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福利东路第二小学(兰炼二小)730060
摘要:趣味田径运动形式从欧洲小学教育开始,深受广大青少年儿童的喜爱。趣味田径运动最大的好处在于它可以不受场地的限制,再加上其配套的软性运动器材,更利于开展小型多样的运动,且不会给学生的身体带来伤害。这些新形式的运动项目可以让孩子们在任何场地、任何时间,甚至可以在课下,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玩耍。
关键词:小学趣味田径教学问题
少儿趣味田径项目的引入能够为实现终身锻炼的目标并实现田径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将其融入到小学教育中,要想充分发挥出趣味田径的教育价值,就需要以行之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为基础。但是,从目前趣味田径项目在小学中实施的效果看,过于强调田径技能的传授,致使趣味田径失去了趣味的色彩,变得更加枯燥无味。基于这一实施现状,为了促使小学生能够在参与趣味田径项目中实现对身体的锻炼并掌握相应的田径技能,以实现身心的健康成长,本文就如何实现该项目的有效实施进行了探讨。
一、小学趣味田径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1.教学方式方法明显滞后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未能凸显趣味性和游戏化,对田径竞技项目的完整性与系统性过分地追求,把跑、跳、投等技术动作作为教学的重点,反复练习,使学生对田径课堂望而生畏。教学方法单一,手段陈旧,趣味性与游戏化缺失,制约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趣味田径运动在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中的作用未能彰显。
2.教学内容设计缺乏科学性。教学内容缺少趣味性和游戏化,大都以竞技项目为主,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以某个田径项目体系为蓝本,要求小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整地掌握该项目的运动技能,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田径运动水平,发展身体素质。很显然小学田径教学的这种指导理念,使得教学内容愈显枯燥乏味和呆板狭隘,有悖于“健康第一”的学校田径教学宗旨,影响与制约了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3.少儿趣味田径中存在价值误区。在积极开展少儿趣味田径技能教学中,主要目的是促进少儿的健康成长,它同竞技类的田径训练具有根本上的差异。然而,现阶段,我国部分小学在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号召过程中,过度地强调田径教学中呈现出来的趣味性,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没有能够掌握田径运动的要领、规律,在以后的学习和锻炼过程中,也失去了正确的方向,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田径教学在提升学生技能的过程中,必定导致学生体力的消耗,而过度地重视教学趣味性,学生的体力消耗达不到一定程度,就会失去少儿趣味田径技能教学的意义,导致价值误区在少儿趣味田径技能教学中的存在。
二、实施趣味田径项目的教学对策
1.实现游戏项目的创建。将这一项目引入到小学体育教育中,基于小学阶段学生不同年龄层次的特点,针对田径运动的难度进行分级,进而以相应游戏的开发来赋予田径项目以趣味性,针对小项目的实施,可基于项目所存在的内在关联性来强化项目的趣味性,并确保游戏的难度能够适应相应年龄段的小学生。同时要确保田径项目的实施,能够为接下来项目的开展奠定基础,促使项目之间存在一定的承接性。针对趣味田径下相应理论教学的开展,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等应用,融入卡通人物图片以及小视频等来进一步提高项目理论教学的趣味性,确保学生能够在对趣味田径项目产生兴趣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到其中。
2.实现亲子类运动项目开展。在实际开展趣味田径体育项目的过程中,对于小学阶段而言,可以通过亲子类田径运动项目的开展来进一步强化学生与家长对该项目的重视程度,要意识到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优势作用,并以亲子类形式来强化父母与孩子间的沟通交流,促使在游戏的过程中实现运动,在运动的同时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在当前社会下,家长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了工作之中,与子女间的沟通交流逐渐减少,极少能够意识到沟通交流的重要性,也无法找到适合的途径,所以以亲子类趣味田径项目的开展能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出路。
3.将教师的引导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现阶段,在进行少儿趣味田径技能教学过程中,在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基础上,不容忽视教师的客体引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对各种田径技能进行充分的掌握,才能够引导少儿对运动的规律以及技能的要领进行掌握。更重要的是少儿体育教师在充分了解田径技能专业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应在教学中提升课堂学习的趣味性,还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过度重视教学娱乐性的现象产生。因此,课前准备工作中,教师应对课堂技能练习强度、实践时间以及放松环节等进行科学合理的预计和安排,并在课堂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田径技能进行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占春小学体育的目标及管理[J].人民教育,2014,(Z1)。
[2]石敏实质实用实效——小学体育与健康课《跪跳起》教学评析[J].新课程(下),2012,(07)。
[3]缪洲生钱远玲少儿趣味田径对小学体育教育的影响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2012,(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