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大型底栖动物作为海洋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学关系最复杂的一个类群,在海洋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海洋环境监测方面和生态修复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本文以2017年、2018年春夏季在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域取得的大型底栖动物数据为基础,对保护区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并对群落结构变化进行分析;调查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域青岛文昌鱼资源量现状;采用多样性指数(H’)、ABC曲线法、AMBI指数和M-AMBI指数法,对保护区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健康和生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价,比较分析不同指数在保护区的适用性;通过BIOENV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环境因子的关系。(1)2017年春夏季航次共鉴定出底栖动物79种,2018年春夏季航次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121种,种类组成以环节动物为主,青岛文昌鱼是调查海域的绝对优势种。2017年保护区海域大型底栖动物平均栖息密度为87.11 ind./m2,平均生物量为11.13 g/m2;2018年平均栖息密度为105.26 ind./m2,平均生物量为5.68 g/m2。与2017年相比,昌黎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有上升趋势,而生物量呈下降趋势。昌黎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2017年春季在23%相似性水平上可分为5个群组;2017年夏季在32%相似性水平上划分为5个群组;2018年春季在24%相似性水平上划分为5个群组;2018年夏季在31%相似性水平上划分为4个群组。各个群组间相似系数较低。(2)2017年春夏季航次调查,青岛文昌鱼平均栖息密度为30.98 ind./m2,平均生物量为1.40 g/m2;2018年青岛文昌鱼平均栖息密度为53.80 ind./m2,平均生物量为2.16 g/m2;昌黎保护区海域以Ⅱ、Ⅲ龄青岛文昌鱼占优势地位,二者交替领先,优势体重组为0~20 mg和20~40 mg;经过对青岛文昌鱼栖息密度图的对比分析,发现文昌鱼栖息密集区发生了迁移。(3)采用多样性指数(H’)、ABC曲线法、AMBI指数和M-AMBI指数法,对保护区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健康和生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不同评价方法的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总体上2018年底栖生境质量优于2017年,保护区核心海域底栖生境质量优于缓冲区。M-AMBI指数法有着更好的适用性。(4)BIOENV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对昌黎近岸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有着较大的影响。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2017年春季大型底栖动物栖息密度和水深呈极显著正相关,2017年夏季大型底栖动物生物量和水深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其它航次的底栖动物栖息密度和生物量与环境因子无明显相关性。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郭兴然
导师: 刘宪斌
关键词: 昌黎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多元分析,底栖生境评价,环境因子
来源: 天津科技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生物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
单位: 天津科技大学
分类号: Q958.8;X174
DOI: 10.27359/d.cnki.gtqgu.2019.000069
总页数: 93
文件大小: 7653K
下载量: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