉴定及遗传多态性比较性分析研究[D]. 李彦. 大理学院, 2012(10)
- [3]云南省6地域带绦虫形态学及分子鉴定分析研究[D]. 张辉. 大理学院, 2010(03)
- [4]云南、贵州两省38条人体带绦虫的分子鉴别[J]. 陈峥宏,包怀恩,牟荣,吴晓娟,郎书源,杨廷秀,胡兴竹.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0(04)
- [5]中国西部地区牛带绦虫的分子鉴定和生物行为研究进展[J]. 包怀恩,牟荣.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9(06)
- [6]用cox1基因片段的PCR鉴别亚洲带绦虫和牛带绦虫[J]. 陈峥宏,郎书源,吴晓娟,包怀恩. 贵阳医学院学报, 2009(03)
- [7]贵州都匀、从江两地牛带绦虫感染家猪的比较研究[J]. 朱武军,令狐艳,包怀恩,李建华.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07(08)
- [8]我国西部4地牛带绦虫成虫的形态学观察[J]. 牟荣,包怀恩,裘学丽,陈艳,郎书源,黄江,李建华,朱武军,张科,令狐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7(01)
- [9]我国4省9株牛带绦虫RAPD分子鉴别分析[J]. 张科,杨明,包怀恩.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6(06)
- [10]我国4省区5地牛带绦虫rDNA-ITS2序列分析[J]. 张科,杨明,包怀恩.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