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肾脏保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肾脏,肾小管,机械,低温,介质,半导体,损伤。
肾脏保存论文文献综述
陈良,刘宝林[1](2019)在《新型半导体制冷肾脏灌注保存箱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温灌注保存箱可保证移植肾在摘离人体后的质量,而目前存在的保存箱内温度不均、设备运行时间短等不足会影响移植肾的保存质量。针对这些不足,通过加装一套小型半导体制冷系统,该保存箱可在两小时内将箱内仿离体肾脏降至4℃,并稳定运行时长达35小时。实验结果表明,新型保存箱提升了使用性能,离体肾脏保存温度得到保障,病人术后生存质量和存活率也得以提高。(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2019年01期)
李飞,石露,徐强,邢家龙,宗朝晖[2](2015)在《甲状腺素预处理对冷保存大鼠肾脏供体氧化损伤和能量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甲状腺素预处理对低温保存肾脏移植供体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肾脏原位主动脉逆行灌注低温保存模型,研究甲状腺素预处理后冷缺血不同时点肾脏皮质叁磷酸腺苷含量、还原型谷胱甘肽和丙二醛含量,保存液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甲状腺素10 mg/100 g体重给药48 h后取肾保存组保存48 h和72 h乳酸脱氢酶活性低于空白对照组,叁磷酸腺苷含量保存48 h高于空白对照组;预处理组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保存24 h和48 h高于空白对照组,丙二醛含量低于空白对照组。结论:甲状腺素预处理能有效改善低温保存肾脏移植供体的保存效果,这种保护作用与其减轻冷缺血诱导的氧化应激有关。(本文来源于《实用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11期)
毕见龙[3](2015)在《小型猪可控型心脏死亡供体模型的建立及肾脏离体保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世界范围内,供体器官的极度缺乏已经成为制约器官移植事业发展的最主要矛盾,在我国这一情况更加突出。随着体制改革、法律完善及人民群众素质提升等原因,死囚供体器官渐渐退出我国历史舞台,无心跳供体(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逐年增多,成为我国供体器官的主要来源。DCD供体器官所受缺血再灌注损伤较重,术后发生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甚至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的风险明显增加。如何减轻此类供体器官的损伤,并在移植前评估器官的活性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大动物实验研究能够更好地模拟人体器官的生理及病理过程,是进行DCD供体研究的最佳模型。但针对DCD供体,前期报道中的动物模型在死亡诱导方式、生理参数监控,以及供体器官的获取方式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心脏死亡供体模型在死亡诱导方式及时间方面极为敏感,因此我们在参考国内外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较为稳定的可控型小型猪心脏死亡供体模型。前期研究已证实,机械灌注保存较传统的低温静态保存(cold storage,CS)可有效减轻供体器官的缺血再灌注损伤。但对于DCD供体,低温灌注与常温灌注,哪种方式更为适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有鉴于此,我们开展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建立小型猪可控型无心跳供体模型,采用本实验室自行设计的离体器官灌注保存设备进行体外器官灌注保存。1.建立无心跳供体的动物模型。采用冠脉结扎的方法建立小型猪制备可控型无心跳供体的动物模型,监测循环衰竭前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及死亡时间等,在心跳停止后的不同时间切取供体器官(肝/肾),对供体肝/肾进行病理组织穿刺活检,分析病理损伤情况。2.分别在常温(37℃)有氧K-H液及低温(4℃)无氧K-H液状态下,对DCD供肾离体机械灌注保存,比较两种灌注方式在减轻DCD供肾损伤方面的效果。方法:1.采用3组五指山小型猪(2~4个月龄),每组3头。全麻后辅助呼吸,开胸行心脏左降支动脉分离术,分离供肝及供肾,并经腹主动脉插管,连接HC-A II液预备灌注,准备完毕后在深度麻醉下停止呼吸机、液体及药物支持,并同时结扎心脏左降支动脉,至呼吸心跳完全停止,期间记录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中央静脉压力、血氧饱和度并定时取血进行血气分析等。在心脏停搏后分别等待0min、15min、30min,开始HC-A II液灌注,至肝肾颜色灰白之后,行肝肾联合切取术;灌注完成后对供体肝肾行组织活检。2.供肾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在4℃下用K-H液离体机械灌注保存,另一组在37℃下采用新鲜配制有氧K-H液进行离体机械灌注保存。监测肾脏的尿量;并在灌注的不同时间采集灌注液,检测灌注液中的LDH,穿刺取肾组织,制成均浆,检测组织中的SOD、GSH-PX的含量,在灌注6h后的时间终点穿刺供体肾脏组织行病理分析。结果:1.冠状动脉左降支结扎同时停止呼吸机辅助呼吸后,小型猪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中央静脉压力、血氧饱和度和二氧化碳分压发生显着变化,约7min左右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2.常温离体机械灌注相较于低温离体灌注的保存方式,能减轻供体器官的细胞损伤,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减轻组织病理损伤。结论:1.新的供体模型呼吸循环衰竭稳定、可控制、无药物毒副作用,大约在7±0.17min后心跳停止后死亡。该模型适用于供体器官的进一步研究。2.常温离体机械灌注相较于低温离体灌注方式,更能改善DCD供体器官的细胞缺血、缺氧状态,减轻组织细胞的损伤。(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5-05-15)
丁志良,胡亮,汤国平[4](2015)在《基于半导体变温技术的离体肾脏保存箱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综合症的主要方法之一,供体肾脏离体后的低温保存是影响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阐述了一种简便、精度高、控制速度快的离体肾脏保存箱的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过程。该系统采用半导体变温技术来控制离体肾脏保存箱的温度,其测温传感器采用稳定性好、示值复现性高的铂电阻(Pt100),温度控制策略采用PID控制。测试结果表明,系统在工作环境(23℃±2℃)条件下的温度过冲<0.3℃,温度控制精度为±0.2℃,符合离体肾脏保存对温度的要求。(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设备》期刊2015年02期)
陈洁毅,徐铭恩,王玲,严明,郭淼[5](2014)在《肾脏仿生脉动灌注保存和功能损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器官智能和便携保存技术,是延长器官保存时间、运输距离和提高移植成功率的关键。本研究,首先研发了一套带多参数实时检测反馈的肾脏仿生脉动灌注保存系统,并基于该系统研究了猪肾在仿生脉动灌注过程中的功能损伤。研究结果证明:通过嵌入式系统动态仿真反馈调控灌注压和灌注波形,系统能实现对肾脏的全仿真脉动灌注;多种传感器可同步监测肾脏的生理指标;系统集成度高便携性强。0到24h的灌注流量结果显示,待肾脏适应低温情况后,灌注量保持稳定,随着保存延长灌注量缓慢下降。肾皮质切片结果显示,相对于单纯冷藏保存,仿生脉动灌注保存肾脏中的肾小管损伤较轻,结构保存较为完好。研究证明,肾脏实时反馈仿生脉动灌注保存,可以有效延长器官保存时间,从而增加运输距离,对我国构建器官捐赠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4年30期)
彭雪梅,刘嘉羿,郑志雄,邹启荣,谢娟华[6](2013)在《乳化氟碳保存液对离体保存肾脏抗氧化能力及组织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乳化氟碳保存液和高渗枸橼酸盐嘌呤溶液对低温保存肾脏抗氧化能力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乳化氟碳保存液在供体肾脏保存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高渗枸橼酸盐嘌呤溶液组(HCA)和乳化氟碳液组,每组12只。分别采用乳化氟碳保存液和高渗枸橼酸盐嘌呤溶液原位灌注双侧肾脏后快速切取,置于0~4℃20 mL上述相应液体中保存24 h后,比较两组保存液对大鼠肾脏的肾皮质匀浆MDA含量、SOD活性及Bcl-2基因表达和形态学改变。结果:乳化氟碳液组肾皮质匀浆MDA含量明显低于HCA液组(P<0.05),SOD活性、Bcl-2基因表达明显高于HCA液组(P<0.05),病理评分低于HCA液组(P<0.05),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轻于HCA液组。结论:乳化氟碳液可提高供体肾抗氧化和抗凋亡能力,减轻供体肾保存期的肾损伤。(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期刊2013年06期)
陈洁毅[7](2013)在《肾脏仿生脉动灌流保存与功能损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器官移植是救治多种器官功能衰竭患者生命的有效措施之一。随着科研及医疗水平的提高,器官移植的种类和适应范围不断扩大,加之人类平均寿命逐渐延长等因素,器官移植的患者数量急剧增加,造成了移植供体的数量远远低于待移植患者的数量,大量心死亡供体和边缘供体也开始被大量的应用于临床移植。这就对传统的肾脏保存的技术和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设计和开发出一套带多参数检测的肾脏低温灌流保存系统,结果如下:1、开发出一套脉动式低温机器灌流保存肾脏的系统,采用直流电机驱动蠕动泵对肾脏进行灌流保存,较早期灌流系统的气动式动力控制,更加方便,系统集成度高,更加稳定;2、系统可以根据不同大小、年龄段的肾脏,仿生主动脉压力波动,设定不同的灌流压力值和压力脉动变化波形,保证了体外灌流对体内实际灌流过程的仿真,减小了灌流损伤;3、系统带多参数传感器检测:可以实时检测-5℃至45℃范围内的灌流环境温度;可实时检测灌流管路内0mmHg至100mmHg范围内的压力变化;可探测灌流管道内是否有气泡,并及时排除气泡,最大程度的减小肾脏的灌流损伤。4、在系统平台的上,分别对猪肾连续灌流和脉动式灌流实验,灌流时间均为24小时,通过猪肾在两种灌流模式下,在各个时间段内灌流流量变化研究肾功能损伤情况。实验结果显示,肾脏的功能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0小时至2小时阶段为肾脏的低温适应期,2小时至24小时为肾功能平稳阶段,在这个阶段肾脏功能平稳,但随灌流时间的不断增加,功能呈缓慢下降的趋势。5、取肾皮质组织样品,制成切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肾脏内组织结构,切片结果显示,肾小管保存良好,而肾小管是肾脏内较容易损伤的结构,肾脏仿生脉动式保存对保护肾小管结构有较为良好的功能。由于时间所限,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为设计并开发这套肾脏仿生脉动灌流保存系统,并运用系统进行了一些实验,验证其在灌流保存肾脏方面的优势,并初步研究了肾脏在保存过程中功能的动态变化。肾脏保存技术及肾脏动态功能损伤变化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研究价值,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将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究。(本文来源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3-12-01)
付贞,钟自彪,王忍,胡龙,张洋[8](2013)在《DCD家兔肾脏机械灌注与冷保存期间炎症介质的变化情况》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DCD肾脏机械灌注与冷保存期间的炎症介质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健康新西兰家兔12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4只),静态冷储存组(4只),机械灌注组(4只)。家兔肾脏热缺血35分钟,再灌注1小时后行冷保存或机械灌注4小时,24小时后留取血及尿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a(TNF-a)及白介素6(IL-6),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4小时后冷保存组血清TNF-a及IL-6较机械灌注组明显升高,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24小时后冷保存组平均尿量约(50±3.0)ml,机械灌注组平均尿量为(400±50)ml,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D肾脏机械灌注较冷保存方式能更有效的防止组织炎症性损伤。降低炎症介质的损伤可能是DCD肾脏机械灌注的保护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2013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3-11-01)
陈治泉,范晓礼,胡龙,钟自彪,王忍[9](2013)在《低温机械灌注在猪肾脏离体保存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低温机械灌注对猪离体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长白猪3只,氯胺酮诱导麻醉后2%戊巴比妥钠静脉滴注维持麻醉,气管插管后接呼吸机,术中维持体温36℃。开腹后分离组织,暴露并切取肾脏。手术获取肾脏,经过KPS-1低温机械灌注(hypothermic machine perfusion,HMP)处理4h,肾动脉压力设置为60mmHg。各组处理后留取组织标本保存过程中每1h记录1次肾动脉灌注压力、阻力及流量数值,保存灌注液标本。最后获取肾脏组织标本做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脏的形态学改变。结果1h后肾动脉阻力平均值为1.44mmHg/ml/min,流量平均值为52ml/min,各个体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延长,肾动脉阻力逐渐降低,流量逐渐升高,3h后趋于稳定。光镜下,仅观察到极少的组织学改变。结论用HMP保存肾脏效果较好,组织无明显病理学改变。(本文来源于《2013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3-11-01)
宫念樵,陈知水,明长生,张伟杰,周平[10](2013)在《应用Lifeport机械灌注冷保存肾脏供体的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采用Lifeport器官灌注运输器对肾脏供体进行机械灌注冷保存的效应,总结机械灌注法的使用特点和使用价值。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3年8月,我中心共使用Lifeport运输器对25例中国标准DCD供肾进行冷保存,其中2例肾脏因Lifeport灌注阻力指数过高弃用;同期采用传统法对31例中国标准DCD供肾进行冷保存,供肾均行移植。结果Lifeport组DGF发生率为13.0%(3/25),传统组DGF发生率25.8%(8/31),两组间存在显着差异(p=0.002)。Lifeport组血肌酐值恢复(<177μmol/1或2mg/dL)的平均时间为17.7±13.6天,传统组为18.6±24.5天,两组间存在显着差异(p=0.04)。排除DGF病例后,Lffeport组血肌酐值恢复平均时间为8.1±5.2天,传统组为5.6±7.3天,两组间无显(本文来源于《2013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期刊2013-11-01)
肾脏保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甲状腺素预处理对低温保存肾脏移植供体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肾脏原位主动脉逆行灌注低温保存模型,研究甲状腺素预处理后冷缺血不同时点肾脏皮质叁磷酸腺苷含量、还原型谷胱甘肽和丙二醛含量,保存液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变化。结果:甲状腺素10 mg/100 g体重给药48 h后取肾保存组保存48 h和72 h乳酸脱氢酶活性低于空白对照组,叁磷酸腺苷含量保存48 h高于空白对照组;预处理组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保存24 h和48 h高于空白对照组,丙二醛含量低于空白对照组。结论:甲状腺素预处理能有效改善低温保存肾脏移植供体的保存效果,这种保护作用与其减轻冷缺血诱导的氧化应激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肾脏保存论文参考文献
[1].陈良,刘宝林.新型半导体制冷肾脏灌注保存箱的实验研究[J].低温与超导.2019
[2].李飞,石露,徐强,邢家龙,宗朝晖.甲状腺素预处理对冷保存大鼠肾脏供体氧化损伤和能量代谢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5
[3].毕见龙.小型猪可控型心脏死亡供体模型的建立及肾脏离体保存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
[4].丁志良,胡亮,汤国平.基于半导体变温技术的离体肾脏保存箱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J].中国医疗设备.2015
[5].陈洁毅,徐铭恩,王玲,严明,郭淼.肾脏仿生脉动灌注保存和功能损伤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
[6].彭雪梅,刘嘉羿,郑志雄,邹启荣,谢娟华.乳化氟碳保存液对离体保存肾脏抗氧化能力及组织结构的影响[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13
[7].陈洁毅.肾脏仿生脉动灌流保存与功能损伤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3
[8].付贞,钟自彪,王忍,胡龙,张洋.DCD家兔肾脏机械灌注与冷保存期间炎症介质的变化情况[C].2013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2013
[9].陈治泉,范晓礼,胡龙,钟自彪,王忍.低温机械灌注在猪肾脏离体保存中的应用[C].2013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2013
[10].宫念樵,陈知水,明长生,张伟杰,周平.应用Lifeport机械灌注冷保存肾脏供体的经验[C].2013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