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区某街道孕产妇保健现状分析

广州市区某街道孕产妇保健现状分析

钟秀英

(广州市荔湾区茶滘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广州510375)

【摘要】目的了解2011-2013年间广州市区某街道孕产妇保健与管理现状,并探讨提高孕产妇保健与管理效率的途径。方法以2011-2013年广州市荔湾区茶滘街孕产妇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孕产妇各项信息,并将本街户籍与常住非广州户籍孕产妇有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三年间两组孕产妇保健管理各项指标都有所提高,户籍组各项指标稳定在较高水平,非广州户籍组各指标则明显低于户籍组。结论常住非广州户籍孕产妇保健管理亟待加强,应采取有效的管理模式改变现状、提高服务质量。

【关键词】孕产妇保健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9-0010-02

根据《广州市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妇女保健服务操作指南(2012年版)》的要求,常住非广州户籍孕产妇的保健管理和广州户籍孕产妇一样;但在实际操作中,常住非广州户籍孕产妇的管理效率明显低于广州户籍孕产妇[1]。如何加强常住非广州户籍孕产妇保健管理,已经成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要问题[2]。本文拟以广州市荔湾区茶滘街户籍孕产妇与常住非广州户籍孕产妇为例,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有效管理常住本地孕产妇保健的方法。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将2011-2013年间在广州市荔湾区茶滘街居住的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茶滘街户籍孕产妇495名,常住非广州户籍孕产妇460名。

1.2调查内容孕产妇的户籍、年龄、职业、居住地、既往孕产史、既往病史及手术史、家族史、产前检查情况、孕产次、分娩方式、建卡、产前健康管理、产后访视、系统管理等各项指标。

1.3资料来源及方法收集2011-2013年在广州市荔湾区茶滘街居住的孕产妇的资料,结合广州市产科医院或茶滘街计生办、居委出生资料的反馈,整理并登记孕产妇各项相关信息。1.4指标解释常住非广州户籍:指非广州市户口的孕产妇在广州市居住半年及以上。产前健康管理:包括对孕产妇在分娩前的共5次(含建卡一次)随访。产后访视:指产后28天内接受过至少1次产后访视。系统管理人数:指妊娠至产后28天内有过孕早期检查、至少5次产前检查、新法接生和产后访视的产妇人数。

2结果

2.1孕产妇保健各项指标百分率见表1。

表1两组孕产妇各项保健管理指标的完成率(%)

2011、2012、2013年户籍组与非户籍组受调查的孕产妇例数分别为147、111,173、212,175、137。*P<0.05,**P<0.01,以卡方检验在非户籍组与户籍组间进行比较。

由表1可见,由2011年至2013年非户籍组孕产妇健康管理各指标总体上逐年有所提高,但各年份的数值与户籍组都有差距。至2013年,非户籍组的差距明显的指标主要集中在建卡率、早孕建卡率、产前健康管理率,以及系统管理率和产后访视率上。

2.2茶滘街户籍孕产妇与常住非广州户籍孕产妇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及合理生育率的比较

2.2.1文化程度的比较

两组孕产妇不同文化程度的构成比较见表2。

表2不同文化程度的孕产妇构成比(%)

合计值为百分比(总例数);采用秩和检验进行两组间的比较,P<0.01。

由表2可见,非户籍组的文化程度明显低于户籍组孕产妇。

2.2.2家庭收入水平的比较

两组孕产妇不同家庭收入水平的构成比较见表3。

表3不同家庭收入水平的孕产妇构成比(%)

两组总例数与表2相同;采用秩和检验进行两组间的比较,P<0.01。

由表3可见,非户籍组的家庭收入水平明显低于户籍组孕产妇。

2.2.3不合理生育所占比例的比较

户籍组与非户籍组孕产妇不合理生育的孩子个数占相应组孕产妇总数的比例分别为3.2%和29%,二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1);表明非户籍组不合理生育的频率明显高于户籍组。

3讨论

3.1常住非广州户籍孕产妇保健管理率低

孕早期建卡和产前随访对于预防孕妇不良妊娠起着重要作用,因为采用《孕产妇保健系统手册》进行早孕建卡可以掌握孕妇的基本情况,尤其可对高危妊娠进行初筛,并给予健康指导。而产后访视便于医生对孕产妇的跟踪管理,同时进行产褥期保健的指导[3]。本文显示非户籍组孕产妇在各项孕产妇管理指标上水平均偏低,特别是其早孕建卡率仅15.4%,离广州市考核目标要求(95%)差距很大。因此提高常住非广州户籍孕产妇保健管理率显得十分迫切。

3.2非户籍组孕产妇保健管理率偏低的原因

如表2和表3所示,受调查的非户籍孕产妇文化程度与家庭收入明显低于户籍组。缺乏一定的卫生保健知识可能导致不能获得或理解社区所传播的孕产妇保健服务信息,使孕妇错过孕产检的机会[4]。其次,因为经济束缚,非本地户籍的孕产妇往往在出现严重孕期并发症时才到医院就诊,给母婴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而非户籍组不合理生育高达29%,也可造成心理应激和回避定期保健及随访。

3.3可采用的对策

3.3.1明确管理重点、难点

按照《广州市社区孕产妇健康管理指南》的要求,继续做好广州户籍孕产妇健康管理的同时,当务之急是加强常住非广州户籍孕产妇的保健管理,提高孕产妇保健管理率。应完善当前的孕产妇保健系统,重点针对非户籍孕产妇,建立三级网络(区、街、居委)和四级管理(户、居委、街、区)的服务模式。

3.3.2加大专业人员投入

建卡、产前健康管理及产后访视主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产前随访工作量相对较大,社区普遍存在妇幼人员不足。政府应在这方面加大投入,按规范配备妇幼人员,为提高孕产妇保健管理水平提供有力保障[5]。

3.3.3妇幼卫生知识的普及

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如社区宣传栏、海报等提高孕产妇特别是常住非广州户籍孕产妇对孕期保健的认知度。定期开展讲座宣传优生优育知识、免费孕前健康检查、科学孕期保健、围产期营养和住院分娩的好处,开展孕期保健知识的宣教,使服务对象能主动配合社区保健管理。

参考文献

[1]刘广美,潘继兵.常住非广州户籍孕产妇系统保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效果评价[J].社区医学杂志,2011,10(11):62-63.

[2]于振霞,脱皎.城市社区孕产妇保健管理工作探讨[J].青岛医药卫生,2011,43(5):391-393.

[3]沈银娟,钮利华,周丽君,牛惠.青浦区流动孕产妇社区保健管理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9):1384-1386.

[4]刘英涛,陈刚,吕军,张立,张德英.影响流动人口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的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6,9(7):546-550.

[5]郑月园.外来流动人员孕产妇管理的做法与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9,29(3):231-232.

标签:;  ;  ;  

广州市区某街道孕产妇保健现状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