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从酵母的单倍体交配型进化到纤毛虫多样化的交配型细胞,以及高等生物两性配子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细胞为彼此识别融合进化出精细的调控系统。单细胞真核生物有性生殖起始于不同交配型细胞的识别结合,不同的调控因子及细胞膜表面蛋白直接参与,起始了有性生殖进程。原生动物嗜热四膜虫(Tetrahymena thermophila)具有7种不同的配对型,不同交配型细胞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重排机制随机产生。不同交配型细胞间识别配对时,细胞形态发生改变,配对细胞形成稳定的conjugation junction结构,小核经历连续两次减数分裂,配子交换融合。目前四膜虫细胞性别决定和减数分裂机制取得重要进展,然而细胞识别的分子机制并不清楚。本研究鉴定了饥饿诱导的阶段性特异表达的周期蛋白基因CYC9,并对周期蛋白Cyc9p相关蛋白在细胞配对起始过程中的功能进行了系统分析。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CYC9在饥饿期和有性生殖期特异表达通过四膜虫大核基因组数据库(http//:www.ciliate.org)以及功能基因组数据库(http://tfgd.ihb.ac.cn)对嗜热四膜虫CYC9(TTHERM00940290)基因进行分析发现,该基因全长为1915bp,开放阅读框为1218bp,预测编码405个氨基酸,蛋白大小约为45KDa。Cyc9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发现其中含有一段由95aa组成的保守的周期蛋白框,但没有典型的破坏框,N端有一段富含赖氨酸的区域,推测为泛素化结合位点。Microarray表达谱及qRT-PCR分析表明CYC9基因在生长期不表达,在饥饿期和细胞配对初期具有高表达。通过构建带有HA标签的由MTT1启动子调控表达的重组质粒pXS75CYC9,将该质粒转入野生型细胞株后进行免疫荧光定位分析,发现Cyc9p定位在细胞质中。2.CYC9敲除抑制不同交配型细胞的识别配对构建质粒pNeo4-CYC9,转化不同交配型的嗜热四膜虫细胞B2086和Cu428,通过Paromomycin抗性筛选和表型分配,获得CYC9敲除突变细胞株ΔCYC9-B和ΔCYC9-C。对ΔCYC9突变细胞株进行不同交配型细胞识别配对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配对型敲除突变细胞株之间不能发生配对结合。进一步对ΔCYC9突变株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发现,饥饿诱导的不同配对型突变细胞株混合后,其细胞形态始终与饥饿时相同,并不被诱导出现细胞极性突出结构。构建pBsrCYC9重组质粒,转化ΔCYC9-B和ΔCYC9-C突变株,恢复CYC9的表达。结果发现营救之后部分细胞可以恢复配对,且配对细胞可以正常完成有性生殖发育,表明CYC9为细胞的识别配对所必需。3.CYC9相关基因的鉴定分析对野生型和ΔCYC9突变细胞株总RNA进行差异转录组分析,结果发现CYC9的表达缺失导致嗜热四膜虫性别决定基因MTA6表达量下降了约10倍,MTB6表达量下降了约20倍。此外,编码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催化亚基的基因CKS1表达量下降了约25倍。为进一步了解周期蛋白Cyc9p调控通路参与的因子及其功能,通过功能基因组数据库(http://tfgd.ihb.ac.cn)鉴定了与CYC9共表达的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基因CDK19。4.CYC9相关基因CDK19,CKS1敲除干扰细胞识别配对分别构建敲除质粒pNeo4CDK19和pNeo4CKS1,转化不同交配型的嗜热四膜虫细胞Cu427和Cu428,通过Paromomycin抗性筛选和表型分配,获得CDK19和CKS1敲除突变体细胞。将不同交配型CDK19敲除突变细胞株进行配对观察,结果发现,敲除CDK19后细胞不能进行配对;将不同配对型的CKS1敲减突变株进行配对发现,CKS1基因敲减后细胞的配对率仅达到20%-30%,表明Cdk19和Cks1共同参与调控交配型细胞的配对识别。本研究首次对嗜热四膜虫周期蛋白基因CYC9及其相关因子的功能进行了分析,CYC9基因在生长期不表达,在饥饿期和有性生殖细胞配对初期具有高表达,Cyc9p定位在细胞质中。CYC9,CKS1,CDK19为嗜热四膜虫不同交配型细胞的识别和配对所必需,CYC9的敲除同时抑制了四膜虫性别决定基因MTA6和MTB6的表达。结果表明周期蛋白Cyc9及相关因子Cdk19,Cks1共同参与调控嗜热四膜虫有性生殖过程中细胞的识别配对。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郭玉凤
导师: 许静
关键词: 嗜热四膜虫,周期蛋白,有性生殖,细胞识别
来源: 山西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生物学
单位: 山西大学
分类号: Q78
DOI: 10.27284/d.cnki.gsxiu.2019.000300
总页数: 71
文件大小: 4989K
下载量: 38
相关论文文献
- [1].嗜热四膜虫减数分裂研究进展[J]. 动物学杂志 2016(01)
- [2].应用嗜热四膜虫评估苯甲酸钠的生物毒性[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6(05)
- [3].嗜热四膜虫功能基因组数据库[J].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16(02)
- [4].嗜热四膜虫在评价珠江广州段水体中的应用初探[J]. 现代预防医学 2017(20)
- [5].草铵膦对四膜虫毒性作用的研究[J]. 生物学杂志 2016(04)
- [6].嗜热四膜虫可变剪接基因鉴定及功能分析[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5(01)
- [7].嗜热四膜虫的培养条件优化及其扩大培养研究[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4(02)
- [8].低剂量三氯生和三氯卡班对嗜热四膜虫的毒性研究[J]. 环境化学 2012(05)
- [9].四膜虫在科研上的应用研究进展[J]. 科技信息 2011(08)
- [10].嗜热四膜虫在东江东莞段水质评价中的应用[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9(01)
- [11].当归补血汤作用于四膜虫抗氧化基因——抗氧化药物筛选新方法初探[J]. 中国现代中药 2016(07)
- [12].由一道试题引起对“四膜虫”的展望[J]. 中学生物学 2015(04)
- [13].三聚氰胺对单细胞生物四膜虫的影响[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0(01)
- [14].淄博市孝妇河不同区段水质对四膜虫有性生殖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0(11)
- [15].四膜虫基因表达数据库:四膜虫全基因组基因表达芯片和协同表达分析的数据资源[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0(12)
- [16].乌头类双酯型生物碱对嗜热四膜虫生长的毒性效应微量热学研究[J]. 化学学报 2010(03)
- [17].环境相关浓度三氯生和三氯卡班暴露对嗜热四膜虫体内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3(12)
- [18].嗜热四膜虫两类不同金属硫蛋白的功能补偿分析[J]. 水生生物学报 2014(02)
- [19].低浓度头孢类抗生素暴露对嗜热四膜虫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乳酸脱氢酶活力的影响[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12(09)
- [20].氧化石墨烯对嗜热四膜虫的毒性效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19(03)
- [21].细胞应激条件下嗜热四膜虫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研究[J].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 [22].七性生物暗藏世间[J]. 生物学通报 2013(04)
- [23].嗜热四膜虫胱硫醚γ-裂解酶Cgl1的表达、定位及功能分析[J].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9(03)
- [24].嗜热四膜虫异染色质蛋白Tcd1磷酸化位点的突变分析[J].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8(05)
- [25].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科研人员揭示四膜虫端粒酶组分p75-p45-p19是其独特的CST复合物[J]. 生命的化学 2015(06)
- [26].抗沉默因子Asf1调控嗜热四膜虫细胞核的稳定性[J].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5(01)
- [27].不同苯系物对四膜虫和大肠杆菌的毒性及其机理研究[J]. 科技经济导刊 2019(18)
- [28].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pXS75-GFP的构建及在嗜热四膜虫中的应用[J].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2(10)
- [29].嗜热四膜虫Ran结合蛋白1的表达对大小核分裂的影响[J].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2013(04)
- [30].四膜虫锌指结构蛋白Zfp1影响离子胁迫下金属硫蛋白基因的表达[J].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