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共聚物论文-李婷婷,侯召民,李杨

立体共聚物论文-李婷婷,侯召民,李杨

导读:本文包含了立体共聚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Phosphinoamide,rare,earth,catalyst,Differently,high,regio,stereoselectivity,Butadiene,Isoprene,Copolymerization

立体共聚物论文文献综述

李婷婷,侯召民,李杨[1](2014)在《稀土配合物催化合成异向高立体选择性共轭二烯烃共聚物》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调控聚合物链段结构实现高分子材料的多功能化是高分子合成领域的关键研究课题和重点发展方向。丁二烯和异戊二烯作为一类重要的共轭二烯烃单体,其相应的橡胶制品也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由于二者的共聚合反应有利于实现聚丁二烯和聚异戊二烯制品性能的优势互补,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关注。然而丁二烯和异戊二烯分子结构具有相似性,致使目前报道的催化剂只能对二者显示相同的选择性,因此现今丁二烯/(本文来源于《201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期刊2014-10-12)

韩冰,段中余,董小芳,司高闪,杨暮凡[2](2014)在《有机鎓盐催化下环氧化合物与酸酐共聚制备立体聚酯共聚物》一文中研究指出嵌段共聚物可以通过控制链段结构使其结晶性能,熔点以及力学性能均更好。但是聚酯类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则并不完善,文献报道最多的方法为酯交换法~([1-4]),但其不足之处在于扩链效率差,制备的聚酯分子量较低。因此本文采用了效率更高的有机催化剂,在双(叁苯基正膦基)氯化铵(简称PPNCl)作用下降冰片烯二酸酐与环氧环己烷共聚得到Cis或trans结构的聚酯,通过控制加料顺序以及加料比例成功制备了具有Cis-Cis、Cis-trans、Cis-random(本文来源于《201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期刊2014-10-12)

邵俊,孙静茹,汤朝晖,庄秀丽,李杲[3](2011)在《聚乳酸立体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两步法合成得到了聚乳酸立体嵌段共聚物,先合成分子量较低的聚左旋乳酸(PLLA),再以其端羟基为引发剂,引发右旋丙交酯(D-LA)聚合,得到立体嵌段共聚物。通过对产物的热性能研究表明,共聚物的熔点由预聚物的158.95℃,升至212.57(本文来源于《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1-09-24)

何勇[4](2008)在《不同分子量与构型结构的聚乳酸均聚物与立体共聚物的凝聚态、热力学及结晶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二十年来,生物降解高分子在基础研究和化学工业领域都是研究热点。多种脂肪族聚酯都具有良好的水解性质,降解产物对环境和生物体没有毒性,应用前景广阔。其中,聚乳酸(PLA)被认为是最有吸引力的可生物降解聚酯材料。因为PLA原料乳酸可以通过生物技术制备,PLA为热塑性聚合物,具有高强度和高模量,可以应用现有技术工艺进行成型加工。目前,大量文献报道了PLA及其共聚物在生物医用方面的研究成果。PLA可作为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制备可被人体吸收的医用植入体,药物释放系统中可作为药物载体,也可作为人体创口敷膜等。PLA的各种应用研究依赖于其特定的物理性质,如PLA作为骨科材料必须具有高模量,则需要较高的分子量和特定的凝聚态结构,而如果作为药物缓释材料,降解周期是一个重要参数,分子量相对较低。所以,PLA的分子量、分子结构、热行为、凝聚态结构和形貌等相关基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目前PLA的合成多采用辛酸亚锡为催化剂,PLA的结晶结构、热行为等物理性质研究也是基于辛酸亚锡体系。但是,辛酸亚锡对于生物体具有一定毒性,可能限制PLA的医学应用。本论文中,PLA通过锌催化开环聚合制备,而锌催化剂对生物体无毒性作用。在此基础上,合成制备了不同分子量、不同分子结构的PLA,研究PLA的热力学行为、结晶结构和形貌等。主要内容如下:(1)制备了左旋聚乳酸(PLLA)样品,研究了PLLA基本热力学行为、微观形貌等,实验结果表明PLLA的结晶行为与催化剂没有明显的联系。等温结晶研究中,PLLA的熔融重结晶会引起双重熔融行为,等温可观察到有限的片晶增厚现象,结晶结构以稳定的α晶型结构存在。Avrami方程分析表明PLLA等温结晶为异相成核、叁维生长,在105℃附近达到最大总结晶生长速率。PLLA球晶形貌观察到同心裂纹、环形或者六边形,形成原因是球晶的周期性生长特点和冷却时的热收缩效应。使用自成核、非等温方法研究了PLLA的球晶生长速率,并应用Lauritzen-Hoffman方程非线性拟合PLLA球晶生长速率,得到PLLA的结晶动力学参数。(2)研究了分子量对PLLA的热力学以及动力学的影响。Flory相关公式可以推测,当分子量趋向于极大时,PLLA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0.0℃,熔融温度为178.8℃。Avrami方程表明,分子量越高,PLLA总结晶速率越低,高过冷度时结晶诱导时间也越长。最大总结晶速率和分子量之间存在着标度律,幂律为-0.5。PLLA熔体等温结晶研究中,采用线性和非线性Hoffman-Weeks方程计算PLLA的平衡熔融温度,阐明了线性HW方程对于低分子量PLLA熔融温度计算失效的原因,得到极大分子量PLLA的平衡熔融温度为207.6℃。PLLA玻璃化转变研究中,发现了双吸热峰对应的热焓恢复现象,PLLA结晶时出现的受限无规态和自由无规态分子链是形成双峰的原因。通过化学刻蚀观察到板条状晶沿径向生长,片晶结构规整。Lauritzen-Hoffman理论分析得到不同分子量PLLA的结晶动力学上的区域Ⅲ与区域Ⅱ的转变温度在115-120℃。(3)研究不同立体构型的PLA的结晶行为、形貌和酶降解过程。DSC研究显示不同右旋乳酸单元含量的PLA立体共聚物有着相同的结晶机制。ESEM研究确证了蛋白酶K对于PLA熔体等温结晶薄膜的自由非晶和受限结晶区域的降解作用。球晶中的片晶在降解过程中保持其空间排布,而并不会坍塌。球晶的成核位置在材料表面或是内部可能是观测到的两类PLA降解形貌的形成原因。FTIR研究确证了半结晶PLA中晶体特征峰和非晶特征峰的存在。921 cm~(-1)晶体特征峰的分裂说明了受限非晶区的降解影响了晶区链段的振动状态,而955 cm~(-1)非晶特征峰附近出现肩峰确证了蛋白酶K降解过程中PLA非晶组分的物理老化现象。(4)研究了PLLA/PDLA的立体复合晶体。共混比例1:1,左旋和右旋PLA分子量接近。实验应用了叁种PLLA/PDLA体系,目的是探讨不同分子量和不同旋光度对立体复合晶体的影响,研究立体复合晶体的晶体结构、热行为、酶降解过程等等。立体复合结晶受熔体状态的影响,当熔融温度升高或者熔融时间延长时,立体复合结晶将急剧减弱甚至消失,但通过溶液结晶,立体复合结晶可以再次恢复。异相和均相熔体的模型假设可以解释此实验现象。(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08-10-10)

张艺,程开良,郑毅敏,张全灵,许家瑞[5](2004)在《空间立体结构对芳香聚酰胺及其嵌段共聚物结晶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温溶液直接缩聚一步法和两步法分别合成了含全对位结构和含间位结构芳香聚酰胺预聚物及其脂肪聚酰胺-芳香聚酰胺-脂肪聚酰胺嵌段共聚物。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广角X射线衍射法(WAXD)对所设计合成的不同空间立体结构的芳香聚酰胺及其与较低相对分子质量尼龙6的嵌段共聚物的结晶行为与结晶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空间立体结构的变化显着影响预聚物和共聚物的结晶形态及结晶熔融行为,间位结构的引入使硬链段对软链段熔融结晶行为的影响更为深刻,结晶结构更为松散,晶粒尺寸增大,更有利于增强软硬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抑制硬链段分子链本身的自聚集倾向。(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4年05期)

立体共聚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嵌段共聚物可以通过控制链段结构使其结晶性能,熔点以及力学性能均更好。但是聚酯类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则并不完善,文献报道最多的方法为酯交换法~([1-4]),但其不足之处在于扩链效率差,制备的聚酯分子量较低。因此本文采用了效率更高的有机催化剂,在双(叁苯基正膦基)氯化铵(简称PPNCl)作用下降冰片烯二酸酐与环氧环己烷共聚得到Cis或trans结构的聚酯,通过控制加料顺序以及加料比例成功制备了具有Cis-Cis、Cis-trans、Cis-random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立体共聚物论文参考文献

[1].李婷婷,侯召民,李杨.稀土配合物催化合成异向高立体选择性共轭二烯烃共聚物[C].201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2014

[2].韩冰,段中余,董小芳,司高闪,杨暮凡.有机鎓盐催化下环氧化合物与酸酐共聚制备立体聚酯共聚物[C].201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学术论文集(上册).2014

[3].邵俊,孙静茹,汤朝晖,庄秀丽,李杲.聚乳酸立体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C].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2011

[4].何勇.不同分子量与构型结构的聚乳酸均聚物与立体共聚物的凝聚态、热力学及结晶动力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8

[5].张艺,程开良,郑毅敏,张全灵,许家瑞.空间立体结构对芳香聚酰胺及其嵌段共聚物结晶行为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标签:;  ;  ;  ;  ;  ;  ;  ;  ;  ;  ;  

立体共聚物论文-李婷婷,侯召民,李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