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值计量论文_孙惠颖

导读:本文包含了力值计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标准,砝码,不确定,基准,组长,液压,课题。

力值计量论文文献综述

孙惠颖[1](2016)在《浅谈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及其在力值计量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地发展和提高,测量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它已经逐渐地成为科学技术、生产、贸易和生活工作等各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测量不确定度的出现替代了测量误差已经得到国内外专家的认可和肯定,并在国内和国外的科学技术、生产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与此同时,《测量不确定指南》的发表,使得力值计量在对被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方面有了据以量化的指标和相应的依据,使得被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能够在力值计量方面得到有效的应用,主要方面还是对各项仪器设备的测量质量进行评定,如果测量质量存在问题可以进行调整后继续使用。(本文来源于《低碳世界》期刊2016年05期)

蒋继乐,胡刚,张智敏[2](2016)在《基于静电力的微纳力值计量技术与溯源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纳量级的质量等相关物理量的计量是纳米技术发展的重要保证。先进国家计量院相继研究、建立微纳力值标准装置,实现了原子力显微镜中的悬臂梁弹性常数的可溯源标定。目前基于静电力原理的微纳力值标准装置可实现10~(-3)~10~(-6)N的静态力值测量,相对不确定度可控制在1%的量级。基于硅器件加工工艺得到的有源悬臂或无源悬臂可将这一范围的标准力值进行有效的传递。微纳力值在10~(-6)N量级的计量技术拓展了传统力值计量领域,为未来实现更微小的力值标定打下坚实基础。(本文来源于《计量技术》期刊2016年01期)

蔡正平[3](2014)在《回顾我国5kN到50MN力值计量体系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50年代,正是我国现代计量初创阶段。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国防建设的急需,有力地催生了我国力值计量体系的建立。1962年,国家计量局开始研制一台负荷最小的静重式基准测力机,即5kN(500公斤力)基准测力机,我们研究技术方案后,由黄鸿添负责实施,于1963年建立。1963年下半年,随着(本文来源于《江苏现代计量》期刊2014年06期)

陈奎一,黄广峰,董欣,赵春生[4](2014)在《论力标准机加力同轴在力值计量中的重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及工业的不断发展,力传感器(包括用于电子秤的各种称重传感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已在机械制造、冶金、石油、化工、建筑、航天航空、造船、交通运输、商业等工业部门及科研部门、大专院校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研制新产品、提高产品的质量、生产效率、成品率、自动化程度、安全、降低成本等必不可少的手段。(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期刊2014年11期)

王鲁[5](2014)在《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及其在力值计量中的应用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市场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量检定/校准以其灵活多变的方式展现在人们面前,并被广泛接受。凡正式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CNAS)的实验室均可在其相应的专业领域从事计量校准检测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认证检测市场也逐渐开放,民间检测机构,国外认证、检测机构和实验室将会大批涌入。根据国家实验室认可准则ISO/IEC17025:2005的相关要求,实验室要对检测项目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如果实验室不具备测量不确定评定能力或者评定能力不足,则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进而被淘汰。《测量不确定指南》的发表,使得力学计量在对被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方面有了量化的指标和依据,如何实现不确定度在力学计量中的应用,仍旧是一个较新的问题,为此通过实践工作和理论研究,完成力学计量的不确定度评定理论,并予以推广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1、根据国家校准实验室对力学计量不确定度评定的要求,对校准要求、力学计量术语、实验室认可、误差理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概念及方法等进行介绍。2、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建立数学模型,分析不确定度来源,对不确定度分量进行A类和B类评定,结合各个不确定度分量确定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再确定扩展不确定度,最后给出不确定度报告的流程。针对舟山市质量技术监督检测研究院校准实验室中的相关设备,如材料试验机,扭矩扳子,液压千斤顶,洛氏硬度计、燃油加油机、回弹仪、砝码等在设备校准过程中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评定,并广泛应用于实践工作,对本院力学计量校准实验室的不确定度评定具有实际指导意义。3、通过对测量不确定理论的学习与研究,以及实践和理论分析,明确易被混淆的相关领域的计量概念,解决实际工作中不确定度数字有效位数的修约,不确定度的表示方法等问题;对B类不确定度评定过程中,自由度的估计及包含因子的确定问题进行研究,对在不确定度评定过程中被忽略的因素所带来的风险进行分析,对测量不确定度表示的规范化进行阐述,并指导实践工作,为今后力学计量中测量不确定的评定的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4-06-01)

蔡正平[6](2014)在《回顾我国5kN到50MN力值计量体系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50年代,正是我国现代计量初创阶段。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国防建设的急需,有力地催生了我国力值计量体系的建立。1962年,国家计量局开始研制一台负荷最小的静重式基准测力机,即5kN(500公斤力)基准测力机,我们研究技术方案后,由黄鸿添负责实施,于1963年建立。(本文来源于《中国计量》期刊2014年05期)

胡和平[7](2013)在《液压式万能材料试验机在力值计量中的调整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零位的调整零位,是指试验机在操作前回油阀关闭、进油阀开启、指针回零,它是在检测材料中避免示值误差的关键。一般造成指针回零不好的原因有:(1)油路系统堵塞或导向滚轮靠大立柱过紧,引起带针,零位变动;(2)摆杆主轴不灵敏;(3)测力活塞的尖角处碰伤;(4)齿杆与铜齿轮的装配关系过紧或过松,或铜齿轮(本文来源于《中国计量》期刊2013年09期)

植宇辉,廖文军,莫华荣[8](2013)在《广西计量检测研究院力值计量装备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广西计量检测研究院力值计量装备现状,介绍国内外相关情况,提出广西力值计量装备跨越式发展的具体措施。(本文来源于《大众科技》期刊2013年01期)

唐纯谦[9](2009)在《力值计量标准现状及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对比分析国际上各类力标准机计量性能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力值计量标准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关键技术的先进性。提出并研制了基于静重式力标准机"独立加码"的技术与方法,解决了力标准机砝码逆程交换带来的负荷波动性过大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砝码逆程交换产生的"逆负荷现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方法。提出并研制了利用机械传动加载方式的迭加式力标准机,力传感器分组并联延伸力值的试验方法,以及力标准机参考标准量值溯源的方法,对研究建立新的大力值计量标准,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测试》期刊2009年03期)

杨小利,黄为平[10](2008)在《高精度力值计量巡回标准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巡回标准的特殊要求,以应用实例详细介绍了高精度力值计量巡回标准的研制方案。实例中采用MCS51单片机、Σ-Δ型A/D芯片、精密参考电源、液晶显示屏模块等,经对数据采集部分的分析估算,得出该标准具有1×10-4的高精度,分辨率可达满量程的1.2×10-7。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接口方便、便携等优点。(本文来源于《洪都科技》期刊2008年02期)

力值计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微纳量级的质量等相关物理量的计量是纳米技术发展的重要保证。先进国家计量院相继研究、建立微纳力值标准装置,实现了原子力显微镜中的悬臂梁弹性常数的可溯源标定。目前基于静电力原理的微纳力值标准装置可实现10~(-3)~10~(-6)N的静态力值测量,相对不确定度可控制在1%的量级。基于硅器件加工工艺得到的有源悬臂或无源悬臂可将这一范围的标准力值进行有效的传递。微纳力值在10~(-6)N量级的计量技术拓展了传统力值计量领域,为未来实现更微小的力值标定打下坚实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力值计量论文参考文献

[1].孙惠颖.浅谈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及其在力值计量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6

[2].蒋继乐,胡刚,张智敏.基于静电力的微纳力值计量技术与溯源方法研究[J].计量技术.2016

[3].蔡正平.回顾我国5kN到50MN力值计量体系的建立[J].江苏现代计量.2014

[4].陈奎一,黄广峰,董欣,赵春生.论力标准机加力同轴在力值计量中的重要性[J].吉林农业.2014

[5].王鲁.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及其在力值计量中的应用与研究[D].浙江大学.2014

[6].蔡正平.回顾我国5kN到50MN力值计量体系的建立[J].中国计量.2014

[7].胡和平.液压式万能材料试验机在力值计量中的调整方法[J].中国计量.2013

[8].植宇辉,廖文军,莫华荣.广西计量检测研究院力值计量装备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J].大众科技.2013

[9].唐纯谦.力值计量标准现状及研究进展[J].中国测试.2009

[10].杨小利,黄为平.高精度力值计量巡回标准的研制[J].洪都科技.2008

论文知识图

日本纳级静态力值计量装置英国NPL微纳级静态力值计量装置国内微纳静态力值计量装置主控程序流程美国NIST微纳级静态力值计量装...台湾CMS的微纳级静态力值计量装...

标签:;  ;  ;  ;  ;  ;  ;  

力值计量论文_孙惠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