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曲轴扭转振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柴油机,曲轴,虚拟样机,扭转振动
曲轴扭转振动论文文献综述
刘海云[1](2019)在《基于GT-Crank的柴油机曲轴扭转振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曲轴作为柴油机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在柴油机工作过程中伴随着扭转、弯曲等各种形式的振动。为了防止曲轴过早的出现弯曲疲劳破坏和扭转疲劳破坏,本文以4B3.9-G2型柴油机曲轴轴系为分析对象,利用GT-Crank软件建立该柴油机曲轴轴系模型,研究曲轴的动态性能,掌握曲轴在工作过程中的振动规律以及载荷的变化规律,对提高曲轴的可靠性和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03期)
张洪飞,闫守成[2](2018)在《直列四缸发动机曲轴扭转振动固有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准确分析发动机曲轴扭转固有特性是曲轴扭振减振器设计的基础,以某四缸汽油发动机曲轴轴系为研究对象,分别用基于有限元模型和集总参数模型模态分析法计算曲轴轴系扭转固有特性。对建立曲轴轴系有限元模型方法,特别是活塞连杆机构的几种等效方法及集总参数模型中曲轴各段扭转刚度有限元全模型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对不同方法获得固有特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连杆轴颈中央截面分段直接刚度计算法和基于连杆轴颈和主轴颈中央截面分段然后串联间接法两种途径计算的曲轴各段扭转刚度一致性好,精度满足工程要求;基于集总参数模型与有限元模型的扭转固有特性分析结果一致,这两种方法是统一的,可直接应用于工程分析或研究工作。(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8年08期)
廖中文,王海林[3](2017)在《某国产发动机曲轴扭转振动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曲轴扭转振动计算时激励力矩和阻尼系数难以确定从而导致计算精度受到影响的问题,采用PAK噪声振动分析软件PAK 5.3、美国EPC260型光电扭转振动传感器等对某国产发动机曲轴扭转振动情况进行实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可以对扭转减振器的设计进行评估和修正。通过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曲轴振动情况的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国产发动机安装固有频率为416 Hz及428 Hz的皮带轮时,曲轴扭转振动能得到较好控制。(本文来源于《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期刊2017年11期)
李从富[4](2017)在《柴油机曲轴系扭转振动计算及配置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柴油机曲轴由于轴向长度较长,又受到气缸激励力矩以及活塞等构件往复惯性力矩的作用,容易发生扭转振动。剧烈的振动可能使部件之间的传动失稳,产生噪声影响乘坐舒适性,甚至使轴段发生疲劳破坏。因此需要对柴油机曲轴系进行扭转振动分析及配置优化,现有的扭转振动计算软件或程序对曲轴系进行优化时,需要输入数据重新计算,通过结果对比分析好坏,比较繁琐。因此本文根据优化目标编制了遗传算法优化程序,遗传算法优化程序计算时间较长;基于系统固有特性对动力学参数的灵敏度分析法,可快速指导参数优化方向。根据振动模态不变原则建立曲轴系等效集中参数模型,等效模型参数的准确性是计算准确的前提。由于经验公式计算阶梯轴、曲拐的等效扭转刚度的精度不高,没有考虑阶梯轴倒圆角的影响以及实际曲拐扭转变形受到主轴承的约束作用。本文借助有限元分析,重点研究了阶梯轴、曲拐的动力学参数的确定方法,并提出了计算带倒圆角阶梯轴扭转刚度的修正公式。振型迭加法可以快速计算出关键质量点的动力学响应,是分析扭转振动的有效方法。使用编制的Fortran程序计算了系统自由振动固有特性和受迫振动响应。结果显示系统在低转速时滚振较明显,在高转速时扭转振动比较剧烈,因此需要配置减振器或进行构件动力学参数优化。根据单扭摆系统的动力减振器原理设计了初选减振器的动力学参数,并分析了减振器各个参数对系统扭振的影响规律。然后使用遗传算法对减振器参数及飞轮转动惯量进行优化,优化后的系统扭转振动明显降低了;最后使用灵敏度分析法得到了对系统固有频率、固有振型影响较大的动力学参数,分析其对系统扭振的影响,可以快速地对动力学参数进行优化。(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7-01-01)
唐明,孟芳,苏丽华,董志斌,丛日新[5](2016)在《汽车发动机曲轴扭转振动分析及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社会经济在进行着快速的发展中,人们对于汽车的使用量也在逐渐的增加,我国对于汽车建设中是要求也越加严苛。在汽车公司进行汽车设计的过程中,对于发动机及行驶中的稳定程度越加重视。汽车发动机曲轴扭转振动是汽车公司在对于发动机研究中的热点课题。本为对于发动机的曲轴扭转技术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业技术》期刊2016年12期)
徐海龙[6](2016)在《发动机曲轴扭转振动及其疲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曲轴作为发动机的重要部件之一,其振动问题一直以来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曲轴系统的扭转振动更是作为机械振动学科的一个分支,是内燃机动力学的重要研究内容。随着发动机技术的发展以及越来越高的综合性能要求,对发动机NVH性能的改善变得尤为突出,本课题正是基于这样的研究背景,对曲轴扭转振动及其疲劳寿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具体内容体现如下:(1)利用UG软件建立12v150曲轴的叁维实体模型,利用软件的模型分析功能确定了所建立的实体模型的材料特征参数和质量特征参数。在此基础上,结合曲轴扭转振动的模型简化原则和方法,建立了曲轴扭转振动多自由度集中参数模型。(2)曲轴扭转振动自由振动的分析与研究,根据达朗贝尔原理建立曲轴自由振动的微分方程,利用传递矩阵数值计算方法对微分方程组进行自由振动分析,获得各阶的固有频率和各质量的相对振幅及其主振型图,为后面的曲轴强迫振动研究分析奠定基础。(3)激振源的简谐分析,利用傅里叶变换法对主要引起曲轴扭振的气体爆发压力和往复惯性力进行简谐分析,得到引起扭振的各谐次的干扰力矩,以及临界转速和及应考虑的简谐次数的范围分析。(4)曲轴扭转振动强迫振动响应分析,根据达朗贝尔原理建立曲轴强迫振动的微分方程,利用MATLAB软件实现矩阵变换数值分析法对曲轴扭转振动强迫振动的响应分析,获得各质量的相对振幅及其主振型图,分析曲轴在干扰力矩下的强迫振动响应情况。(5)曲轴系统的扭转振动控制,设计曲轴系统的硅油扭转减振器,通过对减振器性能的仿真分析,得到曲轴振动响应结果。通过与无减振器曲轴扭转振动强迫振动响应对比分析,评价所设计的曲轴扭转减振器的减振效果。(6)曲轴的疲劳强度研究分析,利用ANSYS软件对曲轴进行瞬态应力分析,在仿真出激振载荷作用下曲轴应力与应变结果的基础上,利用Fe-safe软件对曲轴的扭转疲劳进行仿真分析,得到在标况下曲轴的疲劳情况,为曲轴扭振疲劳分析提供了一种仿真研究的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期刊2016-05-17)
徐海龙,崔志琴,李学民,郭媛[7](2015)在《12v150型曲轴的扭转振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实际模型理想简化建立12v150曲轴的集总参数模型,利用传统振动理论计算的方法建立曲轴自由振动状态下的振动微分方程,结合MATLAB软件,求解自由振动下的固有频率和振型,进而为后续的曲轴临界转速和共振分析做准备。(本文来源于《河北农机》期刊2015年11期)
廖中文,高俊文,王海林[8](2014)在《某国产发动机曲轴轴系扭转振动激励力矩的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进行多级橡胶扭转减振器中各级扭转减振器的参数设计时,需要对简谐力矩进行精确计算。探讨了曲轴轴系激励力矩的识别问题,通过自编Matlab程序,以试验中所得到的气体压力为基础,结合某国产发动机的参数,对曲轴轴系的激励力矩进行了识别,得出激励力矩各个简谐分量的幅值和相位。结果表明:发动机转速与曲轴扭转激励力矩的基频之间的比值不随转速变化而变化,与理论推导一致。(本文来源于《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14年03期)
周连英,王贵勇,申立中,张生斌[9](2013)在《基于YN30高压共轨柴油机曲轴的扭转振动测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YN30高压共轨柴油机,借助于LabVIEW软件及硬件平台,设计开发了一套曲轴扭转振动测试分析系统,并通过对发动机曲轴两端瞬时转速信号的同步测量,分析了YN30柴油机曲轴旋转方向的振动。通过对振动角位移各主谐次的幅值和相位分析,可以获得YN30发动机不同频率曲轴扭转振动的临界转速为2 200和2 750r/min,固有频率为367Hz,自由端扭振幅值远大于飞轮端扭振幅值,振动节点靠近飞轮端等重要信息,并且验证了该发动机曲轴的设计及相应减振措施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新技术新工艺》期刊2013年11期)
韩建鑫,王炜,张琪昌[10](2013)在《变惯量曲轴系统扭转振动参数分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变惯量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曲轴系统扭转振动分岔特性,分析曲轴系统转动频率、不平衡激励频率与固有频率近似满足1∶2∶1情况下,变惯量参数与调谐参数对系统分岔行为影响。用多尺度法得到系统共振的平均方程与分岔方程;用奇异性理论得到系统稳态振幅随参数变化分岔图,分析并求解系统发生分岔的临界点,得到系统稳定/分岔区间;选取工程实际物理参数,理论结果与数值仿真对比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进行变惯量曲轴系统参数分岔分析,有助于曲轴系统优化设计。(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3年07期)
曲轴扭转振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准确分析发动机曲轴扭转固有特性是曲轴扭振减振器设计的基础,以某四缸汽油发动机曲轴轴系为研究对象,分别用基于有限元模型和集总参数模型模态分析法计算曲轴轴系扭转固有特性。对建立曲轴轴系有限元模型方法,特别是活塞连杆机构的几种等效方法及集总参数模型中曲轴各段扭转刚度有限元全模型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对不同方法获得固有特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连杆轴颈中央截面分段直接刚度计算法和基于连杆轴颈和主轴颈中央截面分段然后串联间接法两种途径计算的曲轴各段扭转刚度一致性好,精度满足工程要求;基于集总参数模型与有限元模型的扭转固有特性分析结果一致,这两种方法是统一的,可直接应用于工程分析或研究工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曲轴扭转振动论文参考文献
[1].刘海云.基于GT-Crank的柴油机曲轴扭转振动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19
[2].张洪飞,闫守成.直列四缸发动机曲轴扭转振动固有特性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8
[3].廖中文,王海林.某国产发动机曲轴扭转振动实验研究[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7
[4].李从富.柴油机曲轴系扭转振动计算及配置优化[D].上海交通大学.2017
[5].唐明,孟芳,苏丽华,董志斌,丛日新.汽车发动机曲轴扭转振动分析及控制[J].山东工业技术.2016
[6].徐海龙.发动机曲轴扭转振动及其疲劳分析[D].中北大学.2016
[7].徐海龙,崔志琴,李学民,郭媛.12v150型曲轴的扭转振动分析[J].河北农机.2015
[8].廖中文,高俊文,王海林.某国产发动机曲轴轴系扭转振动激励力矩的识别[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4
[9].周连英,王贵勇,申立中,张生斌.基于YN30高压共轨柴油机曲轴的扭转振动测试分析[J].新技术新工艺.2013
[10].韩建鑫,王炜,张琪昌.变惯量曲轴系统扭转振动参数分岔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3