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间的和谐统一
冯美红
摘要:现代教育中,师生关系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本文阐述了笔者在平时工作中注意的几个关系:严与爱的和谐统一;赞赏与批评的和谐统一;民主与专制的和谐统一;要求学生与挑战自我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教师;学生;和谐
作者简介:冯美红,任教于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学校。
镜头一:早读课上,教师在检查作业,张某作业没完成,教师气愤地把他从座位拉到走道上,声色俱厉地说:“又没完成?看看你今天还能编出什么瞎话来蒙我?肯定又去上网打游戏了。把今天的作业认真地抄写三遍,放学前给我检查。”
镜头二:办公室,教师指着杨某说:“你看你,正才不足,偏才有余。上课的时候不认真听讲,书上画满了乱七八糟的图案。就你这样子,还想当画家不成?”
透过这些教育现象,我们不难看出师生之间存在的问题不少。受到“师徒如父子”、“严师出高徒”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沉重压力下,师生关系被扭曲,师生对立的现象屡见不鲜。知识的传授渠道在不断地拓宽,而感情的大门却在不断地缩小,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陶行知说过:“我们老师必须设法变成小孩子,这样你才配做小孩子的老师。”如果我们能放下做教师的架子,主动走下讲台,走近学生,走入学生心灵,以孩子的身份跟学生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用心灵去感受心灵,以感情去赢得感情,给学生呵护和关怀,让孩子带着自信,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那么和谐之花定然会在师生间深情地绽放。为此,笔者在平时工作中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严与爱的和谐统一
托尔斯泰说:“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把对教育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个完美的教师。”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策和鼓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夏丏尊先生也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学生非常需要教师的爱,教师只有把爱的甘泉洒向每一个学生,才能引导学生对教师产生崇敬、信任、亲近之感,也才能创设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如果我们能用爱心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用耐心去感悟每一个学生的点滴进步,那么我们的教育将会迎来阳光明媚的春天。
教师的爱是神圣无私的,当然,正确的爱要做到爱而有度,爱而有格,爱而有方。严也是爱的一种表现形式,只有将严与爱统一起来,师生关系才能和谐。教师的严格管理,既要严而合理、严而适度,又要寓爱于严之中,才能使学生心服口服。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样,学生心中的困惑烦恼,才会乐意向你倾吐;对于你提出的批评建议,也才会甘愿接受。
在接手这个班后,王某是笔者第一个认识的孩子,教过他的老师一再提醒笔者:他天性顽劣,不可救药!果然他第一次交的作业是空白的!笔者没有把他叫来当面训斥,而是在他的作业本上认真地写上这样一行字:“对不起,可能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太难了,你不能完成。我能帮你吗?”笔者惊喜地发现,在他打开作业本的一刹那,眼睛里有一丝复杂的情绪。第二天,他完成作业了,虽然字不是那么美观。笔者兴奋地在上面毫不吝啬地写上了这样几句话,“在你调皮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不甘落后的上进心!你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老师看到了,让老师来教你写好字、正确地完成每一道题吧。相信我们会成为互相帮助的好朋友的!”作业本成了我们沟通的桥梁,在一次次的沟通中,笔者给了他无私的关爱与鼓励,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出了严而不厉的要求。笔者也常常会轻轻拍拍他的肩膀,拉拉他皱起的衣领,抹平他卷起的书角,严与爱的和谐统一,促使他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教育,改变自己。
二、赞赏与批评的和谐统一
古语云:“士为知己者死。”心理学家也说过:“人类本质中有一种殷切的需要:渴望被赞赏。”赞赏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它不仅能闪现出一个人的优点,而且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内在动力,使之在成功的道路上得到一个加速度。成人需要赞赏,学生更需要得到教师的赞赏。
教育的奥秘就在于给孩子以信心,而教师的期待和赞赏正是开启学生潜能之门的金钥匙。同时这种期待和赞赏也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士为知己者死”一般的信赖和真诚。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期待和赞赏的积极作用,认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发现他们的长处,同时也要不断地反省自身的行为和态度,不要由于自己的不公正而延误了学生的发展,不能仅以分数评价学生的好坏,忽视了学生的品格修养、文明习惯、劳动态度等方面。
班级的小胖习惯多动,让任课教师头疼不已,上课喜欢插嘴、指手画脚,而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教师采用了批评指责的态度,久而久之,小胖产生了逆反心理。笔者发现情况后,把他找来,首先把他身上的优点大加赞赏一番,“你有一颗爱心,为班级捐款慷慨解囊;你有强烈的班级荣誉感,所以老师让你担任劳动委员,赢得了一面面流动红旗;你有助人为乐的精神,主动把饼干献给同学。但教师给你提一个小建议,上课时能不能想说话、要回答问题,先举手呢?”他答应了。这样就好办了,笔者趁热打铁要求道:“那你就从我的课做起,老师要看你的表现哦!”就这样,在笔者的课上他慢慢开始约束自己的行为,笔者也适时地对他进行一些赞赏并同时提出一些要求。孩子毕竟是孩子,孩子的心理很容易满足,我们在批评他们的时候也别吝惜赞赏之词,这样的批评才是有效的,也是孩子易于接受的。
三、民主与专制的和谐统一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师发扬民主,才能建立这样的师生关系。而一般教师都不愿放弃自己的权利,要求学生事事听从自己,服从自己。其实教育是人与人之间最微妙的心灵接触,孩子的心是极其敏感的,教师要放下架子,尊重学生的人格、意见,做到有事和学生商量解决,让学生有话敢说,有主意敢讲,有意见敢提。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顶峰即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和谐的境界”。民主平等的环境能让学生在教师的面前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语言上的沟通则是心灵上沟通的前提和关键。因此,师生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是建立在民主的师生关系基础之上的。
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当教师在教学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时,要敢于在学生面前承认错误,敢于向学生说“对不起”。因此,教师应学齐王纳谏,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敢于接受学生的批评。这样不仅不会损害教师的形象,相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
笔者的班会课经常是检举揭发、自我批评课。在每学期开学初,笔者发动全体学生共同来制定班级公约,充分尊重他们的民主意识,这样在以后的遵照执行中更容易发挥专制管理的力量,人人对照公约进行深刻的自我批评,同学间互相监督、检举揭发。笔者也参与其中,学生可以毫不客气地提出笔者和任课教师的不足之处,这样民主与专制的和谐统一让班级的不和谐现象无处藏身,笔者与学生之间也无需再玩“猫捉老鼠”的游戏。
四、要求学生与挑战自我的和谐统一
苏联教育家说过:“师生间最不幸的关系是学生对老师学问的怀疑。”在知识爆炸、信息猛增的今天,照本宣科的教师越来越不受学生的欢迎。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才能与眼界更开阔、知识面更宽广的学生交往,并取得学生的信任。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宽厚的教育科学理论,懂得广博的其他学科知识。因此,我们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以教师为自己的榜样。
我们作为教师不能光给学生提要求、定目标,要想学生不迟到,自己就得来的早;要想学生爱学习,自己就得爱教育;要想学生喜欢你和你的课,就得把你的风采展示出来。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很多时候学生是先喜欢教师,再喜欢教师所提供的教育,因此,师生关系的质量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行为。
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朋友,敞开心扉,平等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与人格尊严,多给学生一份爱和理解,多给学生一份赞赏和民主,帮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耳朵倾听,用自己的心灵感悟,用自己的头脑思索,让学生主动地去体验生活,即使失败,也能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财富;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
“把学生当作天使,教师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当作魔鬼,教师便生活在地狱里。”请把我们的学生当作天使吧,把他们培植在爱的土壤上,呼吸着民主、平等的空气,再以尊重和赞赏作灌溉,那么,和谐的师生关系之花一定会在校园里尽情地绽放。
参考文献:
[1]冯建军.论交往的教学过程观[J].教育研究,2000(2).
[2]吴积军.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J].教育探索,2000(4).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学校
邮政编码:215121
HarmonyandIntegrationbetweenTeachersandStudents
FengMeihong
Abstract:Inmoderneducation,therelationshipbetweenteachersandstudentsisthekeyfactorininfluencingteachingquality.Harmoniousrelationshipbetweenteachersandstudentscanpromoteteachers’teachingandstudents’learning.Thispaperexpoundssomerelationshipsworthyofnoticeintheauthor’work:theharmonyofstrictnessandlove;theharmonyofpraiseandcriticism;theharmonyofdemocracyandautocracy;theharmonyofrequiringstudentsandchallengingoneself.
Keywords:teachers;students;harmo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