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紫贻贝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贻贝,海藻,微生物,高通,量测,挥发性,毒性。
紫贻贝论文文献综述
杨林颖,刘明坤,阙华勇,张国范[1](2019)在《紫贻贝与厚壳贻贝杂交子代生长和存活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辽宁大连的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与福建宁德的厚壳贻贝(M.coruscus)为亲本,采用2×2双列杂交设计,构建了紫贻贝自交组(M.galloprovincialis♀×M.galloprovincialis♂)、正交组(M.galloprovincialis♀×M.coruscus♂)、反交组(M.coruscus♀×M.galloprovincialis♂)与厚壳贻贝自交组(M.coruscus♀×M.coruscus♂)4个遗传组合,比较分析了受精率、孵化率、子代的成活率、生长数据等,探讨了紫贻贝与厚壳贻贝种间杂交的可行性,同时为贻贝良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自交组与反交组的受精强度具有不对称性,正交组与自交组受精率无差异,反交组的受精率及孵化率显着低于正交组与自交组(P<0.05),且浮游幼虫不能正常存活;正交组子代具有生长优势,第9、11、13天的浮游幼虫及第78天的稚贝壳长均显着大于自交组(P<0.05);正交组与紫贻贝自交组在整个幼虫阶段存活率无显着差异,在壳顶幼虫期显着高于厚壳贻贝自交组(P<0.05)。(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虞铭霞,张怡,张宾[2](2019)在《海藻糖和褐藻胶寡糖对冻藏紫贻贝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海藻糖和褐藻胶寡糖的低温保护活性,以紫贻贝为对象,评价了海藻糖和褐藻胶寡糖处理对冻藏紫贻贝肉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在6周冻藏过程中,相比于蒸馏水和空白组,海藻糖和褐藻胶寡糖显着(p<0.05)降低了紫贻贝肉解冻损失率,褐藻胶寡糖组解冻损失率低至14.28%,并维持了较好的弹性和咀嚼性等特性,同时有效抑制了紫贻贝肉中菌落总数的快速增加。此外,两种糖类浸泡处理维持了较好的肌原纤维蛋白Ca~(2+)-ATPase活力,肌原纤维蛋白Ca~(2+)-ATPase活力在0.019~0.021U/mgprot范围内,叁个处理组之间并无显着性差异(p>0.05)。微观观察发现,海藻糖和褐藻胶寡糖处理紫贻贝,组织结构相对较为完整、致密,细胞间隙冰晶颗粒面积较小,其组织结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焦磷酸钠处理效果。海藻糖和褐藻胶寡糖可作为一种高效的低温保护剂,用于保持紫贻贝及其制品品质及延长冻藏产品货架期。(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杨林颖[3](2019)在《中国紫贻贝群体遗传分析及紫贻贝与厚壳贻贝杂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紫贻贝自引入中国后,由于人工养殖的兴起,从辽宁大连快速扩张至浙江、福建等南方沿海,南方于2000年前后放弃紫贻贝养殖,而以养殖厚壳贻贝为主,在南方海区形成了零星分布的紫贻贝“孑遗”群体,为研究紫贻贝群体遗传结构提供了独特的研究材料。另一方面,中国沿海紫贻贝与厚壳贻贝的重迭分布也有利于开展贻贝基因渐渗、物种隔离机制研究。中国沿海紫贻贝群体遗传学研究为评估中国沿海紫贻贝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采用COI基因对中国沿海从北至南11个紫贻贝群体(秦皇岛、庄河、大连、长岛、崆峒岛、荣成、乳山、鳌山卫、胶南、赣榆和平潭)进行了分析,并使用简化基因组2b-RAD方法对其中具有地理代表性的5个群体(庄河、大连、崆峒岛、荣成和平潭)予以进一步验证。基于COI基因的遗传结构分析表明,乳山与秦皇岛群体、乳山与崆峒岛群体及乳山与平潭群体间出现了遗传分化(F_(st)>0.05),其他群体间均无分化。对COI数据进行的Mantel检验并不能证明地理隔离的存在。11个群体的COI基因共获得13个单倍型,单倍型网络分析将13个单倍型分为4个单倍群,其中的3个单倍群包含了12个单倍型,这3个主要的单倍群在11个地理群体间的分布是比较均匀的,缺乏明确的群体遗传结构。将本研究获得的中国沿海紫贻贝的13个单倍型与大西洋东北部群体与地中海群体进行系统发生分析,发现中国紫贻贝的所有单倍型均聚到地中海一支,证明了中国的紫贻贝起源于地中海群体。采用2b-RAD技术对其中5个群体的进一步验证发现,群体间均无分化。Mantel检验分析发现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有比较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采用2b-RAD得到的遗传多样性参数(H_e、H_o及PIC)表明,紫贻贝5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较低,但大致呈现由北向南略微升高的趋势。差异SNP聚类分析发现95个紫贻贝个体与5个厚壳贻贝之间的亲缘关系是不同的,特别是庄河与平潭群体存在部分个体与厚壳贻贝亲缘关系更近,这暗示着可能存在厚壳贻贝向紫贻贝的基因渐渗。紫贻贝与厚壳贻贝杂交研究为了进一步评估中国沿海紫贻贝的群体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是否会受到土着厚壳贻贝的影响,以及为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本研究系统开展了紫贻贝与厚壳贻贝的种间杂交实验研究。使用双列杂交构建四个组别:正交组GC(紫贻贝♀×厚壳贻贝♂)、反交组CG(厚壳贻贝♀×紫贻贝♂)以及两个对照组GG(紫贻贝♀×紫贻贝♂)和CC(厚壳贻贝♀×厚壳贻贝♂),发现紫贻贝与厚壳贻贝可以双向受精,但受精强度具有不对称性,即紫贻贝的卵子很容易与厚壳贻贝的精子结合,且具有较高的受精率、孵化率;而厚壳贻贝的卵子很难与紫贻贝的精子结合,只有少数能够受精,且孵化率极低。正交组GC从第9天开始呈现较快的生长速度,壳长显着大于两个自交组(P<0.05),且该生长优势保持至13日龄。正交组GC与自交组GG在整个幼虫阶段存活率均无显着差异(P>0.05),自交组CC的存活率显着低于自交组GG与正交组(P<0.05),仅GG和GC组获得附着变态幼体。使用ITS1可以鉴定反交组CG个体,但无法有效鉴定正交组GG。(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期刊2019-06-01)
王静,姚翠鸾[4](2019)在《温度胁迫对紫贻贝与翡翠贻贝生理活动的影响和Hsp27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急性温度胁迫对温度适应性不同的贻贝的生理影响,以紫贻贝(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与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为对象,分别用4,8,25,35℃对紫贻贝进行温度胁迫,用8,15,35,42℃对翡翠贻贝进行胁迫。通过对耗氧率与排氨率的检测,分析了贻贝的生理代谢;制作石蜡切片观察鳃组织结构的变化,用Western-blot对Hsp27在鳃组织中的表达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种贻贝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但当紫贻贝胁迫温度达到35℃,翡翠贻贝胁迫温度达到42℃时,则表现出急剧下降;急性温度胁迫破坏两种贻贝鳃组织结构,并且损伤在恢复24 h后不可逆转,同时造成贻贝鳃组织Hsp27表达量升高。说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贻贝的代谢随温度上升而加快,但当温度超过机体耐受阈值,可能会抑制代谢;低温和高温胁迫均可以破坏贻贝的鳃组织结构,且24 h内无法恢复; Hsp27在紫贻贝应对低温胁迫可能更为积极,而在翡翠贻贝应对低温及高温胁迫均有应答。(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高雅方,吴靖娜,刘淑集,陈晓婷,廖登远[5](2019)在《不同干燥方式对紫贻贝干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紫贻贝在不同干燥方式下水分含量变化、干燥速率、复水性、过氧化值和质构等指标的差异,并进行分析比较。在实验室内采用热风干燥、自然晾晒、冷风干燥和冷冻干燥进行紫贻贝干燥试验。结果表明:热风干燥快于冷风干燥、自然晾晒;至干燥完成时,自然晾晒紫贻贝干过氧化值数值高于热风干燥、冷风干燥;冷冻干燥复水性最好,冷风干燥次之;冷风干燥质构最好,冷冻干燥质构最差;冷冻干燥生产成本大。综合分析得出,冷风干燥具有干燥过程易控制、品质良好、适合大规模推广生产等优点,是一种较佳的紫贻贝干燥方式。(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赵金丽,魏婉莹,沈春蕾,张小利,张宾[6](2019)在《基于高通量测序的紫贻贝中微生物群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不同状态下紫贻贝制品表面附着的微生物菌群组成情况。本实验以新鲜紫贻贝、冻藏紫贻贝、自制紫贻贝干,贮藏自制紫贻贝干和市售紫贻贝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紫贻贝表面附着微生物提取及高通量测序分析,获得不同紫贻贝样品中微生物组成及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各样本中有效序列范围为30066~40563条、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范围为28~128,其中市售紫贻贝干OTU数最低,而冻藏紫贻贝OTU数相对较高;新鲜紫贻贝和自制紫贻贝干中主要是嗜冷杆菌属和不动杆菌属,冻藏紫贻贝干中主要为嗜冷杆菌属,贮藏紫贻贝干中主要为假单胞菌属和嗜甲基菌属,而市售紫贻贝干中优势菌群为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不同状态下的紫贻贝样品的菌群组成均存在着较大距离,表明紫贻贝状态、加工过程及贮藏销售环境等,均对贻贝产品菌群组成产生较大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保障紫贻贝制品的质量与安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魏爱泓,矫新明,毛成责,林明洵,黄金鑫[7](2018)在《重金属汞对海洋底栖动物毛蚶和紫贻贝毒性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我国近海典型底栖双壳类生物毛蚶、紫贻贝急性和慢性毒性效应实验数据,分析了重金属汞对受试生物体质量、体长及消化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酶活力的影响,获取了无观察效应浓度(No Observed Effect Concentration,NOEC),并以生存率为反应终点分析计算了重金属汞的非检测毒性效应浓度及半致死浓度。结果表明,各实验组SOD酶活力的组内方差与组间方差的差异整体上并不显着(P> 0.05),实验周期内仅在个别时间处理组间存在显着性差异(P <0.05);实验周期内毛蚶和紫贻贝体质量、体长的组内方差与组间方差并没有显着性差异(P> 0.1),体长及体质量不适合作为毒性效应的评价终点。重金属汞对毛蚶、紫贻贝的非检测毒性效应浓度分别为23.7μg·L~(-1)、87.8μg·L~(-1),半致死浓度分别为683.4μg·L~(-1)、773.2μg·L~(-1)。(本文来源于《生态毒理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赵金丽,沈春蕾,魏婉莹,张小利,张宾[8](2018)在《基于高通量测序的紫贻贝中微生物群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探究不同状态下紫贻贝表面附着的微生物菌群组成情况。以新鲜紫贻贝、冻藏紫贻贝、贮藏紫贻贝干、自制紫贻贝干和市售紫贻贝干为对象,通过对虾表面附着微生物提取及高通量测序分析,获得不同紫贻贝样品中微生物组成及变化情况。实验结果发现,各样本有效序列范围为30066~40563条、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 OTU范围为28~128,其中市售紫贻贝干OTU数最低,而冻藏紫贻贝OTU数相对较高。通过微生物的分析发现,新鲜紫贻贝和自制紫贻贝中主要是嗜冷杆菌属和不动杆菌属,冻藏紫贻贝中主要为嗜冷杆菌属,贮藏紫贻贝干中主要为假单胞菌属和嗜甲基菌属,而市售紫贻贝干中优势菌群为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研究结果可得知,紫贻贝样品处于不同状态时,其附着优势微生物、菌群结构、丰度及相互比例等存在显着差异,需针对于不同类型紫贻贝制品,采取不同的控制工艺以保障紫贻贝制品的质量与安全。(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1-07)
魏婉莹,沈春蕾,张小利,赵金丽,张宾[9](2018)在《暂养紫贻贝体内重金属脱除及机体免疫调节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探讨了不同饲料添加物对暂养紫贻贝体内重金属脱除及机体的免疫增强效果。在15 d暂养过程中,在暂养水体添加亚硒酸钠、硒化卡拉胶、卡拉胶寡糖等,测定紫贻贝体内重金属Cd的含量,以及内脏团与血淋巴中各保护酶活性。结果表明,60和120 mg/L硒化卡拉胶、80和160 mg/L EDTA及EDTA-CaNa_2、160 mg/L ZnCl_2、80和160 mg/L葡萄糖酸钙净化处理,对紫贻贝体内Cd2+具有显着脱除效果(P<0.05),其脱除率分别为43.6%、37.2%、30.4%、24.6%、21.3%、41.6%、17.6%、17.2%和28.0%。响应面优化研究发现,采用60 mg/L硒化卡拉胶和30 mg/L卡拉胶寡糖复配制成复合暂养处理剂,相比对照组可极显着地提高紫贻贝内脏团与血淋巴中T-SOD、ACP、CAT和LZM活力,同时显着降低紫贻贝体内重金属Cd含量,可有效提高紫贻贝抗病抗逆能力。(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1-07)
刘建,娄永江,刘婷,朱艳超,袁爽[10](2018)在《嵊泗枸杞岛周边海域紫贻贝特征风味成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对嵊泗枸杞岛周边海域紫贻贝及其生殖腺、消化腺、肌肉进行了挥发性成分检测。结果表明,从紫贻贝可食部分中检出29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醛类(47.48%)、酮类(11.86%)、醇类(15.52%)化合物,这些物质协同作用构成紫贻贝特有的风味。其中丙醛、戊醛、2,4-戊二烯醛、3-庚酮、戊醇含量高、阈值低,具有特殊香味,对嵊泗枸杞岛周边海域紫贻贝风味贡献大,为特征风味物质。结果同时表明,不同部位对紫贻贝整体肉特征风味的贡献度不一,生殖腺中醛类、酮类相对质量分数达59.75%,是影响特征风味的主要部位,肌肉和消化腺次之。(本文来源于《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紫贻贝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讨海藻糖和褐藻胶寡糖的低温保护活性,以紫贻贝为对象,评价了海藻糖和褐藻胶寡糖处理对冻藏紫贻贝肉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在6周冻藏过程中,相比于蒸馏水和空白组,海藻糖和褐藻胶寡糖显着(p<0.05)降低了紫贻贝肉解冻损失率,褐藻胶寡糖组解冻损失率低至14.28%,并维持了较好的弹性和咀嚼性等特性,同时有效抑制了紫贻贝肉中菌落总数的快速增加。此外,两种糖类浸泡处理维持了较好的肌原纤维蛋白Ca~(2+)-ATPase活力,肌原纤维蛋白Ca~(2+)-ATPase活力在0.019~0.021U/mgprot范围内,叁个处理组之间并无显着性差异(p>0.05)。微观观察发现,海藻糖和褐藻胶寡糖处理紫贻贝,组织结构相对较为完整、致密,细胞间隙冰晶颗粒面积较小,其组织结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焦磷酸钠处理效果。海藻糖和褐藻胶寡糖可作为一种高效的低温保护剂,用于保持紫贻贝及其制品品质及延长冻藏产品货架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紫贻贝论文参考文献
[1].杨林颖,刘明坤,阙华勇,张国范.紫贻贝与厚壳贻贝杂交子代生长和存活比较[J].海洋科学.2019
[2].虞铭霞,张怡,张宾.海藻糖和褐藻胶寡糖对冻藏紫贻贝品质的影响[J].现代食品科技.2019
[3].杨林颖.中国紫贻贝群体遗传分析及紫贻贝与厚壳贻贝杂交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19
[4].王静,姚翠鸾.温度胁迫对紫贻贝与翡翠贻贝生理活动的影响和Hsp27的响应[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高雅方,吴靖娜,刘淑集,陈晓婷,廖登远.不同干燥方式对紫贻贝干品质的影响[J].福建农业科技.2019
[6].赵金丽,魏婉莹,沈春蕾,张小利,张宾.基于高通量测序的紫贻贝中微生物群落分析[J].现代食品科技.2019
[7].魏爱泓,矫新明,毛成责,林明洵,黄金鑫.重金属汞对海洋底栖动物毛蚶和紫贻贝毒性效应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18
[8].赵金丽,沈春蕾,魏婉莹,张小利,张宾.基于高通量测序的紫贻贝中微生物群落分析[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9].魏婉莹,沈春蕾,张小利,赵金丽,张宾.暂养紫贻贝体内重金属脱除及机体免疫调节技术研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10].刘建,娄永江,刘婷,朱艳超,袁爽.嵊泗枸杞岛周边海域紫贻贝特征风味成分分析[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