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利食健脾通络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6例

清热利食健脾通络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6例

一、清热利湿健脾通络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6例(论文文献综述)

姜泉,韩曼,唐晓颇,罗成贵,巩勋[1](2021)在《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病证结合诊疗指南》文中指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HUA)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1]。痛风(gout)是一种单钠尿酸盐(monosodium urate, MSU)沉积所致的晶体性关节炎,与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2-3]。原发性痛风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致病,具有一定的家族易感性,目前发病原因未完全阐明;继发性痛风主要发生在其他疾病过程中(如肾脏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或因服用某些药物以及肿瘤放疗、化疗等原因所致。

王玉天[2](2021)在《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湿瘀”理论与清热利湿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作用机制》文中提出研究一:数据挖掘研究目的:通过数据挖掘分析痛风性关节炎证候特点及朱跃兰教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遣方用药规律,梳理痛风“湿瘀”理论,总结核心处方及导师学术思想。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风湿病科门诊或住院治疗且经朱跃兰教授开具中药处方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病历资料;病历信息经规范化处理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和EXCEL进行频次统计、规则分析、熵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612例病历资料,男性患者580例,女性患者32例,平均年龄51岁,共出现41个合并疾病,以“高血压”最多。(2)整体数据挖掘结果:发病诱因以“饮酒”最为多见;共出现126种症状和舌脉,症状以“局部皮肤灼热感,关节红肿热痛”最多,舌脉以“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为多;共出现5种证型,“湿热蕴结证”占绝大多数;612首中药处方中,共出现207味中药,“虎杖、土茯苓、甘草”等中药出现频次最高,功效分类显示,“清热药”使用频次最高,药性以“平、寒”居多,药味以“甘、苦、辛”居多,归经以“肝经、脾经、胃经”等居多。(3)分层数据挖掘结果:①湿热蕴结证:共出现106种症状和舌脉,以“关节红肿热痛,局部皮肤灼热感”为核心症状,舌脉以“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为多;共出现166味中药,以“虎杖、土茯苓、川牛膝”等12味中药为核心,共演化出11首新处方。②瘀热阻滞证:共出现72种症状和舌脉,以“关节肿胀疼痛,皮色紫暗”为主症,舌脉以“舌暗红,苔腻,脉弦滑”为多见;共出现112味中药,以“土茯苓、虎杖、川牛膝”等9味中药为核心,共演化出13首新处方。③脾虚湿盛证:共出现61种症状和舌脉,以“高尿酸血症”为主症,舌脉以“舌暗红,苔白腻,脉滑”多见;共出现107味中药,以“六君子汤”加减为核心,共演化出5首新处方。④肝肾亏虚证:共出现74种症状和舌脉,以“关节畸形、反复发作”为核心症状,舌脉以“舌黯淡,苔薄黄,脉弦细”为主;共出现136味中药,以“川牛膝、熟地黄”等12味中药为核心,共演化出8首新处方。⑤痰浊阻滞证:共出现50种症状和舌脉,以“关节酸痛,关节肿胀疼痛”为核心症状,舌脉以“舌黯淡胖大,苔白腻,脉弦”为主;共出现88味中药,以“甘草、砂仁、茯苓”等10味中药为核心,共演化出2首新处方。结论:(1)痛风临床以“湿热蕴结证”最为多见,“瘀热阻滞证”次之,“湿”“瘀”“热”可能是痛风的主要特征性因素。(2)朱跃兰教授以“湿瘀”理论为辨治思想,认为痛风以“湿热瘀阻”为核心病机,治疗以清热利湿、活血止痛为法,“清热利湿方”为其核心代表方剂。研究二:网络药理学研究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清热利湿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成分、靶点以及通路,预测其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为后续实验研究提供思路及理论基础。方法:通过TCMSP中药数据库收集清热利湿方主要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采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主要活性成分靶点;通过OMIM数据库、TTD数据库、DisGeNET数据库以及CTD数据库收集痛风性关节炎疾病相关靶点;通过韦恩图,得到疾病与药物的共同靶点;利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药物-化合物-靶点”网络;将共同靶点上传至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图,分析后获得关键靶点;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富集分析以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收集并筛选出清热利湿方140个活性成分、358个靶点,痛风性关节炎疾病相关靶点1494个,清热利湿方与痛风性关节炎的共同靶点93个,关键靶点38个。GO富集分析得到1504条富集结果,KEGG富集分析得到126条相关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信号通路、辅助性T细胞17分化、Toll样受体(toll-likereceptors,TLRs)信号通路、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s,NLRs)信号通路等。结论:清热利湿方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及靶点,作用机制较为复杂,本研究预测了清热利湿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TLRs信号通路、NLRs信号通路及TNF信号通路等发挥作用,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研究三:动物实验研究目的:基于TLRs信号通路及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炎性小体探讨清热利湿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双氯芬酸钠组和中药组,每组12只。除空白组外,余3组大鼠均复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空白组大鼠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造模后2h对所有大鼠开始灌胃,空白组、模型组大鼠灌胃蒸馏水,其余各组均灌胃给药,每天一次,连续灌胃5天。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并于不同时间节点对所有大鼠进行踝关节肿胀度、功能障碍指数以及关节炎症指数测定。末次给药2h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IL-1β、IL-6、IL-8、TNF-α水平,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学观察,并分别检测 TLR2、TLR4、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factor-kappaB,NF-κB)、NLRP3蛋白及mRNA水平。结果:(1)造模6h后,中药组关节功能障碍指数评分逐渐减低,造模48h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双氯芬酸钠组比较,各时间节点均无明显差异(P>0.05)。(2)造模12 h后,中药组关节炎症指数评分逐渐减低,造模72 h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双氯芬酸钠组比较,各时间节点均无明显差异(P>0.05)。(3)造模6 h后,中药组踝关节肿胀度逐渐减低,造模12 h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双氯芬酸钠组比较,各时间节点均无明显差异(P>0.05)。(4)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血清IL-1β、IL-6、IL-8、TNF-α水平均显着下降(P<0.01);与双氯芬酸钠组比较,中药组血清IL-8水平显着升高(P<0.01),IL-1β、IL-6、TNF-α水平虽呈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部分细胞轻度水肿增生,偶见细胞坏死变性;与双氯芬酸钠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6)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TLR2、NF-κB、NLRP3蛋白表达水平显着下降(P<0.05),TLR4蛋白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双氯芬酸钠组比较,TLR2、TLR4、NF-κB、NLRP3蛋白表达水平呈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TLR2、TLR4、NF-κB、NLRP3 mRNA表达水平均显着下降(P<0.05,P<0.01);与双氯芬酸钠组比较,TLR2、TLR4、NF-κB mRNA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5,P<0.01),NLRP3 mRNA表达水平虽呈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清热利湿方可有效缓解急性痛风大鼠关节炎性症状,改善大鼠踝关节肿胀、炎性浸润等,并可显着降低急性痛风大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2)清热利湿方可能通过抑制TLR2/NF-κB信号通路及NLRP3炎性小体发挥抗炎作用。

曹彩金[3](2021)在《银山丹方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银山丹方中药内服联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的影响。方法:从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风湿科住院部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Acute Gouty Arthritis)患者中入组了46例符合入组条件的AGA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3例和研究组23例。治疗上对照组予塞来昔布胶囊,0.2g一次,口服,2次/d,饭后服用;研究组则在以上常规用药的基础上予中药银山丹方加减内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两组治疗疗程均为1周。在此期间,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情况,评估患者实验开始和结束时的VAS评分,检测并记录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尿酸(UA)、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8(IL-8)及NLRP3炎症小体的水平。观察有无不良反应,若有不良反应,则及时正确处理。结果:1.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78.26%,对照组60.87%,研究组临床疗效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经治疗,对照组血清UA水平未有明显改变(P>0.05);研究组血清UA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U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4.经治疗,两组血清CRP、ESR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CRP、ESR水平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5.经治疗,两组血清IL-1β、IL-8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清IL-1β、IL-8水平均要低于对照组(P<0.05)。6.经治疗,两组外周血NLRP3炎症小体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研究组外周血NLRP3炎症小体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7.在治疗期间两组都没有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研究组23例患者治疗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2例便秘,运用中医针刺天枢、大肠俞、足三里、合谷等穴之后便秘缓解。结论:1.银山丹方内服联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湿热蕴结型AGA患者的临床疗效要优于单用塞来昔布胶囊治疗。2.银山丹方内服联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湿热蕴结型AGA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单用塞来昔布胶囊的对照组,这提示银山丹方方药对证,可以从整体上治疗疾病,能有效的改善痛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缓解病情进展。3.银山丹方内服联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湿热蕴结型AGA可更加快速的缓解患者的关节肿胀疼痛,作用比单用塞来昔布胶囊更加明显。4.银山丹方内服联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湿热蕴结型AGA在缓解炎症反应,降低急性时相反应物(CRP、ESR)时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单用塞来昔布胶囊,这提示银山丹方具有降低人体内急性时相反应物(CRP、ESR)的作用,即具有消炎的功效。5.银山丹方内服联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湿热蕴结型AGA降低血清尿酸水平的作用要优于单用塞来昔布胶囊,这提示银山丹方具有降低人体血清尿酸水平的作用。6.银山丹方内服联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治疗湿热蕴结型AGA在降低炎症因子水平(IL-1β、IL-8)及NLRP3炎症小体的作用上要明显优于单用塞来昔布胶囊,这提示银山丹方联合塞来昔布胶囊可抑制人体内炎症反应,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表达,阻断NLRP3炎症小体相关信号通路的传导,抑制IL-1β、IL-8炎症因子水平的表达,从而控制住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病情进展。7.银山丹方内服联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与单用塞来昔布胶囊的两组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统计无统计学意义,说明银山丹方内服联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用药安全性高。

管媛媛[4](2021)在《吴深涛教授从内毒论治痛风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总结》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本研究是对导师吴深涛教授从内毒论治痛风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总结,具体内容包括痛风相关文献整理、内毒基本理论概述、从内毒论治痛风的学术思想和经验总结以及基于行动研究法的个案研究。在分析痛风病因病机的基础上,总结吴师运用化浊解毒法治疗痛风的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并将行动研究法和个案研究相结合,使前两部分总结之学术思想和经验付诸于实践,旨在对诊疗过程中的辨治方法进行深入剖析,探索吴师知常达变的思维模式和进一步完善治疗策略。方法 1.以“无症状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亚临床痛风”、“痛风”、“痛风性关节炎”等具体病名和“毒”、“解毒”、“经验总结”等关键字进行文献检索,筛选并整理文献资料,了解痛风的病因病机、诊疗和内毒理论的基本内容。2.通过吴师口耳亲授、整理跟师笔记和医案资料、研读吴师着作和公开发表的论文、实验研究等方式总结诊疗经验。收录跟诊过程中代表性验案,采取前有医案后设按语的形式进行整理,以探讨吴师从内毒论治痛风的临床辨治思路,以期能够更加直观、更有针对性地体现吴师治疗痛风的经验。3.选取1例典型个案,运用行动研究法,在吴师指导下,研究者按照计划、行动、观察、反思、修正再计划的程序实施干预,进行深入研究,如此螺旋式进行了3轮,患者病情得到了改善。结果 1.内毒的病因涉及现代工业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所带来的环境、空气、食物污染等非感染性为主流之诸多方面,概括为饮食失宜、情志失调和物毒内蓄。痛风是内毒辨治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病因病机具有内毒之共性,亦有痛风之特性。痛风发病最重要的病因为先天体质因素加饮食失宜,病理机制概括为:脾胃升清降浊失司,脾不散精,食谷不化反生浊淤酿毒,内毒是其核心要素。基于此,痛风的现代中医病名应以“浊毒痹”为宜,其传变规律为由气及血,再深入脉络、筋骨。2.内毒论于痛风治疗的具体应用应遵循“分期、辨证、综合”的原则。痛风根据病变阶段可分为潜伏期、发作期和缓解期。潜伏期以中焦气机升降失司为主,浊淤初蕴者,处以自拟芳淡渗浊饮芳香化浊、淡渗利湿;浊淤化热者,处以自拟渗浊运脾汤清热化浊、健运脾气。发作期以浊毒内蓄血脉为主,湿热壅盛者,处以自拟十妙解毒饮清热利湿、化浊解毒;痰瘀毒结者,处以上中下通用痛风方祛痰化瘀、清热解毒。至缓解期多正胜邪退,以肝肾不足为主,脾不散精者,处以自拟十味白术散运脾化浊、益气养阴;肝肾不足者,处以健步虎潜丸化裁补益肝肾、清热通络。3.所观察病例经过3轮行动研究,患者症状消失,血尿酸水平已降至正常范围,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于外无毒症内有指标异常的阶段,临床可以参考检测指标来辨病用药,最终形成之辨指标用药与“辨病、辨证、辨体”相结合的综合性诊疗思维方式,以丰富中医内毒病诊疗之内涵。结论 本研究从临床出发,最终又回归临床。吴师临证多年,学验俱丰,深谙当今时疾之发病特点,从“内毒”立论,认为现代痛风的病因病机为脾胃升清降浊失司,脾不散精,食谷不化反浊淤酿毒,内毒是其核心要素。治疗上将痛风之发病阶段划分为潜伏期、发作期、缓解期,遵循“分期、辨证、综合”的原则,同时注重饮食调摄和生活方式的干预。另外,对于痛风外无毒症,内有指标异常的阶段,临床可以参考检验指标来辨病,进而指导遣方用药,注重学习吴师临证过程中知常达变的辨证思维方式,反复体会药物之间的配伍关系及加减变化,以期更好地服务临床。

吴雪彤[5](2021)在《清热祛湿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用药规律探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收集并整理采用清热祛湿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文献,并应用统计学软件对其进行统计与分析,探究清热祛湿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用药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参考和借鉴。资料与方法: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为文献来源,检索以上数据库中2001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所有公开发表的采用清热祛湿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文献资料,搜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建立方剂数据库,并分别使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对数据库中的药物进行用药频次、频率及药物属性的统计与分析;运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运用SPSS 22.0软件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探究用药规律。结果:1.用药频次分析:经统计可知,本次研究共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方剂180首,涉及中药197味,用药频次总计为2195次,将用药频次≥15次的药物定义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高频药物,共41味;将用药频次最高前十位中药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黄柏、薏苡仁、土茯苓、苍术、牛膝、甘草、萆薢、威灵仙、车前子、忍冬藤。2.药物属性分析:将用药频次≥15次的高频药物按药物属性进行归类,共分为8类药物,用药频次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补虚药、平肝熄风药、泻下药、解表药,其中前四类药物累计用药频率达88.125%,在本病的治疗中占主导地位。3.关联规则分析:针对本次研究涉及的197味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共产生关联规则266条,根据关联规则网状图显示,苍术、黄柏、薏苡仁、牛膝、土茯苓、萆薢为临床常用配伍组合。其中支持度最高的二阶关联规则组合为牛膝与黄柏,支持度为67.222%;三阶关联规则组合为牛膝与苍术and黄柏,支持度为53.889%;四阶关联规则组合为牛膝与苍术and薏苡仁and黄柏,支持度为40.556%。4.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将用药频次≥15次的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可分为6组聚类组合,分别为类1:黄柏、苍术、薏苡仁、牛膝、独活。类2:红花、桃仁、川芎、甘草、当归、白术。类3:山慈菇、秦皮、大黄、土茯苓、萆薢、威灵仙、虎杖、泽泻、泽兰、地龙、秦艽。类4:知母、石膏、桂枝。类5:防己、连翘、金银花、蒲公英、金钱草、木瓜、牡丹皮、生地黄、赤芍、延胡索、茯苓、车前子。类6:忍冬藤、络石藤、青风藤、丹参。结论:1.采用清热祛湿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常用药物包括:黄柏、薏苡仁、土茯苓、苍术、牛膝、甘草、萆薢、威灵仙、车前子、忍冬藤等。2.通过分析高频药物属性可知,在采用清热祛湿法治疗本病时,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及祛风湿药在高频药物中占比较多。3.根据关联规则分析可知,牛膝、黄柏、薏苡仁、苍术四者组合较为稳固,与四妙丸组方相同,此四味药物的配伍应用在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临床治疗中较为常用。4.通过药物的聚类分析可得出两首基础方剂与4组加减药组,其中类1与类4的药物组成分别与四妙丸及白虎加桂枝汤的组成相似,在运用基础方的同时仍需结合临床症状使用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祛风湿药等进行加减配伍。

朱文科[6](2021)在《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用药规律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软件,对所选取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的用药规律,为中医药治疗GA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相关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12月1日内所有关于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相关文献,严格筛选符合规范的文献,建立痛风性关节炎用药的标准化数据库。通过“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软件,对数据库内中药处方中的药物进行频数、四气五味、类别及归经统计,再对高频中药聚类分析及要药对关联规则分析,最后对所挖掘出的结果进行统一的理论分析。结果:根据检索共纳入文献669篇,通过泛读标题,剔除动物实验、研究进展、护理相关文献,剩余分析文献共441篇。其中:1.共纳入内服中药文献326篇,共计处方335首,涉及药物227味,总频数3891次。药性以平、寒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主归肝、胃、脾三经。对前40味高频中药行聚类分析,可形成6个聚类方。设置支持度为30%、置信度为60%时,共有44对关联药对,其中前五对分别为:黄柏,苍术-薏苡仁、黄柏,苍术-川牛膝、土茯苓-薏苡仁、土茯苓-川牛膝、土茯苓-黄柏,根据配伍可得核心处方为四妙散、二妙散合宣痹汤类方。2.共纳入中药外用文献228篇,共计处方205首,涉及药物218种,总频数1891次。性味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归经主归肝脾胃三经。对前30味高频中药行聚类分析,可形成个4个聚类方。设置支持度为20%、置信度为60%时,共有10对关联药对,其中前五对分别为:大黄-白芷、大黄-黄柏、大黄-姜黄、大黄-苍术、白芷-大黄,根据其配伍可得核心处方为金黄散、五味消毒饮类方。结论:中药内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多以清热解毒、通利关节及利尿通淋为主,外用中药主要是清热燥湿、凉血解毒及逐淤通经为主。其主要核心方剂为白虎桂枝汤、四妙散、二妙散合宣痹汤为主,临床需根据不同的证型进行辩证论治。

庄熔璞(Jungpu Chuang)[7](2020)在《火针围刺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研究比较两种疗法的临床疗效,并探讨火针结合围刺法对本病的治疗机理。方法:本研究总计纳组66例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组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治疗组的痛风患者给予火针结合围刺法治疗;对照组予布洛芬、别嘌醇片口服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天,治疗结束后统计数据,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包括VAS评分量表、症状积分、临床疗效评定标及血清尿酸值、血清IL-1B指标。通过对这些数据和指标统计分析,从而评价不同疗法对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结果:(1)根据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血尿酸水平、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外周血IL-1B含量、疗效评定比较数据统计可知两组在以上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各组VAS评分(治疗组为22.53±5.30,对照组为34.27±5.76)与治疗前对比均显着下降(P<0.01)。而在两组之间进行比较,治疗组下降更为显着(P<0.01),说明火针结合围刺法对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具有更好的止痛作用。(2)血尿酸水平:两组患者经治疗干预后,统计两组患者的血清尿酸浓度(治疗组340.50±21.07,对照组330.61±22.32),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均恢复到正常水平。两组之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火针结合围刺法与药物对比,具有一定的降低血尿酸的效果。外周血IL-1β水平:两组患者经治疗干预后,统计两组患者的血清IL-1 β浓度(治疗组57.93±13.66,对照组68.23±16.78),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之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火针结合围刺法具有一定的抗炎反应作用。(3)中医症状积分:各组进行治疗干预后中医症状积分(治疗组5.21±2.13,对照组8.43±3.22),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明显缓解。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对比,治疗组下降更为显着(P<0.01),说明火针结合围刺法在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症状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4)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计32例患者痊愈23例,显效6例,临床愈显率90.62%;对照组总计32例患者痊愈21例,显效4例,愈显率78.12%。结论:本研究通过火针结合围刺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此综合疗法具有明显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疼痛、改善临床症状的效果,同时可以降低血尿酸水平及IL-1 β水平。火针结合围刺法治疗体现了我国传统医学的整体观念、辩证论治的思想,为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思路。

周洋[8](2020)在《清热解毒、利湿化浊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及间歇期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为中医辨证治疗痛风提供理论基础及临床思路。同时,对急性湿热蕴结证患者给予“清热解毒、利湿化浊”法治疗,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根据课题研究内容,制定相关调查表,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痛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填写表中相关内容,所有入组患者共完成418次中医证候判定表调查,包括急性期当天及间歇期各一次。记录患者基本信息、痛风发作情况及兼证等,将纳入患者按中医证候分型标准,急性期分为湿热蕴结、痰瘀痹阻2个证型,间歇期分为湿浊内蕴、肝肾阴虚、脾肾阳虚3个证型。观察比较各证型分布特点。(2)结合2015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风湿病防治联合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ACR/EULAR)痛风诊断标准及湿热蕴结型的中医证候标准进行筛查,筛选144例患者入组。治疗采用“清热解毒、利湿化浊”法,选用的中药主要有:秦皮、土茯苓、黄连、车前子、萆薢、防风,随证加减。治疗周期为4周。分别在急性期当天、治疗1、2、4周及停药12周时安排访视,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家族史等基本情况及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治疗前12周及停药后12周发作次数,对关节疼痛、肿胀、皮温升高、屈伸不利、发热、烦躁等症状评分,并记录治疗前、治疗4周、停药12周的实验室指标如血尿酸、肝肾功能的变化情况,比较治疗不同阶段各项观察指标。观察结束后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研究结果:(1)(1)痛风证型分布:急性期以湿热蕴结证为主,痰瘀痹阻证次之;间歇期以湿浊内蕴证为主,肝肾阴虚证次之,脾肾阳虚证最少。(2)性别、身体质量指数与证型分布无相关性(P>0.05)。(3)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年龄与中医证型分布间存在着一定规律,年龄较轻者急性期以湿热蕴结证为主,间歇期以湿浊内蕴证为主(P<0.01);年龄较长者则与之相反,急性期以痰瘀痹阻证为主,间歇期以肝肾阴虚证或脾肾阳虚证为主(P<0.01)。(4)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病程与中医证型分布间存在着一定规律,病程较短者急性期以湿热蕴结证为主,间歇期以湿浊内蕴证为主(P<0.05);而病程较长者则急性期以痰瘀痹阻证为主,间歇期以肝肾阴虚证为主(P<0.05)。(5)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某些合并疾病与中医证型分布间存在着一定规律,合并高血压的痛风患者急性期证属痰瘀痹阻证的可能性大于未合并高血压的痛风患者(P<0.01),且间歇期多属肝肾阴虚证(P<0.01)。合并冠心病的痛风患者急性期以痰瘀痹阻证为主(P<0.05),间歇期以肝肾阴虚证为主(P<0.01)。合并糖尿病的痛风患者间歇期以肝肾阴虚证为主,以湿浊内蕴证最少(P<0.01)。其余合并疾病(高脂血症、脂肪肝、肾结石)与中医证型分布无相关性(P>0.05)。(6)急性期湿热蕴结证患者在间歇期多演变为湿浊内蕴证,急性期痰瘀痹阻证患者在间歇期多演变为肝肾阴虚证(P<0.01)。(2)(1)疗效评价治疗1周后临床痊愈14例,显效45例,有效7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74%;治疗2周后临床痊愈46例,显效74例,有效1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治疗4周后临床痊愈75例,显效57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治疗1周与治疗2周、治疗1周与治疗4周、治疗2周与治疗4周比较,临床控制、显效、有效人数构成比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2)中医证候积分合计比较治疗1周、2周、4周及停药12周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周与1周、治疗4周与2周比较,积分显着降低,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1周、2周、4周与治疗前比较,在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皮温升高、发红、烦躁、口渴、小便黄、大便粘滞方面均有显着改善(均P<0.01)。无论是治疗1周、2周还是4周,在改善上述症状方面均有效果,并随着疗程的延长其疗效更加显着。(4)发作次数比较停药后12周与治疗前12周比较,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5)血尿酸方面,治疗4周、停药12周与治疗前比较,血尿酸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4周与停药12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肌酐、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方面,治疗4周、停药12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尿素氮水平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过程中所有受试者生命体征平稳,呼吸频率、心率、体温、血压未见异常,其中4例患者服药第一周时出现腹泻,调整用药后缓解。结论:(1)(1)痛风证型分布急性期以湿热蕴结证为主,痰瘀痹阻证次之;间歇期以湿浊内蕴证为主,肝肾阴虚证次之,脾肾阳虚证最少。急性期湿热蕴结证患者在间歇期多演变为湿浊内蕴证,急性期痰瘀痹阻证患者在间歇期多演变为肝肾阴虚证。(2)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年龄、病程与中医证型分布间存在着一定规律。(3)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可能影响痛风证型的分布,而合并高脂血症、脂肪肝、肾结石则不影响痛风证型的分布。(4)性别、身体质量指数与证型分布无相关性。(2)(1)采用“清热解毒、利湿化浊”法联合西医基础治疗能显着改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改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皮温升高、屈伸不利、发热、烦躁、口渴、小便黄、大便粘滞的症状,并且减少发作次数。(2)采用“清热解毒、利湿化浊”法联合西医基础治疗能显着降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何烜[9](2020)在《清热解毒荡浊法治疗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基于文献研究痛风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通过开展临床实验,观察“伸痛灵1号”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共50例,采取随机对照开放性试验设计,通过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非甾体抗炎药依托考昔片,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合并服用导师经验方“伸痛灵1号”方治疗。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运用不同的方法治疗14天,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治疗后第14天临床效果,记录患者临床主要症状、体征、中医证候积分、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以及两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及例数情况,分别进行组内及组间治疗前、后的疗效观察和安全性评价,运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结果总结临床疗效。结果:1.两组病例均无严重心、脑血管等其他疾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显着差异,具有可比性。临床疗效方面,治疗后14天,两组疗效均达到100%。但观察研究指标,试验组显效率及进步率较对照组更优。2.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7天后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均无痊愈患者;治疗14天后,两组痊愈率分别为40%、8%,痊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两组关节疼痛评分(VAS评分)比较中,两组治疗后评分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时间和分组无交互作用。比较两组疼痛缓解时间,试验组疼痛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组间差异显着。4.治疗2周后,试验组在关节压痛、肿胀、活动度、口渴程度均有显着改善(P均<0.05),治疗7天后关节肿胀及口渴程度已经存在明显优势(P均<0.05)。皮色、皮温两指标在治疗前组间即存在差异,此时比较值不存在说服力。“伸痛灵1号”在缓解发热程度方面表现欠佳(P>0.05),两组之间差异不显着。总证候积分相比较,无论治疗7天、14天后,两组间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且在各个时间段,时间与分组均无交互,说明试验组在治疗全过程中证候积分均优于对照组。5.两组实验室指标均有下降,在CRP及UA中,治疗14天后试验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ESR中,二者差异不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变化曲线,试验组斜率较对照组更大,可以从中看出试验组治疗后ESR下降水平大于试验组,试验组在改善ESR指标上略有优势。6.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生命体征、尿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试验组有5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6例出现不良反应,试验组略优于对照组。两组出现不良反应程度均较轻,均为相似胃肠道反应。结论:1.本研究基于导师以“清热解毒荡浊”法创立的经验方“伸痛灵1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患者,“伸痛灵1号”具有明确的临床疗效。2.“伸痛灵1号”合用非甾体消炎药在改善关节疼痛、关节压痛、肿胀、活动度、口渴程度、疼痛缓解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用非甾体消炎药。3.在实验室指标中,与单用非甾体消炎药相比,“伸痛灵1号”能显着降低患者CRP、UA水平,降低ESR水平作用不明显。4.安全性方面,加用中药汤剂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可缓非甾体抗炎药自身存在的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更加。但不良反应亦在两组间均有发生,应引起重视,期待进一步研究可最大限度降低不良反应,保证临床安全用药。

许瑞曼[10](2020)在《痛风通络剂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运用痛风通络剂联合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中医证候积分、关节症状评分、实验室指标(ESR、CRP、UA)等项目的变化,客观评价痛风通络剂联合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痛风通络剂治疗本病提供临床依据和实验基础。方法:将60例就诊于山西省中医院风湿科门诊或住院部并诊断为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以口服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予以痛风通络剂,治疗前及治疗14天后分别记录患者的关节症状比较(关节疼痛VAS评分、关节压痛积分、关节肿胀积分、关节活动受限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实验室指标(ESR、CRP、UA)及安全性指标,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过程中,60例患者均完成本次课题研究。(1)基线比较:治疗前两组性别、年龄、并发症、病程、中医证候积分、关节评分、实验室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0%,经卡方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3)关节症状(关节疼痛VAS评分、关节压痛积分、关节肿胀积分、关节活动受限积分)比较:治疗后两组各项体征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4)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关节屈伸不利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中医证候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症状明显改善(P<0.05),中医证候积分较前降低;对照组患者关节屈伸不利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中医证候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症状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关节发热、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口渴的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5)实验室指标(ESR、CR、UA)比较: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6)安全性评价:两组患者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异常,两组均出现1例轻度胃肠道不适,经对症处理后继续给药,无其他不良反应,说明整个研究过程中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使用均是安全的。结论:痛风通络剂联合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治疗湿热痹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不仅可显着改善关节疼痛症状,而且能有效降低ESR、CRP、UA水平,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减轻患者痛苦,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二、清热利湿健脾通络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6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清热利湿健脾通络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6例(论文提纲范文)

(2)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湿瘀”理论与清热利湿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学对痛风的认识
        1 中医学对痛风病名的认识
        2 中医学对痛风病因病机的认识
        3 痛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4 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
        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痛风性关节炎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流行病学
        2 病因及诱因
        3 痛风性关节炎炎性机制
        4 痛风性关节炎治疗
        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痛风证候特点及朱跃兰教授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用药规律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1 一般情况
        2 整体数据挖掘结果
        3 分层数据挖掘结果
    讨论
        1 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2 痛风证候特点分析
        3 朱跃兰教授遣方用药规律分析
        4 “湿瘀”理论梳理与清热利湿方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清热利湿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清热利湿方活性成分的筛选
        2 活性成分潜在靶点收集与筛选
        3 痛风性关节炎相关靶点的获取及筛选
        4 清热利湿方主要活性成分与痛风性关节炎共同靶点的获取
        5 核心靶点蛋白相互作用网络构建
        6 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结果
        1 清热利湿方药效成分筛选
        2 清热利湿方药效成分靶点预测及筛选
        3 痛风性关节炎相关靶点及中药与疾病共同靶点的筛选
        4 核心靶点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的构建分析及关键蛋白的筛选
        5 GO富集分析
        6 KEGG通路富集分析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清热利湿方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结果
        1 大鼠一般情况
        2 清热利湿方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关节功能障碍指数的影响
        3 清热利湿方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关节炎症指数的影响
        4 清热利湿方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踝关节肿胀度的影响
        5 清热利湿方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6 清热利湿方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7 清热利湿方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踝关节组织TLR2、TLR4、NF-κB、NLRP3蛋白表达的影响
        8 清热利湿方对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踝关节组织TLR2、TLR4、NF-κB、NLRP3mRNA表达的影响
    讨论
        1 痛风性关节炎动物模型选择
        2 清热利湿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抗炎作用
        3 清热利湿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的作用机制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3)银山丹方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历史回顾
    1 西医对痛风的认识
    2 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2.1 血尿酸升高
        2.2 尿酸盐的沉积
        2.3 痛风的免疫学机制
    3 中医与痛风
        3.1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
        3.2 现代中医对痛风的探讨
        3.3 中医治疗痛风的常用单药
        3.4 治疗痛风的经典名方
        3.5 临床治疗痛风自拟方
临床研究
    1 研究内容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脱落、剔除标准
        2.6 治疗方法
        2.7 观察指标
        2.8 疗效评定标准
        2.9 统计学方法
    3 治疗前两组数据的比较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3.2 两组患者痛风病程比较
        3.3 两组患者痛风发作次数比较
        3.4 两组发病关节比较
        3.5 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比较
        3.6 治疗前两组血清CRP、ESR水平比较
        3.7 治疗前两组血清UA水平的比较
        3.8 两组治疗前IL-1β、IL-8的比较
        3.9 两组治疗前外周血单核细胞中NLRP3炎症小体水平的比较
    4 治疗后结果
        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4.2 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
        4.3 经治疗后两组血清尿酸(UA)水平的比较
        4.4 经治疗后两组血清CRP、ESR水平的比较
        4.5 治疗后两组血清IL-1β、IL-8水平的比较
        4.6 治疗后两组外周血NLRP3炎症小体水平的比较
        4.7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4.8 特殊情况说明
分析与讨论
    1 结果分析
        1.1 临床疗效分析
        1.2 VAS评分分析
        1.3 CRP、ESR水平分析
        1.4 UA水平分析
        1.5 血清IL-1β、IL-8水平分析
        1.6 外周血中NLRP3炎症小体水平分析
        1.7 安全性指标分析
    2 讨论
        2.1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2.2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病机制
        2.3 痛风的治疗
        2.4 中医与痛风
        2.5 银山丹方治疗痛风
        2.6 塞来昔布的作用和弊端
        2.7 相关血清学指标的阐述
结论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4)吴深涛教授从内毒论治痛风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吴深涛教授从内毒论治痛风学术思想
    1 内毒论概述
        1.1 内毒概念
        1.2 内毒病因
        1.3 内毒病机
        1.4 内毒之特征表现
    2 痛风之病因病机
    3 痛风之症候规律
        3.1 潜伏期
        3.2 发作期
        3.3 缓解期
    4 痛风之证候特征
        4.1 外损肌肤
        4.2 内蚀脏腑
        4.3 易攻手足
        4.4 病势疴痼重笃
        4.5 反复发作
    5 舌象
    6 脉象
第二部分 吴深涛教授从内毒论治痛风临证经验
    1 明确分期,精准治疗
        1.1 潜伏期
        1.2 发作期
        1.3 缓解期
    2 辨病、辨证、辨体相结合
        2.1 必要性
        2.2 吴深涛教授之临床应用
    3 辨指标论治
    4 综合调理,预防复发
    5 病案举隅
        5.1 潜伏期
        5.2 发作期
        5.3 缓解期
第三部分 基于行动研究法的个案研究
    1 质性研究概述
        1.1 质性研究定义
        1.2 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的区别
        1.3 质性研究和量性研究的联系
        1.4 质性研究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的优势
    2 行动研究法概述
        2.1 行动研究法的定义
        2.2 行动研究法的目的
        2.3 行动研究法在中医临床研究中的适用性
        2.4 行动研究法的基本步骤
    3 个案研究法
        3.1 个案研究法在中医临床研究中的适用性
        3.2 关于个案研究代表性问题的探讨
    4 研究方法
        4.1 研究人员
        4.2 设计诊疗方案
        4.3 资料收集
        4.4 资料分析
    5 研究内容
        5.1 病案信息
        5.2 第一轮行动研究
        5.3 第二轮行动研究
        5.4 第三轮行动研究
    6 研究结果
        6.1 症状体征
        6.2 实验室指标
        6.3 吴深涛教授痛风诊疗思路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痛风的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清热祛湿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用药规律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研究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6)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1 传统医学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中医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1.3 中医药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
    2 现代医学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
        2.1 病因
        2.2 诊断及鉴别诊断
        2.3 现代医学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
第二部分 中药内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数据规范
        2.5 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类别分析
        3.2 频数分析
        3.3 性味归经及频数、频率分析
        3.4 药物关联度分析
        3.5 高频药物聚类分析
    4 讨论
        4.1 中药基本属性分析
        4.2 核心药团分析
        4.3 关联分析
        4.4 中药聚类分析
第三部分 中药外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数据规范
        2.5 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类别分析
        3.2 频数分析
        3.3 性味归经及药效分析
        3.4 关联度分析
        3.5 高频药物聚类分析
    4 讨论
        4.1 基本属性分析
        4.2 核心药团分析
        4.3 关联分析
        4.4 聚类分析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火针围刺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第一节 西医学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
        一、概念及命名
        二、流行病学特点
        三、西医发病机制
        四、诊断标准
        五、西医对本病的治疗
    第二节 中医学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
        一、病因病机
        二、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
        三、中药治疗
        四、针灸治疗
        五、小结与讨论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临床资料
        一、研究资料
        二、具体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三章 统计结果
    第一节 临床数据对照比较分析
        一、基线资料比较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8)清热解毒、利湿化浊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一: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资料来源
        1.2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病例资料收集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痛风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分布
        3.2 中医各证型组间的分布特点
    4 小结
研究二:清热解毒、利湿化浊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1 临床资料
        1.1 试验设计
        1.2 病例来源
        1.3 诊断标准
        1.4 病例入组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案
        2.2 观察项目
        2.3 疗效判定标准
        2.4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病例入组脱落情况及一般资料分析
        3.2 治疗结果分析
        3.3 实验室指标比较
        3.4 安全性及不良反应
    4 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和研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和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清热解毒荡浊法治疗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伸痛灵1号”治疗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临床观察
    1.病例选择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观察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病例退出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基础治疗
        2.2 对照组
        2.3 试验组
        2.4 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
        2.5 观察项目
        2.6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2.7 疾病疗效判定标准
        2.8 安全性评价
        2.9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治疗前基线资料分析
        1.1 一般资料
        1.2 症状及体征
        1.3 治疗前实验室指标
    2 治疗后资料分析
        2.1 两组关节疼痛评分比较(VAS评分比较)
        2.2 两组疼痛缓解时间比较
        2.3 证候变化
        2.4 实验室指标评价
        2.5 治疗2周后临床疗效
        2.6 药物安全性评价
        2.7 典型案例
讨论
    1.立题的意义
    2.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
    3.“伸痛灵1号”方理论基础
        3.1 清热利湿为先
        3.2 解毒散瘀为要
        3.3 荡浊除痹为本
    4.“伸痛灵1号”组方分析
        4.1 “伸痛灵1号”主要药物组成
        4.2 “伸痛灵1号”方解
        4.3 基础用药的选择依据
        4.4 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4.5 结论
    5.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痛风中医药诊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痛风通络剂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研究目的
2 临床资料
3 研究方法
4 课题研究所需的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
5 结果
    5.1 病例入选及完成情况
    5.2 一般情况比较
    5.3 关节症状比较
    5.4 中医临床证候比较
    5.5 实验室指标比较
    5.6 疗效比较
    5.7 安全性分析
6 讨论
    6.1 中医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
    6.2 现代医学对痛风性关节炎的认识
    6.3 痛风通络剂的运用
7 结论
8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四、清热利湿健脾通络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6例(论文参考文献)

  • [1]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病证结合诊疗指南[J]. 姜泉,韩曼,唐晓颇,罗成贵,巩勋. 中医杂志, 2021(14)
  • [2]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湿瘀”理论与清热利湿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作用机制[D]. 王玉天.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银山丹方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 曹彩金.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吴深涛教授从内毒论治痛风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总结[D]. 管媛媛.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清热祛湿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用药规律探究[D]. 吴雪彤.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6]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用药规律研究[D]. 朱文科.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火针围刺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 庄熔璞(Jungpu Chuang).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8)
  • [8]清热解毒、利湿化浊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临床疗效观察[D]. 周洋.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清热解毒荡浊法治疗急性期痛风性关节炎湿热蕴结证的临床观察[D]. 何烜.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痛风通络剂治疗湿热蕴结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D]. 许瑞曼.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清热利食健脾通络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46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