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低头黑病论文_王永崇

导读:本文包含了烟草低头黑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烟草,病菌,毒素,可湿性,粉剂,孢子,结构。

烟草低头黑病论文文献综述

王永崇[1](2018)在《作物病虫害分类介绍及其防治图谱——烟草低头黑病及其防治图谱》一文中研究指出烟草低头黑病是为害烟草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最早于1953年发现于潍坊烟区,在20世纪50年代其为害程度不亚于黑胫病,之后逐渐减轻,但20世纪80年代在山东等烟区发病又趋加重,直至90年代仍是山东烟区第二大根茎病害。近年来又有不断加重的趋势,平均发病率在15%以上,严重田块可达80%之高,甚至造成成片死亡或绝产。发病原因:引发烟草低头黑病的病原属半知(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8年14期)

王海涛,苗圃,李淑君,赵丹,白静科[2](2013)在《河南省烟草低头黑病的病原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明确引起河南省烟草低头黑病的病原菌,在襄城、舞阳两县采集表现烟草低头黑病症状的病株,采用组织分离与单孢分离相结合的方法分别获得Ⅰ号和Ⅱ号2个菌株。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在PDA培养基上,菌落正面初期呈白色、黄色或灰色等变化,但后期均能产生分生孢子盘、刚毛、分生孢子梗与分生孢子。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Ⅰ号和菌株Ⅱ号属于同一个种,其序列与序列号为DQ286158.1和HM231266.1的辣椒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ITS序列同源性分别均为100%和99%。因此,河南省烟草低头黑病的病原菌可确定为辣椒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Syd.)Butler&Bisby]。(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11期)

苗圃,王海涛,李淑君,赵丹,白静科[3](2012)在《河南省烟草低头黑病菌的分子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1953年在山东省潍坊地区首次发现烟草低头黑病,其后张广民等将病原菌鉴定为辣椒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syd)Butler & Bisby]的新变型——辣椒炭疽菌烟草变型[C.capsici f.nicotlanae G.M.Zhang & G.Z.Jiang f.nov]。河南省1964年和1980年分别在长葛县和襄城县烟田发现,2010年在襄城、舞阳县中烟100烟田再次发现零星病株。为了明确引起河南省烟草低头黑病的病原菌,试验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菌株,单孢分离获得纯菌落,菌株在PDA培养基上培养菌落正面初期呈白色、黄色或灰色等变化,但后期均能产生分生孢子盘、刚毛、分生孢子梗与分生孢子。形态观察表明自然病株上分生孢子盘直径为56.8~149.6μm;刚毛深褐色,直立,散生于分生孢子盘中,3~5个分隔,末端渐细,大小为(41.3~221.9)μm×(2.6~7.7)μm;分生孢子梗无色,圆柱形或棒状,密集栅栏状排列;产孢细胞为内壁芽殖瓶梗式;分生孢子无色,单胞,新月形,内含油球,大小为(16.1~28.4)μm×(3.6~5.8)μm。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以距离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将从襄城县和舞阳县分离到的两个菌株聚在一起,获得94%的自展支持率,且这两个序列与序列号DQ286158.1和HM231266.1等的辣椒炭疽菌[C.capsici(syd)Butler & Bisby]ITS序列同源性分别为100%和99%,为同一种。因此,确定河南省烟草低头黑病菌为辣椒炭疽菌[C.capsici(syd)Butler & Bisby]。(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2-07-20)

闫柱怀,曹娜[4](2008)在《烟草低头黑病及其治方法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烟草低头黑病是烟草大田生长期为害较重的一种病害。近年来,由于烟田连作和地下害虫的发生,烟草低头黑病的发生程度和面积逐年上升。阐述了烟草低头黑病的发病症状、病原、致病性、流行规律以及综合防治方法。(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科学》期刊2008年08期)

谭仲夏[5](2007)在《烟草低头黑病的识别与防治》一文中研究指出1、症状烟草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地上部。苗床期染病,始于2片真叶期,先叶片主脉或侧脉上产生病斑,很快病斑沿中脉扩展到叶柄处及茎部形成圆形至椭圆形黑斑,大小0.2~0.3毫米,后向上下扩展成条斑,随之顶芽上有病斑(本文来源于《农村实用技术》期刊2007年10期)

迟长凤,张广民,刘保友[6](2005)在《烟草低头黑病菌毒素钝化物对烟草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烟草低头黑病菌粗毒素处理体系对烟草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NaOH 2000μg/ml处理后,细胞核稍变形,但核膜、核仁完整。叶绿体呈长梭形,形态、颜色正常,双层膜均一、完整,基粒片层清晰可见,(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5-07-01)

房保海,张广民,迟长凤,刘萍[7](2005)在《烟草低头黑病菌毒素对烟草细胞膜透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烟草低头黑病菌与烟草之间的分子互作 ,于 2 0 0 2年进行了烟草低头黑病菌毒素对烟草细胞膜透性和叶绿素含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 ,烟草低头黑病菌毒素可以引起烟草细胞膜透性增加 ;该毒素对不同抗感烟草品种细胞膜透性的影响有差异 ;该毒素接种后 36~ 6 0h烟叶的叶绿素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本文来源于《烟草科技》期刊2005年01期)

房保海,张广民,迟长凤,刘萍[8](2004)在《烟草低头黑病菌毒素对烟草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烟草低头黑病菌毒素对烟草叶片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表明烟草低头黑病菌毒紊可以引起烟草细胞透性增加,造成电解质渗漏;该毒素对不同抗感烟草品种的MDA含量和细胞透性的影响不同且差别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烟草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4-11-01)

迟长凤[9](2004)在《烟草低头黑病菌毒素钝化物及其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烟草低头黑病(Tobacco Black Death Disease)是发生在山东烟区的主要病害之一。1995年张广民首次证实了烟草低头黑病致病菌(Colletotr ichum capsici f.nicotianae)能产生使烟草幼苗快速致萎,并引发叶片萎蔫、叶缘干缩的致萎症状的毒性物质,对烟草低头黑病菌毒素进行钝化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为烟草低头黑病的无公害防治提供一条新的思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对烟草低头黑病菌毒素钝化物的筛选、供试化合物对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毒素处理体系对烟草叶片膜透性、五种防御酶活性和叶片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以及钝比物盆栽试验钝化效果测定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钝化物的筛选 从16种供试化合物中采用离体叶片针刺法,筛选出对烟草低头黑病菌粗毒素具有较强钝化作用的高锰酸钾、氢氧化钠、碘化钾和碳酸氢钠四种化合物。 2.供试化合物对低头黑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从17种供试化合物中采用平板抑制法测定菌丝生长抑制率,筛选出对烟草低头黑病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氢氧化钠、碳酸氢钠、甲基托布津(70%)和硫酸铜四种化合物。 3.供试化合物对烟草低头黑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 从8种供试化合物中采用载玻片悬滴法筛选出对烟草低头黑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硫酸铜、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叁种化合物。试验发现,麦芽糖和葡萄糖对烟草低头黑病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具明显促进作用。 4.毒素处理体系对烟草叶片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烟草低头黑病菌毒素能增加烟草叶片的透性,造成电解质外渗。试验结果表明,NaOH 2000ug/ml和NaOH5000ug/ml对毒素具有较强的钝化作用,从而降低膜的电解质渗漏。 5.毒素处理体系对五种防御酶活性的动态影响 5.1 毒素处理体系对CAT(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动态影响 T+NaOH2000ug/ml处理后CAT活性于24h前处于上升趋势,而24h后烟草低头黑病菌毒素钝化物及其机理研究以T活性处于下降趋势,CAT活性总体水平低于清水对照和毒素处理;T+N a0H5000ug/m1处理后,48h前CAT活性处于上升趋势,而48h后CAT活性处于下降趋势。 5.2毒素处理体系对POD(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动态影响 T+N a0HZoooug/m1处理后,POD活性一直呈缓慢上升趋势至60h达最大值;T+N aOH500Oug/m1处理后,POD活性一直呈上升趋势,POD活性高于毒素处理和清水对照。 5.3毒素处理体系对PAL(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的动态影响 T+Na0H2000ug/m1处理后,PAL活性初期(1 Zh一48h)缓慢上升并于48h达最大值,而后迅速下降于60h达最低点,PAL活性整体高于毒素处理和清水对照;T+N a0HSOO0ug/m1处理后,PAL活性初期(12h一36h)缓慢上升并于36h达最大值,而后平缓下降,PAL活性整体高于毒素处理和清水对照。 5.4毒素处理体系对PPO(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动态影响 T+NaOH2000ug/ml处理后,初期(6h一12h)PPO活性缓慢下降,于12h一24h范围内迅速上升并达最大值,即O活性整体高于清水对照和毒素处理;T+N a0HSO00ug/m1处理后,于6h一60h范围内PPO活性缓慢上升并达最高峰,即O活性整体高于清水对照和毒素处理。 5.5毒素处理体系对SOD(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的动态影响 T+Na0H2000ug/m1处理后,SOD活性变化趋势与对照相似,S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整体高于毒素处理;T+N a0H500Oug加1处理后,s0D活性整体高于对照,但低于毒素处理;T+KMn045000ug/m1和T+KMn04 200Oug/ml处理后,初期(12h一24h)SOD活性受到强烈抑制,24h一36h迅速上升,SOD活性整体高于清水对照和毒素处理。 综合以上五种防御酶的动态变化说明NaOH2000ug/耐和Na0H5000ug加1对毒素的解毒与钝化作用较强。6.烟草低头黑病菌毒素处理体系对烟草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T+N a0H2000ug/ml处理后,细胞核稍变形,但核膜、核仁完整。叶绿体呈长梭形,形态、颜色正常,双层膜均一、完整,基粒片层清晰可见,排列整齐、有序。线粒体部分空泡化。细胞发生轻微的质壁分离。结果表山东农业大学硕士学位·仑文明,Na0HZOOug/tn1对毒素具有较强的钝化作用,从而减轻毒素对细胞器超微结构的破坏。 7.钝化物盆栽试验钝化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NaOH2000ug/ml、NaHCO。2000ug/ml、KMnO4 ZO00ug/ml叁个化合物的叁种处理中,以处理n抱子悬浮液和化合物混合后接种病情指数最低,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04-06-10)

房保海,张广民,迟长凤,刘萍[10](2004)在《烟草低头黑病菌毒素对烟草丙二醛含量和某些防御酶的动态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烟草抗病品种(Burley21)和感病品种(NC82)在烟草低头黑病菌毒素诱导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毒素的诱导下,MDA含量的增减比率抗病品种Burley21低于感病品种NC82。不论Burley21还是NC82,SOD、POD和PPO活性皆在前期表现为上升后期下降,但抗病品种较感病品种下降速度慢,而且POD在后期还表现为高活性。表明抗病品种(Burley21)具有比感病品种(NC82)更强的防御能力和抗膜脂过氧化能力。(本文来源于《植物病理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烟草低头黑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明确引起河南省烟草低头黑病的病原菌,在襄城、舞阳两县采集表现烟草低头黑病症状的病株,采用组织分离与单孢分离相结合的方法分别获得Ⅰ号和Ⅱ号2个菌株。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在PDA培养基上,菌落正面初期呈白色、黄色或灰色等变化,但后期均能产生分生孢子盘、刚毛、分生孢子梗与分生孢子。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菌株Ⅰ号和菌株Ⅱ号属于同一个种,其序列与序列号为DQ286158.1和HM231266.1的辣椒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ITS序列同源性分别均为100%和99%。因此,河南省烟草低头黑病的病原菌可确定为辣椒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Syd.)Butler&Bisby]。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烟草低头黑病论文参考文献

[1].王永崇.作物病虫害分类介绍及其防治图谱——烟草低头黑病及其防治图谱[J].农药市场信息.2018

[2].王海涛,苗圃,李淑君,赵丹,白静科.河南省烟草低头黑病的病原鉴定[J].河南农业科学.2013

[3].苗圃,王海涛,李淑君,赵丹,白静科.河南省烟草低头黑病菌的分子鉴定[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

[4].闫柱怀,曹娜.烟草低头黑病及其治方法研究进展[J].河北农业科学.2008

[5].谭仲夏.烟草低头黑病的识别与防治[J].农村实用技术.2007

[6].迟长凤,张广民,刘保友.烟草低头黑病菌毒素钝化物对烟草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植物病理学报创刊50周年纪念会论文摘要集.2005

[7].房保海,张广民,迟长凤,刘萍.烟草低头黑病菌毒素对烟草细胞膜透性的影响[J].烟草科技.2005

[8].房保海,张广民,迟长凤,刘萍.烟草低头黑病菌毒素对烟草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的影响[C].中国烟草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4

[9].迟长凤.烟草低头黑病菌毒素钝化物及其机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4

[10].房保海,张广民,迟长凤,刘萍.烟草低头黑病菌毒素对烟草丙二醛含量和某些防御酶的动态影响[J].植物病理学报.2004

论文知识图

烟草低头黑病-烟草低头黑病<...陈瑞泰谱2接种后POD同工酶电泳模式图12h12h24h...

标签:;  ;  ;  ;  ;  ;  ;  

烟草低头黑病论文_王永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